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牛頓 終其一生追隨神

▲牛頓觀察蘋果掉落而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家喻戶曉。Adobe Stock
第219期
青蓮

牛頓(Sir Isaac Newton)是近代最偉大的科學家。在物理、天文、地理、數學、神學等領域裡成就輝煌。他從研究大自然的奧祕開始,用科學向世人證明宇宙間必有一位造物主,而祂創造的宇宙是何等的奇妙。

 

牛頓用一個對於太陽系如何運行的絕妙比喻,說服了原本不信神的天文學家哈雷。Adobe Stock

▲牛頓用一個對於太陽系如何運行的絕妙比喻,說服了原本不信神的天文學家哈雷。Adobe Stock

 

太陽系是誰造的?

 

曾經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英國著名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是牛頓的摯友,卻是個無神論者。有一天,他在牛頓家發現了一個精巧的太陽系模型。這個模型的中央是一個鍍金的太陽,四周對應著按次序排列的各大行星。只要一拉曲柄,每一顆行星就會按照自己的軌道和諧地轉動,非常美妙。

哈雷見到這模型十分驚歎,把玩良久,並問牛頓這個模型是誰造的。牛頓開玩笑地說,沒人設計和製造,只不過是各種材料湊巧碰在一起而形成的。哈雷說不可能,無論如何必定有人創造它,而且還是一位天才。

牛頓拍著哈雷的肩頭說:「這個模型雖然精巧,但比起真正的太陽系,實在算不了什麼!你尚且相信一定有製造它的人,那麼比這個模型精巧億萬倍的太陽系,豈不是全能的神用高度智慧創造出來的?」

牛頓是個科學全才,當他在物理學、天文學方面的研究越深入,就越感慨宇宙的奧祕,真的非人類所能認知。他曾經寫道:「當我觀察太陽系時,看到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剛好使地球得到適量的光和熱,這可不是偶然的現象。」

如此精密的天體構造,井然有序的萬物,牛頓認為那是神的傑作:「從諸天文系的奇妙安排,我們不能不承認這必是全知全能的高級生命的作為。宇宙間一切有機、無機的萬事萬物,都是從永恆真神的智慧大能而來;祂是充滿萬有、全知全能的;祂在這無邊無量、井然有序的大千世界中,憑其旨意,創造萬物、運行萬物,並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人類。我們的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宇宙的萬物,必然有一位全能的神在掌管統治。在望遠鏡的末端,我看到了神的蹤跡。」

上帝說,讓牛頓去吧!

與眾多的科學家一樣,牛頓是個虔誠的基督徒,神的信仰從小就紮根在他的心中。而他的研究領域,只是給了他向世人證明神真實存在的機會。

在牛頓的墓碑上,鐫刻著英國詩人亞歷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為他寫的墓誌銘:自然與自然的法則在黑夜隱藏,上帝說,讓牛頓去吧!於是,一片光明。

1643年1月4日午夜,牛頓秉承著神的旨意降生世間。他是個早產兒,在他出生前三個月,父親不幸病逝,母親望著羸弱的兒子,心中難過又無助。她只能虔誠地向上帝禱告,祈求兒子可以順利活下來。

童年時的牛頓,資質並不是十分突出,但他善於思考,他想要弄明白:在幾乎空無一物的地方有些什麼,太陽和行星之間既然是稠密物質,它們何以會相互吸引?何以自然界不作徒勞之事;而我們在宇宙中看到的一切秩序和完美又從何而來?是什麼在阻止一個恆星下落到另一個的上面?動物的身體怎麼會造得如此巧妙,它們的各個部分各自為了哪些目的?是不用光學技巧造出眼睛,不用聲學知識造出耳朵嗎?

