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再生能源發展可說是居於全球領頭羊地位,特別是德國最夯的風力發電最為世人所熟知,德國當局也宣布將於2022年全面廢核;而於歐洲特立獨行的法國則與之反向,力主核能發電至今已長達50年之久,高度科技化的核工業已成為法國榮耀的象徵。不過民意如流水,如今這兩個國家的能源政策卻正遭受人民的質疑。至於亞洲的日本,在無法繼續承受無核化的經濟壓力下,於7月8日宣布施行新的核電廠安全標準,為重啟核電鋪平了道路。
德、法兩國恰為兩極端
德國自2002年以來風力發電容量已超過一倍有餘,達31GW(1GW=106瓩),排名僅次中國與美國,包含太陽能發電在內的整體再生能源容量已超過總發電量25%,一些特定時段甚至超過50%。日本2011年發生311福島核災後,德國當下關閉了17座中最老舊的8座核電廠,但並未因此缺電,在嚴寒的冬天因風速加大,反而還有餘電輸出至併聯電網的鄰國。
至於法國,在戴高樂時代就因極力想擺脫外國干預,而採取了許多特立獨行的措施,其中因應自身石油短缺的核能政策即是其一。歷經50年,這項政策始終未曾動搖,全國核電廠總數達59座,發電容量占全法總發電量的75%,還成為最大電力輸出國,每年為法國挹注30億歐元的收入。
不過,近期這兩個在能源發展上相對極端的國家,卻發生了一些民意上的轉變。
德國稠密的風力電廠,造成了環境上的疑慮,尤其是風場的高度利用,導致下游風力的衰減,除了影響下游風力發電效益外,研究顯示,還導致下游地表溫度的改變與降雨量的衰減。專家表示,風場歷經人為因素的減弱,讓季風無法將水氣送達內陸,造成降雨量的減少,同時也顯著改變了風場下游的溫度。
除此之外,風力電機的搶進,也大舉破壞了森林生態,甚或保育區都成為風力發電覬覦之地。德國原本計畫興建6萬台風力渦輪發電機,目前正因為環保人士的高調抗議,甚至狀告政府違憲而面臨停擺。
但路不轉人轉,德國政府與企業並未因此放棄風力發電,目前德國風力電機已自逐漸飽和且具爭議的陸地風場轉向離岸,以爭取更多的風場,再透過海底電纜將電力輸送上岸。
而法國的核能政策也因福島事件與全球再生能源趨勢,民調支持度從過去核能發展高峰期的67%,遽跌至日前的35%。7月15日,還發生了二十餘名綠色和平組織成員直闖曾發生爆炸事故的崔卡斯坦核(Tricastin)電廠事件。核能政策民調的急速下滑,讓法國總統奧朗德不得不針對這個法國引以為傲的核能工業政策做出改變,除再次聲明將於2025年將核電發電容量降至50%外,還宣布將在2016年關閉法國兩座老舊反應爐。
不過民意雖做出了反核的高調主張,法國當局的能源政策部門可未必埋單,畢竟核能早已成為法國的「民族工業」,代表著法國的榮耀。而基於經濟考量,奧朗德骨子裡也未必願意,他口中的那兩座「老舊」核電廠,其實是因為位於地震帶且上游建有水壩,有安全疑慮,才因此宣稱將予除役。
日本廢核難擋經濟壓力
回看日本福島事件前後的核能變化。在2011年311福島事件之前,日本擁有55座核反應爐,供應全國30%的電力需求。福島事件後,日本除放棄原訂2030年底前新建14座以上核電廠之計畫外,還關閉了50座反應爐,同時提出「革新能源環境戰略」,擬以2030年代核電歸零為政策基調。不過考量碳排減量框架下日本對核電的依賴,「核電歸零」政策暫予擱置。據估計,核電歸零將讓日本每年增加300億美金的石化燃料進口額度,70%企業將喪失國際競爭力,影響就業人口達40萬人。
由於核電全面關廠,目前已造成日本嚴重缺電與石化燃料進口的暴增,其中液態瓦斯進口年增率就高達25.4%,而10家電廠燃料費也暴增60%以上,導致經濟沉重負擔,極為不利首相安倍的經濟改革,也讓日本當局對未來的核能政策舉棋不定,就連日本人民也都持兩極化立場。偏左的《朝日新聞》民調顯示,反對核能者占58%;而保守的NHK在核能議題民調上則有54%的支持度。
急於自經濟困局中脫困的安倍,則於7月8日宣布施行新的核電廠安全標準,正式對核電政策表態,多家電力公司也都將提出重啟核電廠的申請。安倍的核能政策,在7月21日的日本參議院選舉上,獲得了人民選票的支持。執政的自民黨重新奪下兩院的多數席位,加強了首相安倍晉三的地位。不過,雖然「安倍經濟學」得到日本民眾的強烈支持,一般觀察顯示,重啟日本的核設施,還是會面臨較頑強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