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抉擇》警示魔鬼的陷阱

戲路寬廣的梅莉.史翠普2019年9月1日抵達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宣傳其最新擔綱的電影《洗鈔事務所》。Getty Images
第207期
李智鳴

「Making a Sophie's choice.」是近些年美國新出現的片語,意思是在兩個艱難選擇之間被迫進行的可怕選擇。這個片語起源於1978所出版的一部小說《蘇菲的抉擇》(Sophie's Choice),作者為威廉.史岱隆(William Styron),他被譽為是繼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和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之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這本以二戰納粹與美國種族紛爭為素材,對人性進行深刻觸及與省思的小說,為威廉.史岱隆贏得1980年美國國家書卷獎,此書並被譽為「西方小說史上的里程碑作品」。不久之後,由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主演的改編電影於1982年上映。

雙影后認證的影片

梅莉.史翠普是史上獲得最多表演獎提名的演員,演技精湛的她在電影圈享有盛譽,而她則是以此片第一次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這部電影也是她唯一同獲金球獎影后的影片。梅莉.史翠普除了戲路寬廣,最新擔綱的電影《洗鈔事務所》(The Laundromat)疑因影片內容牽涉「中國海伍德死亡案」以及強摘人體器官內幕,遭到「豆瓣電影」刪除相關條目,由此可見影后挑選劇本的勇氣。

在《蘇菲的抉擇》這部影片裡,梅莉.史翠普飾演一名納粹集中營倖存的波蘭女子,一口波蘭腔英語,突出了她擅長變換腔調的語言表演天分。而由於故事人物曲折的人生,從容光煥發、激情的她回憶著蒼白羸弱、汲汲求生過往的劇情裡,她同時是熱情大方的鄰居與祕密深藏的友人,這讓梅莉.史翠普有如一人分飾多角般,有著強大的詮釋表現空間,這部電影因此有梅莉.史翠普「演技大展」之稱,是一睹影后演技者不能錯過的一部電影。

絕妙的敘事結構

此片以一位新搬入公寓,名為史汀戈(Stingo)的小說家作為敘事主線來推展劇情,於是觀眾隨著史汀戈對蘇菲的視野進而一層層地認識蘇菲。一開始的蘇菲是美麗而熱情的鄰居,在劇情推動下,一層一層地揭露著自己的過往,剝落的歷史真實伴隨著腥腐惡臭,自蘇菲內心細細泌出、未曾停歇的鮮血……

於是,觀眾不得不隨著劇情而對蘇菲再認識,重新理解她曾說過話語的訊息,重新理解那短暫的猶豫以及那似笑非笑神情的意義。每一次的再認識,都等於重新欣賞電影一次。這種敘事結構的安排,恰似陽光穿過枝椏,蔭出陰影,再推向更深的黑暗,直至光線不至的深淵。因此,觀眾對「蘇菲」的理解,就隨著劇情的推進變得更多層次、更為深重。

流利的德語,嫻熟的祕書技能,外加上不可避免的條件:美貌,讓蘇菲獲選擔任集中營首領祕書的工作。在一次嘗試為反納粹地下組織偷取收音機失敗之後,蘇菲喃喃自語著:「至少我救了我的兒子。」電影並沒有直接表現蘇菲在集中營期間所受的待遇,只是很隱晦地暗示著。而隔天,本該出現的兒子沒有出現,她終究不能救了自己的兒子。觀眾隨著她的演技而為她悲傷,然而,當我們看完整部電影,明白「蘇菲的抉擇」是甚麼之後,重新再回想這喃喃自語的片段時,新的、更沉重的悲傷就更猛暴地再次迎面襲來。

這種多層次的觀賞效果,不能不說必須歸功於這種絕妙的敘事結構安排。

更深的人性探索

作為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蘇菲理所當然的是受害者,然而,現實上的蘇菲卻是抱著滿心罪惡感而活著的不幸的人。而劇中另一位重要人物納森(Nathan),這位曾在圖書館裡解救蘇菲,將她於無血色、似乎不久於世的病體裡,解救回如花綻放紅顏的男子,則是一位天才型的猶太人。他與蘇菲成為情侶。

一開始,從最表象來看,他們是一對非常極端的戀人:早晨他們膠漆地擁吻著,夜晚卻可能激烈爭吵,狂暴的納森甚至會辱罵、毆打蘇菲。即便如此,蘇菲仍深愛著納森。蘇菲喜歡跟史汀戈說著納森解救她的故事……似乎她只是一位在愛情裡盲目屈從的小女人。

而個性陰晴不定的納森是一位天才,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天才。「精神分裂的猶太天才」與「背負罪惡感的受害者」!不能不佩服原著創造出這兩者的組合,它不僅讓故事充滿衝突,一時極寒瞬間卻又春暖花開,張力與起伏深深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

但是更為重要的,這安排才能讓內涵深化——在善良與黑暗之間,在掙扎與陷落之中,在兩種極端碰撞的破口瞬間,更深地攪動人性,乍現人性裡更難觸及之處!於是他們看來複雜乃至於變態的愛情,就不只是一個愛情故事而已。

悲劇之必然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抉擇的過程,從吃甚麼早餐、是否與某人相見、讀書或運動,都是自我抉擇的結果。大部分的抉擇影響並不深遠,少數的影響的時間久一些,然而有些抉擇一開始就不該存在,因為那是泯滅人性的,一旦發生,就會對人的靈魂產生毀滅性的破壞。

