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風暴來襲 聽見Podcast新世界

耳朵風暴來襲 聽見Podcast新世界
第216期 2020年10月5日

跟上Podcast浪潮

 

文⊙曾允盈

 

 

 

Podcast席捲數位世代,在台灣被視作聽覺的文藝復興。對一般企業來說,該如何審視這樣的串流媒體?又該怎麼為自己所用?

在做Podcast專題之前,照慣例詢問了幾家品牌電商的看法。相較於傳統廣播和YouTube,一般認為Podcast的優勢在於創作自由度高、Podcaster(播客)普遍呈現獨特的個人風格和魅力,聽眾因而黏著度高、轉換率高。在YouTube被太過嫻熟運用的情況下,不少品牌業者躍躍欲試,想透過Podcast接觸更多年輕受眾,但也有不少正在觀望中。

品牌業者猶疑的原因,不外乎Podcast的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資回報率)難以評估。因為Podcast目前尚未形成整合的上傳與播放平台,使得每一位創作者的訂閱數和各集的播放次數,難以如實取得。記者在採訪的過程中,Podcaster也都表示,沒辦法精準提供單集收聽次數,甚至業配的價碼也是各家自由心證,合不合理端看廣告業主買不買單。

根據台灣最大Hosting平台SoundOn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約有31.3%的觀眾願意購買節目中廣告的商品,也有24.3%的聽眾願意訂閱Podcaster推出的其他內容服務。比例確實不低。但是至今所知廣告效益曾被廣告主公開討論的Podcast,只有《股癌》的玉山證券富果帳戶、床墊品牌眠豆腐等少數幾家,雖然成效驚人,但會不會只是特例?

此外,目前幾個知名的Podcast節目,都已待價而沽,甚至要排隊等待合作。廣告效益的不確定性,成為習慣看數字說話的廣告業主觀望的理由。

除了投放廣告,也有企業決定進場自製Podcast節目。最早期的是知名大企業富邦證券,從2018年就推出《富邦說趨勢》分析投資趨勢;還有架設網站、房地產的業者,開設自己的Podcast提供內容服務。如果有一定的預算,企業做自己的Podcast,確實會是長久之計。

Podcast作為行銷管道,可以穩定推廣原有的產品,達到放大聲量的目的。但是評估該不該做,依然必須建立在是否已有成熟的服務或產品。Podcast嚴格說來只能視為內容行銷的一環,或是品牌教育市場的管道,而不是企業獲利的首要來源。主要原因是Podcast就是內容產業,必須要有團隊持續創作,無論是教育市場或內容行銷,都不可能一蹴可幾。

封面故事

看台灣

認真臉譜楊嘉祥翻玩拉花 打造台客風「窺視珈琲」文⊙楊櫻淑 攝影⊙吳長益
活動櫥窗活動櫥窗整理☉曾允盈

看中國

看世界

看論壇

GOODS

GOODS生命之果 無花果文☉楊櫻淑 圖☉Adobe Stock

看生活

週六徹夜談芒芒花海劉惠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