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拉契山的山羊

丹尼爾攝影
第223期
陳荷
丹尼爾
Daniel Ulrich

來自瑞士的台灣女婿阿丹,在台定居超過十年歲月。在此期間,他上山下海幾乎跑遍台灣大小祕境,足跡甚至遠踏金門、蘭嶼。如今阿丹遷居美國紐約州,除了與太太兩人親手建造自己的屋舍外,依舊不改四處尋幽訪勝的喜好,順便將美國風光介紹給他心繫的台灣朋友。

阿帕拉契山的山羊

乍看圖中在山頂草原上悠閒低頭吃草的山羊,讀者可能以為瑞士籍的阿丹回到阿爾卑斯山了呢。不是喔,這裡是美國的阿帕拉契山。

阿帕拉契山脈(Appalachian Mountains)是縱列於北美洲東部的狹長山脈,北起加拿大的紐芬蘭和拉布拉多省,南至美國的阿拉巴馬州。阿丹拍攝的地點是位於中段的美國田納西州。阿丹說,這裡可不是什麼旅遊聖地,而是純樸的農業區。田納西州大大小小有82,000個農場,除了種植棉花外,主要以牧牛為主,放牧山羊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阿丹說他很喜歡山羊,因為牠們有著溫馴的外貌、和善的眼眸,小羊尤其天真可愛。不過,阿丹也強調,帶角的老山羊發起火向你衝來,可就嚇人啦。

個人即品牌 與顧客走上美好旅程

個人即品牌 與顧客走上美好旅程
第223期 2021年6月5日

防疫WFH的日常

 

文⊙曾允盈

 

 

 

風雲一夕變色。台灣疫情5月急轉直下,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學校全面停課,企業也必須做好隨時可能停班的準備。

全台進入戒備,民眾大量減低出門的機率。與營業有關的防疫措施,除了關閉休閒娛樂場所(KTV、遊藝場、健身休閒中心、美容SPA場所等)與觀展觀賽場所,餐廳等營業場合及洽公機關必須落實人流管制之外,企業也啟動持續營運的因應措施,包括員工異地、遠距辦公,以及彈性上下班時間。

疫情爆發以來,全球都進入嶄新的企業溝通型態與工作模式,微軟發表一年一度的「工作趨勢指數」(Work Trend Index)報告,總計調查31個市場、超過3萬人的統計數字顯示,線上視訊會議與去年相比,每週時間暴增148%、單月電子郵件量增加400億封、每週工作軟體傳訊數量增加45%、產製文件需求的人數增加66%。

啟動遠距工作,不僅需要資訊系統的銜接、作業軟體的設定,還包括企業運作流程如何調整、溝通流程是否有效、企業文化如何落實等。

對員工而言,突然之間要防疫WFH(Work From Home,在家上班),如何劃分出明確的工作區域、建立工作的儀式感、管理好作息時間,以順利度過居家防疫的上班日常,就是急需上手的課題。

本期封面故事推薦給讀者的是媽媽包台灣第一品牌「CiPU喜舖」。作為電商品牌的喜舖,銷售通路原本就很健全,但是受疫情影響,民眾出門需求降低,主要產品媽媽包銷量大打折扣。所幸早在疫情之前,喜舖就以微型生態圈為目標,疫後聯名推出多款防疫商品,擊中媽媽族群的需求,加上長年穩定經營的選物社團,建立出多面向的發展空間,營業額因此不減反增。

為了疫後不倒,企業、個人與品牌的應變能力,受到嚴峻的挑戰。危機中,總是有人轉危為安,屹立不搖。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忘懷抱信心,祈願很快和大家一起迎來曙光。

封面故事

創業百匯

旅人視野阿帕拉契山的山羊陳荷
活動櫥窗企業充電站整理☉曾允盈
沒事不要創業【Podcast現場】手工蛋捲「海邊走走」 創辦人游盛凱的超強度創業路採訪⊙蕭硯駿、王安慈 整理⊙曾允盈
每月選書場景行銷革命與成長新模式文⊙天下雜誌出版提供

