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食品安全嗎?

許多農作物、玉米罐頭大多經過基因改造處理。
Thinkstock
第163期
高新宇

現代生活中,基因改造食品並不少見。基因改造的目的是使農作物產生抵抗除草劑或殺蟲劑的能力。雖然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和實施基因改造技術的生物技術公司堅持認為基因改造食物是安全的,但很多食品安全宣導者指出,在進入市場之前,基因改造只通過短期測試,對人體和環境的長期影響未經系統研究,所以其影響還是未知數。

美國有許多甜玉米都經過基因改造處理,目的是使其產生抗農達(Roundup,一種除草劑)的能力。許多農作物也大多經過基因改造處理,包括:大豆、苜蓿、南瓜、櫛瓜、木瓜和油菜。基因改造食物也經常出現在早餐的穀物和許多加工食品中。罐頭食品中若有玉米糖漿或大豆卵磷脂,很可能就是基因改造食物。

一些動物研究表明,基因改造食品能夠導致動物內臟損傷、減緩大腦發育和使消化道血管異常增生。目前已經發現,基因改造食物能夠使人類增加食物過敏風險和導致腸道疾病,很多人認為,經過基因改造的植物或家畜也會增加人類患癌症的機率。

大多數基因改造植物具有除草劑耐受性,所以自該技術被引入農業以來,有毒除草劑農達的使用量已經增加了15倍,這對人類健康無疑是不利的。基因改造技術也使農藥(殺蟲劑)的使用量大增,導致「超級雜草」和「超級害蟲」的出現,需要極毒的化學物質,像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是橙劑的主要成分)才能將它們殺死。

農藥在大多數人體內都有一個積累效應,攝入多年後才出現明顯症狀,但在積累期間會出現一些健康問題,並使老人、弱者、病人和幼兒的免疫功能更加惡化。研究表明,即使是低劑量農藥也能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例如:白血病、淋巴瘤、腦瘤、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兒童和胎兒最容易受農藥危害,因為其免疫系統、身體和大腦正處於發育階段;幼年接觸農藥會導致發育遲緩、行為障礙、自閉症和運動功能障礙;孕婦更容易受到農藥侵害,甚至經由胎盤到達胎兒體內,或是透過母乳到達嬰兒體內,對兒童神經系統的毒性效應,可能在出生幾年後才發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appWorks幫這個世界創造價值
走進位於信義區黃金地段基隆路上的辦公大樓,約莫50坪大的辦公室,幾乎可說是沒有裝潢的水泥空間,中間就這樣擺了幾張桌子和電腦。不過,…
當創業遇上媽媽 加分還是減分?
2014年,聯合國將每年11月19日訂為「女性企業家日」(Women’s Entrepreneurship Day),…
牛津博士變身有機菜農 張駿極打造電子厚生市集
為了吃得安心,為了下一代健康,你願意做到甚麼程度?厚生市集創辦人張駿極選擇辭去穩定高薪的科技業,投入農業領域,打造小農生鮮食品交易平台。…
叔孫通得君行道 奠立「漢家儒宗」
自古至今,能夠被主上重用,「得君行道」者,實不多見,漢朝的叔孫通顯然是一個成功的先例。山東齊魯學派的儒家學說「漢化」為漢朝立朝之根本大禮,…
《看》雜誌FB讚文分享
記住別人的好,修的是自己的德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犯同樣的毛病,就是別人對我們有十個好,有一個不好,前面的十個好就被我們全部抹殺。…
新總統要領導各黨和全民反貪腐
這次台灣總統大選的三天前,幾家報紙的頭版出現由某位過去極重要的官員具名之全版廣告,說要向民進黨的黑金複合體宣戰;…
魚戲
喜歡釣魚,卻從未釣過一條魚…… 小時候,由於父親喜歡釣魚,每每望著父親手中的釣竿、特製背心裡面的魚具以及手中提的箱子,…
「傀儡」的由來和傳說
說起「傀儡」這個詞,現代人馬上會想到木偶或受到別人控制的人。在中國古代,傀儡的名字叫「倡者」,本意是會唱歌跳舞的人。偃師是最早造出「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