不同於常人的思索,成就了一位科學偉人。但他說,所有的科學成就,只不過是在「追隨神的思想」,「照神的思想去思想而已」。

在牛頓紀念碑上,還刻著這樣一段話:對於自然、歷史和《聖經》,他是一個勤勉、敏銳而忠實的詮釋者。他以自己的哲學證明了上帝的莊嚴,並在他的舉止中表現了福音的純樸。

研讀《聖經》,是牛頓每日除了科學研究之外的必修課,他寫道:「我堅信《聖經》中所記載的,是由那些得到啟示的人們所寫下來的『上帝之音』」。

黎明前湧動的黑暗勢力

▲撒督孫大索牧師在預言中表示,如果美國人選錯了人,白頭鷲就會跌落,從此不會再崛起。Adobe Stock
第219期
唐笛

被視為先知的撒督孫大索牧師(Sadhu Sundar Selvaraj),2020年10月18日在上傳YouTube的影片中,針對美國大選發表預言。他表示,即便川普在11月3日成功當選,事情也不會一帆風順,在大選後一直到明年1月20日之間,還會有大事件發生。

美國大選後將有大事

這位孫大索先知說:「我不知道甚麼紅和藍(紅代表川普的共和黨,藍指拜登的民主黨)。我不了解他們的政治,我只是傳達來自天上的聲音。」

他說,在第一次祈禱時,看到了顯像,那是一隻鷹(註:美國國徽標誌「白頭鷲」),那鷹就是美國,這隻鷹在對著他哭泣,並告訴他,如果美國人選錯了人,牠就會跌落,從此不會再崛起。

孫大索先知說:「你們千萬不要選錯人,神又給了美國四年的時間,千萬不要選錯。川普是戰士、是反抗者,他很堅強,他願意肩負美國人民和美國的重擔,願意為美國而戰。」

孫大索先知還提到,神派出了三位大天使來保護川普。但他提醒人們,並不是說到11月3日美國大選結果出來就萬事大吉了,因為有人想要顛覆這一切。他強調:「你們要繼續祈禱,不是只到11月3日,而是要到1月20日,因為這之間會有大的事件。」

《川普預言》:神保護他

美國退休消防員馬克‧泰勒(Mark Taylor)是位虔誠的基督徒。2011年4月28日,當他在電視上看到川普的電視專訪時,突然有一個聲音對他說:「你正在聽總統講話。」這讓泰勒大吃一驚,但回頭一看,屋裡並沒有其他人。那個聲音告訴泰勒,祂是「神」(Lord God)。於是泰勒趕快拿出紙、筆,將神對他說的話記錄在《川普預言》(The Trump Prophecies)一書中。

神告訴泰勒:「川普是神選定之人,而且他會成功連任美國總統。我將用此人為美國尋回榮耀、尊重與復興;美國將再受尊崇,成為世上最強大、最繁盛之國;美元將前所未有的強大,再次成為其他貨幣的判斷標準。逆天的勢力會為此震驚發抖,他們懼怕我選中的人,他們說:這個人知道我們的花招和詭計,我們已經掠奪美國幾十年了,我們如何阻止這件事?」

神說:「沒人能阻止我要做的事。這個人(川普)的話就是炸彈,全世界和美國人都知道,敵人會懼怕,因為這個人無所畏懼……神的敵人會花費數十億美元想保住他們想要的總統,這些錢被邪惡利用,但是這將如同把錢扔進馬桶。讓他們浪費去吧!……無論逆天勢力如何去做,都不會影響他,我會保護他(川普)。」

除了《川普預言》外,據美國媒體《極限新聞》(Newsmax)10月9日報導,曾經成功預言川普贏得2016年總統大選的基督教傳教士沃爾諾(Lance Wallnau)也表示,上帝已經派遣了《聖經‧但以理書》中所說的大天使米迦勒(Saint Michael),帶領一群大天使從天上下來,助川普贏得大選,所以川普最後一定能連任。

沃爾諾說,在《聖經》的故事中,「大天使」米迦勒率領上帝的軍隊,對陣魔王撒旦與其邪惡戰士,最終擊敗了惡魔。而目前「大天使」正在觀察美國的政治、社會混亂,並將做出應對方式。沃爾諾說:「上帝挑選了川普,一旦挑選了他,你打擊他,你就是在打擊上帝的選擇。」

祈求萬王之王救贖美國

邪惡猖獗,但邪不壓正的道理恆古不變。前梵蒂岡教廷駐美大使、烏爾帕納區名義大主教卡洛‧瑪麗亞‧維加諾(Carlo Maria Viganò)於11月4日發表第三封致美國總統川普的公開信。信中,他建議川普在目前的困境中祈求萬王之王救贖美國。