財經觀點

經濟新視野生女兒會導致離婚?樊家忠

全球焦點

中國經濟社會系列美國的「戰略模糊」讓台海關係失衡何清漣
長看天下以色列錯在哪裡?曹長青
大千世界龐貝人的最後17分鐘青蓮
大千世界當血月來臨的時候青蓮

GOODS

生活風格

劉惠宜專欄老鷹不老?(下)劉惠宜
品味古時尚康乾盛世淬鍊 琺瑯彩瓷集三朝大成文⊙謝平平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中共正將AI臉部辨識技術使用在新疆人身上

Getty Images
哨子先生

 

一名軟體工程師日前向BBC透露,中國政府正試圖利用人工智慧(AI)臉部辨識技術來偵測被監控者的情緒狀態,並以新疆維吾爾人為實驗對象進行測試。

這名匿名爆料者接受BBC節目〈廣角鏡〉(Panorama)的訪問,並提供許多證據。他提供五張維吾爾族被拘留者的照片,維族人被綁在椅子上,手腳都被金屬裝置固定住,並將情緒偵測攝影機安裝在距離測試對象3公尺的地方。系統AI會偵測被測試者的皮膚毛孔和面部表情的微小變化,判定真實情緒,效果比測謊儀更精確。

爆料者說,他到許多警察局內安裝這個系統,系統會將測試結果變成一張圓餅圖,分析測試對象的狀態,紅色部分代表負面或焦慮情緒。

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中國區總監蘇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表示,這件事讓人感到震驚,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態被簡化為一個圓餅圖,而是系統可以在毫無其他証據下,直接判讀受試者的精神狀態,以此決定是否有罪或無罪,「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許多專家先前已證實,新疆維族人必須向當局提供自己的DNA,且必須下載政府的app在手機內,方便政府隨時監控行蹤,並搜集他們手機內的聯絡人、通話和任何文字訊息。

「如果沒有隨身攜帶手機在身上,警方會馬上找到你,並將你拘留。若是隨時帶著手機,那你同樣繼續被政府監控著。」科羅拉多大學教授拜勒(Darren Byler)如此說。

美國監視器產業研究公司「IPVM」 發現,2018年華為和中國科學院就曾申請過一個專利,內容是新型的身份辨識技術,該技術可以根據人類的種族辨識身份,包括辨識維吾爾族。

IPVM表示,他們近日還從海康威視(Hikvision)找到證據,顯示該公司正在開發宣傳一種專門用來檢測維吾爾族的AI相機。

不過華為和海康威視都否認這些說法,表示公司所有運作皆獨立於政府之外。中國AI管理委員會主席藍雪接受BBC採訪時也否認,表示他不知道這些專利,但受訪中,他不經意地透露出官方的想法:「我認為新疆地方政府有責任真正保護新疆人民⋯⋯如果在這些情況下使用技術,那是可以理解的。」

營養師私房菜單 四大招讓你居家防疫營養不發胖

圖說:劉馥萱營養師精心挑選健康食材,清蒸地瓜取代米飯澱粉。
編輯部

自中央宣布全台防疫升級為三級警戒後,不僅各級學校停課,很多上班族也改為WFH(Work From Home)。長時間居家辦公學習,小心,肥肉已經悄悄纏上你。越醫療美學健康管理中心的陳君琳醫師及劉馥萱營養師,在《越科普小學堂》大方分享居家防疫不發胖的四大妙招,為健康營養來好好把關。

制定三餐飲食計畫

避免發胖的第一要務,就是讓三餐像平日一樣規律。千萬不要因為整日待在家就不停翻冰箱,不妨嘗試為自己或家人排定每日的飲食表,幾點吃、吃什麼、吃多少,事先規劃並按表操課。同時,每餐都要攝取蛋白質、纖維與優質脂肪,只要餐餐都能感到滿足,自然不會想吃那些高油脂、低營養,容易發胖的食物囉。

慎選食材營養至上

食材首要挑選原態的生鮮蔬果,也可以選擇保存期限長的澱粉類食物,像是地瓜、芋頭、馬鈴薯或玉米;優質蛋白質則可以選毛豆、雞蛋、生鮮肉類、海鮮等來攝取,另外像堅果類、豆漿、植物奶也是不錯考量。劉馥萱營養師強烈建議,餅乾、泡麵這類熱量高的加工品,最好是避而遠之,如果真的止不住想吃的念頭,想吃零食解嘴饞,不妨挑80%以上的黑巧克力,裡頭富含多巴胺及製造血清素的色胺酸,不但能打住飲食衝動,還可以保持心情愉快,堪稱最幸福的減肥法!

