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街上有一家特別的店,推開店門的一瞬間,酸甜香氣撲鼻而來。這間傳統洋樓搭配具設計感的裝潢,看上去與一般文創商店並無兩樣,仔細瞧瞧,店裡面以木箱展示的商品,竟然是繽紛的各色水果。
「豐味果品」是由負責人郭紀舟所創立,店內賣的都是外銷等級的台灣頂級水果。從2014年開店之初就有日本媒體報導,三年間曾十多次登上日本旅遊雜誌,吸引了許多日本遊客前來尋味。
▲郭紀舟從文創工作突然改行賣水果,讓朋友跌破眼鏡。葉俊宏攝影
不只是日本,香港、新加坡、歐洲等海外旅客的消費就占了店內一半的營業額。郭紀舟認真地說:「台灣人把自己的水果看得太簡單了!」他記得曾經有一位日本客人夏季來店嚐過芒果冰後,念念不忘台灣芒果的美味,10月專程搭飛機來台灣,再次來到店內,可惜錯過了芒果產季,讓他失望而歸。
郭紀舟強調:「台灣水果是非常有魅力的!」
▲在豐味果品店裡可見到台灣一級品水果與生產小農的故事。葉俊宏攝影
▲不像一般商人,低調嚴肅的郭紀舟反倒更像學者或文人。葉俊宏攝影
做文創》
只是商品換成了水果
不像一般商人,低調嚴肅的郭紀舟反倒更像學者或文人,只有談到農民的故事時,才見到他露出難得的笑容。
郭紀舟是台灣文創界的資深前輩。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後,他到英國華威(Warwick)大學攻讀文化政策碩士,回台後曾在文建會擔任主委祕書,2004年文建會發表的第一份文化白皮書就是由他執筆。
當時,「文創產業」在台灣還是一個嶄新的概念。政府與地方相關部門不斷開會討論:「文創是甚麼?」兩、三年間漫長的討論讓郭紀舟失去了耐心,於是他決定捲起袖子自己來做。
▲禮盒上印著郭紀舟找來的畫家朋友繪製的台灣水果攤畫作。葉俊宏攝影
從成立文創公司,到擔任表演團體與藝術家的經紀人,一直以來,郭紀舟都沒有離開文化圈。突然改行賣水果,讓他的朋友跌破眼鏡。
然而在郭紀舟的心中,他仍是在做文創,只是商品換成了水果。郭紀舟將果農比為藝術家,而水果則是果農辛勤耕耘的作品。自詡為果農的經紀人,他把果農當成品牌在經營。
一人的堅持》
完全沒考量到成本
郭紀舟投入農業的開端,是好友找他幫忙賣芒果。朋友在屏東枋山買塊地種芒果,2011年找上郭紀舟,請他協助行銷。
朋友說台灣一級品芒果高達90%都是行銷海外,一般在超市、市場上看到的都是次級品;很遺憾台灣人反而吃不到在地的頂級水果。這引起了郭紀舟的興趣,決定以做品牌的方式來行銷朋友的芒果。
▲豐味果品內屏東萬巒的可可豆。葉俊宏攝影
▲豐味果品內的頂級鳳梨。葉俊宏攝影
不懂農業又沒有行銷水果經驗,郭紀舟找藝術家朋友們組成臨時行銷團隊,有攝影師、畫家、寫作者與設計師,大家一起到朋友的果園,以田野調查的方式實際勘察農人工作情況與果園樣貌,將靈感轉化為動人的照片、畫作與精彩故事。
當時一股腦投入,完全沒考量到成本。郭紀舟特地請設計師友人設計精緻包裝,將台灣水果攤畫在包裝盒上,每個盒子的印刷與製作成本就高達500元。浪漫的理念無法獲得回報,於是團隊很快解散,最終只剩他一人。
開啟了一扇門》
選擇心地善良的果農
雖然結果不如預期,但是郭紀舟利用他多年藝術經紀人的人脈,加上精緻包裝、農人故事與台灣頂級芒果的美味,打造出體面又具特色的伴手禮,仍成功讓企業買單。
原以為是一次性的情義相挺,沒想到名聲傳開之後,花蓮瑞穗的牧師也主動找上郭紀舟,請他協助行銷鶴岡柚子。就這樣,他的努力開啟了一扇門,有行銷需求的果農陸續找上門來。
▲客人在店裡選購水果,直接打成果汁當場享用。葉俊宏攝影
▲豐味果品的二進會不定期展出藝術家的作品。葉俊宏攝影
