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永遠弄不懂民主自由的力量,而且也不曾真心想要恢復孔孟文化。否則孔子早說過了「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時今日,中共既做不到「修文德以來之」,又做不到「既來之則安之」,拉下臉來祭出刑罰恐嚇不准來客離席,只會加速外資逃離的速度。
科技青鳥將棲在哪個高枝?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想要「騰籠換鳥」讓「劣後傳產」出局、優勢科技進場。然而眼看外資大量撤離,鳥籠是騰空了,科技鳥卻不見飛來。因為中共不僅不保障外資的技術,腐敗的司法、別有用心的專制政黨,更是處心積慮地想要掠奪外資的技術。數不清的案例使中共的負面形象在國際間根深柢固。科技鳥不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工,加上各國政府皆會使出渾身解數留住自己的科技產業。試問中共拿甚麼吸引科技鳥入籠來?
從智財權的角度來看,吸引高科技產業的不二法門就是司法的保障、行政中立與依法行政,但這些在中國都不存在。不只是中小台商得不到保障,即使以富士康的規模,以鴻海在保護智財權的強悍作風,一樣成為被侵權的對象。表面上侵權者獲勝了,但結果是全中國受害了。科技鳥不會選擇棲息在中國這棵樹上,科技鳥會另擇高枝。沒有完善公平的司法制度,中國產業升級,將永遠是政客的口號與夢想。
台灣如何迎回台商?
但是台灣如果不拿出魄力徹底改變不合乎「共生共榮自然法則」的產業政策(偏食於高科技),讓能夠提供大量工作機會的傳產與高科技並進,讓台商能夠在關鍵抉擇時重回台灣,那麼這些台商也只能繼續逐水草而居,在全球布局中挪往台灣以外的其他地區。
台商之所以稱為台商,正因為這些廠商原來在台灣都有公司與廠房,只是現在這些廠房閒置了。台灣要迎回台商其實非常容易,那就是採行自由經濟主義,讓資金、人力、產品得到最大限度的流通自由,尤其是讓台商從國際上自由聘雇符合企業競爭力的外籍勞工。如此,吸引台商前往中國的因素,將內化為台灣吸引台商回流的因素。台商一回流,台灣目前的失業問題立即迎刃而解。
在台灣,主張應該以政府的公權力限制人力自由流通的論述,一向是以保障台灣底層本勞為理由。但真正為台灣底層本勞好,應該兼採勞工職能教育讓勞工能夠拿到更高的工資。對於無法提升勞動力的勞工則應以社會扶助的配套措施,保障其生存條件,而不是以台商在國際的競爭力為代價,斷絕國際人力的自由流通。
更何況這樣的措施施行了18年之後,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逐年下降,失業率卻逐年上升,10萬台商集體外移的結果是把1,000萬個工作機會帶離台灣。斷絕國際人力的自由流通,使台灣本勞未蒙其利先受其害。18年來有數不清的台灣家庭因為夫妻分隔兩地而仳離,全家自殺的悲劇更是不時上演。產業政策的錯誤難道不該負上一份責任?
迎回台商,時間分秒必爭。全球搶救失業率,只有台灣有條件既能造福鄰國勞工又能造福本國勞工。救失業,莫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