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中國華人傳統三大節慶之一,也是大家回家團圓、休閒的日子。1980年代開始,台灣興起了中秋節烤肉的風潮,至今每到中秋節,大街小巷處處可聞烤肉香,烤肉儼然成為中秋節最具代表性的家庭團圓活動。
然而,在台灣四、五年級生(出生於民國四十年到五十九年)的童年記憶裡是沒有烤肉的。因為當時物資缺乏,吃個蛋都很奢侈,哪來的錢買肉呢?但那些年的中秋佳節還是一樣溫馨有趣。我們訪問了九位四、五年級生,談談他們心中對於中秋節美好的記憶。
退休教師施娟娟:
記憶中的童年,在稻埕中,一張張長板凳坐滿了賞「月娘」的親友!雀躍的小孩,戴著柚子帽,吃著洪瑞珍豆沙餅,跑跑跳跳穿梭於板凳間。頑皮的我常不聽勸,冒著被割耳朵的風險,用力指著月亮!還好現在耳朵還在!
裝訂業專業經理人 廖兆舜:
童年的中秋節總會和幾位熊麻吉一起到河邊放鞭炮,像水鴛鴦、電光炮、沖天炮、天龍炮等這些傳統廉價的鞭炮都是我們的最愛,不過也常常一點燃就炸了,受傷掛彩是常有的事,但我們還是樂此不疲。另外,月餅是很貴的,但中秋節的晚上甚至下午其實很多糕餅店便開始降價求售,我們家常常這個時候才去買來吃。還記得伍仁蛋黃的月餅一切成四小片,我們四個兄弟姊妹搶著挑蛋黃最多的月餅吃的畫面,現在想來還覺得溫馨有趣、口齒留香呢!
補教業老師 林宛筠:
兒時,在一成不變的日子裡,中秋佳節格外令人期待。三五好友,呼朋引伴備妥炮竹,拎了一袋柚子,捧著一大盒月餅,再拐個凳子,一聲吆喝,大家便在濁水溪河堤旁集合。嘻笑聲和爆竹聲交錯,偶爾伴隨著蟲鳴。明月為頂,大地為床,把言談心,好不熱鬧直到夜深。
科技業工程師 陳隆基:
父親開糕餅店,中秋節別人賞月,我們幾個兄弟忙著幫爸爸媽媽賣月餅。過完中秋便會為家裡帶來一筆豐碩的錢,不過也全部被我們兄弟拿去當註冊費、生活費了。所以中秋節是全家最忙碌辛苦的節日,但全家團圓,其樂融融,也最令人懷念了!
服飾業老闆 高透應:
小時候的中秋夜,我們整個家族會在稻埕上鋪著草席而坐,手裡拿著扇子打蚊子,嘴裡吃著媽媽親手做的麻糬和月餅,頭上戴上柚子帽,眼睛望著月亮(不敢用手指)想著玉兔有沒有在搗藥?嫦娥是否覺得寂寞呢?耳邊聽著長輩話說稻米、農作物收割豐盛。左鄰右舍閒話家常,如何如何。好多親友相聚在一起,真是幸福甜蜜。
家管 林毓真:
中秋節的味道是,帶著淡淡的柚子香的秋風,包著烏豆沙、伍仁、蓮蓉、鳳梨餡等的月餅,忘不了咬一口後滿嘴香甜的滋味。小時候中秋的天空總是出奇地藍,清晰透亮,月亮那更是又大又圓,好像有玉兔、嫦娥在那跟我招手,讓我好想伸手抓下她!
不動產估價師 賴洪岳:
遠離家鄉到台北求學後,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尤其中秋節更會懷念起全家在大樹下賞月,吃月餅、剝柚子、泡茶、談天說地的情景。小時候都非常期待中秋節的到來,除了有月餅可以吃,更可以蒐集只有中秋月餅才有的各色包裝玻璃紙及各式傳統圖卡,讓我至今還有無限的懷念,也好想念那玻璃紙上月餅的餘香味及小時候的人情味。
個人工作室 鄧麗喜:
中秋佳節最令我懷念回味的其實不是月餅、柚子,而是一鍋剛從爐灶中端出來,還在冒泡的紅面番鴨大補湯。媽媽說補身就要從秋天開始進補,我們小孩在庭院賞月吃月餅、剝柚子、嬉戲後,在上床前喝上一碗熱騰騰的大補湯,暖著胃也暖著滿滿的幸福而進入夢鄉。
電信業專案經理 陳斐瑛:
兒時,我阿公的糕餅店到了中秋節,大人便要早晚忙碌地做月餅。我是長孫女,所以也被叫去當童工包裝月餅。每次看著那些香味誘人、包裹著彩色玻璃紙的月餅,口水常常快要流出來,但都被叮囑不能拿來吃。一直要等到中秋節的那天晚上,媽媽才會帶回來一盒賣剩下的月餅給大家吃。現在想來在那個物資極度缺乏的年代,還真是辛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