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迎接創立105週年的台北市立動物園。楊櫻淑攝影
第205期
活力十足的狐獴、懶洋洋的無尾熊、呆萌的羊駝、歡騰喧鬧的猴群、超級明星大貓熊……你有多久沒看過這些可愛動物了呢?來一趟台北市立動物園吧。
▲連煙囪都是長頸鹿的造型。楊櫻淑攝影
那是春寒料峭的4月天,時隔25年,我終於再次造訪曾經的「木柵動物園」,想起當年還是小孩的自己,以及生平第一次的畢業旅行,不由得驚嘆歲月如梭。
認識動物園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台北市立動物園的歷史。依其所在地點與發展,大致上可分為三個階段:
1. 日治圓山時期:1914〜1945年
1914,日人大江常四郎在圓山開設一處供民眾觀賞花木與動物的場所,翌年日本政府將其收購為官營動物園,於1916年正式營運。開幕之初,展出的動物至少有70種、148隻,週日參觀人數更高達800人,而當時台北市的人口僅有17萬。
到了二戰末期,由於台灣全島頻遭空襲,1943年開始,園方為了避免欄舍因轟炸毀損,導致動物脫逃而傷人,也經歷了不得不將園內猛獸處死的黑暗時期。
2. 民國圓山時期:1946〜1985年
戰後初期,動物的種類、數量稀少,動物園慘澹經營。1950年代進入重建期,動物園開始擴建,並引進新動物,員工人數也逐漸增加,更以動物表演、動物展覽會等活動來吸引遊客。
1961年開始圓山動物園與日本動物園進行交換或贈、購等交流,其中最轟動的是長頸鹿,遊客們可說是名副其實地「引頸企盼」高高的長頸鹿低下頭來看自己一眼。大象林旺與牠的伴侶馬蘭,也成為當時的鎮山之寶。而到了1978年,持續近30年的動物表演終於畫下了句點。
▲羽色鮮豔的大公雞。楊櫻淑攝影
3. 木柵時期:1986年至今
1986年9月14日,動物們在數十萬民眾的夾道歡送下,南下走了14.3公里到達新家──木柵園區。遊行車隊除了主角的20輛動物車以外,還有國旗、市旗、園旗車以及警車、醫護車等,浩浩蕩蕩總計38輛,沿途還有定點表演活動,是一場盛況空前的「動物大搬家」。目前園區總面積165公頃,是全台占地最大的動物園。
▲大貓熊「圓仔」是動物園的超級明星。楊櫻淑攝影
可愛動物大集合
木柵動物園的園區裡動物種類繁多,要一次看完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尤其有些動物還得碰運氣才能看到,要是牠本身晝伏夜出,或是心情不佳無意賞臉、身體微恙休養中,那就只能擇日再訪了。以下則是園中的幾個人氣明星:
▲睡飽了嗎?看起來好像還沒。楊櫻淑攝影
▲抱著小寶寶睡覺的無尾熊媽媽。楊櫻淑攝影
‧無尾熊──慵懶害羞
這總是蜷曲在樹上睡覺、憨厚的灰色毛茸茸小傢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澳洲國寶」無尾熊不是熊,而是澳洲特有種有袋類動物,分布於當地東部低海拔的尤加利樹林中。牠們是夜行性動物,新陳代謝較慢,一天要睡上17~20小時,清醒時多半在進食。
小知識:無尾熊的英文“Koala”,原來是澳洲原住民語「不喝水」的意思,因為牠們從尤加利樹葉中得到了足夠的水分,所以一般很少飲水。
▲可愛的外型讓羊駝成為動物界網紅。楊櫻淑攝影
▲羊駝有著一雙圓滾滾的大眼睛。楊櫻淑攝影
‧羊駝──溫馴呆萌
被羊駝圓滾滾的大眼睛盯著看,想不融化也難。90%以上的羊駝生活在南美洲智利與秘魯的高原地帶,是安地斯文明生活方式的體現,其餘則分布在澳洲東南部與紐西蘭。
草食性的羊駝個性溫和,外型像綿羊,可愛的模樣讓牠們廣受喜愛,大約十年前開始在網路上引發話題,堪稱「動物界網紅」,現在世界各地許多觀光牧場都可以見到其蹤影。不過俗話說「吃飯皇帝大」,當羊駝進食時可別騷擾牠,免得被吐口水喔!
▲一人看一邊,站崗要認真。楊櫻淑攝影
▲「你在看我嗎?你可以再靠近一點。」楊櫻淑攝影
‧狐獴──友愛團結
還記得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大群狐獴一哄而散的景象嗎?短短的一幕,卻令人印象深刻;而近來因迪士尼動畫《獅子王》真人版上映,逗趣的狐獴「丁滿」更再度引發熱潮。充滿活力的狐獴也是園區裡的超人氣動物,看著這些小傢伙在沙地上忙碌地東奔西跑,或是直挺挺地站在沙丘上發呆,無論大人小孩都會忍不住尖叫:「好萌!」
狐獴棲息於南非納米比亞與喀拉哈里沙漠,體型嬌小,身長不到一公尺,一對前跂有著強而有力的爪子,擅長挖掘;眼睛周圍一圈黑色塊具備墨鏡的功能,讓牠們在豔陽下仍能清晰視物以躲避掠食者。狐獴擁有高度群居性,經常彼此互相理毛、擁抱,並有著一套神奇的「守望相助」規則:每天早上爬出洞穴時,牠們就已決定好當天各自的工作,有的當保姆、有的站崗,各司其職,專注負責;遇到敵人如蛇類來襲時,大家團結一心,共同抵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