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每一個人的溝通方式與風格都有所不同,而這基本上是我們從小到大「習得的」反應,從爸媽、老師、家人、同學、朋友,以及透過書籍、電視、網路、廣播、電影等各種管道與環境,逐漸積累到我們身上的。如果我們不去仔細覺察,是很難改變的。
但仍然有好消息,那就是,如果我們有充分的決心想要改變,一般人都能學會各種成效更好的溝通方法。
這本《人際技巧》就是一本改善溝通方式、增進人際技巧的實用手冊,可以幫助你消弭各種溝通問題,化解需求衝突、優化人際關係。本書作者羅勃‧波頓博士(Robert Bolton, Ph.D.)創辦「里奇訓練公司」(Ridge Training),專門提升工商業、醫療照護、教育、政府及非營利領域的人力績效,顧問群指導數以萬計的客戶溝通技巧,包括:經理人、業務人員、基層主管、祕書、顧客關係人員、教師、學校行政人員、神職人員、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及夫妻等。
對於想在夫妻間、情人間、朋友間、親子間、同事間、主管部屬間建立令人滿足的人際關係,這本書中有相當豐富的日常實例以及大量有效的方法。
從第177期開始,《看》雜誌編輯部與多家出版社合作,為讀者精選好書,經授權後以小篇文章形式,供讀者吸收好書精華。以下內容摘自原書。
書名:人際技巧:學會高效傾聽與自我維護,化解衝突、優化人際關係
作者:羅勃‧波頓(Robert Bolton, Ph.D.)
譯者:洪世民
出版社:星出版
類別:職場工作術、人際關係、說話、溝通
出版日期:2024年5月22日
====================================================
在你不完全同意對方的構想、觀念或行動計畫時,跨光譜回應是一種做出誠實、非破壞性回應的方式。喬治‧普林斯(George Prince)和他希尼提克斯公司(Synectics)的同事指出,在會議裡,點子多半在充分發展或理解之前就被否決了。當這種事發生,構想的提議人可能會喪失自尊和信任,團隊的創造力也會大打折扣。很多經理人想知道該如何回應部屬看似不切實際的構想,而不至於傷他們的心,或令他們洩氣而不肯再提出其他點子。希尼提克斯設計了一個三步驟的程序,適用於家庭、學校、公司和志工組織。
第一個步驟是:聆聽和理解構想。這需要扎實的訓練,雖然大多數被提出的構想不是完美無瑕,也非一無是處,但人們平常會說某個構想哪裡「出錯」,可能完全忽略它的優點。普林斯寫道:「先想到構想裡的瑕疵,似乎是普遍現象,所以不必極力對抗,只要別馬上把瑕疵說出來就好。暫時把你最好的部分──你的智識、你的感覺、你的直覺──聚焦在構想有價值的那個小部分……透過暫時保留你對新點子的負面顧慮,你可以釋放一種常被忽視的能力,為新的想法貢獻、提升和增添創意。」
有時我會想:「我在對方說的話裡面找不到任何好東西。」在這樣的例子中,「光譜法」建議我鼓勵他們多闡述一點想法,而我會仔細聆聽裡面的好東西。「我們相信一定有好東西。」普林斯說:「那之所以很難聽出來,是因為我們先察覺了瑕疵而受到干擾。在你技巧熟練了以後,你會發現每一個建議其實都是出自一番好意。你一定聽得出來、挑得出來,而且派得上用場。透過這樣的反應,你會促成一場有建設性的思辨討論,而非各唱各的調,招致防衛和僵持。」
一旦你了解整條光譜──那個構想的所有利弊得失──就可以準備進行第二步:和對方分享,你怎麼看待構想(或意圖)看似有價值的那個部分。說說你怎麼喜歡它,以對方所言為基礎,增添一些你覺得可能讓提議好上加好的資料或想法。除了自己做些貢獻,也要讓對方明白,你這麼做的用意,不是為了打壓他或他的想法。
第三、在揭露你喜歡那個見解的哪些地方之後,表達你的顧慮。仔細選擇你的用語,讓你的陳述盡可能精準,並且避免評斷的字眼和泛泛之論。另外,普林斯說,不要試著「證明負面的論點,而要努力協助對方找到對策。如果你做得到,也可以修正對方的瑕疵」。
在述說正向的聲明和對構想的顧慮之後,提案人往往會貶低話中肯定的元素,就算那些好話是真誠地表達。為了抗衡這種傾向,我一個朋友會加上這段:「我真的很喜歡這個想法──至少絕大部分。我確實也有些顧慮。我想要跟你們分享我全部的想法。」
跨光譜反應的精神和方法,可以改變商業會議、教室課堂和家人互動的氣氛,也可以在團體和一對一互動中孕育更多創造力。雖然方法很容易懂,但我發現就我而言,那需要相當程度的訓練,才能夠在適當時機多多應用。
(以上節選自《人際技巧》第11章〈強化自我維護的技巧〉第237頁~第239頁「跨光譜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