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鷹不老?(中)

▲劉惠宜攝影。
第222期
劉惠宜
劉惠宜
在山村長大,中學讀音樂班,大學念英語系,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EMBA學位。充滿好奇,勇於嘗試。一雙眼,看著社會百態,直視內心。在典籍與大自然陪伴下,抒寫一篇篇真誠雋永之作。曾任廣播電視記者、主播、節目主持人、業餘音樂演奏者。更重要的是,還燒得一手好菜呢!

北京打滾近二十年,角力鬥爭失勢被迫退休時,學生時代壘球校隊的身形已不復見,開車時圓鼓鼓、硬邦邦的大肚子與鑲著三芒星的方向盤一路磨蹭。往昔少年郎的健勇,如今降血壓血脂藥不離身。豐富的社交生活不敵獨居與生病無人陪伴的落寞,雖然打死不再結婚,也該找個伴,以後才有人在後面推輪椅,於是在女兒鼓勵下嘗試網路交友這年輕人的玩意兒。

他是極不情願的。自恃身價與輝煌的過往,竟會需要使用這龍蛇雜處的平台。下載應用程式五個月後,見過形形色色的女人:擺明只想找男伴打發時間尋開心的、長期分居未離婚的、找「乾爹」的、短暫居住想找免費地陪的、本人與照片相差十萬八千里且談吐外貌不忍卒睹的,也遇過正經一點的中年女士,但長相抱歉,又看不上。愈試愈灰心,正要刪除帳號時,蹦出了似乎可以談談看的對象,一個小他十歲的畫家,曉玉:一位定期開畫展、接受委託作畫、從事美術教學的藝術工作者。

初次見面,迎面走來一位頂著俏麗短髮,著莫蘭迪色調衣裙、全身未佩戴任何飾物的女子。

兩人進入咖啡廳,服務生帶位,鷹哥搶先一步為女士拉出椅子,順帶瞄了一眼她的手提包,不是慣見的名牌,但簡淨大方。

「謝謝。」

女子淡淡的妝容上,一派嫻雅。

鷹哥審視著這張清秀甚至帶點天真的神色與面容,暗自詫異。交談之後發現,對方濃濃的書卷氣來自嚴謹的家教與所受的西方古典藝術教育。

「工作中遇到難辦的事,你怎麼處理啊?」

曉玉啜了一口熱茶,閃著清亮的眼睛,對這位生活經驗與自己迥異的大哥哥頗為好奇。

「說到底,價錢對,事情就對了!」鷹哥豪爽答道,「那妳,以妳的條件,怎麼是單身呢?」

「四年前結束一段關係……」曉玉坦言,「嗯,對於交往,你的想法是什麼呢?」

鷹哥端詳著她認真的臉龐,稍加琢磨,即回復:

「當然是愈投入愈好。」

曉玉展顏,深有同感:

「我一直相信,只要兩人同心,一定找得到辦法,沒有解決不了的事。」

鷹哥見回應正中下懷,也笑著點點頭,縱使心裡有所保留。

走出咖啡廳,鷹哥彷彿看到北京陰霾的天空裡,忽然裂開一小片藍天。雖然藝術對富商的用途,不過除銅臭,聽著不懂的音樂、看著不解的畫作,坐在音樂廳裡、走在畫廊裡,就是高人一等。

「我要追的女人,沒有追不到的。」

這是他的自信,猛禽追捕獵物的本能。

當曉玉還在觀察考慮,他打趣著說:

「目前是皇上小心伺候著如刺蝟的皇后中。摸不得、碰不得;輕了怕掉、重了怕疼。皇上難為,莫此為甚。」

鷹哥製造各種可能的機會帶她出去走走,像地球繞著太陽,處處以她為中心。藝文活動,討她的歡心;星級餐廳,取悅她的味蕾,一切的一切只為那傾城的笑容。

一日,藉曉玉來台開會之機,帶她到北投地熱谷。溫泉周圍硫磺熱氣蒸人,風一吹,原本白茫茫的水面,霎時風起雲湧,大有天翻地覆之勢,令人目眩神迷。這片霧氣後勁十足地向四方幻化,或於水面上衝刺,或飄往樹梢,在冬陽的光束裡杳然無跡。

兩人倚著欄杆,鷹哥靠近她,吐露衷曲:

「我是世間少見的有情郎啊。對人,我不輕易相信。對妳,我掏心掏肺!」

他牽起曉玉的手。

曉玉轉頭凝視著他,全身籠罩在幸福的柔光裡,前所未有的歡欣使她感動得無法言語,內心像雀躍的小鳥,早已騰空飛翔!

自此,鷹哥只要略施小惠,就能看到對方眼裡的光;講個小笑話,她就吱吱咯咯地笑開;幾天不見,迎面而來的是黃金獵犬般毫無防備的擁抱;甚至對未來美景閒扯淡,也能得到專注的傾聽。

「來,學著跟我說:我愛你。」

鷹哥柔情地引導著曉玉。

晨昏定省視訊鞏固地盤,金錢支用更加大方,鷹哥明白這段關係已經是十拿九穩了。

「妳老公每次就是開這條路來看妳的。」

方向盤前,他看著前方,右手牢牢地握著曉玉。

「妳老公在中國創下企業體在全球最佳業績,只是帶兵出去打仗,回來後常常發現背後插了一身的箭。」攜手散步時,他緩緩地說起自己的過往。

「妳老公渴了,寶貝兒沏壺茶來喝?」鷹哥懶洋洋地躺在畫室沙發上,向曉玉展開雙臂:「我把妳這兒當我家,妳也把我家當成妳家吧!將來再蓋一間我們的山林小屋。」

陽光射入畫架上一幅油彩未乾的畫作,在乳白的地板投下靜謐的光影。靠牆擺滿一幅幅準備參展的作品,空氣裡隱隱飄著顏料的氣味。

「可是你的朋友若問起我們怎麼認識的,該怎麼說?」曉玉對使用網路交友其實感到頗為靦腆。

「我讓所有人不准問這個問題!」鷹哥霸氣呵護。

「那什麼時候去你那兒喝喝茶?」曉玉眨著眼睛,笑吟吟地走近他。

「嗯……再給我一些時間吧,老婆。我還沒準備好。」

她善解人意地點點頭:

「好,那到時我再去當你的客人囉!」

「呵呵,什麼客人?」鷹哥一把摟住她:「是女主人!」

走近暗紅色山脈 馬駝鹿山環線Day1(上)

▲遠眺馬駝鹿山,四天行程要繞行一圈。
第222期
文、攝影⊙方世宇
方世宇
來自府城台南,台北醫學大學畢業。大學開始熱衷旅行,從俄羅斯冰箱到埃及烤箱,從伊斯蘭世界到古馬雅文明。不是很在意享受一頓美食、住上豪華旅館,卻執著多走一步路、多看一眼風景。2016至2017年間完成為期319天的拉丁美洲18國旅行,2018年完成為期82天的登山徒步旅程,登上南美洲、非洲及歐洲最高峰,曾造訪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以及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基地營。

馬駝鹿山環線(Vuelta al Huemul)位在查爾騰(El Chaltén,阿根廷聖克魯斯省山村)南方,和菲茨洛伊步道(Fitz Roy)與托瑞峰步道(Torre)一樣,不需要任何交通工具接駁就可以徒步完成。然而,馬駝鹿山環線的知名度遠遠不及菲茨洛伊峰和托瑞峰步道,不容易找到中文資訊,因其一來路程較長,途中沒有任何補給設施,二來整條路線上有兩處需要溜繩索渡河,在體能和技能上有一定的需求,難度遠高於其他兩條知名步道。但是讀外國人寫的文章,有人把他評為巴塔哥尼亞最美卻也最難走的健行路線,著實非常吸引我。

