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L型走勢何時觸底?

中國經濟「L型走勢」已三年,但是經濟的底部似乎仍未被觸及。Getty Image
第198期
文龍

中國官媒近日罕見報導經濟最低季度GDP成長率數據,稱經濟將繼續承壓。自從神祕的「權威人士」在官媒提出中國經濟將是「L型的走勢」已三年,但是經濟的底部似乎仍未被觸及。



2018中國經濟成長破新低

中國官媒《經濟參考報》2月11日頭版發布了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統計及預測,表示經濟成長率可能放緩降至6%。此一數據也將是中國經濟多年以來最低的經濟成長率。這一增速將低於2018年第四季度的6.4%。6.4%為中國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的成長速度,也成為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發布季度經濟數據以來的最低增速。

中國國家統計局在1月21日公布了2018年經濟數據: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90兆元人民幣,比2017年成長了6.6%。儘管這實現了中國官方在2018年初設定的GDP成長6.5%的預期發展目標,但卻是中國28年來最低的經濟成長率。

 

政府要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

官媒《中國經濟網》2月4日報導,數據顯示,在中國GDP增速6.6%的背景下,各省經濟有喜、有憂。廣東、江蘇2018年GDP總值邁入「9兆」(人民幣,下同)俱樂部,但十餘個省分未能實現2018年初確定的預期成長目標。2019年地方財政承壓顯現,多個省分下調2019年財政收入目標。

廣東省在2018年以9.73兆元的經濟總值排名全國第一,且廣東省已多年位居GDP總值榜首;第二名是同樣邁入「九兆」俱樂部的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河南省GDP總值緊隨其後。

但是,地區經濟明顯分化,2018年GDP增速超過7%的省分多集中在南方,而北方省分增速普遍較低,其中天津、遼寧、黑龍江增速在6%以下,且無論內需消費還是製造業投資,都呈現南高北低的走勢。

從已經公開數據省分的選擇來看,都已經下調了2019年的經濟成長目標,例如:北京2018年財政收入成長6.5%,2019年目標成長4%左右;2019年GDP成長目標為6%~6.5%。

自去年年底,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公開提出,「政府要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壓縮一般性支出」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今年1月初再次公開表示:「政府收入吃緊,要把一般支出壓下來,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澤彩對媒體表示,在內、外壓力下,中國在2019年經濟增速可能趨緩。為了對沖內外壓力,中國在2019年將繼續推進減稅降費,財政收入增速勢必趨緩。



中國經濟L型走勢一豎到底?

然而,外界長期以來質疑中國經濟數據的真實性,認為實際經濟成長率實則更低。專家認為,即使這樣,現有數據依然反應出中國經濟的放緩跡象,並以此對2019年的經濟前景進行預測。

凱源資本董事總經理陸修泉(Brock Silvers)認為,2018年的GDP數據提醒投資者,中國經濟放緩的主要原因不是中美貿易戰,貿易戰最多只是一個附加因素。

據英國BBC報導,BBC特約經濟記者達爾希尼.戴維(Dharshini David)分析表示,中國通過40年的時間確立了世界工廠的地位,但當其競爭優勢逐漸輸給勞動力更便宜的菲律賓和越南時,中國政府決定將經濟成長的動力從出口轉向國內消費。然而,這一過程產生了日漸高漲的債務規模和不良貸款,中國的債務規模是GDP的三倍之巨。再加上2018年爆發的中美貿易戰,全球投資者和決策者對中國的經濟成長越來越敏感。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Mark Carney)曾表示,中國是全球金融體系穩定的最大風險之一。

經濟學界認為,由於GDP成長率約等於人均GDP成長率加上人口成長率,通過分別預測人均GDP成長率和人口成長率,可以大致預測中國經濟增速的長期水準。據此推估,從2016年到2050年,中國GDP的成長率(美元計價)將由7.0%下滑到1.5%。

中國天風證券宏觀研究團隊2月11日的報告認為,由於存在外部衝擊、政策變化、產業變遷等因素,中國經濟增速往往在中短期圍繞長期成長趨勢上下波動,形成「下台階式」的動態收斂路徑。

該報告寫道,從2016年5月9日權威人士在《開局首季問大勢》中提出「中國經濟運行是L型的走勢」算起,「L型」的提法至今已有近三年,但中國經濟增速似乎既不在L的一豎,也不在L的一橫──從GDP增速上一個高點2010年1季度的12.2%開始計算,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已有9年,2018年4季度GDP增速的6.4%又是2009年1季度以來的新低。

令人好奇的是,L的一豎要多久?L會橫在哪兒?截至目前,從各項數據來看,仍然看不到中國經濟L型走勢的那一「橫」,經濟仍將繼續探底。

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最新的分析認為,2019年對於中國的經濟來說,會是「無比困難」的一年,目前的狀況對於北京當局來講,十分嚴峻。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現在可以買房子嗎?
1979年底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當時台灣有一些民眾急著辦移民,草草地把房產賣掉變現。有些一時拿不到綠卡的人,就先轉到南美洲的阿根廷或巴西,…
撫臺街洋樓的今與昔
記憶猶新的忠孝橋拆除工程,得以讓北門重見天日。然而與北門也有著同樣歷史淵源的,則是位在延平南路上的撫臺街洋樓。單向道的馬路與小巷,…
北京冬奧會 意外引爆中韓愛恨情仇
北京舉辦冬奧本來是要宣揚國威、營造大國形象,可是弄巧成拙,大外宣不成,反釀「八國聯軍」抗議,並意外化解了日本和韓國的多年恩怨,韓國群情激憤…
台灣第一家訂閱網媒 《有物報告》關鍵啟示錄
在現今網路「滑」時代,一篇專業嚴肅、沒有圖片、動輒八千字的超長文,不僅有人要看,還願意每個月固定花錢買。這不是甚麼天方夜譚,…
全球氣候變遷 每年15萬人遇害
  全球氣候變遷已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影響,小則花期失序、夏冬氣溫失常,大則颱風洪水大雪成災,甚至嚴重傷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誰舞漢家衣裳
「你可曾見我漢家衣裳,她飄舉翩躚像風一樣,卻丟失在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你可曾見我漢家衣裳,她溫柔沉靜像雲一樣,卻巧奪天工出自我的祖先炎黃。…
尊重是和睦相處的前提
這兩天(按:7月9、10日)又一次漢藏討論會在華盛頓DC舉行,我因另有行程而沒去參加。一位關注的朋友來電詢問,就此跟我探討起藏獨、台獨問題…
念故鄉
愈是深層的情感,愈難表達。於我,這種情感是鄉愁,因它跟了我三十年;是對父親的思念,因為有遺憾。 父親去世九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