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反駁壹週刊不實報導

中油

針對壹週刊700期有關高雄731氣爆「中油輕忽漏氣釀禍」報導內容,中油表達嚴重抗議,並且為避免錯誤報導被以訛傳訛,特別針對該報導內容出澄清與說明。

1.當時不負責操作、不負責監控:中油表示,洩漏的丙烯管線屬於李長榮所有,事故發生時段,是由華運倉儲公司輸送丙烯給李長榮公司,中油當時不負責該管線的操作,所以工作人員沒有監控該管線的輸送壓力。 2.事前不知情:中油澄清,當李長榮丙烯管壓力出現異常,中油在第一時間並不知情,直到7月31日23時55分氣爆發生後,高雄市政府勞工局長率勞檢處處長及相關人員於氣爆隔日(8月1日)凌晨1時30分左右到前鎮儲運所蒐集相關資料時,才由電腦儀表紀錄資料知道李長榮丙烯管線壓力異常、發生洩漏。 3.非知情不報:中油強調,管線操作者及洩漏者應負有主動通報的責任,中油如果知情,一定會通報,中油當時不知情如何通報,中油是事後才知道,絕非如媒體所述,在氣爆前三小時就知道管線漏氣,請壹週刊不要混淆視聽。 4.無輕忽推諉:氣爆發生前,中油有全面清查中油操作及使用中的管線,皆正常,發生洩漏的李長榮管線,當時中油非輸送單位,並不在清查範圍,中油沒有推卸責任。 5.中油說明,監察委員10月1日赴高雄市,主要目的是為巡查高雄氣爆案情形,前鎮儲運所僅是其中一個行程,而非調查中油公司。

中油表示,高雄氣爆不幸慘劇的肇禍原因為何?仍有待檢調等相關單位來做判定,在最後判定未出來之前,中油的基本態度與立場很明確,就是全力配合檢調等單位的鑑定與調查,必要時並提供專業的技術協助,因此除非有人做不實指控,必須做出澄清與說明,否則中油原則上不會就有關高雄氣爆原因與責任歸屬等問題妄下判斷或議論。然而,壹週刊「中油輕忽漏氣釀禍」報導內容,扭曲事實,嚴重傷害中油公司企業形象,中油不得不針對該報導的錯誤內容做出反駁與說明。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發言人:張瑞宗副總經理  

02-87258110、0912-265-901 

[email protected]

新聞聯絡人:楊銘和組長

02-87258541、0932-205-375

[email protected]

103/10/22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北京兩會,牽動香港政情國安
每年3月上旬,北京召開兩會,都會牽動香港政情,這是「北京打噴嚏香港就會傷風」使然。然而今年更加突出,因為不但兩會要換屆,…
拜訪台松煤礦輕便道 尋找消失的光陰故事
煤礦,曾經支撐了台灣的經濟發展。隨著開發成本不斷提升,一條條深入地底的坑道,陸續荒廢。在旅人曾造訪過的侯硐、瑞芳等地,因應當地觀光發展,…
2014年11月──數字看台灣
中韓簽FTA 經濟部稱對台衝擊達6500億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韓國總統朴槿惠11月1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領導人會談後,…
溫馨的家
「爸啊!我是誰啊?」我在公公的耳畔大聲地問他。 「甚麼?」 公公今年86歲,聽力障礙下,多半我只能與其比手畫腳。不管能否聽懂我的話語,…
廚房的戰爭
冬天的清晨,天還烏漆媽黑,客廳小鬧鐘裡的秒針滴滴答答地在行走。秀玲開了走道燈下樓,一轉身,發覺樓梯下方牆角的廁所裡,黑暗中隱約有一個人影…
在英國麥當勞賣漢堡 未來可拿博士學位
聽說過賣漢堡也可當博士嗎?美國速食連鎖業巨擘麥當勞公司繼取得英國政府授權可自行發給修業證書後,未來的目標是頒發博士學位。…
開風氣之先的實踐者
經濟建設與維護環境孰輕孰重?這樣的話題經常成為政治議題被爭論著,甚至造成社會的對立,最後總為了「拚經濟」犧牲了環保。近年來,由於冰山溶解、…
不景氣,搶進高科技人才
台灣高科技產業包含了半導體、光電、網通、電子、電腦等相關產業,在過去十多年來,吸納了很大一部分台灣高學歷優秀理工人才。科技業所提供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