步道為環線,路程約60至70公里,會有10公里的路程差異,是因為從地道灣(Bahía Túnel)回到查爾騰,可以直接搭車,也可以徒步翻山,抵達公路再走回去。

馬駝鹿山環線通常需要四天三夜。第一天從查爾騰出發,在標高369公尺的冰河國家公園管理處進入步道,在標高651公尺公牛營地(Campamento Toro)紮營。

 

流經查爾騰東邊的是Río de las Vueltas。

▲流經查爾騰東邊的是Río de las Vueltas。

 

往冰河國家公園管理處走去,可以看到老鷹觀景台和安地斯神鷹觀景台的山丘。

▲往冰河國家公園管理處走去,可以看到老鷹觀景台和安地斯神鷹觀景台的山丘。

 

令人驚豔的景色不斷上演。

▲令人驚豔的景色不斷上演。

 

馬駝鹿山環線的起點位在查爾騰南邊的冰河國家公園管理處,和老鷹觀景台與安地斯神鷹觀景台步道一樣。兩個觀景台往南,而環線則往西。

此次旅程遇到兩位同好,打算共租一副安全吊帶走完全程,他們熱情地邀請我加入,我欣然同意。

 

 

Arnold和Joe都走在一起,我在後面拍照走比較慢,他們從來不會催我,一直叫我慢慢來。

▲Arnold和Joe都走在一起,我在後面拍照走比較慢,他們從來不會催我,一直叫我慢慢來。

 

出現了!馬駝鹿山,標高2677公尺。

▲出現了!馬駝鹿山,標高2677公尺。

 

聊一聊才發現兩個人都是奇人!23歲法國人Arnold,以搭便車的方式在亞洲、紐澳以及南美洲旅行了兩年半;29歲英國人Joe,從阿拉斯加騎了22個月的單車一路到南巴塔哥尼亞。我想,再怎樣他們的經驗和技能都比我豐富,兩人卻一直說他們可能會走很慢,只因為我是「獨自攀登阿空加瓜的狂人」。當然,我也事先說,我總是走最慢被超車的那個。後來事實說證明也是如此。

 

看著眼前即將穿越的大片樹林,卻一點都不覺得路途遙遠。

▲看著眼前即將穿越的大片樹林,卻一點都不覺得路途遙遠。

 

小水潭與完美的倒影。

▲小水潭與完美的倒影。

 

岔路往右走可以前往Loma del Pliegue Tumbado,剛好遇到一日來回的人下山。公牛湖則是往左。

▲岔路往右走可以前往Loma del Pliegue Tumbado,剛好遇到一日來回的人下山。公牛湖則是往左。

 

繼續往公牛湖的方向走去。

▲繼續往公牛湖的方向走去。

 

終於穿出了樹林,迎接我們的是更近、更巨大的別德馬湖。

▲終於穿出了樹林,迎接我們的是更近、更巨大的別德馬湖。

 

一路往上爬,穿過了幾片美到令人咋舌的樹林,左手邊和正前方分別出現巨大的別德馬湖(Lago Viedma)和馬駝鹿山(Cerro Huemul),壯觀無比!馬駝鹿山並不如菲茨洛伊峰和托瑞峰那般尖聳,山頂覆蓋著白雪,山坡上的樹林已經全數轉紅,就像一座暗紅色的山脈(未完待續)。

香甜好滋味 經典地瓜料理

▲烤地瓜。Adobe Stock
第222期
李士霆
許多人習慣早餐吃地瓜,具有飽足感又富含膳食纖維。台灣地瓜營養豐富、品質優良,簡單以電鍋清蒸就香甜可口,各式經典的地瓜料理,也是令人欲罷不能的美味。

地瓜細膩的甜分、軟糯的口感,具有飽足感又富含膳食纖維。Adobe Stock

▲地瓜細膩的甜分、軟糯的口感,具有飽足感又富含膳食纖維。Adobe Stock

 

細膩的甜分、軟糯的口感,隨著咀嚼綿延出柔柔的香韻,台灣地瓜品質優良、品種多元。除了大家普遍認識的黃皮黃肉品種──「台農57號」黃金地瓜,市面上常見的地瓜品種還有紅皮紅肉的「台農66號」,以及紫皮紫肉、味道帶有淡淡山藥香氣的「台農73號」紫玉地瓜。

 

紫色地瓜具有花青素成分,繽紛的色彩蘊含著不同的香甜風味。Adobe Stock

▲紫色地瓜具有花青素成分,繽紛的色彩蘊含著不同的香甜風味。Adobe Stock

 

大家普遍熟知的地瓜品種「台農57號」。陳英豪攝影

▲大家普遍熟知的地瓜品種「台農57號」。陳英豪攝影

 

紅肉地瓜含有胡蘿蔔素,紫色的地瓜則是具有花青素成分,繽紛的色彩蘊含著不同的香甜風味。

吃地瓜是吃其「塊根」部位,具有飽足感又富含膳食纖維。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健康意識的崛起,地瓜已從早期人們的輔助食糧,變成不論大人小孩都喜愛的養生食材。

近幾年尤其夯「冰烤地瓜」,將烤過的地瓜放入冷凍庫保存,想吃的時候拿出來退冰一下就能享用。方便之餘,冰過後的地瓜味道上較不那麼甜膩,甘甜的尾韻更為明顯,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以下就介紹幾道經典的地瓜料理:

 

地瓜球

材料:地瓜200克、木薯粉(番薯粉亦可)120克、砂糖20克~40克(依個人口味增減)

作法:

1.地瓜去皮切塊、蒸熟,趁著熱熱的時候搗成泥,再分次加入砂糖攪拌均勻。

2.地瓜泥加入木薯粉,揉成光滑狀的麵團。因為地瓜本身就帶有水分,若麵團太濕可以多加一些木薯粉,太乾則加一點水。

3.將麵團搓成一顆顆小球。麵團可先揉成一條條的長條狀,再等分切成小塊狀,再揉成球,如此地瓜球大小會比較統一。

4.下鍋油炸。油溫約120~150°C,或以木筷放入油中,有冒泡泡則可開始油炸。

5.待鍋中地瓜球變色、定型後,以濾勺反覆擠壓地瓜球,直到其漸漸膨脹。

6.起鍋前以大火將油逼出,瀝乾即可食用。

成功的地瓜球中間為空心,外表酥脆、帶有嚼勁,越嚼越可口!

 

地瓜圓

材料:地瓜200克、木薯粉100克。

作法:

1.地瓜去皮切塊、蒸熟,趁著熱熱的時候搗成泥。

2.地瓜泥加入木薯粉,揉成光滑狀的麵團。

3.將麵團揉成一條條長條狀,再等分切成小塊狀,即成一顆顆的地瓜圓。

4.鍋中加水煮沸,放入地瓜圓煮至浮起來即完成,地瓜圓非常適合搭配薑湯、甜湯一起享用喔!

吃不完的生地瓜圓,可以裹上木薯粉放入保鮮盒,放置冰箱冷凍保存。

 

地瓜籤餅(地瓜絲餅)

材料:地瓜200克、低筋麵粉80克、木薯粉20克、砂糖(適量)、鹽(適量)、水150克。

作法:

1.地瓜去皮,以刨絲器剉籤,刨成地瓜絲。

2.將低筋麵粉、太白粉、砂糖、鹽、水放入大碗中攪拌均勻,再加入地瓜絲拌勻。

3.取一平底鍋,加入適量油,以中小火半煎炸至兩面金黃,即可起鍋。

 

拔絲地瓜

材料:地瓜200克、砂糖30克、油10克、冰水(適量)。

作法:

1.地瓜去皮切滾刀,浸泡冷水去除澱粉。

2.下鍋油炸。油溫約150~160°C,炸至筷子可以穿透地瓜中心,即可起鍋。

3.取一鍋子熱鍋後,放入砂糖和油,將糖漿煮至濃稠狀,顏色轉褐色,即可加入地瓜均勻裹上糖漿。

4.準備冰水,將沾裹糖漿的地瓜稍微浸泡一下,即可享用。

 

地瓜發芽還可以吃嗎?

