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樂透的總是別人而不是我?

▲為什麼中獎的不是我?難道我沒那個命?Adobe Stock
第256期
方清月

台灣2021年有一則有趣的新聞報導。有一位年紀約50歲的男子,手中握有兩張千元大鈔,他在彩券行前面踱步,猶豫著要不要買「刮刮樂」來試試手氣。這時突然颳起一陣強風,將他手中的鈔票吹進了彩券行。「好吧,那就下注吧!」沒想到他因此刮中了100萬元獎金。

這實在是太巧了。他在那個時間點走到了彩券行門口,又剛好一陣強風吹來,手中的鈔票哪兒不飛,就往彩券行裡面飛去,而且還真的就中了大獎。這是不是如有神助?這問題若是請數學家回答,他會說:「不是。」因為這一點都不驚奇,也沒有神助,以「大數法則」來看,只要在非常龐大的人群中,再湊巧的事情都可能發生。

美國也有個例子。1980年一位名叫Wilcok的女士,同時購買羅德島州和麻州的樂透,這兩組號碼都中獎了,只是號碼卻是兩州對調的,所以她一毛錢都沒拿到。這種倒楣事發生的機率雖然非常微小,但是數學家認為,只要長年累月積累下的開獎次數足夠大,不可置信的事情都可能發生。

 

人們買彩券,寄託一個中獎的希望。Adobe Stock

▲人們買彩券,寄託一個中獎的希望。Adobe Stock

 

「命定」的物理世界

既然各種巧合都可以被解釋成「機率」,我們不免還是想問一句:「為什麼中獎的機率不是落在我身上?難道是因為我沒有那個命?」若換作物理學家來回答,他確實會說:「是的,你沒那個命!」

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宏觀世界)是非常有秩序的。愛因斯坦理論和牛頓力學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遵循著相應的定律和必然的因果關係而運作。就像鐘錶一樣,機械式地滴答運轉、環環相扣,每個瞬間決定了下一個瞬間。因此,他們認為這個世界是「宿命」的。

曾經有科學家接受不了「命定」的結論,選擇了自殺,真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一直到物理學界進一步研究到微觀領域,發現那裡的世界有許多的可能性,才緩和了科學家們對命運的悲觀想法。

微觀世界與多重宇宙

宇宙事物有億萬種,但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大家都是由「原子」(Atom)組成的,包括你我。換言之,原子是構成世間萬物的基本單位。而原子所存在的地方叫做「微觀世界」,那是一個微小尺度的領域,現實世界中適用的物理概念及思維模式到了那裡都不管用。

比如說,在現實世界中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轉,我們可以明確觀察到行星運行的軌道、速度和位置。只要掌握影響行星運動的所有條件與參數,就可以推測行星過去和未來的動向。但是在微觀世界中,電子圍繞著原子核運轉,它卻沒有固定的軌道、沒有清楚的路線,也沒有明確的所在位置。

那麼電子到底在哪裡?它無處不在!一個電子就像孫悟空一樣有很多分身,可以同時出現在多個地方,這完全違反了我們的常識。而當這些孫悟空們(電子)過渡到宏觀世界之後,它們其中的「一個」就會成為我們看到的現實情況。換句話說,在微觀世界中有多種可能的狀態,而一旦越過到宏觀世界就只會有一個明確的結果。這種情況說起來確實難以理解,如果想要更清楚了解微觀世界的物理定律,可以搜尋量子力學「電子的雙狹縫實驗」以及知名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

現實世界是由微觀世界組成的,好比你是由7×1027個原子所組成。而現實世界的你只是微觀世界中的其中一個你,不同的你代表了不同的命運軌跡。或者這樣說,我們所知的宇宙可能是「多重宇宙」,微觀中的每個你其實都成功過渡到了現實世界,只是各自存在於許多另外的「平行世界」罷了。所以就算這個世界裡的你沒有中樂透,但另一個平行世界中的你也許會是中獎者。可惜的是另一個你的中獎幫助不了這個世界的你。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冰融」相見 北極圈地起硝煙
全球暖化效應意外炒熱了極地國家在北極圈地的激烈爭議。俄羅斯明年將向聯合國申請重劃北極地圖,引發美、加等國家強烈不滿,…
如何洞察數據 精準分眾行銷?
書名:數據為王 學會洞察數據,才是行銷之王 作者:王俊人(CJ Wang) 出版社: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類別:廣告、內容行銷、…
奧運期間外國記者的「採訪自由」
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臨近,一個話題時不時被關注一下,那就是中國政府會不會兌現有關「奧運」期間「允許外國記者自由採訪」的承諾?…
牛津博士變身有機菜農 張駿極打造電子厚生市集
為了吃得安心,為了下一代健康,你願意做到甚麼程度?厚生市集創辦人張駿極選擇辭去穩定高薪的科技業,投入農業領域,打造小農生鮮食品交易平台。…
香港回憶錄之「考察承包」
(續前期)中國經濟改革,主要是改革國有企業,因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主要是全民所有制經濟,其次是農村的集體所有制經濟。…
企業充電站
2022品牌顧客互動新趨勢  打造鐵粉流量池     疫情加速消費者旅程碎片化的發展,品牌因而加速數位轉型的進程,…
日本強震滿週年 重建路迢迢
日本311大地震滿一週年,日本警察廳表示,這場大地震造成1萬5,854人死亡、3,155人失蹤,搜索行動至今還在進行。…
一場學運 催生台灣新世代鍵盤革命軍
2014年3月18日半夜,台灣有將近七萬人不睡覺,緊盯著來自某處現場的即時直播,同時在社群媒體上大肆轉貼討論。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