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遠山區的教育最需要甚麼?很多人會回答物資或金錢。但對五年來在新竹縣尖石鄉秀巒國小輔導孩童課業的女生黃靖雅來說,偏鄉最缺的是「人」的參與和陪伴。
來自台北的小資女孩黃靖雅,約莫三十來歲,曾在服裝公司上班。大學時修習過教育學程的她,五年前厭煩了台北的都市叢林,於是跟隨一個基金會,每個星期抽出一、二天的時間,風塵僕僕地從台北來到新竹縣尖石鄉,在秀巒國小協助對孩童抽班教學的「部落孩子攜手教學計畫」。
所謂抽班教學,就是對特別跟不上的孩童進行教育輔導。不像一般的課後輔導,抽班教學得另外設計一套課程,由老師一對一地從生活基本觀念帶起,比起一般的小學老師,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與心力陪伴孩童,培養他們的自信。
從此,她愛上山上的孩童,就算今年該計畫資源不足而暫停了高年級的輔導,她還是獨立募資,讓愛繼續傳遞下去……
偏鄉家庭問題多 孩童課業跟不上
秀巒國小是一所全校人數只有75人左右的迷你學校,位於白石溪與塔克金溪的交匯處,周圍野溪、溫泉、楓林古道、山巒環繞,風景美麗。然而這裡地處偏遠,光是從新竹市來回至少就需要約三個小時。
秀巒國小學生主要來自泰崗部落和養老部落。部落民眾多數務農維生,種植水蜜桃、甜柿、高麗菜、青椒、番茄等高山蔬果。偏遠山區農作物銷售不易,部落農民經濟能力有限,加上又有許多孩童要撫養,生活壓力十分沉重。許多家長因而一蹶不振,光是隔代教養與單親教養的比例就高達四成,產生了不少家庭與教育問題。
在此環境下,許多孩童跟不上學習進度,失去自信,課業無法跟上,成了惡性循環。加上新竹後山地區沒有國中,孩童們國小畢業後必須到山下與平地孩童共處一班上課,本來在國小就進度落後,到國中更無法跟上,孩童因此放棄學習的狀況,不在少數。
上山輔導孩童 給予鼓勵與愛護
五年前第一次來到尖石鄉秀巒國小,黃靖雅負責輔導的是五、六年級的小孩。她發現山上的孩童比平地單純,高年級的孩童仍像低年級一樣天真活潑,讓她非常開心。
雖然開心,卻也有一些惱人的事必須面對。五年前,當地的硬體環境不如今日健全,讓有潔癖的她十分受不了,「感覺好像是幾十年前的大陸,很貧脊,馬路邊蹲了很多醉漢。」這種城鄉差距的感覺衝擊著她。
山上學習進度落後的孩子,和一般學童程度差距很大,國小五年級了卻不會寫超過五句的小文章,甚至簡單的數學加減乘除都不會,更別說應用題的計算了。
五年下來,她輔導了近20位孩童,見識了許多偏鄉問題家庭的辛酸。讓她覺得最困難的是,必須在這些辛酸的家庭故事裡,保持一個理性的距離,專心陪伴孩子,讓他們知道有人在一旁給他鼓勵與愛護,要不然很容易陷入這些無解的家庭問題中,耗費太多心力。
雖然如此,黃靖雅歡喜地說,收穫最大的是自己,因為她真的很喜愛山上那些天真可愛的小朋友們。她坦承一個星期上山兩天輔導孩童,比起正常的每天教學,孩子能在課業上得到實質的幫助仍然有限。不過,可以陪伴孩子,讓這些有家庭問題的孩童知道有人關心、愛護他們,她很滿足。
最令黃靖雅自豪的是,很多小孩在陪伴過程中學會了感恩。要部落孩子學會感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為山上時常有來自平地的資源挹注,孩子住校,三餐都是學校供應,文具、球鞋等等都免費,孩童會覺得理所當然。不久前秀巒國小校長登高一呼,各方捐助了很多書給學校,不過沒有人輔導,孩子們不一定懂得好好使用。黃靖雅語重心長地說:「真的缺的是人、教師與行銷人才,很少人願意到當地去。」
「部落孩子攜手教學計畫」今年外界資源挹注較少,高年級的輔導將停止。黃靖雅不忍心放棄任何機會,於是上Flying V群眾募資平台,希望能籌得資金,讓自己可以繼續輔導高年級的抽班教學。
寄宿家庭計畫 增加孩童生活經驗
黃靖雅在輔導孩童的過程中發現,偏鄉孩童平時住校,週末就回家幫忙務農,生活經驗侷限在山上,很多課堂上講到的概念無法實際體會。這也是孩童課業無法跟上的原因之一。
於是,在去年暑假,她將孩子分批接到山下自己的家中生活兩個星期,帶著他們體驗平地的生活,擴展生活經驗,增加自信,有些學習概念也可以從生活中體會。
黃靖雅說,山上孩童比較沒有金錢交易的概念,「不夠」這個概念她教了40分鐘,小朋友還是不懂,於是她就帶著小孩到7-11買冰棒,一支十元,給小朋友八元,經由實際的購買行為,去體會甚麼是「不夠」。
另外像是成語「琳瑯滿目」、「車水馬龍」,在山上單純的環境中,孩童體會不到當中的意義。黃靖雅就帶著他們到Costco大賣場,親眼看到架上各式各樣的商品時,他們就知道甚麼是「琳瑯滿目」;到市場發現人、車這麼多,就瞭解到甚麼是「車水馬龍」。
其他如買車票、去銀行存款,她都讓孩童們親自去嘗試,不懂就去問人,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有了這些生活經驗,小孩們成長得很快。
然而靠自己的力量照顧小孩很辛苦,去年暑假她獨力接待山上的小孩長達三個月,瘦了五公斤。於是她找來新竹平地的教會朋友,今年開展了「週末家庭寄宿計畫」,協尋了十幾個家庭利用週末接待山上的小朋友。
製售黃金泡菜 小資女變老闆
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但也因為在山上與當地接觸頻繁,黃靖雅發現山上的有機高麗菜品質特別好,但部落農民們卻不懂得如何銷售。於是她辭去台北的工作來到新竹市,收購山上的高麗菜製成「黃金泡菜」,銷售到都市的商家。三年來也有不錯的成績。
五年來,黃靖雅用愛陪伴偏鄉孩童,想辦法讓他們透過寄宿家庭擴展視野,自己也從小資女變成小老闆,幫助當地農民銷售農作物。回首一切,她開朗地笑著說:「說我在幫他們、說我付出了甚麼,其實真的沒有,我收穫非常大,我只是做我喜歡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