地瓜保存在通風陰涼處即可,以報紙包裹更能維持新鮮度。一般情況下常溫放7天以上沒問題。但地瓜並不適合放在冰箱冷藏,會造成水分流失,使口感變不佳。

與馬鈴薯不一樣,如果地瓜不小心放到發芽也沒關係。地瓜發芽並不會產生毒素,只要把芽拔掉,依然可以料理,只是放太久,水分會慢慢流失,影響口感與風味,營養價值也會下降。

為了享有新鮮、香甜的食用風味,地瓜最好還是在買回家後的兩個星期內享用完畢喔!

地球曾有過多次文明

▲三星堆遺址中出土的黃金製品看起來光燦燦的,明顯是在黃金加工過程中,使用了非常出色的拋光工藝。Getty Images
第222期
青蓮

佛經記載,地球文明因眾生的共業,每隔一時段即被毀滅。人類已經經歷過多次不同的文明時期。而考古中不斷出現的、與本時期文明不符的文物,都在印證佛經的說法真實不虛。

三星堆再添謎團

2021年3月20日,中國四川省廣漢市的三星堆考古團隊公布了最新的考古成果:新發現6座祭祀坑,出土各種黃金面具殘片、青銅面具殘片、青銅神樹、絲綢製品殘留物等500多件,尤以其中的黃金面具引人關注。

這件黃金面具只有半張,寬度約23釐米,高度約28釐米,厚度非常厚,重量大約為280公克,預計完整的總重量應該超過500公克。

雖然只是半張,但面具顯示的方形面部、鏤空大眼、三角鼻樑還有寬大的耳朵,與此前三星堆所出土的黃金面罩和金沙大金面具風格相似卻又有不同,此前三星堆金面具的眉毛都是鏤空的,但此面具「有眉骨,是突出來的」,而且也大了許多。

經工作人員鑑定發現,這張黃金面具的黃金含量約85%,銀含量大約在13%,還有其他的雜質。但在3,000至5,000年前,人類尚未有煉金的技術,無法製作出精美的黃金器具。三星堆遺址中出土的黃金製品看起來光燦燦的,明顯是在黃金加工過程中,使用了非常出色的拋光工藝,也就是說,三星堆文明時期,黃金製作工藝已經高度發達。

新發現的8號坑剛剛開始清理填土,卻露出了大塊紅燒土的痕跡。考古人員推測它們是木或者竹構泥牆的殘塊。而從這些紅燒土的體量推測,可能來自大房子。

考古界一直認為三星堆是古人祭祀的遺跡,大型建築往往是神廟或者宗殿,按常理,三星堆人不可能燒了祭祀的聖殿,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史前存在多次文明

從考古界已發現的證據看,史前人類文明曾因各種災變而毀滅,包括地震、洪水、火山、外來星體撞擊、大陸板塊的升降、氣候突變,甚至還有核爆炸等等。一般科學界將文字的出現作為界定文明的重要標誌,通常人們把文字出現以後的歷史稱之為人類文明史,而把文字出現以前的歷史算為史前史。集一個世紀以來的考古成果,人類出現文字的時間不超過六千年。但世界各地已經發掘出的大量史前遺址,用現有的人類文明卻無法解讀。

在西班牙北部的阿爾塔米拉地區(Altamira)洞穴中發現的野牛(Bison)岩洞壁畫,顯示當時的人類具備了高超的繪圖能力,還擁有先進的繪圖工具及顏料。

1938年,中國考古學家在青海南部的巴顏喀拉山地區的一個山洞裡挖出的數萬年前的716塊花崗石圓形體上十分規則的水波紋線條,極似現代的鐳射唱片,上面還刻有各種現代人無法解讀的符號。

1559年,一張土耳其地圖精確地畫出了南極大陸和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線,像橋樑一樣把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連在了一起,那是白令海峽一萬多年前的地形。

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古老傳說都一致記述了在我們本次人類文明出現之前的某一遠古時期,地球上曾發生過一次造成全人類文明毀滅的大洪水。據考古顯示,大洪水確實真實發生過,時間是在一萬二千年前。

在世界多個地方,如古巴大陸架下,太平洋小島澎貝島(Pohnpei,又譯波納佩島)的南馬都爾(Nan Madol)遺址等都有保存完好的水下城市。據考察,這些石頭城堡沉入水底都超過一萬年。

因為鐵的熔點較高,在1,538℃,人類鐵制器具出現的最早時間是2,500年前。其後大約經過了1,000年,才開始進入鐵器時代。考古學家在美國德州帕拉克西河(Paluxy River)岸岩層中,發現一把鐵鎚,鎚柄已經炭化,說明岩層固化時就在那裡。經分析,鐵鎚含鐵96.6%,硫0.74%,氯2.6%,而這種合金現代人引以為傲的高科技也不可能造出來。它卻存在於4億年前的岩石固化層中,沒有一絲鏽跡。

美國《科學》雜誌98年曾經刊登過若干考古發現:1.5萬年前的人像,3.5萬年前的人像,3萬年前猛象牙雕刻的馬,9萬年前帶倒鉤的茅。

還有三葉蟲化石上6億年至2.5億年前穿著鞋的人類腳印、非洲加蓬共和國20億年前的大型核反應堆、南非28億年前的金屬球、10萬年前的圖案精美絕倫的鋅銀合金花瓶、5,500萬年前的精美石器、25萬年前的鐵茅武器等等,都不是同一人類文明時期的遺跡。

這些確鑿的證據,使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質疑進化論。他們認為,在我們本次人類文明之前,地球上曾經存在過多次人類文明。同時也證明,佛經中記述地球文明因眾生的共業,每隔一時段即被毀滅的說法真實不虛。

命運是偶然還是必然?

▲現實世界的基礎是建立在必然的因果律上,還是偶然與機率上?許多科學家因而轉向東方哲學與宗教去尋找答案。Adobe Stock
第222期
黃麗娟

宇宙及生命的產生是偶然還是必然?這個問題困擾了科學家一百多年,至今仍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科學有它的侷限性,或許我們應該換另一個方向去尋找答案。

是機率還是命定

新年期間,台灣媒體有一則有趣的新聞報導,說是有一位約50歲的男子,手中握有兩張千元大鈔,在彩券行前踱步,猶豫是否買張「刮刮樂」試試手氣。這時突然颳起一陣強風,將他手中的鈔票吹進了彩券行,於是他決定下注,沒想到刮中了100萬元獎金。

好巧!在那個時間點出現在那個地方,又剛好遇到一陣強風,種種因素促成他中大獎,莫非是命中注定!但這落在數學家眼中卻不覺得驚奇,以「巨數法則」的觀點來看,只要在非常龐大的人群中,再湊巧的事也可能發生。美國有個例子,在1980年,一位名叫Wilcox的女士,同時購買羅德島州和麻薩諸塞州的「樂透」,這兩組號碼都中獎,只是號碼卻對調了,所以她一毛錢都沒拿到。數學家認為,雖然這種倒霉的事發生的機率小到不行,但是只要長年累月積累下的開獎次數足夠大,就有可能發生,於是各種巧合都被解釋為機率,而不是什麼命定。

雖然「巨數法則」這麼解釋,但是我們還是免不了要追問,為什麼是發生在他身上,而不是發生在我身上?為了解答這個疑惑,我們進一步聊聊物理界中的一個嚴肅問題——現實世界的基礎是建立在「必然」還是「偶然」上?

