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校畢業生餓死與「爛尾娃」 根源在哪?

▲近年來,數百萬計中國高校(大學)生畢業等於失業,出現所謂「爛尾娃」人群。圖為2024年5月31日人群奚落的上海招聘會。Getty Images
第259期
肖然

近日,中國一則微信文章〈一個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引起網路熱議,文中講述一名出身寧夏貧困山村的女孩雖然畢業於北京「211名校」,由於沒有找到公務員工作,後來餓死在出租公寓。

北京「211大學」或「211院校」的「211」,原指「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是中國北京名校的泛稱。

到西安處理女兒後事的父親認為,女兒當年考公務員落榜是因考試不公,認為女兒第一名都不被錄取,一定是因為農村家庭沒背景,名額被有背景的人頂去,並表示女兒是全家的希望和村裡的希望。房東則認為女孩執著考公務員,感受到她的巨大壓力。

畢業即失業的中國「爛尾娃」

近年來,數百萬計中國高校(大學)生畢業等於失業,出現所謂「爛尾娃」人群,是繼中國「爛尾樓」之後的網路社群熱門關鍵字與特異現象。前中國媒體人趙蘭健接受紐約華文媒體《看中國》採訪時表示,「爛尾娃」現象突顯當前大量畢業生難以找工的困境。趙蘭健認為,中國高企的失業率使數百萬大學畢業生陷入就業困境,即使擁高學歷,許多人也不得不接受低薪工作,甚至有些年輕人無奈回到家鄉成爲「全職兒女」,依靠父母的支持維持生計。

「這樣發展下去,年輕人要嘛繼續躺平,或像寧夏『211』女高材生一樣自殺,要嘛起來反抗這個不公平的制度。」他告訴《看中國》。

趙蘭健認為,中國表面看似在中共集權統治下的社會統一,內部卻到處是無法調和的撕裂,「我有很多在公檢法系統和政府中工作的同學,在我的心中他們早就是殭屍,他們無法認知中國社會的扭曲畸變。他們在社會體制中吸食全民血汗,很多人都是脫胎於寧夏餓死的女大學生。而被餓死的寧夏女大學生,若進入中共體制也可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這是一種無法解脫的社會公有制必然。政府、國企、軍隊早已成為世襲制度,必然導致官民社會的嚴重對立和分化。」

「我親身體驗到的這些分裂狀態,還遠遠不及中國社會的現實。例如:寧夏被餓死的女大學生,她所身處的生活環境和她想要接觸到的工作環境之間的差距有多大。中國社會正是由這一條條巨大的縱橫交錯的鴻溝所撕裂的。中國唯一統一的是防火牆下的整體監獄。」他說。

中國教育制度的實質

趙蘭健認為,中國教育體系是一種完整的奴隸養成教育體系,教育的目的就是洗腦成為共產黨的奴隸或自甘願的人礦。「長達70年教育的目的是把每個人都打造成社會主義螺絲釘和血肉長城的墊腳石。寧夏被餓死的女大學生自己也是被教育成的甘願。她認為自己的死亡就是順從黨的意志,是愛國的一種形式。她的死亡可以看作是一種為了公務員管理體制的殉情。」他表示。

「這都是中國畸形教育機制導致的,這也是我身邊同事、朋友,只要有錢100%把小孩送出國讀書的原因,像以前我合作的大多數國企領導、政府高官幾乎100%把小孩送出國讀書。培養主人和培養奴隸是中西方教育機制的本質不同。而在民主國家留學回來的這些官二代在進入中共政府管理體系,就更加如魚得水了。因為,只要在西方的教育機制下,減去信仰和善良,就是中國共產黨需要的社會奴隸駕馭者。」他補充道。

趙蘭健還指出,中國教育是全世界最大的傳銷機制遊戲,是金字塔營銷方式。「中國大學培養了全世界最多的快遞小哥和送餐騎手,畢業之後的大學生幾十年都無法在學費、貸款、住房的泥潭中掙扎出來。導致中國年輕人自殺連續不斷、社會危機成風。」他感嘆。

中國青年在覺醒中

不過,趙蘭健認為,中國這些被教育體系欺騙的一代人,正在覺醒之中。雖然存在寧夏被餓死的女大學生這種終身被洗腦成奴隸的人,但還有一大群逃離中共洗腦體系的人,他們不是「爛尾娃」,而是思考者、行動者。而要想改變這些社會現象,在早已經模式化的人群中無法找到最終解決方案。要想解決問題必須從社會制度的頂層下手,但代價也一定不菲。

趙蘭健分析:「二戰之後,重創後的德國和日本國民很快獲得思想認知改變,步入正常人類社會模式,獲得社會整體的飛速發展。而中國由於共產黨的存在,共產黨為了執政合法性的續存,錯誤行為無法被準確認知糾正,關於文革的錯誤、大饑慌餓死幾千萬人的錯誤、對法輪功殘酷迫害的錯誤,都沒有被糾正,導致全中國在邪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認為,「如今寧夏女大學生被餓死的案件,就是中國社會邪惡程度的具體體現。」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好景不再 華爾街銀行家「吃鴨蛋」
每年年底是華爾街的獎金季節,人們總習慣於談論以百萬計算的高額獎金。但是2010年和以往不同,所有員工都面對一個過去根本不可想像的現實──「…
精湛光學科技吳俊男 登上全球最大篩選機供應商
在明亮氣派的辦公室內,一抬頭就可以看見一幅巨大的書法,上面寫著「厚德載物」,由此可見主人對自我的期許。…
清水岩國家步道 登山鐵騎隨你玩
70度的陡坡、超過150個階梯,往上看就像直上雲霄,當地人稱之為「擎天岡」。清水岩登山步道前的小販充滿人情味,…
跟著興趣走 天生IG網紅「電商人妻」
隨著第一本書《電商人妻社群圈粉思維》於今年8月出版,到10月中已經第七刷,「電商人妻」孔翊緹在社群上的聲量持續水漲船高。…
中國高通貨膨脹 誰是黑手?
據《第一財經日報》近期報導,中國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再次把國內的持續高通貨膨脹率,歸咎於外資流入和美元貶值。 易綱去年便提出,…
從實體到網路 虛實整合把餅做大
「我參與很多協會。參加連鎖業的聚會時,我年齡大概是最輕的,因為那邊大多是六、七十歲的人;但當我參加電商活動時,我年齡是最大的,所有人都是三…
傳承台灣「美好年代」 掌中戲大師陳錫煌的人生寶典
掌中戲,又稱布袋戲,是一門結合表演與工藝的精緻藝術,在清朝同治年間傳至台灣。一百五十年間,歷經日本殖民政府打壓、…
走進林百貨,「體驗」台南今昔的摩登與現代
林百貨今昔事蹟: 南台灣第一家百貨,1932年(昭和七年) 12月5日開幕,只比台北菊元百貨晚兩天。 全台唯一百貨樓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