「蘇菲的抉擇」就是如此。這個不該存在的抉擇讓蘇菲這樣一位受害者,卻不得不背負著加害者強烈的罪惡感,無從逃脫。

於是,「比所愛的人活得長久,那是……是罪過。」蘇菲這樣對史汀戈說著。

現今人們所說的「Sophie's choice」,指的僅是一種「不存在好的選擇的選擇」,但真正的「蘇菲的抉擇」是對靈魂的殘殺,讓生命墮入不能形容的空洞之中。

「我忽然明白,上帝已經離開我、永遠離開我了,我甚至感覺到我能看見祂走了,像一頭巨大的野獸轉過身去背向我,踐踏著樹林走了……」

史汀戈的角色是善良、包容而又深愛著蘇菲的人,在他與納森的抉擇中,這樣的他,本來應該是受害者蘇菲最好的歸宿;然而,背負著強烈罪惡感的蘇菲,拒絕史汀戈卻幾乎成為必然:自責的生命或者詛咒神,或者自覺無顏面對神,不配於得救,於是自絕於善良與光明,那是出自於生命的絕望感!所以,蘇菲只能選擇與猶太情人一起殉情,一起走向黑暗!這是善良的負罪者最可能選擇的方式。

▲基督教等宗教經典中都預言了末日之時將有「大審判」,所有生命將分為永生者和打入地獄者。圖為義大利佛羅倫斯大教堂圓頂的末日審判壁畫。Adobe Stock

保有靈魂完美待最後審判到來

一首十九世紀由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所寫的詩,在電影裡被完整讀出兩次:第一次是蘇菲與納森初相識的時候,第二次是電影結尾,當史汀戈看著自殺於床上的蘇菲與納森時——是的,這對戀人以自殺作終——史汀戈對著這對側屈相擁的戀人又讀了一次。那時,陽光從窗櫺灑下大床,充滿了寧靜。

Ample make this bed Make this bed with awe In it, wait till Judgment break Excellent and fair Be its mattress straight Be its pillow round Let no sunrise' yellow noise Interrupt this ground 讓此床寬敞起來 讓此床充滿敬畏 在此等待,直至「最後審判」那刻 完美而公正 讓床上的墊褥平坦 讓床上的枕頭渾圓 莫讓,日出的黃色噪音 打擾此地

電影有意以此作為主題:敬畏地等待「最後審判」的到來吧!

強迫蘇菲進行「蘇菲的抉擇」的納粹軍官在電影裡的表現有點突兀。據說在原著裡他是虔誠而想成為一名牧師的納粹醫生,在酒精的刺激下,對上帝的存在產生了疑惑,在一股犯罪和背叛的衝動下,他強迫了蘇菲進行「蘇菲的抉擇」:讓蘇菲的生命從此遠離了神,遠離了救贖的道路。

被迫做出「蘇菲的抉擇」之後,據說梅莉.史翠普受訪說了那場戲:「當時我以為我在吶喊,我用盡了力,但後來我才發現,原來那悲憤的情緒讓我用了全力卻沒有叫出一點聲音……」

最強烈的吶喊是無聲的,最深的傷口看起來最不存在,而最令人悲傷的即是一個人的靈魂就此破滅,從此「失神」。

令人顫慄啊!有人說,毀滅人的肉體是罪惡,但是毀滅一個人的靈魂,然後讓他自絕於神而活著,卻是撒旦才會有的作為。警惕吧!在那些泯滅人性的抉擇面前警醒,因為即便肉身毀滅了,我們仍保有完整的靈魂去面對神的審判!

註:為免劇透「蘇菲的抉擇」,以此附注的形式說明。

納粹軍官強迫她在她的兒女之中選擇一位活下來,蘇菲矇了一下後明白了,她喃喃地哀求著:「我不能做這個抉擇。」納粹軍官下令若她不做抉擇,她的兩個小孩都將受死。搶奪間,蘇菲開口讓士兵抱走女兒,走向毒氣室……

而那位納粹軍官其實也是一位受害者,因為他就是奉派挑選哪些人要送毒氣室的醫官,他也是一個靈魂被毀的受害者。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抗議退休金改革 法公務員大罷工
為了表達對法國總統沙柯吉計畫實施的公務員退休金改革方案的不滿,繼法國教師走上街頭之後,…
「北極震盪」 北半球冰天雪地
北極冷氣團籠罩歐洲各地,數十年不遇的嚴寒天氣造成歐洲各地海陸空交通大亂,除了大量班機取消,還有數以百計的民眾被困在積雪過深的公路上,…
如何看待兩岸兩會復談?
很多朋友問我,兩岸兩會復談,我們會看到甚麼進展?對台灣的經濟有甚麼影響?我是這麼看的。 台灣要的,中共給不起 在經濟上,…
找真愛的機率 有如尋找外星人
世界上每天都有愛情故事上演,多數人都經過尋覓感情的階段;但是倫敦一名經濟學研究生指出,在倫敦找到真愛的機率跟到銀河系裡找到外星人幾乎一樣小…
透視3:哪裡才有「正統」華語環境?
外國人想學華語,除了在所在國家的中學或大學選修漢語外,另一個選擇當然是直接到華語國家──中國或台灣來學習。台灣在這方面的表現又是如何?…
盧敬植的棒球經
提起盧敬植,在財務經濟學界以外的圈子,可能現在還沒有太多人認識這位「隱居」在政大的年輕斯文學者。但是如果提起他在網路世界的筆名,CCLu,…
台灣看神韻
今年2月20日至3月22日,「美國神韻藝術團」將第三度來台巡演,依序於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藝廳、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大會堂、台中中興大學惠蓀堂、…
名人帶你吃年菜
追求美食已經成為多數現代人的風尚,想要在忙碌的日子裡解解饞犒賞自己,即使沒有時間洗手做羹湯,也要與親友上館子共享歡樂。尤其在過年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