適度運動轉移焦點

因應防疫需求,健身房大多停業,但千萬別因為宅在家就忽略運動的必要性,適度運動有抑制食慾的功效。陳君琳醫師表示,可善用各種手機健身APP、網路有氧影片在家運動,幫助燃燒脂肪也能降低壓力,同時還能減少情緒性進食。另外,做一些日常的居家活動,像是澆花、曬衣服,打掃等,藉此來轉移焦點。

充足睡眠抑制食欲

防疫宅在家,生活作息往往容易混亂,對控制食慾也有不良影響。陳君琳醫師就建議,睡眠時間最好保持在六到八小時,白天不要躺在沙發當馬鈴薯。因為食慾主要受瘦素和飢餓素影響,如果睡眠充足,瘦素分泌量就會足夠,能抑制食慾,較不易發胖,相反的如果飢餓素分泌較多,就會忍不住多吃。切記!充足睡眠也是防疫不發胖的不二法門之一。

 

看雜誌第223期

NT$128

個人即品牌 與顧客走上美好旅程

2010 年成立的「CiPU 喜舖」,是媽媽包銷售的第一品牌,曾創下6 分鐘完銷300 個包包的紀錄。身為部落客的創辦人周品妤,透過分享生活,塑造喜舖正向、樂觀的品牌印象,並經營「CPU 的好好生活」社團,為受眾選物;2019 年更成立「喜室好好」1 號店,進一步演繹喜舖的品牌精神。

==============================

從個人品牌到商業品牌 「CiPU 喜舖」陪媽媽走人生旅程 ☉楊戎真

 

白俄以劫機方式逮捕政治犯 歐洲譁然

哨子先生

白俄羅斯前天搞出一件大事,震驚全歐洲。

23日,白俄羅斯政府聲稱一架從希臘飛往立陶宛的瑞安航空(Rayanair)班機上頭有炸彈,直接派出戰鬥機逼迫客機轉降白俄首都明斯克。事後證實飛機上並沒有炸彈,這一切都是白俄官方試圖抓捕反對派記者普羅塔塞維奇(Roman Protasevich)的手段。

這架班機最後仍繼續飛往立陶宛降落,只不過比預定的行程要晚將近七小時。白俄羅斯這種形同劫機的方式,在國際間引發軒然大波,西方國家紛紛嚴厲譴責,也引發全球飛航安全疑慮。

普羅塔塞維奇是誰?

普羅塔塞維奇(Roman Protasevich)今年26歲,是波蘭Nexta Live頻道的前主編。Nexta Live是一個利用通訊軟體Telegram發文的頻道,有100多萬訂戶,其立場公開敵視白俄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也是2020年反對派發動示威時主要的文宣管道。

去年白俄羅斯總統大選因出現舞弊疑雲,首都與各地區都出現抗議現任總統盧卡申科的遊行示威。當時白俄羅斯阻擋外國媒體進入採訪,獨立媒體Nexta Live成為少數能對外傳遞第一手消息的管道。

普羅塔塞維奇去年11月在推特上公開白俄官方認定的恐怖份子名單副本,上頭就有他自己的名字。內容顯示,普羅塔塞維奇被控任職Nexta Live期間組織大型暴動、擾亂社會秩序、煽動社會仇恨。

根據Media Solidarity表示,普羅塔塞維奇去年因當局壓力逃往波蘭,他也曾推文透露在雙親同遭監視後,已安排父母前往波蘭。後來普羅塔塞維奇移居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目前流亡立陶宛的反對派領導人季哈諾夫斯卡婭也居住當地。

當天發生甚麼事?