對立又互補的兩個世界

我們所處的世界是非常有秩序的,愛因斯坦理論和牛頓力學告訴我們,世上的任何事物都遵循著相應的定律和必然的因果關係而運作著,就像鐘錶一樣,機械式的滴答運轉,環環相扣,每個瞬間決定下一個瞬間,因此他們認為這個世界是宿命的。

有些科學家接受不了命定的結論,選擇了自殺,直到科學界進一步研究到微觀領域,發現那裡的世界有許多的可能性,才緩和了科學家們對命運的悲觀想法。

自然界的物質有億萬種,包括你、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大夥都是由原子(Atom)組成的,換言之,原子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單位。我們把原子所待的地方稱為微觀世界,那是一個微小尺度的領域,現實世界中所適用的物理概念及思考模式到了那裡都不管用。

你瞧!在現實世界中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轉,我們可以明確地觀察到行星運行的軌道、速度和位置,只要曉得影響行星運動的所有條件及參數,我們甚至可以預測行星過去和未來的動向。但是在微觀世界中,電子圍繞著原子核運轉,它卻不像行星繞行般有固定的軌道、清楚的路線,以及明確的所在位置。

那麼電子在哪裡呢?有人以孫悟空分身術來比喻電子在其空間場範圍內無所不在的現象,說明一個電子可以同時出現在多個地方,這完全違反了我們的常識。奇怪的是,當我們硬是去觀察電子如何移動時,它瞬間就會從無所不在的狀態縮成一個小點,每觀看一次,點出現的位置都不一樣。這表達出一個概念:微觀粒子具不確定性,它有多種可能狀態,而你的觀測是一種「越界」的行為,這時粒子就會在多種可能的狀態中,「隨機」選出一個,然後過渡到現實世界中來(或你的眼中),成為一個明確的結果。

行星與電子都是固體粒子,為什麼有不同的行為模式?這歸因於電子比行星多出了一個「波」的屬性,波、粒兩種屬性既矛盾又互補,讓微觀世界變得不可捉摸。

最後,科學家對這兩個世界下了一個概論:現實世界的物質行為是明確的、有秩序的、遵循因果定律,完全可以預測,因此認為世上所發生的一切事物都是「必然」的。反之,微觀世界則是不明確、無秩序,不講因果,當然也就不可預測,以至於那裡所發生的一切事物都是「偶然」的。

難解的謎題

可是宇宙萬物是由原子組成的,於是科學家們提出了一道引人深思謎題:現實世界的基礎是建立在必然的因果律上,還是偶然與機率上?一百多年過去了,物理界仍舊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許多科學家因而轉向東方哲學與宗教去尋找答案。比如說,研究微觀物質的先驅波耳(Niels Bohr)在設計自己的族徽時,特意選用中國太極圖案,表達他對陰陽相反、相濟的感悟,圖上還有句格言說:「對立即互補」。

被壟斷的自由:美國民主崩壞之警訊

▲美國紅(共和黨,以大象作為標誌)、藍(民主黨,以驢子作為標誌)的鬥爭超乎台灣人想像。Adobe Stock
第222期
金雨森

對於習慣藍、綠政治鬥爭的台灣人而言,以為兩黨惡鬥就是打打鬧鬧、搶票競爭,但在美國紅(共和黨,以大象作為標誌)、藍(民主黨,以驢子作為標誌)的鬥爭超乎台灣人想像。當今一方(民主黨)已掌控了主流媒體與大財團,而另一方(共和黨)幾乎沒有還手的餘地,就像被窒息了一樣,似乎已發出美國民主崩壞之警訊。

媒體壟斷:造謠抹黑建立輿論正當性

以今年3月16日發生的亞特蘭大槍擊案為例,當時凶手殺害了八名按摩店附近的人,其中有四名是韓裔,兩名是中國裔,在警方還沒確定凶手犯案動機前,美國主流媒體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及亞特蘭大當地親民主黨的《亞特蘭大新聞憲政報》(The 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就急著朝「仇視亞裔」的方向瘋狂報導,指稱喬治亞州的凶嫌因為歧視亞裔殺人,並針對每個受害者的身分描繪亞裔悲慘的故事,或是影射前朝川普政府不當稱呼「中國病毒」,使得全美亞裔倍感歧視。接著,再配合3月19日拜登總統與賀錦麗副總統到亞特蘭大訪問,向全國譴責反亞裔暴力事件,全美接著各地發起反「反亞裔」集會遊行,將輿論熱潮推至最高點。

但是,事實上,喬州警方一再向外界表示,凶手是因為「性成癮」而起殺機,而非「仇恨犯罪」,且現場還有兩名白人死者,凶手生前更無仇視亞裔的言論,主流媒體何來證據斷定凶手就是仇視亞裔?整件事情,好像主流媒體一開始就判定了方向,藉這機會一石二鳥,攻擊共和黨執政的喬治亞州治安不佳、歧視亞裔,也藉這機會協助拜登政府推動美國國會通過《仇恨犯罪法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喬治亞州為了修補選舉作弊的漏洞,州長布萊恩‧肯普(Brian Kemp)3月25日簽署通過選舉投票修改法案,隔日即遭拜登政府批評為21世紀「吉姆克勞法」(Jim Crow laws)(即《種族隔離法》),引發主流媒體群起攻訐。喬州民主黨的州議員先是演一場企圖攻進州長辦公室的行動劇,接著媒體就開始朝喬州惡意限縮投票權的方向大篇幅報導,批評喬州要求投票提供證件的規定,說是歧視非洲裔選民等弱勢族群投票權,因為他們很弱勢,連證件都難獲取;還批評喬州禁止供應水與食物給排隊投票的民眾,認為排隊排很長會口渴、會肚子餓,不讓給水與食物是一種人權漠視。

但根據BBC報導的喬治亞州選舉文章(Georgia voting: Fact-checking claims about the new election law)及英文《大紀元》的深入報導,或是讀者可跟筆者一樣看法案《SB202》原文,喬州修法並沒有限縮投票權利。反觀媒體緊咬的地方都有問題,難道郵寄投票不該提供證件影本嗎?如果不是合法公民,怎麼會連社會安全號碼(Social Security Number)都沒有?難道要讓非法移民都來投票嗎?這樣豈不會造成社會動亂。而不讓給水給食物,是指第三方在距離投票站150英呎內不能給。而且就只是排隊投票,也不是跑馬拉松,也不至於口渴到需要人道援助。況且,投票當天若允許他人發送免費食物,這難道不會給有心人士趁機進行政治收買?

