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很愛問:「為甚麼?」問得自己困擾不已,行動裹足不前,還不一定有答案。現在知道了,生活裡很多事本來就不合乎「邏輯」,人的智慧能理解多少?所以,沒有答案,是正常的。
在考慮是否自己到京都旅行前,在網路上看到了一篇關於「旅行的意義」的文章,我差點又要一頭栽進去研讀。
「滴!」
滑鼠一點,我當機立斷關閉這個網頁。
「出發吧!」
這是我現在唯一需要做的事。
星期日訂了到日本京都的機票、飯店,星期一清晨到機場。說走就走。
出發那天清晨,我第一次被天空「紅」醒。黎明前,臥室裡突然射進奇異的色彩。拉開落地窗簾,陽台外的朝陽,竟燦爛勝夕陽。
▲大德寺外的餐廳
▲精進料理
第一次造訪大德寺院區。
搭乘洛巴士(Raku Bus)抵達時,已是下午兩點多,尚未進食。在院區前找了間飄著日本傳統音樂的餐廳,在榻榻米上安靜地休息。我細細地欣賞廚師對食材的處理,外觀、配色、擺放角度、食器的選擇等那樣講究,好像在設計庭園。
我慢慢地、專心地用餐。食物待我以慎重,我自然也以敬重待它。以後,我也要好好地吃飯,不囫圇吞棗,不一心二用。
大德寺院區遊客稀少,十分清靜。一進來這裡,身心頓感清靜。笑容,由心而發。
院區裡有22個塔頭(寺院),織田信長葬在總見院。大部分寺院沒有對外開放,但光是路過門口,就使我駐足良久:大門就是一幅畫了。
▲大德寺院區
▲大德寺院區一景
▲ 德禪寺大門
大德寺,第四十七代住持是著名的一休和尚。這位奇僧長於詩書畫,〈春衣宿花〉是他15歲時的作品:
吟行客袖幾時情,開落百花天地清。枕上香風寐耶寤,一場春夢不分明。
進入龍源院,日本最古老的方丈建造物,以枯山水庭園著稱,也有日本最小的壺庭「東滴壺」。方丈,指的是住持和尚的住處。
▲龍源院枯山水庭園
▲龍源院一景
▲日本最小的壺庭「東滴壺」
室內,掛著「日日是好日」的捲簾;園子裡,景物都有其寓意:岩石代表著鶴、龜島嶼或仙山,整片的細白石則象徵海。
來到大仙院,裡面禁止攝影。我在牆上看到一段以日文書寫的書法,旁邊有英譯:
Each day in life is training
Training for myself
Though failure is possible
Living each moment
Equal to everything
Ready for everything
I am alive—I am this moment
My future is here and now
For if I cannot endure today when and where will I?
這段話我看了很久、很久……甚至使我熱淚盈眶。裡面的管理員突然向我走來,比手畫腳半天,約略明白她說寫這段話的老和尚想見我,示意我跟她走。我詫異地跟在後頭。
老和尚一見我,馬上問:
“Do you speak English?”、”Where are you from?”
我忙著擦眼淚、擦鼻涕地回答,而他似乎對我的狼狽一點兒也不意外:沒發問,也沒安慰,處之泰然。他英日交雜地說,他來過台灣等等。接著,便全部是日文了!他看著我,講得那樣誠懇,眼神那麼鄭重,可惜我一句都猜不出來。
我在院子裡流連,直到閉館。
出寺前,一轉身,老和尚突然冒出頭,像個頑童似地用標準的中文,對我唱起歌來:
「有位美麗的好姑娘,住在那遙遠的地方……」
我的眼淚,又這麼撲撲簌簌地掉下來!
感謝這年輕歲月殘存的衝動,讓我得以此刻身心浸潤於此。年紀一大,各種枷鎖不問青紅皂白自己主動往身上披掛,也不問是否真的必要。一身的沉重,美其名為謹慎,其實是膽子變小。
帶著莫名的「總算見到面了」的釋懷,出寺,我在安靜的街道漫步,直到天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