季哈諾夫斯卡婭(Svetlana Tikhanovskaya)的助手維亞科卡 (Franak Viacorka ) 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當天普羅塔塞維奇是剛與季哈諾夫斯卡婭開完一場經濟會議,正打算從希臘反回立陶宛。登機前,普羅塔塞維奇曾與他聯繫,表示懷疑自己被一名禿頭男子跟蹤。

與普羅塔塞維奇搭乘同班機的目擊乘客透露,當飛機突然大轉彎後,普羅塔塞維奇似乎發現事情不對勁,情緒開始激動,「我們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告訴我們他是誰,還說:『這裡等著我的是死刑』,後來稍微平靜了一些但仍在顫抖。」最終,他被軍隊帶走,同行的23歲女友也一併被捕。

一切都是恐怖組織哈瑪斯的錯?

普羅塔塞維奇的被捕引發國際社會撻伐,畢竟,一架從歐盟成員國首都飛往另一成員國首都的飛機,居然被迫降落在第三國導致異議人士被逮捕,這形同對歐盟體制的全面宣戰。

歐盟隨即在週一(24日)的峰會上通過對白俄羅斯實施制裁,禁止白俄羅斯航空班機飛越歐盟領空。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要求立即釋放普羅塔塞維奇,強調必須制裁負責策畫這起「劫機」事件的相關人士。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在推特上表示:「史無前例的事件!一架飛往維爾紐斯的客機居然會迫降到明斯克。白俄羅斯異議分子當時也在這架飛機上,他已被逮捕,(盧卡申科)政權是這起事件的幕後兇手,我要求釋放普羅塔塞維奇。」

白俄羅斯至今沒有針對任何抓捕普羅塔塞維奇做出官方回應,僅聲稱是收到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的警告,懷疑該架班機上有炸彈,總統盧卡申科基於安全理由派出戰鬥機隨行並執行安全檢查,最後並沒發現炸彈的存在,強調一切都符合「國際規則」。

白俄官方表示,巴勒斯坦恐怖組織哈瑪斯恐嚇將炸毀從立陶宛飛往白俄羅斯領空的航班,以此威脅西方國家譴責以色列轟炸加薩走廊的軍事行動。隨後哈瑪斯發言人巴宏(Fawzi Barhoum)立即對外否認,表示哈瑪斯「跟那件事完全無關。」

白俄羅斯當局的說法顯然無法讓眾人信服。

愛爾蘭前航空監管人員韓福瑞斯(Kevin Humphreys)向路透社表示:「此事看來大大違反『芝加哥公約』(Chicago Convention),是海盜行為。」聯合國旗下國際民航組織(ICAO)對此表示「嚴正關切」,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則呼籲展開全面調查。

歐盟高級官員透露,有至少27家民航公司近期將避開白俄羅斯領空的航線,並考慮將白俄羅斯踢出民航成員國。

普羅塔塞維奇「被懺悔」

週一,白俄羅斯官方發布一段影片,內容是普羅塔塞維奇的自白,強調自己健康狀況良好,並懺悔自己在去年組織明斯克的大規模抗議活動,表示願意配合當地官員調查。普罗塔塞维奇在影片中身穿黑色連帽衣,额头上可以看到一些黑色的标记,外界懷疑他可能遭到刑求而被迫拍下認罪影片。

反對派領導者季哈諾夫斯卡婭 在推特上表示,這段影片明顯是普羅塔塞維奇受迫拍攝。她說:「這是他在身心壓力下拍出的視頻,我要求立即釋放他和所有政治犯。」

百年恩怨衝突再起 以巴戰爭背後的大國盤算 (下)

Getty Images
哨子先生

上一篇主要講歷史故事,今天就要來切入重點(居然拖到下集才是重點)

巴勒斯坦組織哈瑪斯在2017年失去了政權轉為民間組織後,仍然持續控制著加薩走廊,雖然中間一度傳出會放棄消除以色列的計畫,承認「兩國方案」,但後續的和平對談卻始終沒做出結論。