喬州修法禁止這些可能引發作弊的漏洞,筆者認為媒體反倒應該鼓勵其他州仿效,守護選票安全,而非瘋狂抹黑、打壓與譴責。更糟糕的是,有更大的操作在拉動大財團、民間團體、網路輿論一起共同抵制,掀起一場鋪天蓋地、文化大革命般的政治壓迫。

財團壟斷:以經濟及選票脅迫對手

繼民主黨執政當局吹響宣戰的號角,媒體群起打鼓後,接著輪到企業走馬上陣。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Major League Baseball)率先開第一槍,在4月2日宣布取消亞特蘭大全明星賽,改在科羅拉多州丹佛舉辦,以行動抵制喬州新選舉法。總部設在喬州的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和可口可樂公司也加入戰場,達美航空執行長巴斯蒂安(Ed Bastian)批評喬州新法是種族主義,令人「無法接受」;可口可樂執行長昆西(James Quincey)則在接受CNBC(Consumer News and Business Channel)訪問時表示,喬州是在「開倒車」。其他如知名電信公司AT&T、Comcast,雖沒有明文譴責喬州,但也特意發聲明表示投票權的重要。

數百位企業、總裁、明星4月14日更發表一份抵制聯署書,其中名人包括股神巴菲特、男星李奧納多、歌手亞莉安娜(Ariana Grande),亞馬遜、惠普、微軟、摩根大通、思科、默克(Merck)、ViacomCBS、UPS、PayPal、Target、Twitter、Uber和Under Armour等近200家知名公司的主管也發表聯合聲明,譴責喬州新法增加投票難度。

這樣大動作地帶動各界發起抵制運動,逼喬州下架法律,很明顯是美國左派人士慣用的「取消文化」手法,很像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批鬥或馬列主義式的鬥爭,只要被「認定」是錯的,受害者將沒有反駁的機會,只能被批鬥到徹底消失為止。美國某些媒體及政治人物,不是去探討如何建立一個完善的選舉投票機制,避免有心人士選舉舞弊,反而是不斷責罵、抹黑喬治亞州,也不仔細閱讀修法條文,可說完全失去了理性。

 

示威者3月8日在喬治亞州國會大廈內舉行靜坐抗議,反對眾議院法案限制早期投票時間,刪除投遞箱,並在通過郵件投票時要求使用政府ID。Getty Images

▲示威者3月8日在喬治亞州國會大廈內舉行靜坐抗議,反對眾議院法案限制早期投票時間,刪除投遞箱,並在通過郵件投票時要求使用政府ID。Getty Images

 

當政府壟斷媒體與財團,自由也隨之被壟斷

從上述兩起事件的發展,可看出美國執政當局在背後的操作。先是總統拜登出來公開定調該起事件的性質,接著輿論大篇幅宣揚,再動員群眾進行政治運動。這公式必須政府與主流媒體、財團緊密聯手,對手反抗能力低弱,才能成功動員群眾。顯然這兩起不約而同都在喬州發生的事件,印證了先前川普政府對美國主流媒體製造「假新聞」的批評,因為他們顯然為特定政黨牟利。

還記得年初《華盛頓郵報》曾引述匿名人士的話,說川普對喬治亞州選務調查人員施壓,要其尋找舞弊證據,頓時引起軒然大波。結果3月16日《華盛頓郵報》就公開道歉了。因為當時川普對話的錄音帶公開了,證明川普並不是那麼說的。這遲來的道歉還了川普清白,卻換不回共和黨丟失的兩席喬治亞州參議員席次。

更令人震驚的是,CNN的技術指導查理‧切斯特(Charlie Chester)在一段偷拍影片中,坦承CNN捏造新聞把拜登推上台、把川普拉下台。切斯特舉例說,CNN找了很多人來編故事,捏造川普手抖有健康問題。此外,CNN還有計畫地進行「恐懼行銷」,將在報導COVID-19疫情之後,聚焦報導氣候變遷問題。

我們必須警惕的是,當政府握有主流媒體與大財團,就等於壟斷了自由。政府若藉此打壓對手,不讓對手有為自己辯護以及阻絕雙方理性溝通的機會,這就是民主開始向威權沉淪的警示燈。台灣媒體雖多有政黨色彩,但也不至於有一方成為輿論霸主;台灣雖有藍綠惡鬥,也尚不至於有一方能恣意操弄媒體來進行社會動員。

美國的民主與自由岌岌可危。支持民主黨的人可能會覺得這樣很好,但如果只是因為支持某政黨而故意忽視其惡意操作,顯然將付出危害美國整體利益的嚴重代價。解鈴還需繫鈴人,唯有美國人自身覺醒,才能挽救美國的民主與國家危機。

戰狼外交持續延燒 中共是傲慢還是無知?

▲瑞典時裝公司H&M因新疆人權問題發表抵制新疆棉花的聲明而引發一連串中國抵制洋貨運動。Adobe Stock
第222期
哨子先生

前些日子中國舉國上下抵制H&M的新聞,身為H&M的源起國瑞典當然也少不了討論。一向專門報導中國新聞的瑞典獨立記者奧爾森(Jojje Olsso)也發出評論報導,卻引來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的不滿,發了一封「措辭嚴厲」的威脅信給奧爾森。消息傳出後,各界政要大表不滿,在野黨更要求瑞典政府將中國大使桂從友驅逐出境。

 

新疆棉事件後,中國官媒體和社交網絡平台呼籲抵制包括H&M在內的西方主要品牌。圖為中國北京購物區的一家H&M服裝店。Getty Images

▲新疆棉事件後,中國官媒體和社交網絡平台呼籲抵制包括H&M在內的西方主要品牌。圖為中國北京購物區的一家H&M服裝店。Getty Images

 

H&M報導引不滿 中國大使威脅瑞典記者

奧爾森曾在中國居住九年,寫了一本涉及多個中國敏感問題的書,後因簽證被中國政府拒發轉而來台灣定居,目前為獨立記者,並經營自己的新聞平台《Kinamedia》(瑞典文「中國新聞」的意思)。

奧爾森3月下旬在《瑞典快報》(Expressen)發表文章,指稱H&M因拒絕使用新疆棉導致中國官方抵制,他認為「這是政治遊戲的一部分,而這場遊戲已開始演變成一場新的冷戰」。奧爾森也進一步指責中國政府在該地區建立「集中營」,從事侵犯人權的行為。

這番直白的批評,當然引起中國政府的不滿。奧爾森隨即收到了中國駐瑞典大使館電子郵件的威脅,信中警告他停止對中國的不實評論,否則將「面臨嚴重後果」(face the consequences)。

根據瑞典媒體報導,中國大使館在信中還指控奧爾森與台獨者密謀,散布錯誤資訊激起反中情緒。奧爾森接受採訪時表示,他長期撰寫中國相關新聞,收到中國官方的不滿信件對他來說不是新鮮事,只不過這次的威脅語氣比以往更激烈。

這不是奧爾森第一次受到威脅,也不是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第一次對瑞典政界和媒體指手畫腳。2019年,瑞典筆會頒獎給因銅鑼灣書店事件被捕入獄的瑞典華裔桂民海,桂從友威脅瑞典官員若前往參加儀式,中國將提出制裁。隨後,中國政府取消預定前往斯德哥爾摩的兩個企業代表團行程。

2020年,桂從友在接受瑞典電視台專訪時,把瑞典媒體形容為輕量級拳擊手,妄想挑戰中國重量級拳擊手。此番言論被認為是在恐嚇打壓瑞典媒體,隨後瑞典外交部召見桂從友,針對他干涉瑞典新聞自由的發言進行約談。

瑞典在野黨要求驅逐桂從友未果

中國大使桂從友威脅記者事件被爆出後,「基督教民主黨」(Christian Democrats)與「瑞典民主黨」(Sweden Democrats)兩大在野黨均表達強烈反對。瑞典民主黨表示,桂從友2017年上任後多年來威脅瑞典記者和政治人物,嚴重影響兩國外交關係,也影響了中國人在瑞典的地位。兩黨都強烈要求把桂從友驅逐出境,有抗議組織到斯德哥爾摩中國大使館前擺放維尼熊,表達對中國政府和習近平的不滿。

即使場外罵得不可開交,瑞典政府仍然保持一貫追求世界和平的「禮尚往來」姿態,外交部長林德(Ann Linde)表示瑞典不會以驅逐中國大使的方式來進行政治表態,她希望繼續保持對話管道,只有溝通的管道越多、越暢通,兩國才能在意見相左的議題上持續對話。

雖然林德在記者會上強調,中國大使館威脅記者的行為是不被接受的,瑞典外交部會繼續向桂從友提出批評,要求他尊重瑞典法律與言論自由。但是,林德以為這是在跟內斂有禮的北歐同胞們喝下午茶對話嗎?桂從友之所以敢這麼做,當然是背後有中央的授意和支持,對方都侵門踏戶到這種程度了,瑞典卻還在妄想「打開溝通管道」?

