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一個微冷的清晨,台北街頭民眾熙來攘往,他們臉上沒有太多表情,或帶著些許倦容。
前一夜氣溫驟降,彷彿宣告秋老虎不再威猛,也意味著早起越來越困難了。不過,看看位於中山南路上的自由廣場,夏天似乎還沒離開這裡。廣場上將近二百位穿著藍色自行車衣的中年男女,一邊拉筋一邊聊天、拍照,成員不乏老闆、總經理等主管級企業人物。隨著「咚、咚、咚」震天價響的鼓聲,眾人情緒益發高昂,吆喝聲此起彼落。
到底是甚麼場合,能夠讓大家一早就這麼high?
位在廣場中央舞台上大大的「小兒麻痺募款,我騎一公里,你捐一塊錢」標語,或許可以解釋一切。
活動召集人楊懷卿與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劉麗珠是此次活動的重要推手。丹尼爾攝影
國際扶輪3480地區熱鬧舉辦出發儀式,達到宣傳效益。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提供
國際扶輪社奮鬥26年
終結小兒麻痺的最後一戰
國際扶輪社於1985年開始推動根除小兒麻痺計畫,並於1988年發起「全球根除小兒麻痺行動」(Global Polio Eradication Initiative,簡稱GPEI),號召聯合國組織與其他政府、民間團體響應。時至今日,在持續26年不懈的努力後,目前只剩下巴基斯坦、阿富汗與奈及利亞三個疫區。為了避免小兒麻痺捲土重來,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宣布2013到2018年為消滅小兒麻痺的最後一戰,稱之為「END GAME」,扶輪社也列為優先推動的國際服務,是歷任總社社長的重點政績。
除此之外,比爾蓋茲及其夫人成立的比爾與美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簡稱蓋茲基金會)也特地響應「END GAME」捐款計畫,只要國際扶輪募捐一元,蓋茲基金會就相對捐出兩元。因此,國際扶輪的募款責任更形重大。
台灣扶輪社多年來同樣關注、推動根除小兒麻痺計畫,除了捐款,也曾多次召集志工出團到印度參與疫苗接種工作。今年適逢台灣出身的黃其光擔任國際扶輪總社長,「台灣扶輪社當然更不能漏氣!」為擴大活動效應,台灣扶輪社七個地區總監很快便獲得共識,決定舉辦全台扶輪社共同參與的單車環島活動,並商請有豐富公益環島活動經驗的楊懷卿(Brian)擔任活動召集人,與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劉麗珠(巨大公司董事長劉金標女兒)共同負責此次活動。
劉麗珠解釋,2008年他們曾為罕見疾病基金會舉辦公益環島募款,當時就發現扶輪社友「寧可自己捐一捐就好」,不太熱衷對外募款,「這樣很可惜,第一,別人不知道你在做好事;第二,不容易募集到外面的資源。」而透過單車環島募款,不僅具有話題性,又能聚焦。
因此,扶輪社打出「我騎一公里,你捐一塊錢」的活動口號,並在10月24日「世界小兒麻痺日」當晚,也是第一批騎士結束環島的日子,在中正紀念堂舉辦音樂晚會。希望除了號召社友參與首次全台扶輪社單車環島,也鼓勵其他社友能多和外界分享活動意義、邀請朋友參加晚會。
七個地區單車委員會主委合作一年半,培養出絕佳默契。丹尼爾攝影
一件車衣討論半年
換來團隊合作默契
然而,全台灣有660個扶輪社、近三萬名社員,要順利統整各方意見,並規劃這樣長時間的大規模活動,談何容易?
由於扶輪社的組成分子絕大數都是「老闆」級人士,楊懷卿回憶籌備期間最大的挑戰,就是在規劃活動的過程中,團隊必須花非常多時間溝通,因為成員個人意識很強,加上扶輪社組織內部沒有強制性,一不高興,可以隨時走人。
此時,一旁沉默的劉麗珠忽然迸出一句:「光一件車衣樣式,大概討論了半年!」舉凡LOGO位置、車衣顏色、要放英文或中文標語……所有細節,籌備委員會都不放過,堅持討論到達成共識為止。
「花半年討論一件車衣」,這樣看似沒效率也沒制度的討論過程,卻為之後的活動順利進行奠下成功的基礎。
劉麗珠認為,團隊花了大量時間在達成共識上,雖然很麻煩也很磨人,卻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沒有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溝通,活動不可能這麼順利。有好幾次的例會,我們都直接把負責執行的捷安特旅行社的經理找來,當我們在討論需求的時候,他就必須要馬上回應是否可行。」
無論是對車衣款式、路線選擇,還是報名費用,所有事項都在會議上直接討論、溝通,並當場決定。最後,楊懷卿說:「經過這一年半的過程,我們已經產生革命同志的感情,大家都是好朋友。」