相反的,哈瑪斯的實質行動是繼續攻擊以色列。從加薩走廊挖了數百條地道到以色列境內殺害平民,日以繼夜的發射導彈轟炸以色列,把加薩走廊徹底變成進攻以色列的基地。近年甚至直接將軍事基地設在平民區,在清真寺製作武器,把伊斯蘭大學當作彈藥庫,把百姓當作盾牌藉此阻擋以色列進攻,並製造國際輿論讓外界認為以色列在屠殺平民,以政治正確的「正義」騙取國際同情。

以色列當然不是好惹的,建國之初就面對虎視眈眈的阿拉伯世界,以色列開發出舉世聞名的「鐵穹防禦系統」,精準地把所有來自加薩走廊的哈瑪斯飛彈打下來(然後發現上面都寫中國製)。這樣的高科技軍事防禦,最後導致了以色列損失不大,巴勒斯坦死傷慘重的結果,強化了巴勒斯坦弱者的印象。但哈瑪斯不僅反省為何仗打不贏,仍然日復一日的發射飛彈,無論這些飛彈最終是否打中以色列,或是直接掉在自家人的門口。

也就是說,哈瑪斯明知打不過擁有高科技軍事系統的以色列,卻仍不放棄使用暴力,為的就是讓以色列落下話柄,透過國際輿論給予壓力。

今年齋戒月在謝赫賈拉(Sheikh Jarrah)地區發生的衝突,正好又給了哈瑪斯出兵的機會。在警民衝突發生後不久,哈瑪斯立刻發布最後通牒,要求以色列警方和以色列居民限期撤出阿克薩清真寺和謝赫賈拉地區。以色列當然沒有理睬,於是在5月10日當晚最後通牒到期後,哈馬斯立即發動了大規模的火箭彈襲擊,將地區衝突升級為兩國之間的戰爭。短短時間內,哈瑪斯向以色列發射了超過3000枚火箭彈,龐大的數量刷新歷史紀錄,可見哈瑪斯是有備而來,武器早就等著了。

為何哈瑪斯要這麼做?專家認為目的應該是要打亂前美國總統川普剛佈局完成的中東世界和平機制。川普在卸任前,積極促使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開始展開和平對談,甚至成功讓阿聯、巴林、蘇丹和摩洛哥與以色列正式建交。眼見阿拉伯好友不靠譜,哈瑪斯立刻轉頭去找昔日舊友伊朗和中國,尋找新靠山。

中國為何願意淌入這渾水?除了販售武器外,中共最重要的目的是讓中東地區再度陷入混亂,從而讓美國無暇顧及原本快成功的亞太圍堵戰略,轉移西方國家的焦點。

甚至,中國政府這次還高調出演「和平使者」的角色,在安理會上站出來大聲撻伐以色列,要求以色列停火止暴,並答應給予人道援助、國際支持,堅持一邊一國的「兩國方案」。外交部長王毅還說以巴雙方可在中國舉行談判,儼然想取代美國,成為中東衝突老大哥的態勢。

那為何以色列明知會被國際撻伐,還是堅持要轟炸加薩走廊呢?首先當然是哈瑪斯從不間斷的攻擊,雖然並未造成實質損害,但也讓以色列百姓長期活在緊張恐懼之中,以色列不得已才針對軍事要地反擊,偏偏哈瑪斯又故意把軍事區設在民宅學校內,營造大規模傷亡的慘況。

以色列軍方表示,在轟炸前都會給予一小時的緩衝時間,提醒當地非軍事人員盡快撤離,反觀哈瑪斯發射前有通知嗎?

現任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屬於極右派,崇尚猶太民族主義,對巴勒斯坦一向採取激進強硬策略,堅決反對兩國方案。身為執政最久的總理,納坦雅胡從去年開始因貪污醜聞出現連任危機,失去黨派盟友的政府連內閣都快組不成。因此專家認為,納坦雅胡此時透過跟哈瑪斯發生戰爭,煽動愛國情緒來轉移國內政治失利的焦點,這也是為何即使美國總統拜登急電納坦雅胡多次,以色列軍方仍然沒有要停手的意思。

