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茶早年從大陸傳到台灣,逐漸變成具有台灣特色的點心,以熱開水沖泡立即香氣四溢。那種香香滑滑、濃得化不開的感覺,是許多中老年人甜美的童年回憶。
張新宸
第81期
早年台灣物資相當缺乏的年代,許多家庭買不起零嘴,偶爾會炒麵茶讓孩子解饞。麵茶以熱開水沖泡後立即香氣四溢,一旁等待的孩子早已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地用湯匙舀著吃。那種香香滑滑、濃得化不開的感覺,讓許多人記憶猶新。
麵茶原是北方小吃,起源已不可考。清代詩人楊米人描繪北京小吃的〈都門竹枝詞〉中,有一段關於早餐的形容:「三大錢兒買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涼果糕炸甜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其中提到了「麵茶」,可見其歷史相當悠久。
麵茶早年從中國大陸傳到台灣,曾是眷村生活中必備的食品,既可當早餐也可當點心,更可替代奶粉作為嬰兒食品,後來逐漸變成具有台灣特色的點心,是許多中老年人甜美的童年回憶。
傳統麵茶是用麵粉、豬油、油蔥酥和糖拌炒而成,現代人注重養生,改以芝麻和植物油替代。材料和製法雖然簡單,卻十分費工耗時,需要細心與耐心才能維持好品質;火候也很重要,炒得不好會帶苦味,不小心炒焦了,整鍋麵粉就得報銷。
昔日經常有小販挑著「麵茶擔」沿街販賣,後來改以手推式的「麵茶車」較為省力。因為沖泡麵茶的水一定要夠熱,香氣才能完全釋放出來,所以小販會用一種有汽笛的水壺,水開了汽笛就會嗚嗚響。汽笛聲伴隨著濃郁的麵茶香,讓人忍不住想要喝一口,尤其在寒冷的冬天,喝一碗熱騰騰的麵茶,身子馬上暖和起來。
然而隨著社會變遷,西方糕點逐漸取代古早味的中式點心,目前台灣已少有專賣麵茶的攤商,唯有在鹿港小鎮的街道上仍處處可見;商家並研發各種口味與吃法,麵茶已成為當地的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