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樸實內斂的猴硐礦村

瑞三整煤廠的老舊身影,佇立在基隆河畔。
瑞三整煤廠的老舊身影,佇立在基隆河畔。
曾漢東
第127期
曾允盈
礦工畫家與煤礦博物園區展示著猴硐地區煤礦產業的興衰起落,
礦業與村落的唇齒相依,在幾十年前經濟開發中的年代,
譜寫了一段段深刻動人的辛酸故事。

沿著基隆河的此岸往上游行駛,彼岸的老舊房舍沿河而築,相互緊挨,一層二層的平房,正是過往繁華發展的高度。基隆河岸的那些房舍,迅速吸引我的目光,彷彿從自家窗戶探出頭來,低頭就能看見湍急不返的河水。過了介壽橋,抵達河川的另一岸,把車停在瑞三整煤廠附近,佇立在這座昔日的礦村山城,山野的蓊鬱朝向遊人層層包圍而來。然而,那些座落在山腰間的各式建築,我知道早已人事景物全非。

步行前往因「貓村」而聲名大噪的猴硐車站,處處可見有貓出沒的可愛標示。規劃良善的煤礦博物園區,以瑞三整煤廠為中心展開,巨大的「瑞三礦業公司」招牌,手寫字體,些微斑駁。這座1920年建造的選煤廠房,有當時台灣唯一的選炭機,設備先進。然而時移事遷,如今的鋼筋骨架已在時間裡腐朽,破敗的建築成為世人憑弔的具體物件。

運煤橋 今昔重要地標

走上三層樓高瑞三整煤廠僅存的石階,可以穿過「運煤橋」直通基隆河的另一岸。運煤橋於1920年通車,為將河東礦坑產的煤送至選煤場並銷售而建的輕便鐵路,同時供民眾往來通行。如今橫跨基隆河的石橋於1965年重新打造,模樣簡樸,兩端鑲嵌在河川兩岸,成為猴硐舊時今日的重要地標。從運煤橋上俯瞰而下,基隆河蜿蜒地穿過這座山頭,流向另一座山頭,她的溫柔碧綠環繞著猴硐礦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還有甚麼是她未曾目睹?「努力生產,保安第一」的工廠招牌,與整煤廠牆上的舊照片,說明了礦村興盛繁榮的原因,也展示了變遷後煤礦產業的凋零。

過了運煤橋就可看見「猴硐坑」與「瑞三礦業大樓」。猴硐坑是本礦開採殆盡後,瑞三投資的困難開採的下層炭層礦坑,封坑後的今日正欲重建內部以開放參觀。從運煤橋的這一端回望山河相依的猴硐,地形特色與聚落型態無不展示在眼前。不似九份山城的人聲鼎沸,猴硐的樸實內斂,讓我忍不住想多看幾眼。

願景館 展示過往歷史

瑞三整煤廠旁的「願景館」,為舊倉庫改建而成,展示猴硐地區採礦淘金的過往歷史。煤礦園區刻意營造的人文氛圍讓人嚮往,願景館裡兩面落地的透明玻璃上,用白色字體寫著礦工用口語講述的工作內容與心情,字體大小不一,可以生動地閱讀出其人的種種辛苦。礦工畫家洪瑞麟的畫作,更加撞擊人心。他在煤礦廠裡工作,隨興將礦友們的工作樣態與神情畫下來,勾勒輪廓,染上水墨,礦工堅毅的眼神竟然能在幾筆之間流洩無遺。

願景館二樓定時放映的影片,說明此地地名的由來──從前附近的山洞棲息大群猿猴因而被稱作「猴洞」,然而採礦維生的當地居民,不喜礦坑裡有水,為求吉利改名「猴硐」。日後被認為猴硐不雅,又於1962年改為「候硐」,近年在地方文史推動下於是復名「猴硐」。較猴硐更早的名稱是「柴寮」,因從前火車站及站前廣場周圍的房子全是木材建築而得名。