美國政府雖然呼籲雙方停火,但在聯合國安理會上,西方國家還是力挺以色列,認為以色列並非故意發動戰爭,而是基於「自衛」的合法權利。可惜多數國際媒體都忽略了這點,被「政治正確」的「站在雞蛋這一邊」理論迷惑,同情巴勒斯坦。以色列這次空襲地點又是有美聯社、半島電視台等媒體大樓,惹毛記者的下場,以色列因而被塑造為以巴衝突的大惡棍。

我不會說以色列都沒有做錯,每一次的戰爭,背後除了猶太人優越心態,還充滿執政者的各種算計。只是每次談到以巴衝突,多數人只會責怪以色列政府以強欺弱,殺了多少巴勒斯坦平民,但反過來想,故意將人民作為盾牌的哈瑪斯,難道就不應該受到譴責嗎?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國的恩怨,無論從歷史、政治、經濟、宗教哪一方看,暫時都不可能找到完美的解法。尤其背後又有美國、伊朗、阿拉伯國家、中國等大國各自盤算著,絕對不是以巴兩國坐下來好好談就可簡單解決的。

可悲的是,無論上面的首領如何算計權衡得失,如何透過戰爭獲得利益(政權),最後受苦的永遠是底下的所有老百姓。

所幸,就在這篇文章準備要發布之際,以巴終於傳來好消息,雙方各自宣布停火,結束長達11天的飛彈轟炸。畢竟以色列人無法天天躲在防空洞過日子,巴勒斯坦人則需要時間撫平傷痛,重建受到重創的家園。

還記得去年的BLM運動嗎?媒體當時也是鋪天蓋地的同情BLM,最後這個運動的結局是甚麼?各地發生打砸搶事件、發起人坐擁五座豪宅、美國警方跟有色人種(黑人為主)的衝突越來越激化、源起地西雅圖變成破敗不堪的城市。

希望大家在看新聞時能多想想,不要因「政治正確」而盲目過度相信某方的訊息,也不要先入為主認為弱小的一定對,強大的一定錯,在這種邏輯謬論下失去了看清真相的判斷力。

百年恩怨衝突再起 以巴戰爭背後的大國盤算 (中)

Getty Images
哨子先生

上一篇談過巴勒斯坦宗教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他們成立的唯一目的就是讓以色列消失在世界上。為何哈瑪斯會那麼痛恨以色列?為何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總是吵個沒完?若真要為這個百年恩怨找一個罪魁禍首,那就是聯合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時中東統治者「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因為與德國結盟戰敗,不得已放棄約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區,交由英國控制,當時此一區域大部分住著阿拉伯人,猶太人數量非常少。

隨著錫安主義,也就是猶太復國主義在19世紀末興起,越來越多猶太民族回到此處試圖重新建國。尤其納粹希特勒開始迫害屠殺猶太人後,有更多的猶太人逃回以巴地區,透過屯墾陸續買下巴勒斯坦零星土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巴地區已有超過三分之一居民是猶太人。

數量暴增的猶太民族與當地阿拉伯人衝突不斷,最後連英國都受不了直接退出放棄管轄,把紛爭交給聯合國裁決。1947年,聯合國決議將這塊地區劃為兩個國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都想要的首都耶路撒冷則不屬於雙方,直屬聯合國管轄。

這項判決也奠定了目前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兩國方案」,就是巴勒斯坦在約旦河西岸跟加薩走廊獨立建國,其他部分則是以色列所擁有。

不過這個兩國方案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內仍有不少反對聲音,加上聯合國當初決定的國土劃分方式明顯有利於猶太人,令多數阿拉伯人難以接受。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國,獨立戰爭就此爆發,開啟了數十年的以阿對立局面。雖然中間好幾次停戰,但最後又會因為某一方的越界佔領,而再度引爆衝突。

那麼,這次以巴戰爭的導火線--謝赫賈拉(Sheikh Jarrah)地區又是甚麼地方呢?