基督教民主黨的外交發言人阿達克圖森(Lars Adaktusson)在推特上表示,「完全不能接受」林德的決定。他嚴正指出,當言論和媒體自由遭到中國極權政府威脅時,政府不應該模糊回應,而應該表明立場,且政府雖然多次召見中國大使,但對方未曾改變作風,瑞典應該將桂從友列為不受歡迎人物,林德的作法「完全沒改變任何事」。

中國駐法大使到處「撒野」 法國人不領情

中國戰狼們不只在北歐放火,3月時法國和中國政府也因為駐外大使的不當言論而有一番交鋒。

法國媒體3月初報導,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先前曾致函要求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主席李察(Alain Richard)取消正在研擬中的國會訪台計畫,據說信函內用了「譴責」等強硬字眼。據報導,李察當時立即回信給盧沙野,表示不打算改變行程。

中方對法國議員指手畫腳的消息遭披露後,舉國譁然。法國東亞問題專家波恩達茲(Antoine Bondaz)在推特上發文批評此事,沒想到遭中國駐法使館轉推並辱罵波恩達茲是「小流氓」(petite frappe)。一個泱泱大國不顧基本外交禮節,公開指名道姓侮辱駐在國學者,法國輿論又驚又怒,法政學界立即團結起來支持波恩達茲,要求法國外交部立刻傳召盧沙野給予警告。

更誇張的是,駐法使館在3月21日發表新聞稿,繼續「撒野」。內文寫:「如果真有『戰狼』的話,那是因為『瘋狗』太多太凶,包括一些披著學術和媒體外衣的『瘋狗』對中國瘋狂撕咬。」

直接罵法國政界學界的一票人是「瘋狗」,盧沙野的用詞讓整起事件幾乎快到無法收拾的地步。法國外交部當然不可能繼續裝傻,立刻發表聲明表達不滿並召見盧沙野,認為他的做法與公開言論,已對中、法國兩國元首所表達的政治意願構成障礙,對發展兩國關係也構成極其嚴重的問題,提醒他謹守外交分際。

據說,當時盧沙野對法國的直白不悅感到很震驚,當下試圖改變對話討論台灣議題,結果秒被法國官員打斷,要他「下次再約」,短短約20分鐘召見,盧沙野只能摸摸鼻子離開。

看看法國,面對中國這麼無禮的大使,都直接召見給臉色看了,瑞典卻還只是放話「不放棄批評」?只能說,北歐人在處理衝突這部分真的很天真爛漫。

是瘋狗還是戰狼?中共自取其辱

從駐法大使的瘋狗之說,到駐瑞典大使的威脅信件,加上先前中美阿拉斯加會談楊潔篪的故意超時發言,都顯現出今年中國的「戰狼外交」已經來到另一個模式——激情演出、潑婦罵街。然而這種如傳染病般蔓延的「戰狼病」,對中共的外交政策發展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如同被駐法大使盧沙野威脅要取消訪台行程的法國議員李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這名外交官的態度以及不當言行,中國政府都是知道且認可的。這一切讓法國人看清中國領導人真正要的是什麼,這也是他受到的真實制裁。」

無論是潑婦罵街還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戰狼風格,中共這些不知禮節的失控言行,最終都只會淪為國際笑話。

忌憚馬雲 習近平割阿里182億

▲中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以阿里巴巴違反《反壟斷法》為由,4月10日重罰182.28億人民幣。Getty Images
第222期
子龍(紐約《看中國》報紙專欄作家)

自去(2020)年底中共巡視組進駐中國電商大戶阿里巴巴後,旗下螞蟻金服上市受阻所產生的厄運就一直困擾著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的股價也受影響大跌超過10%,蒸發的市值達900億美元。直至4月10日被罰182.28億,阿里巴巴可以說被中共整得元氣大傷。

據阿里巴巴的財報顯示,2020年年底帳面純現金結餘為3,285億元,182億的罰款意味著阿里瞬間失去了5%的現金,即使阿里巴巴再財大氣粗,這次被割肉也是痛徹心扉的。

反壟斷:阿里巴巴公開認錯

此次的巨額罰單是中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以阿里巴巴違反《反壟斷法》為由,以其2019年營業額作為參照標準,按照4%比例換算共計182.28億元人民幣。此舉創下中共對民營企業罰款金額的最高紀錄,國監總局也一口吃成了胖子,在公布罰款後不久就開啟擴張模式,瘋狂開始招人。

國監總局處罰阿里巴巴的理由是阿里巴巴搞壟斷,在其擁有的電商平台中逼迫商家進行二選一,其主要目標針對京東,即商家如果想在淘寶天貓中售賣某款產品,其必須下架京東平台上的同款產品,該產品的網路銷售只能在淘寶天貓中進行。這種做法大陸俗稱「二選一」。

商家一旦決定「二選一」後,以後的廣告費、推廣費、物流費等都交給淘寶天貓一家。因為失去了比較,同時商家為了彌補損失,自然而然會提高產品價格,最終的受害者是淘寶天貓的消費端用戶,作為受害者的消費者只配在此次處罰事件中當吃瓜群眾(指不發言只圍觀的網友)。號稱「讓天下沒有難做生意」的阿里巴巴名副其實地從商家和客戶之間兩頭吸血。

面對巨額罰款,阿里巴巴的態度極為謙卑冷靜,阿里公開回應稱,「對於此次處罰我們誠懇接受,堅決服從。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會嚴格守法,加強公司的合規體系建設。」資本市場也認為阿里巴巴的苦日子到頭了,即將觸底反彈,罰款事件後阿里巴巴股價大漲。

阿里巴巴該不該罰?

中國絕對是一個是非顛倒的地界,筆者在大陸互聯網行業內摸爬滾打了近十年,認識不少科技媒體的從業人員,其中不乏行業領軍人物,針對國監局對阿里巴巴的處罰,整個中國互聯網科技媒體圈是萬馬齊喑,竟無一人是男兒,幾乎沒有人替它說句話;如果國家從阿里巴巴身上割下一大片肉是悲劇,人們明明知道咋回事又不敢說,居然還拍手稱快向阿里巴巴道喜說,「割了肉,兄弟你就算是上岸了!」這實則是更大的悲劇。

阿里巴巴搞沒搞壟斷、該不該罰,答案都是肯定的。但對於阿里巴巴的處罰洩私憤的成分要大於公義。國監局一紙命令能讓千億規模、員工數十萬的民營企業瞬間屈服,但是對於國家壟斷的企業,國監局敢不敢罰一次?就算敢罰,國監局的一紙命令到了如中國石油、中國煙草、中國移動的手上,會不會成了一張廢紙?

