台灣的小吃品項挺多,曾有人給台灣小吃辦了個公投,大概是最可以代表台灣特色的小吃之類的,沒想到居然是蚵仔煎掄元。這個結果對於觀光客或大都會住民大抵不太意外,因為相較於臭豆腐或當歸鴨之類氣味濃重的小吃,蚵仔煎確實是一般人都不排斥的食物。不過,也沒甚麼特別的know how或令人驚豔之處,就是大眾庶民喜愛的點心嘛,所以在夜市或飲食街到處都會見到。
不過,對北部人而言方便快速的蚵仔煎或臭豆腐,到了中南部可就上不了檯面了。南部人對於「小吃」這東西是講究的,從食材、調味、處理方式,該怎麼吃,何時吃,總有一套看法,而這套看法可能是從父母輩來的,可能是從祖父母輩來的,也可能是百年前的祖輩來的,更可能是從某個歷史典故來的。
說也有趣,個性悠閒隨和的台南人,對於小吃卻有著古怪的固執,甚至深入到成了習慣,或者說是成了文化的一部分可能都不為過吧。
如果讀者曾到府城探訪過,想必多少會瞭解小吃在這個全台美食首都的特殊定義。從清晨6點的鹹粥,新鮮的土魠魚與虱目魚喚醒了一天的味覺,身體活動一番後,輕微的飢餓感正適合走去西門路巷子裡的沙淘宮旁的樹下吃顆菜粽。配著香菜的糯米香,軟綿帶Q的口感,喝碗豆腐油條味噌湯,有種很古早味的滿足。或者步進開山路巷子裡的從光緒時期開張至今的老包子店,跟一群台南鄉親等候每天9點50分出爐的包子跟水晶餃,路上吃將起來,也是一種府城老趣味。
在細細品味赤崁樓的典雅跟詩意後,對面的浮水魚羹清鮮適口,配上一小盤米粉炒,這樣一份小餐剛剛好,餘韻無窮,不會過飽也不會因為油膩壞了雅興。
遊過全台最早的孔廟,磚紅的殿牆有不可輕慢的的莊重,令人凝神;繞過日本巴洛克風格的台灣文學館,對面就是老字號的度小月,百年來不變的蝦湯好麵到最後一口都齒頰留香,早就是觀光客的美食朝聖地。「台北鼎泰豐,台南度小月」可不是喊假的。
吃過口味稍微鹹的擔仔麵,想啖點溫潤的米食,可以散步到文廟或武廟來盤清蒸肉圓或者走回開山路吃台南蝦仁肉圓,配上老醬油膏跟哇沙米,滋味之美,百食不厭。
如果味覺開始有點疲倦了,嘴巴也渴了,那就去莉莉水果店來碗水果冰吧。店家嚴選最優質的水果,每一口都是香甜多汁,真會把人的舌頭給寵壞。如果這時候有人又遞上一杯義豐冬瓜茶,那種熬煮了數十小時的清新甜蜜肯定會讓你對台南人的好命羨慕不已。
這還只是小點心呢!晚上華燈初上,府前路的魚湯店、阿龍意麵、當歸鴨麵線、進福炒鱔魚,一直到下一個圓環的小南米糕,肯定會讓人想哭,如果人可以像牛一樣有四個胃就好。
如果以為這些就是台南美食的全部,隨便抓個台南人問問,十個有九個都會用溫和的笑容告訴你,還早著呢。
說真的,人家沒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