先講一下聖城耶路撒冷,這座城市的管轄權雖然名義上是聯合國托管城市,但長期以來軍事實力和國際盟友上擁有優勢的以色列握有很大控制權。在以色列政府的默許之下,以色列人透過屯墾和佔領,漸漸侵蝕巴勒斯坦地區,耶路撒冷也不例外。

謝赫賈拉就位於耶路撒冷城東、穆斯林巴勒斯坦人居住的地區,猶太人和穆斯林的聖地「阿克薩清真寺」也在此處,雖然是穆斯林居住區,然長時間被以色列軍方控制,每到齋戒月期間,想朝聖的穆斯林常跟以色列軍方發生糾紛,這些領土爭議都成為雙方不滿的導火線。

今年5月在謝赫賈拉地區發生的驅逐巴勒斯坦人事件,最終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以色列政府強硬的態度下(偶爾還派出警察驅逐),謝赫賈拉地區同樣漸被以色列人半強迫購買屯墾,佔為己有。今年初,以色列法院再度判決幾戶巴勒斯坦家庭敗訴,必須離開謝赫賈拉地區,這讓巴勒斯坦人非常生氣,決定在4月中齋戒月開始時聚集在「阿克薩清真寺」祈禱,抗議以色列政府的非法作為。

這個抗議最後在5月10日演變成警民衝突,巴勒斯坦民眾向以色列警方丟鞋子、石頭,而警察和部隊使用催淚瓦斯、橡膠子彈攻擊民眾,數十人遭捕、三百多人受傷。以色列部隊還在通往聖地途中設置路障和檢查站,阻止數千名巴勒斯坦人前往阿克薩清真寺。

阿克薩清真寺以及謝赫賈拉地區的衝突,說實話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來說都已經是個老話題,並非無法安撫淡化。但這次單純的警民衝突為何最後會演變成兩國戰爭?這就要大家回想一下,上一篇我提到的恐怖組織哈瑪斯。下一篇,將會說明哈瑪斯究竟在盤算甚麼,以及這次以色列為何不忍了,寧可遭致全球罵名也要發射火箭反擊的原因。

百年恩怨衝突再起 以巴戰爭背後的大國盤算 (上)

哨子先生

這幾日最大條的國際新聞,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近乎到了「戰爭」規模的軍事攻擊。導火線明明只是兩國平民對於聖地耶路撒冷的認定有落差引發不滿,千年如一日的恩怨,為何會選在此時此刻爆發為國際戰爭?

先從發動攻擊的巴勒斯坦哈瑪斯政權開始說起。

哈馬斯(HAMAS)成立於1987年,全名為「伊斯蘭抵抗運動」,屬於伊斯蘭教遜尼派,是一個集宗教、政治為一體的宗教武裝組織。這個組織的成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消除」,該組織憲章開宗明義就是要以武力殲滅以色列,拒絕任何談判、合作,最終目的是建立包括從地中海東岸到約旦河西岸的「全巴勒斯坦」式的伊斯蘭共和國。

簡單來說,哈瑪斯類似今日的「ISIS」,從90年代起一直在以色列各處發動自殺炸彈攻擊,動不動就綁架殺害以色列人(士兵平民都有),並以激進主義為號召吸引年輕人加入。由於哈瑪斯的激進作為,目前已被以色列、英美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和埃及、日本列為「恐怖組織」。

不過也有支持哈瑪斯政權的國家,那就是伊朗、土耳其、中國、俄羅斯和多數阿拉伯國家。其中伊朗和哈瑪斯政權關係良好,哈瑪斯的武器幾乎都是購自伊朗,然而伊朗的武器是誰做的呢?當然是另一位好朋友中國。

這樣大家大概可以理解哈瑪斯是個甚麼路線的組織了吧?

