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一位計程車司機服裝整齊,車內布置典雅。乘客上車後,他會貼心地詢問車內溫度是否適合、想聽怎樣的音樂或廣播、想聊天或是安靜休息,車上並提供當天日報、雜誌、果汁、可樂,甚至溫咖啡。抵達目的地後,還會繞到後面幫乘客開車門,並遞上印有專線電話的高級名片,說聲:「希望下次有機會再為你服務。」
一位乘客忍不住問道:「你是從甚麼時候開始這種服務方式的?」
這位專業的司機說:「從我覺醒的那一刻開始。」
「偉大,不是環境使然,」畢生研究「企業如何長期維持卓越」,並出版過《基業長青》、《從A到A+》與《選擇卓越》等書的管理大師柯林斯(Jim Collins)這麼說過:「偉大是清醒選擇下的產物。」
這位計程車司機的生意,從來沒有受到不景氣的影響,他很少會空車在城市裡兜轉,客人總是會事先預定好他的車。他覺醒後的改變,不只創造了更好的收入,而且更從工作中得到自尊。
被學習型組織大師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形容為天才的寇夫曼(Fred Kofman),在其經典著作《清醒的企業》中,區分了「受害者」與「參與者」:「受害者只把注意力放在他所無法影響的外部因素。當事情變糟,他會向外尋求歸罪的對象。而參與者,認為自己能夠回應外部的環境。當事情變糟,參與者會去尋求瞭解他能夠做些甚麼,以便修正問題。」
這一期《看》雜誌的封面故事,將為您介紹五個重要人物,每一個人都有他動人的「改變」故事。
前五大金控之一,富邦金控的董娘陳藹玲,為何願意登高一呼,號召各界名流一起監督核電廠,反對核電?
執導《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寫下台灣電影史傳奇一頁的魏德聖,如何能不斷在資金窘迫的電影環境裡、自身負債累累的情況下,堅持拍出心目中的理想國片?
一個連高中都考不上、只讀農校的黑幼龍,如何成為美國休斯飛機公司經理、製作主持熱門節目、擔任宏碁電腦副總經理,又成為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的負責人?中年不斷轉換跑道的他,哪裡來的勇氣做出改變?
經歷過離婚、母親過世,到手上節目都停播、投資的事業也血本無歸,甚至生計都成問題的藝人許效舜,如何走出幾乎崩潰的日子,重建生活,奪得金鐘?
曾經外遇離婚,被認為「不誠實」,讀者紛紛離去的苦苓,如何從愛恨分明、講話毒辣、不留情面,到現在卻能處處體諒他人,又重新寫作?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們「改變的力量」。
繼續閱讀他們的故事
苦苓:在山海中找到平靜
許效舜: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
黑幼龍:找到「三個圓圈重疊」的工作
魏德聖:堅持導出台灣的故事
陳藹玲:從識讀媒體到監督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