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恩怨衝突再起 以巴戰爭背後的大國盤算 (中)

Getty Images
哨子先生

上一篇談過巴勒斯坦宗教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他們成立的唯一目的就是讓以色列消失在世界上。為何哈瑪斯會那麼痛恨以色列?為何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總是吵個沒完?若真要為這個百年恩怨找一個罪魁禍首,那就是聯合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時中東統治者「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因為與德國結盟戰敗,不得已放棄約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區,交由英國控制,當時此一區域大部分住著阿拉伯人,猶太人數量非常少。

隨著錫安主義,也就是猶太復國主義在19世紀末興起,越來越多猶太民族回到此處試圖重新建國。尤其納粹希特勒開始迫害屠殺猶太人後,有更多的猶太人逃回以巴地區,透過屯墾陸續買下巴勒斯坦零星土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巴地區已有超過三分之一居民是猶太人。

數量暴增的猶太民族與當地阿拉伯人衝突不斷,最後連英國都受不了直接退出放棄管轄,把紛爭交給聯合國裁決。1947年,聯合國決議將這塊地區劃為兩個國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都想要的首都耶路撒冷則不屬於雙方,直屬聯合國管轄。

這項判決也奠定了目前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兩國方案」,就是巴勒斯坦在約旦河西岸跟加薩走廊獨立建國,其他部分則是以色列所擁有。

不過這個兩國方案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內仍有不少反對聲音,加上聯合國當初決定的國土劃分方式明顯有利於猶太人,令多數阿拉伯人難以接受。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國,獨立戰爭就此爆發,開啟了數十年的以阿對立局面。雖然中間好幾次停戰,但最後又會因為某一方的越界佔領,而再度引爆衝突。

那麼,這次以巴戰爭的導火線--謝赫賈拉(Sheikh Jarrah)地區又是甚麼地方呢?

先講一下聖城耶路撒冷,這座城市的管轄權雖然名義上是聯合國托管城市,但長期以來軍事實力和國際盟友上擁有優勢的以色列握有很大控制權。在以色列政府的默許之下,以色列人透過屯墾和佔領,漸漸侵蝕巴勒斯坦地區,耶路撒冷也不例外。

謝赫賈拉就位於耶路撒冷城東、穆斯林巴勒斯坦人居住的地區,猶太人和穆斯林的聖地「阿克薩清真寺」也在此處,雖然是穆斯林居住區,然長時間被以色列軍方控制,每到齋戒月期間,想朝聖的穆斯林常跟以色列軍方發生糾紛,這些領土爭議都成為雙方不滿的導火線。

今年5月在謝赫賈拉地區發生的驅逐巴勒斯坦人事件,最終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以色列政府強硬的態度下(偶爾還派出警察驅逐),謝赫賈拉地區同樣漸被以色列人半強迫購買屯墾,佔為己有。今年初,以色列法院再度判決幾戶巴勒斯坦家庭敗訴,必須離開謝赫賈拉地區,這讓巴勒斯坦人非常生氣,決定在4月中齋戒月開始時聚集在「阿克薩清真寺」祈禱,抗議以色列政府的非法作為。

這個抗議最後在5月10日演變成警民衝突,巴勒斯坦民眾向以色列警方丟鞋子、石頭,而警察和部隊使用催淚瓦斯、橡膠子彈攻擊民眾,數十人遭捕、三百多人受傷。以色列部隊還在通往聖地途中設置路障和檢查站,阻止數千名巴勒斯坦人前往阿克薩清真寺。

阿克薩清真寺以及謝赫賈拉地區的衝突,說實話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來說都已經是個老話題,並非無法安撫淡化。但這次單純的警民衝突為何最後會演變成兩國戰爭?這就要大家回想一下,上一篇我提到的恐怖組織哈瑪斯。下一篇,將會說明哈瑪斯究竟在盤算甚麼,以及這次以色列為何不忍了,寧可遭致全球罵名也要發射火箭反擊的原因。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現在可以買房子嗎?
1979年底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當時台灣有一些民眾急著辦移民,草草地把房產賣掉變現。有些一時拿不到綠卡的人,就先轉到南美洲的阿根廷或巴西,…
撫臺街洋樓的今與昔
記憶猶新的忠孝橋拆除工程,得以讓北門重見天日。然而與北門也有著同樣歷史淵源的,則是位在延平南路上的撫臺街洋樓。單向道的馬路與小巷,…
北京冬奧會 意外引爆中韓愛恨情仇
北京舉辦冬奧本來是要宣揚國威、營造大國形象,可是弄巧成拙,大外宣不成,反釀「八國聯軍」抗議,並意外化解了日本和韓國的多年恩怨,韓國群情激憤…
台灣第一家訂閱網媒 《有物報告》關鍵啟示錄
在現今網路「滑」時代,一篇專業嚴肅、沒有圖片、動輒八千字的超長文,不僅有人要看,還願意每個月固定花錢買。這不是甚麼天方夜譚,…
全球氣候變遷 每年15萬人遇害
  全球氣候變遷已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影響,小則花期失序、夏冬氣溫失常,大則颱風洪水大雪成災,甚至嚴重傷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誰舞漢家衣裳
「你可曾見我漢家衣裳,她飄舉翩躚像風一樣,卻丟失在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你可曾見我漢家衣裳,她溫柔沉靜像雲一樣,卻巧奪天工出自我的祖先炎黃。…
尊重是和睦相處的前提
這兩天(按:7月9、10日)又一次漢藏討論會在華盛頓DC舉行,我因另有行程而沒去參加。一位關注的朋友來電詢問,就此跟我探討起藏獨、台獨問題…
念故鄉
愈是深層的情感,愈難表達。於我,這種情感是鄉愁,因它跟了我三十年;是對父親的思念,因為有遺憾。 父親去世九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