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台商何去何從?

美中貿易戰,在第二輪制裁之後,各界人士都明白貿易戰不是嘴上說說的事,短期內應該難以落幕。Fotolia
第192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中美貿易戰引起台商普遍的恐慌心理。7月6日之前,台商因川普在中興制裁議題態度時軟時硬,對貿易戰是否開打還抱觀望之態。7月6日,美國對中國大陸出口商品的第一波課稅正式生效,除了已經生效或即將生效的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以外,美國還計畫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此後,台商普遍在思考何去何從。

 

被中美貿易戰硝煙嗆著的一眾台商

中國對美國出口前10大都是外資企業(含台資),其中8家台資企業為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成都兩分公司、達功電腦、昌碩科技、名碩電腦、仁寶信息技術、一家新加坡企業、一家美國企業;中國對美國出口的百大企業中外資占七成(其中台資占四成),陸資僅占3成。2017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及香港的出口總值達1,302億美元,占台灣出口總量的41%,其中約有七成是零組件與半成品,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國大陸組裝生產成最終產品之後,再出口到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地方。

大陸台商對台灣經濟的貢獻如此重要,在川普3月下旬宣示中美將開打貿易戰之時,就有分析師示警:台灣可能將成中美貿易戰的重災區。

最初,台商希望這次美國咋唬一陣就算,畢竟在中國經營多年,熟門熟路,與企業所在地的地方政府都維持著良好關係,有的台商在中國開設了兩家以上公司,比如鴻富錦精密電子、達豐電腦都在中國開設了多家分公司,撤資太傷元氣。

對中國政府而言,在對美出口前10大占七成,前百大占四成的台資企業,絕不能說不重要。中國政府也不希望台商撤資,在華外資企業對中國而言,好處顯而易見:技術與產品設計是不花成本地引進,但卻是提升國家商品競爭力的種子。產品輸出國外市場可換來稅收與外匯。中國企業多是勞動密集型的,低技術含量,因此中國政府尤其需要將技術密集型的台資留在國內。

但中美貿易戰的後果,就是逼迫外資撤離大陸。

 


▲鴻海富士康「威斯康辛谷科技園區」6月27日破土動工,川普總統親自出席,與總裁郭台銘一起破土。Getty Images



台商的難處

台資企業(主要是製造業)會大舉撤出中國,轉往美國投資或遷廠至東南亞避險嗎?應該說,不是不想,而是實在有困難,否則,蔡英文任總統後推行的新南向政策不會應者寥寥。今年6月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率領124位成員訪問團出席「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是66個參與國裡最大代表團,目的就是幫助台商考察美國的投資環境。

郭台銘是台商中「早起的鳥兒」。2016年川普勝選之後,郭台銘就準備將部分投資轉移至美國、並與川普總統建立了直接聯繫,如今他寶押兩邊:在大陸生產的產品銷給中國與亞洲,在美國生產的產品銷給北美市場。也因此,他在這場硝煙瀰漫的貿易戰中,還成了美國的明星外企:今年6月27日,鴻海富士康「威斯康辛谷科技園區」破土動工,川普總統親自出席,與總裁郭台銘一起破土。7月18日,川普總統宣布新的「學徒」政策,讓美國公司為員工提供工作技能訓練,郭台銘與23家美國公司在白宮一起宣誓,表示支持這項政策。

郭台銘三十年間成為世界級巨富不為無因:見機而作的靈敏,大概只有香港李嘉誠可比。除此之外,他的實力亦非其他台商能夠相比。據行家分析,台商遷廠的難處,不同的產業會有不同的評估,如鋼鐵業在台灣因環境評估標準較嚴格,外移的誘因較大;但芯片、電子零組件這類高科技製造業由於產業鏈龐雜,移動的評估項目也就多。簡言之,較為單純的傳統產業對投資美國的興趣較為濃厚,高科技製造業則較為保守。台商要換牌桌,必須考慮美國下游品牌商的意向。若品牌商不願吸收關稅,對於毛利不到10%的電子產業而言,等於會失去美國訂單。

對於在大陸電子供應鏈裡的眾多台商而言,最擔心的不是品牌商將轉單至其他國家,因為論ODM能力,他們沒有競爭對手,但若供應鏈裡有人脫隊搶訂單,破壞了原本的平衡,那供應鏈就完全被打亂。一些台商希望中國政府想辦法維持台商的內部團結,但他們不知,在貿易戰中前途未卜的北京,目前實在無力管台商這些事情。


 

是新南向還是遷美?