維加諾對川普說:「您應該祈求萬王之王救贖您的國度,而您將(因此)得到回報。您的見證將觸動他的心,來自上天的恩賜將倍增,前所未有。」

維加諾譴責美國總統大選中出現「巨大欺詐」。他說,川普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總統,他不會被擊敗,而世界上所有的好人都應該為他祈禱,擊敗上帝的敵人。「就如同他神聖的職責不可被擊敗一樣,川普也不會被擊敗。」他也警告人們,不要天真地以為「黑暗之子」會有誠信。

早先,大主教維加諾致川普的第二封公開信中說,邪惡勢力正在利用病毒全球大流行,實施進行「大重構」(The Great Reset)的全球議程,以健康危機的名義,封鎖世界,要求人民交出自由與財產,建立起全球暴政。公開信中明言,一場善惡的生死大戰正在展開,川普正是阻止黑暗勢力的人,是黑暗之子最後攻擊的人,而全能的神正在排兵布陣,幫助川普這位「守護者」。

維加諾直言,邪惡只知道仇恨,而善良的人們有神看護:「我靠著那加強我能力的(神),凡事都能做。」「神如果支持我們,誰還能反對我們呢?」

臉書執行長出資干預美國大選

▲臉書執行長祖克柏遭指控投入5億美元試圖干預美國大選,促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當選。圖為祖克柏2018年4月11日在華盛頓特區國會山舉行的美國眾議院能源和商業委員會聽證會上作證。Getty Images
第219期
哨子先生

美國保守派法律訴訟組織托馬斯‧莫爾協會(Thomas More Society)12月16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表一份長達39頁的調查報告,證實臉書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投入5億美元試圖干預美國大選,促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當選。

這份調查報告名為「阿米斯塔德計畫」(Amistad Project),報告內容指出,有5個基金會共資助10個非營利組織的黑金機構,試圖從根本上破壞美國選舉制度。報告說,這些非營利組織早在好幾個月前就已開始派遣人手到各州部分民主黨大本營招募成員,並提供可觀的資金,協助民主黨操作選舉。

而這些神祕黑金機構背後的其中一位出資者,就是臉書執行長馬克‧ 祖克柏。

臉書出賣用戶個資 協助民主黨操作選戰

報告認為,臉書可能出賣用戶情資來影響美國大選,透過收集、匯總和分析,協助民主黨陣營規劃選戰,動搖美國的選舉和選舉政策。這種將選舉私有化、資源分配不均的做法,已嚴重違反《幫助美國人投票法案》(Help America Vote Act)。

阿米斯塔德計畫主任菲爾克萊恩(Phill Kline)在新聞記者會上直言:「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影子政府在操縱我們的選舉。」

事實上,《世界論壇報》(World Tribune)11月6日就曾報導「賓州選民聯盟」(Pennsylvania Voters Alliance)在10月指控祖克伯向非盈利機構「科技與公民生活中心」(Center for Tech and Civic Life,縮寫CTCL)提供1,000萬美元,要求費城開設超過800個新投票站,這1,000萬美元還包括法官的「酬勞」,讓他們「監督計票和處理對於計票結果的爭議」。

「科技與公民生活中心」成立於2012年,是前總統歐巴馬幕僚和民主黨負責選舉事務的官員所成立,總部在芝加哥。

隨後,祖克柏又與華裔妻子普莉希拉‧陳(Priscilla Chan)再度以「鞏固投票基礎設施建設」為名義,出資或捐款給CTCL超過3.5億美元。CTCL又將這些部分資金再提供給賓州、密西根州和威斯康辛州,這些都是2016年民主黨獲得多數票數的州。

報告認為,當時祖克柏特地捐贈的資金是不必要的,因為這幾個州都還有大量公共資金可以使用。祖克柏當時聲稱這項出資是為了「安全的選舉」,他和妻子「致力於確保每一個州和地方選舉機構擁有足夠的資源,以供美國民眾投票。」

結果事實為何?美國發生有史來最嚴重的選舉舞弊事件,包括賓州、密西根州和威斯康辛州。

截至目前為止,臉書和CTCL都沒有針對這份報告做出回應。

白宮貿易顧問:問題選票數量足以翻轉選舉結果

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12月17日發布一份名為《完美欺詐:選舉違規的6大關鍵層面》(The Immaculate Deception: Six Key Dimensions of Election Irregularities)的調查報告,分析了2020大選中6個搖擺州的異常現象,發現問題選票數量足以翻轉選舉結果。