2006年巴勒斯坦舉行立法委員大選,原先只是激進宗教組織的哈瑪斯,與另一個溫和派的巴勒斯坦組織「法塔赫」(FATAH)拿下第一、第二高選票,兩派成立聯合政府,哈瑪斯正式握有實權。隨後哈瑪斯和法塔赫兩黨經歷多次政治鬥爭,2007年甚至直接爆發內戰,導致巴勒斯坦分裂為西岸與加薩走廊兩個政權,最後才在埃及的斡旋下,於2017年簽署合約,結束巴勒斯坦的分裂狀態,並協議由法塔赫接管加薩走廊,統一政權。

補充一下,雖然哈瑪斯長年佔據加薩走廊,但並非巴勒斯坦人都是支持哈瑪斯政權。因為在哈瑪斯掌權的時期,政府拿著伊朗、土耳其提供的資金,不停挖地下道綁架以色列士兵、對著以色列發射飛彈,跟伊朗購買武器,投入所有資源發展軍事力量,而且拒絕實施民主選舉,強迫女性戴上頭巾,試圖將極端伊斯蘭教義深化到巴勒斯坦人的各個生活層面,卻對內政需求不管不顧。

簡單來說,「照顧百姓」根本不在哈瑪斯的考慮範圍內,這讓巴勒斯坦平民相當不滿,2019年加薩的巴勒斯坦人就曾發起一個小小的遊行抗爭,但很快地就被哈瑪斯以槍聲鎮壓禁止,國際間也看不到更多的追蹤報導。可憐的巴勒斯坦人無法大聲為自己爭取自由,只能夾在兩國間,擔心受怕過日子。

2017年,交出政權轉為民間組織的哈瑪斯沒有放棄激進作法,持續不斷朝以色列發射火箭,加薩走廊長年砲聲隆隆。重點是,這些砲彈並不是全部都能射到以色列境內,有大部分的飛彈最後都掉到平民區,造成自己人死傷,這時候哈瑪斯趁機再操作一波「愛國情緒」,喚醒加薩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的憤怒,轉移百姓對內政不滿的情緒。

這就是為何即使經過多次的和平談判,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仍然存在非常大的意識分歧,雙方動不動就喊打喊殺的,原因就是掌權者根本不在乎百姓的死活,只為自己的利益驅動戰爭,洗腦百姓認為「都是they的錯」。

今天就先講到這,以巴戰爭要講的東西太多了,背後諸多因素非常複雜,因此會拆成幾個篇幅來談。下一篇將為大家解答,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彼此仇恨的原因是甚麼?從川普到拜登,以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都不斷提到的「兩國方案」又是甚麼?

美公佈 2020年國際宗教自由報告

Getty Images
哨子先生

美國國務院昨日公佈《2020年國際宗教自由報告》,看似一個通常性的報告說明,其實裡面透露出很多訊息,以下整理幾個重點:

1. 首次針對法輪功問題制裁中國官員

布林肯昨日在記者會上發布宗教自由報告後,立刻宣布將對一名中共官員實施制裁,他說:「今天我宣布製裁餘輝,他是所謂『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中央領導小組』前四川省成都辦公室主任,因為他嚴重侵犯人權,包括任意拘禁法輪功學員。餘輝與其家人現在起喪失進入美國資格。」

「預防和處理邪教中央領導小組」是什麼,它有一個知名的代號「610辦公室」,是1999年江澤民為專門迫害宗教團體法輪功成立的機構。這是美國第一次針對法輪功被迫害制裁中國官員。

2. 再度針對新疆問題重砲抨擊

宗教自由報告提到,中國政府仍不間斷地迫害宗教少數族群,國務院高階官員甚至加碼抨擊,指責中共實質上已將新疆打造為大型露天監獄。國務院高階官員納德爾(Daniel Nadel)接受採訪時表示,新疆地區維吾爾人及其他穆斯林族群被強迫勞動,行動受到密切追蹤。假借「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實則將維族平民關押在集中營監控,這一連串的作為是中國「數十年來壓制宗教信徒的高峰」。

3. 中國藉由宮廟組織滲透台灣社會

宗教自由報告引述2020年「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的研討會紀錄,有學者指出近年來國際及兩岸交流日益密切,有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台灣社會開放環境,透過各種管道影響地方宮廟組織訊息。除了在選舉期間贊助宮廟出版針對特定候選人的小冊子外,北京還透過與當地「合作者」的協助,滲透進當地宮廟組織,對台灣民主政治發展產生「極為負面」影響。

報告直接指名,這個境外勢力就是中國。

國務院在網站上公布報告全文時,補充發表聲明說美國將持續透過各種適當手段,要求在中國以及其他地區違反人權者負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