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從中南部上來辦事,事情辦完打個電話約見面吃飯。幾十年的老交情不需客套跟矯情,也無須看行事曆約時間,吃這種飯最是自在。
向來崇尚古早自然口味的老友,每次上來總喜歡光顧永康街尾端過金華路的一家小小廚房,因為那裏有很多阿嬤古早味跟新鮮的魚可以吃。小小的店裏只有五張小桌,但總是吃客盈門,擁擠不堪。對要排隊等候多時才能一食為快,心裏總有些微詞,但看見老友期待的愉悅神情,讓自己在寒風的苦等也變得稍微可以忍受一些。
要不是用餐環境實在不太舒服,我倒還挺欣賞這小店裏的古早菜色。這家小店的獅子頭是招牌菜,大部分來客都會點。相較於一般獅子頭會強調濃郁湯汁,來提高肉丸子的味道層次。但這裏的蝦肉獅子頭倒是反其道而行,硬是下真功夫用獅子頭的原味挑戰老饕味蕾。一口咬下去,就知這肉是經用刀細剁,飽滿的含汁肉餡混著蝦肉的清甜,湯汁則是僅用高湯加了點干貝蝦米燉白菜,讓獅子頭的湯汁在湯裏釋放得剛好,味道清雅,令人回味。但喜歡重口味的人可能會覺得淡了些。還好我點的是肉燥飯,在一濃一淡間,滋味倒也平衡恰到好處。
老友喜歡燉菜,但是我比較鍾情開胃小菜。老闆待客的醃拌黃豆芽,選的大頭豆芽口感爽脆,入口濃香清爽兼有之,簡直讓人停不下筷子。柚香蓮藕更是一道解膩的小點,片薄的蓮藕用醋跟柚子醬醃漬泡,舖在鹽醋小黃瓜紅蘿蔔小缽,有著令人意外的好滋味。另外,鮮筍滷大腸的滋味不俗,大腸滷得軟而不爛,筍子的鮮甜跟醬汁融合起來,真的是很有阿嬤的味道。
在談笑間,老友聊起了懷念的菜色,其中談到了麵線。想起天冷的時候,長輩總會煮麻油麵線讓全家人暖身子,那種麻油爆薑片的香氣仍讓人眷戀。對於腸胃功能弱,又容易手腳冰冷的人,苦茶油麵線更是補身聖品,只是現在苦茶油樹少了,茶油也貴了,平常要吃到也不容易。
如果喜歡清淡的麵線,葫瓜麵線可也是古早阿嬤們喜歡的下午點心。在家裏男人還沒回來前的下午時間,阿嬤會刨些葫瓜絲,蒜頭蝦米爆香後,把葫瓜煮得軟爛,再加入燙過的麵線跟高湯煮成糊糊的葫瓜麵線。記得小時候在鄉下的灶腳,常常跟阿嬤坐著小板凳,嬤孫倆就這樣享受安詳的下午時光。有時初一十五阿嬤要吃素,就改成薑跟香菇爆香煮麵線,也是一樣好吃。
來到大城市後,這種味道就少了。雖然食物越來越精緻,選擇也越來越多,但是享受跟驚豔多像煙花般易逝,心裏始終念念不忘的,還是阿嬤麵線的滋味,即使嚴格說起來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美食,但那卻代表了幼年時期被疼愛的記憶。
幾年前在宜蘭羅東鄉間一間農厝改建的餐廳,在舊式紅磚屋裏吃到好久不見的紅蔥頭豬油拌飯跟麵線,眼淚居然不小心從記憶的盒子裏洩出,不是悲也不是苦,而是充滿著思念跟幸福。
原來,記憶也是食物美味的調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