過程中他得知,許多水果是果農辛苦一整年的心血,而銷售結果通常關係到整個家庭的生計;加上看到許多農人堅持理念用心栽培,這些態度打動了他。
於是郭紀舟抱著「想讓台灣人也能品嚐在地頂級水果的風味」的初衷,以及「希望更多人懂得欣賞小農栽種的用心」的想法,主動尋找能感動他的果農,請他們將頂級水果留下一部分交給他來行銷。
這工作有時吃力不討好。由於他只能少量進貨,果農不一定願意將頂級水果交給他,經常需要多次拜訪聯絡感情建立信任,方能獲得一杯羹。
「心地善良」是郭紀舟挑選果農的標準,他表示他會注意果農的出發點,不能一心只為賺錢,有些果農是抱著想分享給自家人享用的心態,會用心照顧果樹與環境,也不會用過多農藥。
▲一進與二進中間還有個大庭院,讓客人能在舒適環境中享用水果。葉俊宏攝影
凡是郭紀舟經手的水果,他會跟著農友一整天去果園現場了解農人工作的情況,與果農深入聊天,了解他們的故事與理念,在幫消費者把關的同時也能找到行銷重點。
與農民合作的過程中,水果的訂價是讓他最困擾的。水果採收期的前兩個月,郭紀舟就要預先展開行銷活動,起初他請果農依照成本訂價時,許多果農直接回答:「不知道!」這讓郭紀舟很困擾,後來他才了解農人的無奈,因為價格從來不是掌控在農民手裡,都是由盤商送到拍賣市場喊價後決定,所以有許多環節都需要不斷溝通與磨合。
▲豐味果品具有設計感的空間,讓訪客可以好好享用水果。葉俊宏攝影
網路不如門市》
立足迪化街打開觀光客市場
起初,郭紀舟精心挑選的水果只有在網路上銷售,他坦言,銷售情況並不好。雖然用攝影、文字、包裝設計等各種方式來行銷,但是頂級水果價位高,消費者又無法親眼看見、品嚐水果,所以下單的人還是有限。
為了找到能展示水果的空間,2014年郭紀舟租下迪化街上一間10坪大的小店面,讓客人能夠在店裡看見水果的樣貌、聽見小農的故事,想嚐鮮的客人可以在現場選購水果後,打成果汁、冰淇淋或是做成剉冰當場享用。
立意雖好,但是剛開店時卻是門可羅雀。鄰居無法理解怎麼會有人來迪化街賣新鮮水果,一開始只是在門口偷看,足足經過兩個月,才開始有當地民眾走進店裡。郭紀舟印象很深刻,當初來店裡的反而是外國人居多,第一組進來的還是三個法國客人。
然而,成立店面的路沒有走錯。不但營收增加,海外雜誌報導也打開了觀光客市場。
經營日漸穩定後,原來的小店已不敷使用,今年4月豐味果品搬到了傳統洋樓式的兩進兩層樓的街屋,一進展示水果,二進展出藝術家的作品。一進與二進中間還有個大庭院,讓客人能在舒適環境中享用水果,度過悠閒時光。
▲郭紀舟對水果就像自己的寶貝一樣珍惜,讓人感受到他為農民付出的心意。葉俊宏攝影
一次有位日本客人來到店裡,點了水果盤,只見他將芒果放入口中,閉上眼睛細細品味許久之後,才接著吃下一口。這一幕讓郭紀舟幾乎感動落淚,他認為台灣水果確實非常棒,值得台灣人重新認識與珍惜。
受限於店面規模,目前他只能購買小農一部分的農產,但是他計算過,只要開七家店,就能夠幫一個小農賣完他當年所收成的水果,讓農人不用再擔心銷售問題。
郭紀舟眼神發亮地講述著未來願景,讓人感受到他為農民付出的心意。有了這般真情真義的推廣,相信台灣小農與水果的價值一定能被更多人看見。
郭紀舟小檔案
出生:1968年
學歷:
東海大學歷史系、英國華威大學(Warwick)文化政策碩士
經歷:
2001~2002年:文建會主委祕書
2003~2004年:雜誌公會副祕書長
2005~2007年:與友人創業銷售文創商品
2008~2009年:紙風車319鄉兒童藝術工程專案經理
2010年:擔任藝術經紀人
2011年:擔任果農經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