報告總共36頁,內容評估和確定6個州主要的選舉違規行為指控。這6個州分別為賓州、亞利桑那州、喬治亞州、密西根州、內華達州以及威斯康辛州。

報告將違規行為分為6個方面,包括:直接的選民舞弊、選票處理不當、有爭議的程序犯規、違反平等保護條款、投票機違規和重大統計異常。

納瓦羅的結論如下:

「任何人,尤其是主流媒體,聲稱不存在欺詐或違規證據,此舉是不負責任的。

被發現和選舉違規行為有關的問題選票數量,即使僅是較小的一部分被裁定為非法,就足以翻轉現有選舉結果,從而讓川普獲勝。

所有搖擺州都有相同或類似的選舉違規行為,但是每個州的違規方式又各不相同,也就是說每個州面對的整體舞弊狀況都不相同。

選舉違規行為橫跨6個面向,擴及6個搖擺州,出現上千次盜竊行為,證實這是系統性的大規模舞弊。

反川普的傳媒和社群媒體成為掩蓋公眾瞭解真相的同謀。

那些參與隱蔽事實的記者、評論家和政治領導人,應承認選舉違規,並進行調查。

立法和司法部門未能積極全面地調查6個方面的選舉違規行為。」

「這是一場危險的遊戲,同時也破壞了媒體的公信力,以及破壞了政治制度和共和國的穩定。」報告寫道。

納瓦羅還擔憂,如果不能在1月20日總統就職日前確定大選的真相,可能讓一個缺乏大部分美國人支持的、不合法的總統上台,且今後美國也難以再舉行公平選舉。他認為,1月5日喬治亞州參議員復選,就是對這種高風險狀況的初步檢驗。

中澳大吵架 考驗澳洲決心

▲現今世界各國中,跟中國政府感情最差的,既不是美國也不是印度,而是澳洲政府。Adobe Stock
第219期
哨子先生

現今世界各國中,跟中國政府感情最差的,既不是美國也不是印度,而是澳洲政府。11月3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發表一張中國網友的合成圖片,畫面是澳洲士兵笑著拿刀架在一名阿富汗兒童脖子,用以諷刺澳洲今年11月發生的軍方醜聞——數名軍人涉及在阿富汗非法砍殺平民和囚犯。

11月19日,澳洲國防軍(Australian Defence Force,縮寫ADF)發布調查報告,指稱在2009到2013年間,有19名澳洲士兵因「在不必要的戰鬥狀況下」,殺害囚犯、農民或平民而被調查。這項調查由澳洲大法官布雷頓(Paul Brereton)主導,共採訪了超過400名目擊者。事件公開後,澳洲舉國震驚,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也立刻致電阿富汗總統甘尼(Ashraf Ghani)表達歉意,並承諾會成立特別獨立調查小組徹查。

當事兩國暫時都沒事了,中國政府忽然自己跳出來鬧事。

戰狼外交發言惹議 澳洲這次硬起來

趙立堅的「挑釁圖文」,瞬間激怒澳洲政府,總理莫里森要求中國政府立刻道歉,卻遭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悍然拒絕。華春瑩甚至反嗆澳洲軍人屠殺平民,澳洲政府才應該道歉。

面對中國共產黨這種藉由指責他國事務,轉移自身人權問題的低劣手法,讓澳洲輿論大感不滿。澳洲《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把著名的六四「坦克人」照片放上報紙頭版,寫道:「我們對那些被中國解放軍殺害平民和學生感到震驚,我們強烈譴責這種行為,並呼籲追究他們的責任。」還在最後加註「照片是真的」,嘲諷力爆表。

南澳獨立議員雷克斯派翠克(Rex Patrick)則向總理建議,應驅逐境內三分之二的中共外交人員。他說目前中共在澳洲共有148名外交人員,比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駐外人員都多,「我們不會接受他們如此殘酷的行為,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抗議,我們也將付諸行動!」

