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東晉生活故事

晉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圖版⊙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第197期
謝安安

故宮這一、二年的數位化,增加了不少年輕族群,加上數十年前已將所有展品都數位存檔、製成動畫,透過網路就能看到珍品。

透過極高倍數的攝影,觀賞者比親自去故宮看還清楚百倍,連印章、字句的一氣呵成都看得清楚極了,不若以前還要自己扛著小凳子上山、拿出望遠鏡,努力地貼著玻璃窗,在黑暗中把眼睛瞇成小小的,追蹤著名人下筆的氣息。

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為紙本,十分脆弱,列為限制展覽,已經七年未曾公開展出,在2018年10月才又重新展出,彌足珍貴。

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是唐朝「雙鉤填墨」的摹寫作品,「所以不是王羲之的真跡?」

答案是肯定的,但大家不要太失望,有興趣的讀者可上YouTube頻道,故宮有支拍攝何謂雙鉤填墨的影片,個人非常推薦,從這支影片我們也可以看到當朝人如何重視王羲之的作品。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尺寸約是A3大小,是王羲之跟朋友報平安、問候朋友、年節送禮的紙條等生活瑣事而寫下的內容,因此頂多只有數十字。

〈平安帖〉

釋文:此粗平安。脩載(王羲之堂兄弟)來十餘╳。╳人近集存。想明日當復悉。╳╳由同增慨。

〈何如帖〉

釋文: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遲復奉告。羲之中泠無賴。尋復白。羲之白。

大意:我是羲之,不知道你近日如何?抱歉這麼晚才回信,最近羲之身體受寒,正在休養,甚麼事都做不了,等我們有空再聊聊了。羲之。

〈奉橘帖〉

釋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大意:奉送三百顆橘子,這可是未降霜前摘的,再也沒有了。

其中的〈平安帖〉多毀損,╳即是標示毀損的字。從其中也可以看出,東晉王氏是大家族,過年送禮一次就是三百顆橘子。王獻之後來也有〈送梨帖〉,雖然都是三百顆,但從動詞「奉」、「送」大概可猜出送禮對象不太一樣。

而東晉除了王氏,還有謝氏、郗氏、桓氏等家族,史上許多耳熟能詳的名人都出身世家。大家族對禮數十分重視,逢年過節迎來送往是常有的事情,因此王羲之送出三百枚橘子,應該不是送給朋友,而是送給某個有往來的家族。

讀者可能想問,為甚麼取名〈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這個名字當然不是王羲之本人取的,而是後人為了購買收藏或研究方便而為書帖作品取的名字。取名的原則一般都是取頭二字作為帖名,或容易辨識的內容作為題名,因此〈何如帖〉也稱為〈不審尊體帖〉。

當然也只有王羲之有這樣的地位,我們一般人寫個字條,朋友看過就扔紙桶裡了,哪還會仔仔細細地斟酌著紙上的一筆一畫呢?王羲之的書法生動靈巧,變化多端,堪稱行書典範,因此連一張隨手寫的便條都彌足珍貴。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現在可以買房子嗎?
1979年底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當時台灣有一些民眾急著辦移民,草草地把房產賣掉變現。有些一時拿不到綠卡的人,就先轉到南美洲的阿根廷或巴西,…
撫臺街洋樓的今與昔
記憶猶新的忠孝橋拆除工程,得以讓北門重見天日。然而與北門也有著同樣歷史淵源的,則是位在延平南路上的撫臺街洋樓。單向道的馬路與小巷,…
北京冬奧會 意外引爆中韓愛恨情仇
北京舉辦冬奧本來是要宣揚國威、營造大國形象,可是弄巧成拙,大外宣不成,反釀「八國聯軍」抗議,並意外化解了日本和韓國的多年恩怨,韓國群情激憤…
台灣第一家訂閱網媒 《有物報告》關鍵啟示錄
在現今網路「滑」時代,一篇專業嚴肅、沒有圖片、動輒八千字的超長文,不僅有人要看,還願意每個月固定花錢買。這不是甚麼天方夜譚,…
全球氣候變遷 每年15萬人遇害
  全球氣候變遷已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影響,小則花期失序、夏冬氣溫失常,大則颱風洪水大雪成災,甚至嚴重傷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誰舞漢家衣裳
「你可曾見我漢家衣裳,她飄舉翩躚像風一樣,卻丟失在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你可曾見我漢家衣裳,她溫柔沉靜像雲一樣,卻巧奪天工出自我的祖先炎黃。…
尊重是和睦相處的前提
這兩天(按:7月9、10日)又一次漢藏討論會在華盛頓DC舉行,我因另有行程而沒去參加。一位關注的朋友來電詢問,就此跟我探討起藏獨、台獨問題…
念故鄉
愈是深層的情感,愈難表達。於我,這種情感是鄉愁,因它跟了我三十年;是對父親的思念,因為有遺憾。 父親去世九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