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論壇

農業在環境永續發展和糧食安全中,有極重要的貢獻,本文不是要重述這已是公認的事實。本文要指出,在維護環境和糧食安全之外,農業也將在未來經濟長期發展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亦即讓生產和生活重新結合,…

經濟學家常關心的議題之一是「跨世代的流動性」。在一個社會當中,如果一個年輕人的教育和所得,很大程度是被父母的背景所決定的,相當於跨世代的流動性偏低,意味著年輕人的潛能與天分難以發揮,…

台灣學生占領立法院的反服貿抗爭,表面是反對一個經濟協議,但背後則有更深層原因,那就是近年來引起重大爭議的「統獨」問題,它涉及的是台灣的「國家認同」,當然會牽動很多人的神經。我在以往文章中強調過,「…

自從1997年離開香港以後,雖然多次回去,都是走馬看花,尤其是住在銅鑼灣、灣仔一代的酒店,對香港的全貌就難以認識清楚,沒有過著香港普通市民的生活,也就難以了解他們的感受,尤其是中港關係為何如此緊張?…

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對北京與台灣均有政治示範意義。
3月19日,烏克蘭宣布已制定從克里米亞半島撤出全部軍隊的計畫,等於宣示將交出該地的軍事控制權,這一國際事件已經以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而告終結。…

我們都知道,創新是世界進步的主要動力。一談到創新,只要事不關己,總會自然流露出支持、嚮往,乃至於崇拜的態度。(請注意,關鍵字是「事不關己」。)隨手翻閱報章雜誌或是搜尋網路,大談創新者,不外乎政府官員…

國民黨在《兩岸服貿協議》爭論中不理會反對的意見而一意孤行,使學生發動抗爭,結果國民黨不只以暴力對付,其因應的說法更暴露國民黨嚴重的心態錯誤。馬江對學生的答覆或批評大致可分為五點:一、服貿是好的,…

童工在許多低所得的開發中國家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個問題的另外一面就是孩童上學的比例低。普遍的童工會使得整個世代的教育水準低落,形成一種「貧窮陷阱」,也就是父母因為貧窮而讓小孩工作,…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文學教授夏志清去年底以92歲高齡過世。夏志清雖然被視為中國文學批評方面的權威人物之一,但他一生堅定反對共產主義、不向中共低頭的獨立知識分子風骨則更令人敬佩。…

作為香港核心價值之一的新聞自由,每年都不乏相關新聞,因為「收緊」是必然趨勢。但是今年是關鍵的一年,因為繼去年香港特區政府拒絕發牌給香港電視之後,新的年度甫開始,就冒出《明報》撤換總編輯的風波,…

如果現在有人要問中國企業界,世界上最好的投資地是哪裡?得到的回答一定是:美國。這一結論,不僅由美國總統歐巴馬在1月28日發表的國情咨文當中宣布,還由中國企業用行動在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