澳中關係來到冰點 中共祭出貿易戰

澳洲與中國關係緊張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今年初疫情爆發時,澳洲政府就公開要求必須對疫情起源展開全球調查,讓中共很不開心,陸續對澳洲執行貿易制裁、投資限制、旅遊禁令,目前已經對澳洲七種重要產品課徵高額關稅,包括葡萄酒、大麥、木材、棉花和澳洲龍蝦。

對澳洲來說,中國市場一直是最大的貿易出口地區,幾乎三分之一左右的產品都是運往中國。根據2018至2019年的貿易總量估算,中國市場就占了1,050億美元的交易額。澳洲總理也坦承,中共政府這些懲罰措施,確實對國內經濟產生影響。

不僅如此,中國駐澳大使館在11月中還「故意」洩露一份「不滿清單」給媒體,內容大概是中國政府對澳洲政府的14項不滿,包括:澳洲政府決定禁止華為;在戰略政策研究所資助「反華」研究;阻止10項中國外國投資交易;對中國記者的突襲搜查和取消簽證;在多邊論壇上「帶頭討伐」北京在台灣、香港和新疆事務上的做法,以及呼籲對武漢肺炎的起源進行獨立調查。

此番用意是放話給澳洲政府,要他們趕緊彌補中澳關係,不然未來會更不客氣。這位匿名官員甚至說,如果澳洲政府放棄清單上的政策,「將有利於改善氣氛」。

面對中共「戰狼外交」式的出擊,澳洲也沒在怕,外交部隨即發出聲明回應,表示這14件事情關係到澳洲國家利益,是符合澳洲價值觀和民主程序的,沒有商量的餘地。

澳洲與中共,走到這步算是徹底撕破臉了。

經濟利益還是國家安全?考驗澳洲決心

近年大量的中國資金、留學生、技術人員輸入澳洲,雖然為澳洲帶來經濟利益,但帶來更多國安危機。北京不斷對澳洲重要機構發起網路攻擊、竊取澳洲的大量知識產權、從事祕密活動以擾亂澳洲的政治進程、威嚇和操控學生、在南中國海的一系列島嶼上建立軍事基地、對澳洲的安全製造災難性的威脅等措施,讓澳洲政府驚覺,一味配合中國政府,將賠上整個國家的未來。

墨爾本研究學者凱大熊(Kevin Carrico)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很多人可能會說,澳洲應該採取『務實』一點的態度,迎合中國的要求以拯救自己的經濟。但這並不像他們所描述的那樣『務實』。因為迎合一個獨裁政權的要求,只會帶來更多的壓制和更多的被迫妥協。」他認為:「唯一務實的做法就是,明確地拒絕與一個企圖以敵意對待澳洲經濟的獨裁政權進行談判。」

不只是澳洲,整個西方世界都遇到一樣的問題,過去一年,北京與美國、印度、英國、歐盟、加拿大、捷克、瑞典、越南、菲律賓和紐西蘭都發生激烈爭端。中共的戰狼外交不僅沒有展現泱泱大國風範,極具侵略性的戰略和商業野心,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的抵制。

但要如何從十多年來被中共成功滲透的政府與社會結構中抽身,洗清中共勢力,這就考驗著這些西方國家領袖的智慧與決心。

北京當局對馬雲、馬化騰「精準拆彈」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左)和騰訊公司創始人馬化騰(右)在中國富豪榜上名列第一和第二位,螞蟻集團暫緩上市令各界震驚,輿論的目光也落到馬化騰身上。Getty Images
第219期
文龍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發表演講,表示將對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精準拆彈」。而被暫停上市的螞蟻集團同時具備了金融和科技特徵,騰訊集團創始人馬化騰也感悟將開啟大洗牌。

北京當局為何要「精準拆彈」?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網站12月8日發布的新聞稿,郭樹清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發表演講,他形容中國金融科技應用整體上在法律規範和風險監管等方面是「摸著石頭過河」。

郭樹清說,當前中國的一些網絡金融機構透過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部分機構甚至給缺乏還款能力的學生過度放貸,出現違約後強制催收,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他強調:「我們堅持對同類業務統一監管標準,堅決制止監管套利。並且,一些科技公司利用市場優勢,過度採集、使用企業和個人數據,甚至盜賣數據。這些行為沒有得到用戶充分授權,嚴重侵犯企業利益和個人隱私。」

