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關鍵時刻:創造人生1%的完美瞬間,取代99%的平淡時刻 作者:奇普.希思(Chip Heath)、丹.希思(Dan Heath) 譯者:王敏雯 出版社:時報 類別:心理勵志、個人成長、產品設計、顧客服務 出版日期:2019年9月24日
《關鍵時刻:創造人生1%的完美瞬間,取代99%的平淡時刻》這本被歸類為心理勵志、自我改變的書,除了有助自我成長之外,其實更對商業策略、產品設計與顧客服務有絕佳的幫助。
作者希思兄弟中的哥哥奇普.希思(Chip Heath),是現任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他曾幫助超過450家新創公司強化其企業策略。弟弟丹.希思(Dan Heath)則是現任杜克大學社會企業精神推廣中心資深研究員,該組織協助評選對於公益有影響力的社會企業,並且投資資金。
希思兄弟認為:「生活中的許多關鍵時刻都是偶然發生的,但我們更可以主動創造更多有意義又難忘的時刻!」在本書中,作者就告訴我們如何掌握這樣的關鍵時刻,以及形塑這些時刻的智慧。就如同在行銷界有一個詞叫Aha-moment,在這一瞬間,讓使用者感受到:「哇!原來這產品提供的服務這麼棒!」他就很有可能繼續留下來使用你的商品或服務。
因此,在這些脫穎而出的轉捩點中,老師可以啟發學生、照顧者可以撫慰病人、服務業者可以取悅顧客、政治人物可以團結、老闆可以激勵員工。只要些許深入觀察和前瞻思考,我們就能做到這一切。
從第177期開始,《看》雜誌編輯部與多家出版社合作,為讀者精選好書,經授權後以小篇文章形式,供讀者吸收好書精華。以下內容摘自原書,文中第一人稱為原書作者
====================================================
對公司高層主管來說,打破腳本是用來改造旗下品牌的方法,就威富集團而言,則是強化創新的策略。顛覆劇本若是運用在組織以外的地方,則有更廣大的意義。這項原則有助於解釋為何我們記得甚麼?不記得甚麼?它解開了記憶中最有趣的一個謎團,又叫做「記憶突點」(reminiscence bump)。
記憶突點來自「新奇」
由杜拉琴.伯恩斯坦(Dorthe Berntsen)與大衛.魯賓(David Rubin)主持的研究,要求受訪者想想,這個剛出生的嬰兒會有甚麼樣的人生,預測「這個嬰兒一生可能會遇到哪些大事」。被提及最多次的事件,以下依序列出,看看你能否注意到其中隱含的模式:
1. 生小孩 2. 婚姻 3. 上學 4. 進大學 5. 墜入愛河 6. 有人過世 7. 退休 8. 離家 9. 父母過世 10. 第一份工作
發現了嗎?10件大事裡,有6件是集中在相對來說甚短的時期內發生,約莫介於15至30歲之間。(這種計算方式,是假設結婚、生子皆在這段時間內完成,當然並非人人如此,但對大多數人來說的確是這樣。)
同樣地,研究顯示,若你問年長者記憶深刻的事有哪些?大多也落在15至30歲這段區間,不太合乎比例對嗎?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記憶突點」。人生當中的15年,以平均壽命來看占比不到20%,為甚麼能主宰了我們的記憶?
「記憶突點的關鍵在於新奇,」克勞蒂亞.哈蒙(Claudia Hammond)在《扭曲的時間》(Time Warped)書中這麼說,「我們之所以清楚記得青春歲月的事,是因為那段時期有許多個第一次……第一次發生性關係、第一份工作、第一次不必跟著父母去旅行、頭一回搬離家中在外居住,有生以來第一次,我們可以自己決定要怎麼過日子。」
新奇甚至改變了我們對時間的觀感。美國貝勒醫學院的凡妮.佩洛亞達思(Vani Pariyadath)與大衛.伊葛門(David Eagleman)進行過一項實驗,給受試者看一系列圖片,大部分都很相似,例如咖啡色皮鞋、咖啡色皮鞋、咖啡色皮鞋、咖啡色皮鞋、鬧鐘、咖啡色皮鞋、咖啡色皮鞋等等,偶爾會摻入一張新圖片。即使所有圖片停留的時間一樣長,受試者卻不這麼覺得,大家都覺得鬧鐘—那張打破原有模式的圖片,感覺上呈現的時間更久。這種錯誤認知源自於所謂的「怪球效應」(oddball effect)。
身為神經科學家的伊葛門表示,會產生怪球效應其實是大腦對咖啡色皮鞋的照片失去了興趣。第一次見到圖片時,你會仔細地瞧一遍,此時你的記憶正快速地「做筆記」。但隨著出現的次數增多,你的注意力會遞減。到了第七次,你只消匆匆一瞥就知道是同一雙鞋。然後,一旦你看到了不按規則出現的鬧鐘,又開始做筆記。這造成了記憶「密度」的差距,意即看到鬧鐘做大量筆記,相對於鞋只會匆匆一略而過,進而導致「鬧鐘圖片出現得比較久」的錯覺。
換句話說,新奇讓時間變長了。伊葛門運用了幾種相當極端的研究方法,來證明這項見解。他最為人熟知的是,要求自願參加的受試者從50公尺高的平台上一躍而下,落入下方的網子。過後,受試者被要求估計方才墜落的時間,而估出來的時間比正確答案平均多出了36%。受試者的恐懼和專注讓時間彷彿增加了。(所以活久一點的祕訣是:經常把自己嚇得半死。)
這也正好說明了為何大家都覺得當人年老時,時間似乎變快了。這是由於我們的生活進入一成不變,缺乏新鮮刺激,如同我們越來越常看到咖啡色皮鞋,鮮少看到鬧鐘。
明白這一點,著實讓人感到沮喪。難不成最值得回味的日子,只在過去嗎?
滿有可能的,不過換個角度想,也不失為一件好事,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能不費吹灰之力,就在人生的下半場創造第二次記憶突點。只要跟配偶離婚,辭掉工作,或者搬去紐西蘭牧羊就行了。新奇事物多的是,你一定能夠寫下一堆回憶。但「值得記憶」和「新奇」可不能混為一談。
未來比不上過去那麼值得回味,有些人對此深感焦慮,而我們的忠告是奉行一句老話:
「變化是生命的調味料。」請注意,這句話並不是說:「變化是生命的主菜。」沒人只吃胡椒和奧勒岡葉,少許的新奇就有非常大的幫助。學會辨認屬於你的那些劇本,時而撥弄、翻找,時而把它們打亂,但別老是這麼做,只要足以讓咖啡色皮鞋維持新鮮感即可。
我們可以透過改變腳本,創造更豐富的記憶。正如《驚奇的力量》(Surprise)一書的作者所說,「我們在面對確定的事物時最感自在;但當事態不確定時,卻最有活力。」
(以上取材自《關鍵時刻》第四章〈不必按腳本走〉第91頁~第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