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為甚麼一定要吃看看「韓式傳統料理」?
A(主廚陳可仁答,下同):
台灣市面上真正道地的韓國料理非常少,真正韓國人在吃的非常少,就算有也只是少數幾家,而且通常很昂貴。一般的韓國餐廳為了符合台灣口味或省工、省成本,做法都改變了。比方說肋排,韓國家庭通常最愛吃的就是這種醃製後再烤過的豬肋排、牛肋排。但在台灣,通常不是用正確的醬料醃製,因為那需要費很多工,醬料要加數十種天然食材、放很長時間、燉很久才能吸收味道。再拿這醬料去醃肉,又要花三天以上才能入味。
此外像是泡菜,韓品經過足夠天數與適當溫度保存,並用整顆醃製,料都塞進去,讓它悶著發酵,產生相當於乳酸飲品五倍以上的乳酸益菌,才會讓泡菜的味道深沉,有層次感。通常韓國都在冬天醃一、兩個月才拿出來,味道非常濃郁。但台灣大部分沒有經過這樣的流程。而且韓品使用韓國進口大白菜,雖然成本比台灣貴一倍,但這才是對的味道。
Q:第一次來韓品的話,最推薦吃甚麼?
A:韓品主打的是烤肉跟鍋類(大醬鍋)。世界各國旅客到韓國,最懷念的也是烤肉。所以第一次來,我們最推薦吃肋排類的套餐,像「牛肋排定食套餐」、「豬肋排定食套餐」或「泡菜燉肋排套餐」,這些在台灣都很難吃到。套餐也都會附上「大醬鍋」、泡菜等小菜,就能完整享受道地的韓國風味。如果你比較喜歡肉的原味,可選擇「五花肉定食套餐」或「牛小排定食套餐」。
Q:「大醬鍋」是甚麼?該怎麼吃?
A:大醬是用黃豆發酵製成,是韓國的「國醬」,它跟泡菜一樣是韓國的代表性食材。以大醬做為基底,將肉類、魚乾、蔬菜的精華融合在一起熬煮後成為大醬鍋。在韓國,大醬鍋是拌飯吃的,它很濃稠,不像台灣人吃的火鍋。不能直接當湯喝,會很鹹。很多韓國人每天都吃大醬鍋,習慣把飯加進去一起吃,或把醬加到飯裡吃。韓品就是教你當地人原本的吃法和習慣,台灣人其實試一下會覺得很好吃。當然如果客人不喜歡,我們可以幫你加湯,讓它清爽不濃稠,但我會跟你說那不是韓國的傳統作法。
Q:套餐附的小菜為甚麼大多是冷的?
A:韓國菜大部分是醃製的、發酵的,所以這類小菜在韓國我們都是吃冷的。
Q:除了肋排與大醬鍋,韓品還有甚麼在地特色菜?
A:「泡菜涼拌麵」吃起來味道也非常有層次,很多台灣人非常喜歡;「辣炒年糕」也很有嚼勁。另外,「紫菜飯卷」也是韓國傳統的食物,它不是日本壽司,是韓國人從小吃到大的家庭料理,幼稚園、小學去遠足時,家長都會包傳統的紫菜飯卷給小朋友帶去吃,每一個家庭包的不一樣,還會互相分享,對韓國人來說,很有回憶。還有一道「海鮮煎餅」,台灣都用炸的,但韓國比較薄、用煎的,外酥內彈,也很特別。
Q:如果不懂韓式傳統料理,如何簡單地判斷台灣的韓國餐廳道不道地?
A:可以看老闆是誰。通常「韓國華僑」開的就不一定道地,因為他們了解台灣也了解韓國,所以在台灣開餐廳,會符合台灣口味,對我們韓國人來講就不道地,這種店很多。所以真的要吃韓國菜,要找韓國人開的,就算不是高檔餐廳,只是韓國夫妻開的家庭料理,都比台式韓國餐廳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