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傳統糕餅市場榮景不在,餅模師也越來越少。在台中開業的鄭永斌是全台碩果僅存的少數餅模師傅,在他手上刻出的廣式月餅、結婚大餅到敬神糕餅餅模,各自精彩,許多大品牌都是他的客戶。
鄭永斌感嘆,自己這一代人很辛苦,習得一技之長後,卻逢產業外移,好不容易拚出一片天,又遇中國盜版盛行;後有西點、水果進入中秋禮盒市場,月餅需求大幅縮減。而今日食品機械竟也能壓出胖嘟嘟的紅龜粿了,手工餅模還有人在意嗎?答案是肯定的,除了走入收藏市場,還有意想不到的客戶來找鄭永斌製作餅模,讓他大開眼界。
▲餅模雕刻刀。
囍餅牽起二家親》糕餅文化流傳至今
農業社會的人們生活簡單,少有機會吃肉,但逢年過節需要敬拜神明時,各家婦女相互幫忙製作粿仔、糕仔,讓供品看來豐盛,而手巧的民眾還會自己雕刻簡易模具壓花,以示隆重心意。糕餅製作堪稱農村大事,糕餅文化也一直流傳至今。
至於結婚用的傳統囍餅(也稱大餅),除餡料豐富外,餅面圖案刻龍畫鳳,就非一般農家能自己製作,而一塊大餅還蘊藏通達的人情世故。
鄭永斌表示,各家經濟條件不同,為使締結姻親的雙方皆大歡喜,大餅有三斤六式、四斤六式、五斤六式的選擇,即一盒內裝有六塊大餅,口味不同,但斤兩數則可視各家經濟條件而定。
▲鄭永斌也是餅模收藏家。圖左方為五斤大餅的餅模。
鄭永斌收藏有五斤大餅的餅模,在過去與現在都十分少見。他表示,今日即使經濟條件普遍提升,但已罕見超過12兩的大餅,餅模圖案為「狀元遊街」,因古代將結婚喻為人生「小登科」,新郎猶如狀元般身騎白馬,前有家丁揮舞大旗,相當威風,也是龍鳳、雙囍圖案之外最常見的囍餅圖案。
▲餅模。
糕模與餅模不同》有圖必有其意
除餅類製品,傳統糕餅店必不可少的還有「狀元糕」,雖然來源久遠,典故難以追溯,但民眾喜其吉意,期盼高中,因此流傳至今。彰化鹿港糕餅老店「玉珍齋」的招牌鳳眼糕,則是當年專供文人雅士吟詩作對的點心。這些精緻糕點與民家自製的「粗糕」不同,講求細緻,與茶香相佐。
▲糕模。
鄭永斌表示,糕、餅原料不同,脫模方式也不同。大餅生料為麵粉,多採左右敲模方式脫模;而糕類則為在來米粉,產品較軟,以上蓋下模為主──打開上蓋後,將模具往下一翻,脫模後可保持原樣。
而糕、餅上的圖案以「有圖必有其意,有意必吉祥」為原則,有公版圖案、也有客製化圖案,後者可彰顯品牌價值,但所費不貲。
▲不同地區的餅模有各自特色,鄭永斌收藏一只來自金門的折疊式餅模,前後各有不同圖式,並利用材積厚度,在頂上刻出壽桃模具,相當具有巧思。
餅模圖案藏細節》烘焙師傅頭大
他以台中「喜豐香」大餅為例,雙囍圖案旁是一串繩結,象徵月老紅線將有緣二人緊繫一起。鄭永斌解釋,該圖雕刻技術複雜,一般弧線圖樣三、兩刀就能完成,但這些繩紋呈現S型,製作過程需要更換七、八支刀,師傅刀功還必須俐落,否則線條不好看。
同為台中名店的「俊美食品」,所販售的狀元糕則以四只葫蘆為一單位,多個單位布滿糕面,加上天然紅麴呈現的粉紅色,在市場上辨識度極高。鄭永斌解釋,此亦為客製化的代表性糕點,看似簡單實則繁複,花在雕功上的時間不少。
▲魚型餅模,魚鱗、魚鰭、魚尾栩栩如生。
而知名傳統餅店大廠如「郭元益」、「舊振南」等,選擇在餅上刻有店名,作為識別標誌。「台北犁記」的「鳳凰鯉魚餅」,內餡為鳳梨醬與鹹蛋黃等,圖案則是少見的魚型,餅上的魚鱗、魚鰭、魚尾栩栩如生,也是鄭永斌的大作。