第二輪制裁之後,台灣政商學三界人士都明白貿易戰不是嘴上說說的事兒,必須考慮台商未來的去向。

美國盯準《中國製造2025》,這對台灣企業可能會造成兩種影響:一方面,由於台灣企業在中國大陸投資生產的很多,與中國大陸業者在生產鏈上的結合非常緊密,所以當美國對技術轉讓有諸多限制,台灣的供應鏈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當中國大陸無法從美國取得相關的關鍵技術或零組件時,可能會把生產訂單轉向其他國家或地區,台灣企業也許因此得到「轉單」之利。正因為影響非常複雜,基於此,台灣有學者認為,由於中美貿易大戰在未來可能導致雙方課稅增加,台商應該考慮轉回台灣或是轉到第三地投資。更有輿論認為蔡英文那一直受到冷落的「新南向」政策這次會柳暗花明。

但有學者對「新南向」提出相反意見:東南亞等地政治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投資風險,這些國家法規的透明度低、法律的解釋空間大、政府的廉潔程度低,均造成廠商投資成本不確定。因此,在目前台灣政府中意的南向國家中,政府應該與當地國簽訂有約束力的投資保障協定。

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世界資本流動規律幾乎是每10至15年為一個週期。但本輪資本流動的特點與以往不同,以前是發達國家流往發展中國家,尤其是90年代初由美、英、德、法等發達國家聯手推動的全球化,讓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成了最大受益者。這輪中美貿易戰只是美國總統川普要改變全球化既定格局的一個大動作,但全球資本卻正在流往美國。

當英美兩大左派大媒體《金融時報》與《紐約時報》都在斥責美國拋棄盟友之時,英國左派精英驚呼「誰丟掉了『我們的美國』」之時,台灣商、政、學三界應該看清全球化形勢逆轉這一事實,對台灣企業對外投資之地重新定位布局。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人工智慧自學三天 能勝出人類千年?
北京時間10月19日凌晨,谷歌旗下的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在世界頂級科學雜誌《Nature》上宣布:新一代AlphaGo…
美國陽光是否照耀台灣「太陽花」?
關於台灣太陽花學運的性質,如我在一篇文章裡所評,這是以青年為主體的台灣人的自救運動。但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太陽花雖然燦爛並鼓舞人心,…
「植劇場」 為台灣影視植下希望的種子
台灣影視產業每下愈況,影視工作者紛紛前往大陸。雖有許多人才留在台灣堅持著,但仍苦於不知能為這個產業做些甚麼。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
揮別Color C'ode 凱莉小姐以LADY KELLY再出發
2022年,以「一間傳遞幸福的甜點店」為核心理念的「Color C'ode」結束營業,原創辦人蔡莉屏同年9月隨即創立新品牌「LADY…
世界經濟未來面臨七大威脅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與世界銀行4月下旬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春季年會。IMF仍然擔心,世界經濟在未來若干年內將面臨七大威脅。…
由經濟學看好官的包包賣高價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把他的公事包拿出來拍賣做公益,結果由郭台銘先生以五百萬零九百元標下,楊先生繼而呼籲名嘴拿出物品拍賣來破他的紀錄。…
韓國復興漢字 中國尷尬
近年來,由於取消漢字給生活帶來的不便,韓國國內復興漢字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一現象也引發陸媒的關注。大陸媒體報導,…
北大「十大浪費」出爐 真浪費!
北京大學環境與工程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同學,最近評選出了「校園十大浪費現象」。這些浪費現象分別出現在校園、食堂、日常生活中,其中「傳單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