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建之美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0月30日,超級風暴珊迪(Sandy)席捲美國東岸,帶來強風、豪雨、大浪,甚至難以置信的晚秋大雪。這個直徑最大達1,600公里的颶風大肆破壞的結果,對美國造成了巨大傷害:17個州受到影響、約850萬戶停電、班機取消超過18,100架次、已知近百人死亡、災區財產損失估計達200億美元、整體經濟損失高達300億甚至500億美元,堪稱是美國最慘重的災害之一。
有人直言,珊迪過後的場景,宛如災難電影《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虛構畫面的真實呈現。更有人不由膽戰心驚:是不是馬雅人2012的末日預言將要實現?
此時,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刊文道:「自然災害對於人類的嚴酷的衝擊是不可避免的。沒有人能阻擋得了。然而,人類更喜歡想像,人是萬能的。我們已經進入到電子時代,點擊滑鼠,或用手指觸一下智慧型手機,幾乎甚麼資訊都能被調出來。我們可以使用Skype與地球的各個角落連接在一起。人類可以機器降落在火星上,尋找古河道的證據。除了控制大自然,我們認為人可以做任何事情。」
CNN話鋒一轉:「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類是脆弱的。民族、國家、城市和個人,投入時間和金錢去做明智的預防工作,但仍然無法預測,大自然何時、何地以及怎樣給人類帶來災難。」
「災難讓人類彼此緊密相聯。災難時刻自我反省,領悟人生真諦,可從中受益。」CNN認為,最糟糕的時刻可帶來最美好的時刻。這與一些正面解讀馬雅預言的說法相近:2012年12月21日,人類將被洗淨,善良的人們將藉此機會進入新的紀元。
珊迪突如其來地為美國帶來災難,與本期雜誌的封面主題不謀而合。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襲台,引發的「八八風災」不僅重創了台灣南部,豪大雨也使得阿里山爆發大洪水及土石流。隨著道路、橋梁的受創,地區賴以維生的觀光產業大受影響,原本每年有八、九十萬遊客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風災後的幾個月,上山的遊客數卻「掛零」。直到2010年的6月,也就是「八八風災」一年後,才有第一輛遊覽車上山。
然而,阿里山的居民,尤其是鄒族原住民,卻將危機化為轉機。歷經三年的重建,阿里山已然展現出令人驚喜的「新氣象」。本期封面故事中所呈現的,正是這段阿里山奮力再起的故事。其中最令人感動的,還是百折不撓的人心。我們認為,那也正是台灣真正美麗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