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東部正值天寒地凍之際,俄羅斯停止供應烏克蘭天然氣的「斷氣」戲碼再度上演。表面上這是天然氣價格與續約問題,但真正爭議的重點是只要烏克蘭繼續向西方國家靠攏,俄羅斯就會毫不猶豫地讓烏克蘭的冬天更冷。
2009年第一天,俄羅斯悍然切斷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Gazprom)先前已警告將切斷天然氣供應,理由是雙方一直未能就2009年供氣合約的條款達成協定,並且對烏克蘭積欠的21億美元的債務存有爭執。
這已經不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第一次「斷氣」。去年冬季,俄羅斯就對烏克蘭的天然氣減半供應。早在3年前,2006年開年第一天,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斷氣就已成為國際新聞焦點,這場前蘇聯兄弟的鬩牆之爭,也將其他歐洲國家捲入。
烏克蘭的天然氣管線系統是僅次於俄羅斯的歐洲最大管線系統,連接歐洲天然氣主要產區和消費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歐盟使用的天然氣有四分之一來自俄羅斯,其中約80%經由烏克蘭控制的管線輸送,天然氣總進口量更有四成以上源自俄國。本次俄國停止供應烏克蘭天然氣,歐盟相當關注該事件的影響。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黑海艦隊仍繼續駐紮在烏克蘭的港口,一直到2017年,俄羅斯以每年近1億美元租用港口。烏克蘭原本以為在這些因素下,俄羅斯應不致突然斷氣。但俄羅斯顯然是「吃了秤鉈鐵了心」,說斷就斷。
事出必有因,自蘇聯瓦解後,獨立的烏克蘭明顯向西方靠攏,已成為美俄地緣戰略爭奪的重要對象;去年8月,烏克蘭表示將與歐洲和其他強權國家統合飛彈防禦網。
俄羅斯對此深感不是滋味,俄羅斯國會於去年元月表決,退出與烏克蘭的雙邊飛彈雷達協定,以回應烏克蘭申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烏克蘭因此反而與美國和歐洲國家建立積極的外交合作的關係,尤其是以開放雷達站等方式拉攏美國並向俄羅斯施壓。
另一方面,與俄國毗鄰的喬治亞是烏國的密切盟邦,俄國去年入侵喬治亞部分地區,導致烏克蘭與俄國的關係出現緊張氣氛。
儘管爭端不斷,生意還是要作,外交關係還要維持,這兩個國家倒是費盡苦心,確保合約爭議不會讓歐洲陷入天然氣短缺。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Gazprom)已經透過其他管線,增加對西歐的天然氣輸送量。
烏克蘭對這次被斷氣似乎也不再太過緊張,烏克蘭國家油氣公司(Naftogaz)已表示,該國的天然氣庫存足以撐到4月初。預料這一波斷氣事件終究會落幕,但只要烏克蘭想在國際社會闖出一片天空,天然氣能源就將一直是俄羅斯展現強硬立場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