礦工紀念館 回顧礦工辛勞

從猴硐火車站前的柴寮路往回走,沿著清澈碧綠的基隆河畔,來到舊時的「烘砂室」。烘砂為防止火車打滑之用,如今主要展示基隆河特殊的地貌與猴硐的煤層。基隆河始終相伴,是猴硐最引人入勝的自然風景。其中,河水挾帶岩石在河床上形成漩渦,壺穴地形發達,地貌特殊。豐富的地質作用下,基隆河的面貌變化萬千,風情萬種。

烘砂室與「礦工紀念館」相連,礦工紀念館原來是礦工浴室。從礦坑出來的礦工,全身染滿黑煙,直接在浴室沖澡後才回到宿舍。如今的礦工紀念館展示礦工的置物櫃與入坑器具。入坑前將隨身物品放置在個人置物櫃,領取有頭燈的安全帽、防塵口罩、自救呼吸器與工具並裝備齊全後,才能入坑。現場也可以聽見老礦工口述當時工作與生活的錄音,聽著一位又一位回憶當年的滄桑聲音,卻仍然難以想像該會是如何的辛勞。

步行在猴硐煤礦園區,環境十分清幽,步道平坦好走,穿過高山小溪的台北至宜蘭線火車,就在身邊急駛而過。臨近礦工紀念館紅磚搭建的「礦工宿舍」,陽光照耀下依然看得見斑駁陳舊。三層樓高的磚瓦,如今尚是平整,每一個窗戶是一戶礦工全家生活起居的全部空間。宿舍頭尾各有爐灶,礦工的一切生活都離不開基隆河畔的這棟內寮仔。一旁是「瑞三本礦」及辦事處與電池間,本礦保存得相當完整,整頓後即將開放參觀。環山臨河的舊礦村,早於1990年封坑,然而舊時的歲月痕跡仍在,樸實的面貌也未曾改變。

洪瑞麟曾說:「礦工掘取的不是煤,而是生活的本質。」礦工畫家與煤礦園區展示著猴硐地區煤礦產業的興衰起落,礦業與村落的唇齒相依,在幾十年前經濟開發中的年代,譜寫了一段段深刻動人的辛酸故事。看著兀自奔流的基隆河,我知道她帶走河底的沙石,帶不走的是河畔的風華歲月。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奇石無價」 中國游資火熱追逐
俗話說:「黃金有價,奇石無價。」收藏奇石,古已有之。但奇石作為一種投資項目則是上世紀90年代漸漸興起的,…
頭頂諾貝爾光環 克魯曼被兩岸「誤讀」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2008年戴上「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之後,名聲鵲起,…
小國比較繁榮和幸福
英國列格坦研究所發表了2008年各國的繁榮指標(Legatan Prosperity Index),這項指標衡量的問題包括經濟基礎、…
從權臣奸相談才與德孰輕孰重
在講究競爭力與創造力的高科技時代,企業徵人多以「才華」、「能力」,以及「是否懂得掌握人際」、「有企圖心、野心」等為標準。談到用人的標準,…
玉潔冰清──水仙花
時代雖然不斷進步,由一波、二波、三波乃至今天所謂的「第四波」──電腦時代。但是,我們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依然不變。每逢新春,…
煩惱如何止息?
君: 每次點開你發來的E-mail,心情總是輕鬆不起來。是現代社會太污濁?還是我們總陷在一種模糊又固定的思維?如果,擺開現代人看世事的思維…
愛健康、分享健康 蔡文清種出農業新境界
「當初如果沒有碰到生機飲食,搞不好墳前的草都長很長了……」源鮮智慧農場董事長、州巧科技公司創辦人蔡文清這段話講得風平浪靜,…
落拓的貴族──訪桃園大夫第
▲大廳 聽說桃園有座明末清初的徽派知府古宅,慕名前往。 當GPS顯示抵達目的地時,眼前除了一條空蕩的馬路與兩側鐵皮屋工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