萬民只能有一個「爸爸」

對於市場的壟斷,一張罰單能把一個企業打回原形;對於權力的壟斷,整個華夏又有幾人敢言。阿里巴巴的背運就是因為開罪了習近平,習近平忌憚馬雲在大陸金融市場翻雲覆雨,主要是其幕後投資者包括江澤民孫子江志成的博裕資本。這一招就是殺雞給猴看,斷了螞蟻金服上市之路後還嫌不夠,更是限制馬雲的行蹤,已經被禁足半年的馬雲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馬雲是大陸商界中聰明絕頂的人,對於習近平依然是毫無招架之力,如同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習近平畫畫手指就斷了馬雲的財路,阻止螞蟻金服上市,封了馬雲的後路。如今馬雲交了贖金還要謝習近平的不殺之恩,馬雲心裡得多委屈。媒體此時不僅不敢說話,反倒是向馬雲賀喜,無疑是在傷口上撒鹽,馬雲內心有多痛只有他自己清楚。馬雲可沒少幫助中共高層在世界採買充頭面。

其他民營企業也別光顧著看笑話,國監局擴編已成定局,這麼大一張網下來誰又能躲得過。由於中美貿易戰外加疫情的雙重影響,多數中國民營企業都在艱難中求生存,唯獨剩下中國互聯網企業這群肥羊,共產黨的刀都磨好了,宰了誰不分彼此只分先後。

再說回馬雲,馬雲縱橫商界為其贏下了「馬爸爸」的暱稱,一時間全民認爹,馬雲的人氣也達到了頂點。眼看樓起樓塌,如今誰人還敢喊馬雲一聲「爸爸」,曾經騎著「二八大槓」(編按:中國老牌自行車)追小偷的馬雲,也許經歷了大起大落後才能明白,萬民只能有一個「爸爸」,用西北話說出來是「習大大」。

美國左派為權力殘害黑人

▲引發「黑命貴」(BLM)暴動的黑人佛洛伊德是慣犯,多次入獄,他的死是悲劇,但不是被吹捧出來的英雄。Getty Images
第222期
曹長青
作者為美籍華裔評論家,網路影視評論「長青論壇」主持人。

美國的黑命貴運動引起全球關注,其實這不是族群對立,而是左派政客等利用煽動族裔問題而獲得權力。

歧視問題哪個國家都存在,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歧視,這是人類的共性之一。例如大城市的人瞧不起鄉下人、暴發戶蔑視窮人、大中國主義者歧視邊陲地區的人。但在今天的文明世界,僅僅因為膚色而種族歧視的,其實很少很少。人們更多的是瞧不起(歧視)惡劣的舉止、行為。

 

美國黑人僅占人口13.4%,但犯罪率卻占50%,黑人的犯罪率是白人的7倍,強姦和性犯罪,黑人是亞裔的32倍,為何如此?根源在美國的福利制度。Adobe Stock

▲美國黑人僅占人口13.4%,但犯罪率卻占50%,黑人的犯罪率是白人的7倍,強姦和性犯罪,黑人是亞裔的32倍,為何如此?根源在美國的福利制度。Adobe Stock

 

在美國對黑人問題更證明人們歧視的不是膚色。比如:美國黑人僅占人口13.4%,但犯罪率卻占50%!在被稱為「凶殺之城」的紐約和芝加哥,主要凶犯是黑人,多數被害者也是黑人,在黑人集中的芝加哥南部,幾乎每天都有凶殺案,黑人被黑人殺害。這是2015年的一份統計:黑人被白人所殺2%;黑人被警察所殺1%;白人被警察所殺3%;白人被白人所殺16%;白人被黑人所殺81%;黑人被黑人所殺97%,黑人的犯罪率是白人的7倍,強姦和性犯罪,黑人是亞裔的32倍!

面對這樣的數據,說對黑人的歧視是因種族和膚色,不僅是睜眼瞎話,而且是左派政客和左瘋媒體用來做「政治正確秀」的工具,用這個工具撕裂美國。

歐巴馬8年毒化了黑人

2008年黑人歐巴馬當選總統,人們期待美國的族群問題能夠緩和,黑人犯罪率下降,結果正相反,歐巴馬不僅沒有致力於族裔和睦,反而時刻提醒黑人和白人膚色不同的問題,在用階級劃分人群的同時,更用膚色製造對抗。在遇到警察和黑人嫌犯衝突造成傷亡時,刻意煽動黑人對抗警察。歐巴馬8年執政使美國的黑白問題(其實是黑人犯罪、鬧事問題)更加嚴重。歐巴馬的煽動,讓黑人感到有總統撐腰,更加有恃無恐,情況一路惡化。

「美國對黑人有制度性的種族歧視」一說完全不能成立。黑人只占美國人口一成多,如果對黑人有制度性歧視,歐巴馬怎麼可能當上總統?白人在美國占壓倒多數,恰恰是因為白人急於讓一個黑人當總統,才把沒有任何政績、無品無德的歐巴馬送進白宮。面對一清二白的事實,指控美國制度性歧視黑人者,不是無良政客、左派作秀文人,就是被洗腦成被害妄想的黑人犧牲品。

說美國警察歧視黑人,也同樣站不住腳。跟普通人一樣,警察歧視的是罪犯。黑人犯罪率高,與警察衝突多,當然成為警察(執法者)要對付的對象。被警察「跪死」、導致一場全美打砸搶燒的「黑命貴」(Black Lives Matter,簡稱BLM)暴動的黑人佛洛伊德(George Floyd)就是慣犯,多次入獄,曾吸毒、偷盜、甚至闖入民宅用槍頂著孕婦肚子搶劫。他被警察抓住時是被一店主舉報使用假鈔。他的死亡是個悲劇,但他絕不是黑人和白左們吹捧的英雄,他是罪犯。

高福利和單身家庭害了孩子

黑人為什麼犯罪率高?而且主要是青少年?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家教,太多的黑人孩子從小就沒父親。50年前,有25%的美國黑人婚外生子,在當時已是令人震驚的比例。現在這個數字增長了近兩倍;目前美國黑人婚外生育率高達70%(亞裔不到5%)。最新統計,在美國15到25歲的黑人女性中,未婚生了孩子的高達75%!也就是說,每四個黑人孩子,有三個沒有父親。孩子從小沒父親,母親又生一堆孩子,誰來教育?哪裡會有家教?這些做了父母的人自己都沒有基本的教育。

既然沒有能力家教,為什麼還要生那麼多孩子?這才是美國的制度問題,因為孩子多了,就可多領福利。在美國,一個單身母親帶三個孩子,政府給的各種福利(食品卷、現金、加其他各種補助款等等花樣繁多)相當於一個電腦公司中等職員的收入。有這樣的收入,誰還去工作?坐吃別人納稅款,不亦樂乎!單親母親有大把福利補貼,正中那些不負責任的男人們的下懷:不結婚,孩子就被政府養著了;不結婚,不用對老婆孩子負經濟責任,他還能自由自在跟別的女人再生一堆孩子。如此惡劣狀況下,黑人家庭和社區怎可能健康和進步?

歐巴馬上台時,美國有2,600萬人領取福利(按族裔比例,黑人是最多的),到歐巴馬8年卸任時,領福利的激增到近5,000萬人,幾乎翻了一番,3億美國人平均每6人就有一個領福利。國家給空子,自然就有懶漢鑽,不勞而獲,吃勤奮工作者繳納的稅款。誰都知道,國家不產生錢,是人民養活了政府;政府用高稅收搜刮民財,強行把勤勞者的財富收走,然後用高福利大撒錢養懶漢,懶漢再支持大撒幣政府。由此惡性循環。

大撒錢是歐巴馬、拜登等左派發善心、照顧窮人之舉嗎?絕不是!他們是用高福利收買人心、變相買票。那些不交稅,還得到福利的人,自然感恩戴德、成為左派的「票源」。在美國有多達47%的人不交稅(所謂窮人),而那些領取福利的大軍(5,000萬)基本都傾向左派民主黨(恩主)。所以,美國黑人青少年犯罪率高的問題,和家庭結構、家庭教育有關;而導致不健康家庭結構的高福利則跟左派民主黨「變相買票」的政策是直通車關係。這種高福利制度不改革,美國直線增多的黑人單親家庭、青少年缺乏家教而犯罪高的問題,就沒法解決。這跟什麼黑命貴指控的「警察暴力」無關,跟左派政客黑心「圖權害命」則是直系關係。

左派為選票不惜害人

所以美國的所謂黑人問題的關鍵,是左派為了獲得權力,而不惜損害黑人、犧牲美國國家利益,典型的為了目的不擇手段。對此問題有專門研究的美國西裔學者查韋絲(Linda Chavez)曾說:黑人問題不是什麼種族歧視造成的,它和黑人的不重視「家庭價值」、大量婚外生子、黑人男子不負責任,以及黑人的「受害者心理」有直接的關係。現在應該再加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是民主黨政客和左媒的煽動。政客為權力,媒體為意識形態,都在用謊言洗腦黑人,把眾多黑人洗成被受害者心態扭曲的犧牲品。所以,左派政客和左派媒體才是「謀殺」黑人的真正凶手。

重判「和理非」大中華,香港抗爭何處去?

