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觀察

澳洲新預算案之「看點」

政府頭天公布預算案,反對黨領袖第二天便在國會中做正式回應。其中尤現任總理陸克文和自由黨領袖坦博的你來我往最有看頭。
政府頭天公布預算案,反對黨領袖第二天便在國會中做正式回應。其中尤現任總理陸克文和自由黨領袖坦博的你來我往最有看頭。
Getty Images
第38期
曾錚

5月12日,澳洲政府公布了新的財政預算案,也同時宣布澳洲將陷入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大財政赤字,亦即576億澳元(合新台幣14,515億,人民幣3,013億)的赤字。這是在上一年取得250億澳元盈餘的基礎上,突然來了一個「大轉彎」(U Turn),一前一後差了800多億,這種戲劇性的變化當然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了。

媒體驚呼:「澳洲進入了新時代」、「經濟的分水嶺」、「陸克文與選民的蜜月期結束了」等等。 

媒體詳列預算案的贏家與輸家

確實,陸克文上台之前,前任總理何華德在其執政的近12年之中,不但還清了之前的工黨政府留下的960億澳元的巨額政府債務,還讓澳洲經濟連續多年保持較快增長。財政盈餘已經成為澳洲「司空見慣」之事,此番再次跌入「赤字」,雖然是在全球經濟風暴之下難以逃脫的命運,但還是讓人覺得一時難以適應。

當然,在對預算案「指指點點」的同時,媒體也發專刊詳細介紹預算案的內容,並為讀者一一解讀: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比如,被列為「贏家」的有:領取養老金者、首次買房者、小生意業主、可清潔能源產業、高等教育行業、醫院、護理老人者等等。

被列為大輸家的主要有:購買私人醫療保險的高收入者、即將退休者、準備移民澳洲者。這是因為高收入人士購買私人醫保時能從政府處報銷的金額將減少、退休年齡將從65歲提高到67歲,而技術移民的數量進一步減少所致。

不過,預算案本身,遠不如圍繞著預算案所發生的種種戲碼更有意思。

第一有趣之事,是看執政黨和反對黨之間的互相「攻擊」。政府頭天公布預算案,反對黨領袖第二天便在國會中做正式回應。

自由黨領袖坦博(Malcolm Turnbull)譴責陸克文政府沒有經濟管理能力,讓澳洲的子孫後代都得背負當前「政府胡亂花錢」而欠下的債務。他特別不贊成以減少高收入人士的私人醫療保險補貼來節省政府開銷的作法。

但陸克文也立即不客氣的反駁:「那麼請坦博拿出他的方案、看看哪裡還能省錢、哪裡還能增加收入!」

坦博提出的「替補」方案是,加收12.5%的煙草稅--即每抽一支煙多交3分錢--來填補那個財政「黑洞」,陸克文又立即回應說,坦博的算術做錯了,就算加收12.5%的煙草稅,也還差著32億呢!

兩個人就這樣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事關未來選票政黨需重視民意

如果只是「紙面」或「口水」之戰,那還好說。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政府就算提出預算案,還得交參眾兩院通過。反對黨雖然失去了政權,卻完全有能力在參議院中否決工黨的提案。

按澳洲憲法,如果參議院兩次否決或不通過眾議院的提案,總理就可要求總督解散參眾兩院,提前進行大選。

陸克文在其預算案遭到反對黨強烈抨擊後,曾透出口風,如果反對黨不能一字不動的通過他的預算案,他不排除解散兩會提前進行大選的可能性。但他後來又改口說,哪個政府不想做滿任期呢,他並不想提前大選。

分析家們普遍認為,提前大選對反對黨不利,因為按民意調查結果,如果現在進行選舉,陸克文將穩贏。但坦博也信誓旦旦地說,他已準備好了,可以隨時「應戰」。--其實,選舉時機的拿捏,是十分重要的,哪個黨派也不敢掉以輕心。

雖然陸克文的支持率目前為止還是大大高於坦博,但預算案公布後,他的支持率第一次出現了4%至10%的大幅下跌,對於任何一個政客來說,這都是個很不好的趨勢。陸克文在接受採訪時雖強硬地說,他不關心民意調查結果,但何華德卻立即反駁道:「沒有哪個政治家敢不關心民意。」

也可以說,從民意調查結果看,澳洲人對於背負巨大的債務已開始擔心了。被視為理財能手的前任財長高得樂(Peter Costello)評論道:「2007年那次選舉,因為經濟情況很好,人們關心的是社會問題,比如應對氣候變遷、與原住民的和解等等,但到了明年的大選時,兩黨的必爭之地必然將是經濟。」

民意調查還顯示,45%的人認為政府的預算案不錯,33%的人認為不好,但只有30%的人相信澳洲的財政會像財長斯萬所說的那樣,在6年內再次出現盈餘。

只有22%的人認為,他們的日子將因為預算案而變得更加好過,而33%的人認為,他們的日子將更加難過。

記得以前在中國時候,似乎從未聽說過「政府預算案」是怎麼回事。其實中共在每年的人民代表大會上,也會提出一份預算案供代表們「一致通過」。但正因為太「一致」了,所以在社會上引不起任何反響。老百姓覺得:那是政府的事,與我無關。

但是,在澳洲,人們真會看到執政黨與反對黨為預算案爭得臉紅脖子粗的局面,政治家們都知道,必須為自己的言行和政策的成敗負責;而普通民眾通過媒體的介紹分析,也很容易便一五一十瞭解到,在新的預算案中,我每年的收入、稅收或開銷將發生甚麼樣的變化。這就是生活在民主自由之國的不同感受。

當然,最最不同的是,如果某個政黨的某項政策惹惱了選民,那選民們很可能在下次選舉中讓這個政黨「下課」。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老先生的人生一門課
毫無架子,猶似鄰家的阿公,李重耀熱情、好客,爽朗的個性令人倍感親切。   不過,李學忠形容父親坐在書桌前沉靜如山,但是罵起人來,…
珍珠 慈禧最愛的宮廷珍品
 珍珠小傳在很久以前,海邊有個漁村叫白龍村,村民都靠捕魚、採珍珠為生。有一年輕人叫四海,看著海浪潮起潮落長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經濟學證據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父母應該也普遍認為一個好的同儕組合(同學跟朋友),對於小孩的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因此,…
當創業遇上媽媽 加分還是減分?
2014年,聯合國將每年11月19日訂為「女性企業家日」(Women’s Entrepreneurship Day),…
出版寒冬?出版人挑戰新時代!
2017年初,一則新聞震動台灣出版界!原因是國家圖書館每年固定發表的《台灣圖書出版現況及其趨勢分析》報告中指出,…
繞道北韓直奔南韓 習近平一石三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打破北京中央的傳統,7月3日繞過北韓直奔南韓訪問,成為首位未先訪問平壤卻先赴首爾的中國領導人。 分析指出,…
宛如天籟 原聲童聲合唱團唱出布農族的未來
齊柏林的紀錄片《看見台灣》片尾,一群原住民小朋友披著紅、黑相間的斗篷,站在玉山山頂唱出嘹亮的歌聲。壯闊的山河承載著古老的旋律,清亮的〈…
來自加拿大的人權鬥士 兩位大衛的故事
一對老朋友:一高一矮;一個熱情外向、臉上總是笑容燦爛,一個嚴肅深沉、銳利的眼神充滿堅毅;一個是政治家,一個是律師。這對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