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從中高齡失業談起

從中高齡失業談起
中高齡工作者「新技能」的不足,可能成為找工作的障礙。Getting Images
第21期
凌平
全球產業巨大變遷,加上資訊科技的普及,
對中高齡工作者來說,就業的環境是很艱困的。
要突破現況,必須將劣勢轉變為優勢。

陳,今年47歲,原本是個工廠領班,自從去年工廠遷到大陸之後,他就失去工作。找了半年多找不到工作,只好先去夜市擺攤賣小吃討生活。小李,今年45歲,是製造業的生產課長,公司因為不景氣關門。小李找了好一陣子都找不到工作,除了房貸、車貸、水電瓦斯等開銷之外,家中還有兩個老的、兩個小的要扶養,眼看家裡就要坐吃山空,小李心中的壓力可想而知。

中高齡失業率提高

近年台灣受到產業外移、經濟不景氣與高齡化社會的影響,中高齡失業人數10年來增加了1.2倍,失業率也成長51%,平均五個失業勞工中,就有一個是中高齡。隨著人口老化,中高齡失業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雖然政府訂定〈就業服務法〉明文禁止「年齡歧視」,但是中高齡工作者找工作仍遇到相當大的困難。

上年紀者趕不上資訊科技

首先,中高齡工作者多半有一定的年資,許多老闆寧願用年輕人,起薪較低,而且可以從頭訓練培養。其次,中高齡工作者年紀較大,身體狀況不如年輕人,而且不像年輕人一樣「耐操」,經得起經常性的熬夜或加班,中高齡工作者也較容易有健康方面的問題。此外,中高齡工作者多半有家庭的負擔,找工作時必須考慮家庭因素,不能離家太遠等,不像年輕人彈性較大,可以逐工作而居。

另一方面,中高齡工作者「新技能」的不足,也可能成為找工作的障礙。比如現在公司內部聯繫都是透過網路或是Email來進行,許多電腦辦公軟體也是工作必備的工具。對中高齡工作者來講,學習這些新技能要比年輕人要吃力、緩慢許多。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指出:當「新經濟」或「知識經濟」成為當今及可見的未來之潮流時,恐怕此種失業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再增加,因為現代科技瞬息萬變,其學習難度提高,對中高齡者更是難以承受之重。過去所謂的智慧累積、年資代表經驗,已快速地反轉成保有工作及學習的阻礙,若再加上體力精神愈來愈不濟,在知識經濟掛帥的時代,中高齡者的競爭力愈見消褪應是可以預見的。

全球化的職場競爭

今日的職場環境已經起了很大的變化。全球化的競爭使工作超越了國界,在《世界是平的》這本書中,就介紹了印度如何透過軟體以及服務業搶走了美國人的工作,而中國大陸則是透過廉價的製造代工,取代了美國藍領階級的工作。

而台灣也是一樣,在產業外移之後,許多藍領勞工馬上就面臨失業的問題。而許多公司進行組織再造、組織精簡、扁平化、實施提前優退等,也使得許多中階主管面臨失業。

將劣勢轉變為優勢

在這種全球產業巨大變遷,加上資訊科技的普及,對中高齡工作者來說,就業的環境是很艱困的。中高齡工作者要突破現況,必須將劣勢轉變為優勢。

首先,中高齡工作者雖然年紀較大,相對來說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如何發揮這些經驗的價值?如何將這些經驗運用在所要爭取的工作上?是中高齡工作者可以思考的一個方向。例如:有些中高齡工作者運用自己豐富的經驗轉行作顧問,對企業或個人進行輔導,提供企業問題的解決方案。

其次,中高齡工作者要有積極學習的心態。例如:政府有提供許多職業訓練的課程,有學費的補助並培養就業。雖然中高齡工作者學習能力可能不如年輕人,但努力學習新知不但對自己就業有所幫助,有時候也會帶來不同的機會。104人力銀行創辦人楊基寬,在37歲創業之前也經歷了長達兩年的失業期,在失業的過程中也曾經很封閉,後來他改變想法,伸出觸角到處去上課,無意間在台大旁聽了一門「網際網路」的課,而後才興起了創辦網路人力銀行的想法。而現在104人力銀行是台灣最大、最成功的人力銀行。因此,保持積極學習的心態,對失業者來說是很重要的。

最後,中高齡工作者可以運用過去所累積的人脈,來幫助自己找到新的工作。千萬不要因為面子問題而拒絕開口,讓朋友知道你的狀況,透過朋友的幫忙打聽經常可以早先一步知道哪裡有最新、甚至還未公告的職缺,可以早先一步爭取有利的機會。透過朋友的介紹與推薦也可以讓雇主減少用人方面的疑慮,增加自己爭取成功的機會。

在產業環境快速變遷下,對中高齡工作者而言是不利的。中高齡工作者要更加積極學習,好好運用自己的經驗以及人脈,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站穩腳步,贏得更好的就業環境。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現在可以買房子嗎?
1979年底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當時台灣有一些民眾急著辦移民,草草地把房產賣掉變現。有些一時拿不到綠卡的人,就先轉到南美洲的阿根廷或巴西,…
撫臺街洋樓的今與昔
記憶猶新的忠孝橋拆除工程,得以讓北門重見天日。然而與北門也有著同樣歷史淵源的,則是位在延平南路上的撫臺街洋樓。單向道的馬路與小巷,…
北京冬奧會 意外引爆中韓愛恨情仇
北京舉辦冬奧本來是要宣揚國威、營造大國形象,可是弄巧成拙,大外宣不成,反釀「八國聯軍」抗議,並意外化解了日本和韓國的多年恩怨,韓國群情激憤…
台灣第一家訂閱網媒 《有物報告》關鍵啟示錄
在現今網路「滑」時代,一篇專業嚴肅、沒有圖片、動輒八千字的超長文,不僅有人要看,還願意每個月固定花錢買。這不是甚麼天方夜譚,…
全球氣候變遷 每年15萬人遇害
  全球氣候變遷已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影響,小則花期失序、夏冬氣溫失常,大則颱風洪水大雪成災,甚至嚴重傷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誰舞漢家衣裳
「你可曾見我漢家衣裳,她飄舉翩躚像風一樣,卻丟失在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你可曾見我漢家衣裳,她溫柔沉靜像雲一樣,卻巧奪天工出自我的祖先炎黃。…
尊重是和睦相處的前提
這兩天(按:7月9、10日)又一次漢藏討論會在華盛頓DC舉行,我因另有行程而沒去參加。一位關注的朋友來電詢問,就此跟我探討起藏獨、台獨問題…
念故鄉
愈是深層的情感,愈難表達。於我,這種情感是鄉愁,因它跟了我三十年;是對父親的思念,因為有遺憾。 父親去世九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