郭樹清並表示,中國也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特徵;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

他強調,面對金融科技持續快速發展,監管部門正研究制定相應的規制。

據彭博社11月30日報導,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金融委主任劉鶴領頭,中國央行等多個金融監管部門參與,成立了一個聯合工作組專門監管螞蟻集團。據悉,該工作組會定期與螞蟻集團聯繫,收集數據和其它材料,研究其重組並為金融科技行業起草其它規則。

11月17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創新經濟論壇上也表示,螞蟻集團上市是不是有時間表,取決於政府如何重組監管框架,特別是對於科技概念股,而且也特別關注公司如何應對監管環境。

中國第一、第二富豪相繼落難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和騰訊公司創始人馬化騰在中國富豪榜上名列第一和第二位,螞蟻集團暫緩上市令各界震驚,輿論的目光也落到馬化騰身上。

12月2日,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的文章在網路上熱傳。他為騰訊公司年度特刊《三觀》撰寫了前言。「三觀」指的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該特刊以一年為單位,每年臨近年底的時候發布,記錄騰訊的成長和主要變化。

馬化騰寫道,「在互聯網這個快速迭代的行業,企業的發展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這個黑天鵝滿天飛的時代,相信又一場大洗牌即將開始。就像移動互聯網轉型一樣,上不了船的人將逐漸落伍。」

工商數據顯示,11月9日,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發生變更,馬化騰卸任法定代表人職務,由騰訊副總裁林海峰接任。騰訊方面對此回應稱,此次是基於公司管理結構優化需要做出的正常調整,於此前向主管部門提交變更申請,並獲央行批准。

公開資料顯示,財付通為騰訊控股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是微信支付與QQ錢包等的運營主體。2011年,財付通從中國央行手中拿下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早前還承擔著騰訊理財通的部分職能。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8月25日,註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馬化騰此前一直擔任法定代表人。經營範圍包含:電子商務、電子支付、支付結算和清算系統的技術開發,以及計算機技術服務等。股權穿透顯示,大股東為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持股95%,實際控制人為馬化騰,受益股份達54.29%。

目前馬雲控制的支付寶與馬化騰控制的財付通,在中國支付市場處於壟斷地位。支付寶、財付通分別占據了55.4%和38.8%的市場份額。

此前螞蟻集團要上市的消息帶動了財付通概念股的火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作為中國行動支付的兩大巨頭之一,財付通也具備了單獨運作的能力。

馬雲的金融布局有目共睹,馬化騰也不甘落後。騰訊的微信支付、財付通等,已經形成了對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全面覆蓋。

根據騰訊的財報數據,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達12.06億人,同比(比去年同期)成長6.5%,環比(比前期)成長0.3%,較2020年一季度的12.025億,仍有約350萬的成長。在社交的場景之下,微信的控制力甚至還有超過螞蟻集團的趨勢。相比於馬雲,馬化騰怎能倖免於被中共「精準拆彈」?

美中「華語戰」:孔子學院退場 寶島學院進場

▲美國政府語言學習網站封面圖。網路擷圖
第219期
金雨森

繼美中貿易戰、科技戰、價值戰之後,華語也成了美中角力戰場。華語文教育市場這塊大餅,原由中共孔子學院獨霸,如今,美國為了反制中共威權擴張,勒令在美的孔子學院通通退場,並轉向與民主台灣強化合作,藉助台灣中文教學資源及機構來填補「權力真空」,台灣有望提高華語市場的市占率。

 

台灣與美國於2020年12月2日簽署為期5年的《台美國際教育合作瞭解備忘錄》(MOU),啟動「台美教育倡議」,全面強化語言教學合作。Adobe Stock

▲台灣與美國於2020年12月2日簽署為期5年的《台美國際教育合作瞭解備忘錄》(MOU),啟動「台美教育倡議」,全面強化語言教學合作。Adobe Stock

 

台美簽署教育合作 安排台師赴美教中文

經過中華民國(台灣)外交部和教育部與美國政府一連串的磋商與協調,台灣與美國終於在2020年12月2日簽署為期5年的《台美國際教育合作瞭解備忘錄》(MOU),並啟動「台美教育倡議」,台美將全面強化語言教學合作,建立制度化架構整合雙方語文教育資源;擴大現有官方語言交流計畫,以增加選送華語教師赴美教學;在美國推廣台灣「華語文測驗」(TOCFL),同時鼓勵美國學生「學華語,到台灣」。此可謂台美教育合作一大里程碑。

