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看天下

旅居愛爾蘭的中國異議作家喻智官先生的傳記作品《鳳毛麟角曹長青》,由台灣前衛出版社於2023年9月底出版。10月12日前衛出版社在台北舉行了新書分享會,評論家金恆煒先生應邀與會講話。…

哈馬斯突襲以色列造成重大平民傷亡,以色列進行軍事反擊也導致平民傷亡。全世界對此產生分歧,有支持以色列的,有支持巴勒斯坦的。到底誰更有道理?
支持巴勒斯坦的人主要強調兩點,一是巴勒斯坦難民沒有國家,…

俄烏戰爭爆發後,很多人提到「烏克蘭模式」,擔心台灣也遭這種外來軍事攻擊。其實,與以往不同的、真正要擔心的,還不是外來攻擊,而是美國採取的戰略,即「烏克蘭模式」的可怕性。
台灣擔心中共武力侵犯,…

對國共兩黨,史家有個說法:西安事變救了共產黨,韓戰(朝鮮戰爭)救了國民黨。
1936年西安事變前,經2萬5,000里長征、實為大潰敗的中共紅軍僅剩3萬人,而國民黨中央軍就有30萬,紅軍面臨絕境。…

捷克裔法國小說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7月11日去世,雖高壽94歲,但最終也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就像他的小說名字《不朽》(英譯:Immortality)一樣,…

胡適曾提出「全盤西化」,呼籲中國走英美式道路。100多年過去了,現在再提「全盤西化」更有問題,因為明顯有兩個西方:一個左派的西方,一個右派的西方;一個激進主義的西方,一個傳統價值的西方。兩個西方,…

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曾說,人類所有的災難都來自歐洲大陸。這種論斷當然有其根據:以斷頭台為標誌的法國大革命、兩次世界大戰、馬克思主義興起(共產災難全球蔓延),…

烏克蘭戰爭已爆發一年多。開戰不久我就撰文並做視頻預測,烏戰不會短期內結束,因戰爭爆發的起因無法解決,仗就得打下去。
戰爭爆發時,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受訪談到與俄國總統普丁見面不下30次,…

櫻花季節到了,日本人成群結隊觀賞,更有專為看櫻花而赴日的外國遊客。但日本人喜歡櫻花,除了賞景,還有更深一層哲學意義:櫻花絢麗而短暫(綻放不到兩個星期),讓人想到苦短的人生,應該珍惜本次人生,…

現在發達國家普遍生育率降低,不僅歐美,亞洲的日本、台灣,甚至中國也都出生率下滑,人口不增反降。中國的一胎化政策在2016年被停止,允許生第二胎,後又推出鼓勵更多胎的多子政策,以提升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