「什麼圖案都可以刻,也會幫客戶考慮到最漂亮的脫模角度,但最後成品漂亮與否,那是另一門工夫。」他也指著其中一款大餅讚嘆道:「我當時擔心他們做不出來,沒想到師傅烤得這麼漂亮。」
▲食品印章。
餅模、糕模之外,鄭永斌還刻過粿印與食品印章,但他手上的雕刻刀原本刻的是神像,22歲那年,才投入餅模市場。
▲鄭永斌收藏奇石已久,不僅為此丟掉釣竿,還與畫家陳庭詩成為好友,他的泡茶桌後方就是陳庭詩水墨作品〈長樂〉。
轉折的人生》比餅模更精彩
閉眼隨手就能刻出一隻龜的鄭永斌,從小喜歡藝術。國中畢業後進入木雕領域,功夫學成後,卻逢台灣產業外移,工作量大減,師兄弟被迫轉行。而善於觀察的他,從喫餅中發現中秋月餅市場大,餅模需求量也高,因此決定轉入餅模雕刻。
▲鄭永斌強調,餅模製作,勤奮比天分更重要。
木雕為陽雕,餅模為陰雕,免不了有轉換陣痛期,所幸當時廣式月餅並不追求圖案精細,他邊做邊學,邊學邊接生意,再幫忙外銷兒童木玩具加工,接點奇石底座雕刻,生活也還過得去。
說起奇石,鄭永斌是資深玩家,談起中、日、韓奇石掌故、收藏眼力、底座雕刻等,頗有心得。家中一整面的奇石收藏,各有風采,其上竟是知名藝術家陳庭詩的鐵雕作品與書畫作品,原來二人因奇石而結為好友。
餅模訂單青黃不接時,奇石底座雕刻就是他的小金庫。而在拿到上市公司「三能食品」器具訂單後,他的餅模技術也已水到渠成,大小餅店也開始找他製作餅模;極盛時期,一個中秋節要趕製三千個餅模,製作時間僅有三個月,忙到昏天暗地。
然而,風光不到十年,兩岸開放後,台商拿著鄭永斌的餅模到對岸模仿,雖然粗糙,但因價格低廉而搶占了餅模市場,許多人紛紛仿效,台灣餅模市場的質量與價格同時崩落。
▲鄭永斌反其道而行,不願收徒,完全不可惜自己的一手好工夫即將失傳。
傳統與創新》電腦時代與餅模一起斜槓
崩壞的市場難再回復,加上電腦時代來臨,鄭永斌雖然抗拒新科技,但仍開始學習電腦,重新複習注音符號與英文,建立臉書,生意竟然漸有起色。鄭永斌是臉書首批紅利期的獲益者,現在電商平台上也能看到他以「沅豐食品」之名銷售的餅模。
透過臉書與媒體報導,開始有泰式餐廳、義大利披薩店、飯糰業者找他合作,個人客製化需求也很高,如:知名律師呂秋遠、香港反送中者、來自東南亞與歐洲的客戶等。非食品業者則有「阿原肥皂」,一般人聽聞後可能會發出驚嘆:「肥皂也能用餅模製作嗎?」他的回答是:「只要能脫模,就能用餅模做肥皂。」
餅模的斜槓人生,還包括收藏市場。有人找鄭永斌復刻舊餅模,也有人特意收藏他的作品,並要求落款。撫摸著樟木、烏心石刻成的餅模,一刀一痕的細緻紋路,獨一無二,確實令人著迷。
而在台灣糕餅業者不斷試圖開發新口味,希望傳統能與創新並行之時,鄭永斌卻反其道而行,不願收徒,完全不可惜自己的一手好工夫即將失傳。他瀟灑說道:「不擔心,市場只要有需求,就會有人投入。」甚至他也贊成用3D列印餅模,「只是沒有收藏價值。」
歐洲、中國、日本、東南亞皆有糕餅文化,面對餅模文化的消失浪潮,不知這些師傅是否與鄭永斌一樣豁達?
人間無常,何妨三五好友共聚食餅,配上一壺香片,品嚐傳統餅店的新配方,端詳吉祥含義的圖案,解憂消愁,再一起等待──餅模在下個十年,會成何番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