美國人近年來台學中文人數持續成長,據我國「全球華語文教育專案辦公室」統計,2017年美國來台學中文的人數為2,618人,2018年小幅成長至2,719人。美國來台學習中文的人數,在世界各國中排名第5名,緊接在越南、印尼、日本、南韓之後,且更重要的是,美國學生大多選擇修習每週上課時數達15小時以上的「正規課程」或政策支持發展華語課程,足見美國人來台不僅人數多,且大多都是認真來學中文的。我國外交部也樂觀表示,「台灣有信心、也有能力在美國華語文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為美國學生提供自由、民主、多元的中文學習環境。」

美國大戰略:保衛民主、反制中共

外交部「提供自由、民主、多元的中文學習環境」的政策方式,點出台美合作要點。從國際關係大架構檢視,台美華語教育合作是美國川普政府「民主保衛戰」及「反制中共紅色滲透」等大戰略中的重要一步棋。早在去年8月13日,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就要求中共海外統戰工具「孔子學院美國中心」(CIUS)註冊為外國使團;接著在10月15日接受佛羅里達州廣播節目《早安奧蘭多》(Good Morning Orlando)專訪時,宣布要求美國各校於2020年底前關閉孔子學院的消息,因為孔子學院是中共用來洗腦美國人的宣傳組織,還涉及授課老師會被言論審查等干預美國學術自由問題。

孔子學院名義上是民間非營利組織,實為中共教育部漢辦轄下機構,於2004年在韓國開設第一間學院至今,已逾500多所學院,遍布全球150多個國家。其成立目的,號稱是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了解,以及發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係,但歐美國家質疑其為中共控制言論及統戰的工具,嚴重侵犯學術自由,近年美國、加拿大、澳洲、法國及瑞典等國開始相繼關閉境內孔子學院。

然而,美國並沒因勒令孔子學院通通退場後放棄學中文,國務卿龐培歐反而呼籲美國人加強學中文,在2020年10月20日要求國務院擴大對漢語的培訓計畫。顯然,龐培歐知曉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川普政府承接美國前人的智慧,美國之前在與蘇聯冷戰期間就培養了大批俄語專家,在應對中東恐怖攻擊時也積極培養阿拉伯語人才。面對當前中共的極權擴張,只要越多美國人懂中文,美國人中文程度越好,就越能了解中共真正的意圖及預測其行為,進而避免衝突並創造合作機會。巧的是,剛好有個國家得天獨厚,同時具備「中文為國語」、「擁護民主自由」及「保存中華文化」三大要件,提供美國重要戰略資源,這個國家是寶島台灣。

台灣發揚中華正統文化等軟實力

2020年10月17日傳來一則令台灣人欣喜的消息,「台灣的101大樓」成為了美國政府語言學習網站封面圖。該網站是美國國務院設置的學習計畫資源網站「languages.state.gov」,目的是鼓勵美國民眾學習中文等多國語言。在眾多語言及邦交國中,美國別出心裁,選了非邦交國的台灣意象作為代表,彰顯台美夥伴關係十分緊密。

根據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於2020年11月18日發表的《中國挑戰的方方面面》(The Elements of the China Challenge)報告,美國將打造新一代「中國通」公務員,並向美國民眾宣導中共挑戰的意涵,教育美國學生民主與自由的社會責任。台灣應藉此機會,積極說服美國未來應安排公務員來台受訓,學習不受共產黨思維汙染的中文,並受台灣正統中華文化薰陶,從中了解極權中共與民主台灣之不同,以及中共對台鋪天蓋地滲透的邪惡。

立法委員王定宇表示,台灣能提供美國「中國以外的學習管道和機會」,以應對中共擴張野心,為台美創造合作空間。立委趙天麟認為,當中共孔子學院在退場,正是台灣進場時機,並呼籲台灣政府與民間應把握良機、通力合作,藉台灣保存的中華文化優勢,推出「寶島學院、福爾摩沙中心」等創新機構,發揚台灣軟實力。