▲2021年4月16日,8.31港島遊行案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判刑,其中黎智英被判囚8個月,楊森被判囚8個月,緩刑1年,李卓人則被判囚6個月。圖為抗議港府審辦不公的民眾。宋碧龍攝影
第222期
林保華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香港特區政府對這幾年來民主派的抗爭活動進行大規模秋後算帳,尤其是參與雨傘運動、反送中運動以及35+初選,不管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幾乎無一漏網。法庭忙得不亦樂乎,每天報出的審訊新聞令人眼花瞭亂,不詳細看、不熟悉香港情況,就不清楚那是猴年馬月的事情。如果再加上《香港國安法》,情況又更複雜,不知哪些與國安無關,哪些又是觸犯國安法。

 

2019年11月12日警察與香港中大校園內的抗議者發生衝突期間,警方向學生和抗議者發出催淚彈後,一名抗議者揮舞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光復香港,時代革命」。Getty Images

▲2019年11月12日警察與香港中大校園內的抗議者發生衝突期間,警方向學生和抗議者發出催淚彈後,一名抗議者揮舞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光復香港,時代革命」。Getty Images

 

秋後算帳 和平遊行也不放過

4月16日,港府對參與2019年8.18、8.31未經批准和平示威的人士進行判決。在這些年日益激烈的抗爭與鎮壓中,這兩場是最和平理性非暴力的遊行聚會,依照以往,包括九七後的多次審訊中,對這種公民不服從運動一般是判罰款。然而這次都是判刑,只有立即入獄或者緩刑的區別。大概只要是抗議當局的活動,都是大逆不道,多少都要染上「國安」的味道,也就是敵我矛盾。也怪不得香港人正在紛紛逃亡,因為即使700萬香港人都成為漢奸或反革命,相對全國14億人口,仍是毛習魔頭眼中的「一小撮」,不嚴加判刑不足以呈現21世紀皇上的威嚴以震懾刁民們。

8.18是在維多利亞公園的流水式和平遊行,雖然人數達一百多萬人,但警方說是12萬人,也只是香港人口中的一小撮,而且夜裡都和平散去。但是不論12萬還是一百多萬,總要抓幾個名人來祭旗,否則如何能討得皇上歡心?至於8.31本來只是基督徒的聚會,地點也只有在小小的灣仔修頓球場。香港有宗教信仰的自由,聚會祈禱毋須申請,但是因為警方不當壓制後來發展到港九許多地區,夜裡更是發生警方衝入地鐵太子站痛打民眾的嚴重暴力行為,至今傷亡情況不明。相信應該是為了掩飾警方的惡行,所以也抓了幾個與夜裡警民衝突完全無關的名人來判刑,為警方的訴諸暴力尋找合法藉口。

在前年8月18日大量市民參加民陣在維園的流水式集會,結果是黎智英、李卓人、李柱銘、吳靄儀、何俊仁、梁國雄(長毛)、梁耀忠、區諾軒、何秀蘭等9人被判刑。而參與8月31日遊行被判刑的則是黎智英、李卓人、楊森3人。即使不號召、不說話,也逃不掉,因為當局已經看中了你。刑期最長的是梁國雄18個月,因為他以前就有案底。最輕的8個月,就是參加8.31遊行的3人,但是因為黎智英與李卓人因為參與8.18遊行也被各判12個月徒刑,因此他們兩案加在一起都有20個月刑期。獲緩刑的有李柱銘、何俊仁、吳靄儀、梁耀忠、楊森,法官說是因為他們對社會有貢獻。具體什麼貢獻沒有說。

但是黎智英另外還有兩個案件沒有判,那就是勾結外國勢力、工業邨用地涉欺詐行為。而律政司當庭又加控兩項國安法控罪,均與逃亡台灣海上被捕12港人之一的李宇軒有關,包括被指協助李離港,妨礙司法公正;另被指聯同李宇軒、前私人助理Mark Simon、律師助理陳梓華等人勾結外國勢力。

名人之外 上千年輕人也需關注

這10人都是香港民主派的名人,也是歷史悠久的名人,拿他們開刀很有象徵意義。例如李柱銘號稱香港「民主之父」,1983年中共決定拿回香港後就與李鵬飛率領香港青年才俊代表團訪問北京交流,以後創立香港第一個民主政黨「港同盟」,後再與「匯點」聯合而成為民主黨。他支持中共收回香港,但是「民主拒共」。檢控他等於檢控近40年的香港民主運動。但是作為英國教育下成長的尖頭鰻(gentleman),他絕對是「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的簡稱)的提倡與身體力行者。李柱銘的父親是國民黨的中將,也是大中華主義者。2016年我們去香港觀選,正好他在大圍為林卓廷助選,聽到他批判港獨,我就走掉了。但是反送中運動以後,李柱銘看到香港年輕本土派捍衛香港核心價值的勇武行為,他說不與他們割蓆了。

吳靄儀也是大律師,還是文化人,起初在西報寫評論,因為國學基礎好,後來在《明報》的查良鏞時代不但執筆寫專欄,還研究金庸作品,並且是副總編輯。何俊仁是律師,1980年代初期就關心中國的改革開放,我第一次認識他是坐他的小轎車從中文大學回到市區,同行的有一位中國出來的地下黨員(何不知道),當時我是無名小卒,何俊仁完全不記得這件事情。以後何俊仁長期投身關注中國人權的事務,也是大中華主義者,但是沒有妨礙我們的友誼,因為我尊重的是人品。

是這些法律人犯法,還是中共與港共犯法?看看基本法被扭曲到什麼程度,看看香港選舉法規被修改到扼殺香港的民主選舉,已經不是循序漸退,而是一步退到1970年代香港沒有政黨而只有壓力團體的時代。這就是共產黨幹的好事,還厚顏無恥說是「完善」香港的選舉制度。

由於這10個人都是名人,所以引起國際社會的嚴重關注。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忘記,還有數百上千的年輕人已經被中共起訴或拋入監獄中,他們的罪名更加可怕,叫做「暴動」,因此刑期也重許多,他們更不應該被我們忘記,被國際社會忘記,他們以梁天琦為先驅,還有許多「光時」(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履行者。

但是名人中要特別關注黎智英,他是《香港國安法》的首要打擊目標,相信他是未來判刑最重的一位。那是因為他為香港的根本利益去遊說美國,所以美國也必須特別關注他的案子,做出超前部署。何況,他的「壹傳媒集團」是中共長期的眼中釘,是至今沒有屈服在中共淫威下的香港大報。香港黨報《大公報》已經下令要對壹傳媒旗下的《蘋果日報》動手了,共產黨在香港的太監奴婢可能違反黨的命令嗎?看看他們像花癲的語無倫次模樣,除了肉體,香港還有一場精神上的大屠殺!

最和理非的紳士淑女遇上流氓花痴,香港人除了逃亡,要怎樣硬抗軟磨,是大家必須深思與祕密討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