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旅行回來後,留下的是疲憊。尤其是連假出遊,那擁擠糟糕的旅遊品質。有些旅行,卻能出奇地使人充滿能量,心靈得到沉澱。於我,這種經驗幾乎毫無例外地發生在獨自的旅行裡。例如,待在京都的那一個星期。
做為一個觀光景點,南禪寺的靜,令我驚豔。
「嘎!嘎!」
烏鴉,是院裡最大的音源。
「扣!」
以及每隔一段時間,「添水」觸地之聲迴響於靜謐長廊,帶出豐富的山林意象。這種靜,使我不忍離去,不願離去。向外望,是一幅又一幅的畫。
▲南禪寺庭園一景。
▲南禪寺院內一景。
良久,方有兩位西方旅人,手裡拿著地圖,極為輕手輕腳地進來,無聲地在廊上行走。
「遇到這樣的旅人,真好。」
我微笑地望著他們的背影。
來來回回欣賞寺裡124片桃山風格的隔扇畫,流連於方丈庭園,看著它現在的蔥綠,想像小池塘邊秋楓的繽紛景致。沒有任何打擾,求之不得的美妙。
有那麼一刻,我好像也變成了石,變成風。
▲三門。
▲石燈。
南禪寺,日本最早由皇室發願建造的禪宗寺院,全名「太平興國南禪寺」,最初是鎌倉時代龜山天皇的離宮。入口的三門,被稱為「天下龍門」,1628年為了祭祀陣亡將士而重建,是京都的三大門之一。門前矗立著號稱日本第一大的石燈。
院區裡的水路閣,建於明治時代。當時的人利用水路閣將琵琶湖的湖水送往京都。與寺院風格雖然不同,但當我從掩映的樹群中瞥見它紅磚打造的身影時,那份穿越時空的美麗,仍叫人屏息。
鄰近通往銀閣寺的哲學之道,是條有趣的小徑。小河裡有肥大的魚,岸上有鮮豔的花與活潑的綠意,卻一點兒也不喧囂。
▲水路閣。
▲哲學之道。
我以一個嬰兒學步的心情,一步步向前走,如同游魚探索著未知的流域,我也回到出生時所見皆新奇。
一個人旅行,聽起來多令人恐懼啊。離開舒適圈,把自己丟到一個陌生的國度,語言不通,食衣住行最基本的東西都得從頭打點,還得費神規劃行程、研究交通方式。為什麼呢?也許只有暫離熟悉、視之為理所當然的世界,才能再度敏銳遲鈍的感官,重新整理自己、喚醒自己吧。
▲俯瞰銀閣寺。
▲銀閣寺庭院。
銀閣寺,雖然名稱華麗,卻是古樸之地。我印象最深的是它青苔的「綠」。大地披著那麼美的衣裳,令人驚嘆無法自已,卻又溫潤如玉。我的照片無法呈現其十一。我也知道當我回到台灣,別人看著這些照片,並不會有我此刻的感動。因為他沒有吹到當時的風,沒有聞到濕潤空氣裡的青草香,沒有感受到被綠意擁抱的受寵若驚。
親歷,才是屬於自己的旅行。
▲平安神宮鳥居。
從銀閣寺南下,到了紀念平安建都1100年而創建的平安神宮。公園、京都府立圖書館、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京都市美術館都在附近,環境很好。
天空下起雨來,我跑去書店躲雨。雖然人多,仍可人地安靜。
翻閱著有關藝妓的畫冊,有時抬起頭看著戶外的默劇,人來人往,演著各自的劇本,永無止盡。忽然覺得自己像條魚,在大海裡靜靜地游著。這小小的生命,無聲無息,無足輕重,但面對未知,也需要鼓起勇氣,才能往前踏出一步,對他來講並不容易。
Courage字根的涵義是真心告訴別人你是誰,真誠說出內心所想。即便身處魚群,每條魚也有自己的道路。勇者,就是有勇氣依照自己的價值觀過日子,而不是在不適合或不認同的群體意見大傘底下,得過且過地尋求遮蔭庇護。哇,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但生命,是得自己負全責的,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託當藉口。
我在書香與店內濃郁的咖啡香中泅泳。窗外,雨,仍滴滴答答地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