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家裡的小孩吃飽沒?」戴著黃色礦工帽、滿臉皺痕的礦工推著採礦車,神情若有所思。這是一座栩栩如生的礦工人像,約半個人高,彷彿是日據時期礦工的心情寫照。
入口處的礦工形象。
穿過台北信義區聯絡國道三號的信義快速道路橋下,繞一個小彎後,再經過樹林叢生的道路與陡坡,就可抵達深藏在台北信義區近郊和興炭坑。和興炭坑於西元1936年開發、1961年收坑,由於早期日據時代的煤礦開採,堆置了許多煤渣,地況較為脆弱。為了解決現今土石流的問題,台北市政府整治後並開放遊客參觀。
和興炭坑附近的蝙蝠洞、立體壁畫簡介與導覽圖。
入口處有一塊導覽地圖,導覽地圖後方有數公尺深的舊埤溪,像階梯一般,隔著一層層的長條石柱。而入口處左邊的礦工人像旁,地面鋪著小石塊與鐵軌,一路延伸到蝙蝠洞與約三層樓高的迴旋樓梯,途中有一片立體壁畫,清楚介紹採礦與加工的整個流程。
從迴旋樓梯上往蝙蝠洞看。
「炎熱的天氣卻緊緊包覆著外衣,不熱嗎?」望著蝙蝠洞裡頭包得緊緊、吊掛著的蝙蝠,突然想起了這有趣的問題。此時雙腳離草地四公尺高,站在迴旋樓梯上,少許的水氣緩緩地從蝙蝠洞飄散出來,好比沙漠裡的綠洲,而我就像仙人掌一樣。
走出迴旋樓梯,有幾間簡單的民舍,純樸的居民正閒聊著。繼續往前行,約160公分高、被稱為「礦工小甲」的穿山甲塑像,腰間繫著一個帶子,上面寫了一個「甲」字,十分討喜地站在炭坑外,是民眾拍照的好地點。在進入和興炭坑時,會經過一段由木頭所圍成的小隧道,隧道地面一道一道的陰影交錯,增添了礦坑的神祕感。來到半圓弧型的門口時,木頭上方外的牆面上,刻著不明顯的「和興炭坑」四個字,牆上左邊則刻著「昭和十五年冬建」,也是相當久遠的了。
建於日據時期的和興炭坑石碑。
和興炭坑不長的參觀廊道。
炭坑內的看板介紹礦工的採礦人生。
幾盞小鎢絲燈泡撐起礦坑裡的照明。當我小心翼翼走下台階時,剎那間外面下起雨來,嘩啦啦的雨聲打斷了我對外頭的興趣,這時候炭坑的溫暖與外頭的濕冷形成對比,恍如被礦工熱情擁抱般美妙。坑道目前只開放一小段,坑道尾端有兩個大型礦工人像,一位認真挖著煤礦;另一位則手拿著磺火燈,並打量著煤礦。公仔的後方還有路,但目前還沒有開放,坑道兩旁有不少解說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主題是「採礦人生」,那些為了生活而冒著生命危險的礦工,快樂堅毅的人生令人動容。
和興炭坑旁的樹屋。
走出炭坑後,如果意猶未盡,可以順著民舍向右走,會看到一間被樹根纏繞的方形小樹屋。悠閒的黑貓從屋頂一頭跳到樹屋上,彷彿這裡是牠的地盤般,不疾不徐。趁著雨勢暫緩,向黑貓揮手告別,繼續往下走。再次遇見入口的礦工人像,看著他高興的神情,想必是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