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古知新

范蠡急流勇退,有捨有得

范蠡急流勇退,有捨有得
Getty Images
第98期
倪健哲
范蠡經商重視道德,獲得良好商譽,是歷史上有名的儒商,與子貢齊名。他一生皆處於錢財與權利的高峰,卻不貪戀分毫,因為他知道該做甚麼、該得甚麼……

在媒體版面上活躍的公眾人物中,有不少政商名流。許多經商者富可敵國,緊抓著國家經濟命脈,甚至還跨足政治圈,參與國家政策。這些企業富商在關鍵時刻能否捨棄自身利益,以國家人民利益為先、大局為重呢?

「因為金錢與權勢太過誘人,沒有人可以禁得起這樣的誘惑,這是人的本性。」真是如此嗎?中國歷史上備受推崇的著名商人──范蠡,他「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聚財散財」的故事,就告訴我們愛國為民、急流勇退才是正道。

忠以為國,助越滅吳

范蠡為春秋時代楚國人,年幼時出身貧寒,但是天生聰敏睿智,年紀輕輕即學富五車,懂天文地理與兵法,滿腹經綸,並且是一名優秀的經商者。雖然范蠡一身才能,又是經商天才,但由於行事低調,在貴胄專權、政治紊亂的楚國,卻不曾被重用。日後范蠡移居越國,並投入越王勾踐麾下。

周景王二十四年,吳國和越國發生一場「檇李之戰」,吳王闔閭陣亡,從此吳越兩國結下深怨。兩年後,吳王夫差為父報仇,在夫椒與越國決戰,此戰使越王勾踐大敗,僅剩五千兵卒逃入會稽山。

在勾踐潦倒的這段時間裡,范蠡時常告訴勾踐:「人待期時,忍其辱,乘其敗……持滿而不溢,則於天同道,上天會佑之;地能萬物,人應該節用,這樣則獲地之賜;扶危定傾,謙卑事之,則與人同道,人可動之。」之後夫差因為勝仗而日漸驕佚,范蠡便斷言「越必興、吳必敗」,建議勾踐:「屈身以事吳王,徐圖轉機。」被拜為上大夫後,便陪同勾踐夫婦在吳國為奴三年;這段時間勾踐聽取范蠡建言,忍辱負重、臥薪嘗膽。

為奴三年後,夫差將勾踐等人放回越國,范蠡與文種開始積極擬定興越滅吳的計畫。《左傳‧哀西元年》記載:「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即是以十年積極生產、以十年強化國力的策略。期間,范蠡為了削弱夫差的意志並確保策略,獻上西施、陳娟、鄭旦等美女,長達二十年的計畫與經營,越國不但力量強盛,也一舉消滅了吳國,一雪前恥。

智以保身,急流勇退

范蠡在勾踐落魄時即開始輔佐他,到最後興越滅吳,成就越王霸業,被封為上將軍。這時的范蠡可說是名與利都達到了頂點,與文種同為復國之功臣,正是開始享受權勢的時候;然而此時,范蠡卻興起了離去的念頭。

這二十多年來的觀察,他知道勾踐「長頸、鳥喙、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共享福。」因此決定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候選擇退隱。他寫了一封信告訴文種,要他也早早離去,因為「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若是留在勾踐身邊,恐怕性命不保。

范蠡離去之後,文種如預料中遭到勾踐殺害。而范蠡則是移居齊國,改名換姓為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門徒於海邊定居,一邊墾荒耕作,一邊經營商業。由於他做生意講求商道,又相當有才能,沒多久就積累了數千萬家產。他不貪圖於利,將大筆財富用於造福鄉里,為社會做事,在民間擁有良好名聲。

商以致富,回饋社會

范蠡的才幹與名聲受到齊王的重視,被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做官到卿相之位,家業累積千金;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普通人來說,已經到了極限。長久處於尊貴的身分,恐怕不是好事。」因此,這個官只當了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歸還相印辭職,並散盡家財給予知交與老鄉們,回歸一身清白。

最後,范蠡遷徙至居於「天下之中」的「陶」,並自號「陶朱公」。陶位於各國交通匯集處,為最佳經商的地點,范蠡以特有的經營手法,根據時節、氣候、民情、風俗尋得商機,並且以高道德標準與各國做生意,沒過幾年,又成了巨富,後人尊為財神。

《史記》曰:「范蠡三遷皆有榮名,名垂後世。」范蠡經商重視道德,獲得良好商譽,是歷史上有名的儒商,與子貢齊名。他一生皆處於錢財與權利的高峰,卻不貪戀分毫,因為他知道該做甚麼、該得甚麼;重要的是,他懂得急流勇退,並且忠君為國、回饋社會。

范蠡善於聚財致富又樂於施財濟人,如此美德受到後代許多商人推崇,尊他為「商聖」。然而閱讀范蠡的一生,不妨換個角度思考:或許正是他以良心經商、不多偏取的生意之道,加以時機來到隨即能夠坦然放下名利權位不多戀棧的作為,才得以如此有道取財。

范蠡的知進退、道德經商,堪稱古今中外跨足政商界者的典範。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企業充電站
給設計人的行銷課,設計思考工作營2021     設計不再只是做出好看的產品,更要具備以創新的方式解決問題、提供價值的能力。…
連升5季 德經濟走入良性循環
2009年,德國陷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大的經濟衰退。德國統計局雖將去年的經濟成長率由-4.9%修正為-4.7%,…
豐源國小 全校都來說相聲
下課時分,台東縣豐源國小操場旁邊,兩位小女生你一言我一語、比手畫腳說著話,仔細一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咦!…
蛻變案例1──魔法: 夢想起飛, 老樹根木工坊變出教育樂園
在學校裡每當下課時,小朋友最喜歡衝到遊戲區玩溜滑梯、搖搖樂、翹翹板等。可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些陪伴很多人度過快樂童年的遊樂器具,大部分都是…
民主是天性還是文化特權?
今年3月下旬,中國官方「新華網」突然轉載了一篇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上的文章,題目是「西方民主並非人類普世價值」。…
新經濟2.0:再談經濟租
這兩個星期,我應朋友之邀,去為大學生講些投資的東西。自然地,內容包括壟斷、競爭、經濟租等概念。雖說這些東西不是甚麼新觀念,…
解讀青春密碼
殺人的是時代──《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舊片) 導演:楊德昌演員:張國柱、張震、…
在海天之間──澎湖行(下)
旅程中,問路,是家常便飯。 ▲馬公市鐵線里公共藝術造景。劉惠宜攝影 「阿婆,請問一下,聽說這裡是景點,請問是要看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