環島路程有烈陽有暴雨,卻沒人輕言放棄。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提供
小兒麻痺患者林秀霞也來共襄盛舉,參與環島。丹尼爾攝影
社員主動支援
不分老少積極參與
只不過宣傳伊始,社友大多興趣缺缺。畢竟,要大老闆們放下手邊工作九天,進行又累又花錢、吃力不討好的單車環島,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楊懷卿說:「所以我們的策略就是讓各社長了解活動的意義,再透過社長回到各社去宣導。」不是從上到下「強制」,而是從下到上的「自願」,經過全台趴趴走、將近一年的宣傳,今年4月開放報名後,不到三個月立即額滿,最後有382名騎士加入。社友的踴躍響應讓楊懷卿鬆了一口氣。
報名的騎士不分老少男女,各種成員都有。初期楊懷卿也曾擔心,讓孩子、老長輩參加是否不妥,「有些車友看到弟弟騎小車,在隊伍間晃來晃去,嚇死了,跑來問我真的要給他參加嗎。但我想,大家都是為了公益而來,而且對方有這個心,我們應該要幫他。」此外,成員間也有不少女性,楊懷卿說:「訓練期間,她們也是唉唉叫,可是從來沒有人說要放棄。」社友的熱血,讓他相當敬佩。
不僅如此,為讓環島過程留下珍貴紀錄,部分地區的扶輪社還自動發起募捐,提供電視台、空拍等攝影支援,以及資助小兒麻痺患者林秀霞參與環島。全程記錄不僅對於活動單位事後整理資料、宣傳活動發揮關鍵功能,資助患者參與活動,更讓整個募款行動顯得意義非凡。
扶輪社3510地區2014-15年度總監蔡東賢更二話不說直接帶著一家三口報名參加,在該地區起到帶領效果,也讓一向被稱為「單車沙漠」的高雄地區,因為這項活動成立不少扶輪社車隊。
還有某地區主委,原先熱愛長跑更勝於單車,在參與籌備活動後,漸漸地也開始號召當地車友組成車隊,週末常可見到他們組團外出騎車。即使活動結束了,這樣的單車活動仍然持續著,無形中成功推廣單車運動,社團活動也更加豐富。這些成果與效應,都是楊懷卿始料未及的。
國際扶輪3490地區單車委員會主委林子傑表示環島回來還胖了一圈。丹尼爾攝影
豔陽加暴雨
澆不熄挑戰者熱血
環島活動從10月16日陸續開始,各地區扶輪社依序出發,九天內環島一圈。雖然事先做了不少訓練,但過程中仍有考驗。環島頭幾天,豔陽高照,不少人被晒傷,加上西岸路線多半車水馬龍,危險性也很高,眾人精神緊繃;到了東部路線,上坡多、山路蜿蜒,有位老騎士無力上坡,還需要兩位社友一人一手在後面幫忙旁推;但最困難的,還是倒數第三天知本到瑞穗路段,當天遭逢鋒面來襲,山坡路段下起豪雨,又冷又濕,不少人滑倒摔車。「甚至有人邊騎邊哭,抱怨大家都不等他……這九天下來,甚麼樣的情緒都有。」楊懷卿笑道。
「但是,從來沒有人主動說放棄,改搭隊伍後頭的支援車,會上去都是因為真的不能騎了而被架上去的。」楊懷卿語帶感佩。他認為,那是因為扶輪社四大考驗的第一點「是否真實」深植社友心中,「我們口號喊『我騎一公里,你捐一塊錢』,那麼這一千公里就得紮紮實實的,不能打折扣。」
3490地區單車委員會主委林子傑表示雖然之前有多次的單車挑戰經驗,但環島還是第一次。過程雖然辛苦,可是大家都沒有放棄,同心協力為了公益的目標而奮鬥,在這過程中打成一片,他覺得很開心。此外,旅行社也把大家照顧得很好,補給、休息都安排得非常充足。「這趟環島回來我反而胖了一圈!」林子傑大笑道。
劉麗珠也提到許多社友事後都認為能參與這場活動非常值得,因為能夠在終結小兒麻痺的號召下,全台扶輪社一同參與如此盛大的環島挑戰,「這機會只有一次!」
打在中正紀念堂上的宣示大燈,象徵扶輪社對於終結小兒麻痺的決心。丹尼爾攝影
中正紀念堂
打上終結小兒麻痺宣示大燈
鏡頭跳回10月24日世界小兒麻痺日那晚,隨著倒數聲喊到「0」,中正紀念堂牆上出現「全球根除小兒麻痺」與「END POLIO NOW」兩塊大字,剛完成環島的騎士們在台下不禁驚呼,紛紛拿起手中相機直拍。「台灣終於也有知名景點打上終結小兒麻痺的宣示大燈了!」其中一位騎士笑得自豪。
然而比起宣示大燈,扶輪社員為了公益所付出的辛苦與勞力,其實更有意義。隨著各地車友陸續返回該地區,環島活動在10月底正式結束,接下來將全力衝刺募款。
對於募款成果,楊懷卿和劉麗珠表示並不擔心。劉麗珠認為真正的募款效果,就是在環島回來後才會發酵,「因為大家有故事、有聚焦的目標可以說,那個感動就會出來。」目前距離募款截止日12月31日還有一個月,楊懷卿強調,如果外界打算捐款,希望各界可直接透過扶輪社捐款,如此才會獲得蓋茲基金會的其他兩元贊助,讓終結小兒麻痺能夠早日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