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歸潮 是「人才潮」還是「海待潮」?

中國留學生「海歸」後工作越來越少,使得「人才潮」變成「海待潮」。Fotolia
第191期
金雨森

據中國大陸教育部統計,中國海外留學生返國求職的「海歸」人數逐年增高,陸媒強調這是因為中國經濟實力增強、就業環境改善等因素吸引人才回流。事實是否如此?

中國教育部公布最新統計顯示,2017年學成返國留學生人數約48萬,再創新高,較2016年成長約11%。其中,取得碩士、博士學位及博士後研究資格者比例高達五成。若從改革開放(1978年)後開始計算,截至2017年累計有約519萬人出國留學,其中約313萬人選擇在學業完成後回國發展,占已完成學業群體的比率高達83%。對於海歸潮增加的現象,卻有海歸潮等於「人才潮」,或淪為「海待潮」兩種不同看法。

 

海歸潮等於「人才潮」?

依照大陸官方媒體意見,這當然代表著「人才潮」的回歸。官媒一致認為大陸從中央到地方,積極透過各項相關政策,提供留學生回國創業的便利環境與發展機會,建立培育海歸人員創業的產業園,並推出各種社會福利,使得越來越多海外留學生願意學成後歸國。例如,中新網報導稱:「人社部推出海外赤子為國服務行動計畫,通過實施一系列資助項目,鼓勵各從業領域的留學人員回國服務……」其中重慶提出的2018年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啟動支持計畫,獲選者可享人民幣50萬元補助等。

但是一份最新統計資料可能推翻此種人才潮說法。職場社交平台LinkedIn(領英)發布的《中國海歸人才吸引力》報告中指出,中國回國人才人數增加的不是剛剛完成學業的年輕族群,而是已經在國外職場上打滾十幾年的高階人才,並以金融與科技行業為主。LinkedIn報告顯示,從2011年至2017年,海歸人數逐年增加,雖然20至29歲的年輕族群依然占主要部分,但占比已從2013年的79.7%減少至2017年的52.2%;相反地,30至40歲海歸人數的占比則從16.5%倍增至30.6%,成為漲幅最大的年齡層。這一年齡層人才有長年海外工作經驗,回國後經常擔任企業高階職位,成為管理層的中堅。因此,看來中國經濟環境對高階人才較有吸引力,年輕族群則逐年遞減。

 

海歸潮變成「海待潮」

造成中國近年海歸潮增加的原因,可能並非與官媒所稱之愛國主義或經濟考量有關,反而是因為「在國外申請簽證的限制增加了」。例如美國目前仍是中國學生最大的留學地,川普政府收緊工作簽證政策,即美國政府發放給美國公司雇用外國籍有專業技能員工的三年工作簽證(H-1B),這種工作簽證一直是需求大於供應。沒申請到簽證的人,只能試圖再申請另外一個學程,或者回中國大陸。這導致僱主並不會積極替外籍員工申辦工作簽證,間接使得更多留學生必須「海歸」。

今年6月初,在一場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nited States-China Relations)舉辦的專家研討會上,香港科技大學中國跨國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崔大偉(David Zweig)表示,近年拿到國外學位的海歸人才回中國大陸找工作的優勢減少了。崔大偉指出,雖然根據2016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相較十年前,中國有更多海外留學生回國工作,但2006年時,有高達八成的留學生能在回國後一至三個月內找到工作,而在2016年,該比率減少到68%,而且有一成的學生超過半年都找不到工作,成為名符其實的「海待潮」。

另一份報告指出海歸派求職的兩大缺點。在「模範市場研究顧問公司」(Kantar Millward Brown)等單位發布的《2018中國留學白皮書》中指出,海歸派人士回國後最大問題就是「缺乏工作經驗」和「學非所用現象加重」。這兩種缺點削弱海歸派的求職優勢,因而可能減少留學生返國的動機。簡言之,長期而言,海歸派的優勢減少,回國待業期間變長。

另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如果中國大陸每年出國留學的人數不斷成長,2017年突破60萬人次,那麼回國人數在國外政府提供工作簽證名額數量有限或不變之條件下,海歸人數自然會同時成長。

總而言之,中國大陸留學後歸國的「海歸潮」人數增加,可能如同中國官方媒體所稱代表著中國「人才潮」湧回大陸工作,證明中國經濟欣欣向榮。但這卻可能忽略美國及其他國家對工作簽證政策的收縮,或是忽略中國大陸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出國讀書而非留在國內面對高考。同時,當今的海歸潮隨著海外高等學歷的優勢減少、等待就業時間變長,反而變成了「海待潮」。

因此,未來海歸的人數只會更多,以後的求職也會更加辛苦、職場競爭也會更加激烈。如果同時中國經濟沒有實質性地成長,又缺少青年就業輔導,中國的失業問題恐將越演越烈。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2013年香港前途堪憂
過去的一年,中港之間進行激烈的拔河比賽,表面上雖然互有勝負,但是從「大勢所趨」來看,香港前途實在不容樂觀。 港民反「國民教育」有張有弛…
精準控制食材成本 「食食仔仔」半年獲利還能週休二日
會計系高材生梁智皓懷著發揚鹿港美食的夢想,與姊姊梁懷文共同創業,二人以外公家訓「做人要實實在在」為名,取名「食食仔仔」,…
達賴喇嘛為何無法「回家」
他來了,坐在高台上,下面是黑壓壓的人群,無數束虔誠、崇敬的目光,定格在這個身著紅色袈裟的喇嘛身上。達賴喇嘛專程趕來台灣,…
PoPo原創網迎接數位閱讀新時代
貓頭鷹出版社社長陳穎青表示,Bowker公司統計的美國新書出版量顯示:2007年比2006年成長了11萬1,000種,…
由衝撞到沉穩 林昶佐實踐人生中的大勇氣
該如何介紹林昶佐,是件頗令人煩惱的事情。「閃靈樂團主唱Freddy」是他最廣為人知的名號,但他曾擔任過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會長,…
胭脂紅、甜如蜜的山楂
山楂小傳 南宋紹熙年間,宋光宗最寵愛的妃子不知生了何病,面黃肌瘦,瘦骨如柴,飯不食,茶不飲。皇帝甚是著急,御醫用了許多高貴藥材,病情如故…
美國經濟摔跤 亞太市場跟著痛
  世界銀行4月2日發布報告指出,受美國金融動盪與世界經濟成長減緩影響,東亞開發中國家今年經濟成長預期將下降1到2個百分點。…
不忘偷渡苦 牢記血淚仇
正當中國政局明顯左轉,以恢復毛澤東時代作為時尚的時候,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大逃港》,記述了那個時代中國人民大量逃亡香港的紀實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