然而,今年受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海外華文教師來台研習班紛紛取消,外籍生來台學中文人數也驟減,台灣許多華語中心招生不足,已出現減班、停班及華語教師遭解聘等現象。為對抗疫情且持續擴大美國人民對台灣的認識,僑委會強調要結合數位資訊,除分享「全球華文網」網路資源外,也開辦線上直播課程、華文教師線上遠距研習班,並輔導在美僑校轉型,與美國主流社會銜接,提供美國人更多學習管道。

台灣政府與民間若能把握這天賜良機,積極與美國合作,強化台灣在全球華語市場的定位,不僅可以解決我國師資過剩的失業問題,更能把台灣師資推向國際市場,讓世界看見台灣。

拜登掌權 害美國損世界

▲氣候過暖是假議題,它並沒有獲得科學界定論。而左派則透過環保運動阻止資本主義,推行他們的意識形態──社會主義。Getty Images
第219期
曹長青
作者為美籍華裔評論家,網路影視評論「長青論壇」主持人。

這場美國大選如果最後是左派民主黨拜登偷竊成功而掌權,不僅重創美國,也因美國是自由世界旗手而嚴重損害西方戰略。這從拜登揚言要改變的四個重大外交政策可看出:

拜登已發話,他進入白宮第一天就要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議》。此協議是由認同全球氣候過暖的國家組成。川普執政後之所以退出,是因該協議毫無約束力,對違約國家既不定期檢查,更無違規懲罰,就是個裝模作樣的牌坊協議。但美國加入後卻要每年給聯合國氣候組織10億美元,讓那些官僚們像世衛組織幹事長譚德塞們般揮霍。川普是商人出身,不當這個冤大頭,節省美國納稅人的錢。

一、氣候過暖是藉口 實質是反資本主義

每年10億美元對美國經濟體來說像一個銅板沒什麼,但美國如支持這種氣候協議,等於支持全球左派遏阻資本主義。因所謂氣候過暖是假議題,它沒有獲得科學界定論。而且過去100年全球平均氣溫才增加1度,左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的是以環保為由阻止資本主義,推行他們的意識形態——社會主義!

對此看得透徹的前捷克總理、共產時代的反共異議人士克勞斯(Vaclav Klaus)說,這種左派環保者的意識形態,實質是以保護環境之名,抵制市場經濟,反對人類的自由發展,要像共產主義「計畫經濟」那樣來「計畫環境」,最後「計畫個人的生活」,帶有明顯的集權企圖。它如得逞,「將會使我們倒退到中央集權和限制自由的時代。」

川普執政後,退出了《巴黎氣候協議》,並廢除左派以環保為由限制經濟發展的種種陳規陋習。解禁了沿海石油開發,支持頁岩油開採等,從而使美國一躍超過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生產國,不僅不再依賴中東石油,並促全球油價下降,有利世界經濟。而拜登們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議》,會以環保為由再禁沿海石油和頁岩油開採等。這對美國經濟一定造成重大傷害。所以拜登被稱為「敗家子」。

二、恢復《伊朗核協議》是「放虎歸山」

拜登的更進一步敗家是,他說入白宮就恢復《伊朗核協議》。這個協議在歐巴馬時代使伊朗獲得被美國凍結的一千多億美元,德黑蘭用此款武裝恐怖組織。伊朗承諾僅發展民用核子,絕非軍用,完全是欺騙。民用軍用像手心手背,馬上可翻轉。如伊朗擁有核武,對中東和平構成巨大威脅。過去4年,在川普總統斡旋下,以色列已經和阿聯酋、巴林、蘇丹、摩洛哥、科索沃等5個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關係正常化,中東大國沙烏地阿拉伯也同意以色列飛機通過其領空,這都是川普總統的重大政績,因此他被多國議員和學者推薦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但左派拜登們恢復《伊朗核協議》,等於把這一切付諸東流。德黑蘭有了核子武器,以色列可能被迫轟炸摧毀,中東穩定局面將被打破;目前川普政府在後面力挺,前台的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等反伊朗戰略聯盟局面就可能被破壞。中東局面可能倒退到歐巴馬向邪惡妥協綏靖的時代,或者更糟。

三、與俄國為敵是放過真正敵人

拜登上台還會改變目前美國對中俄兩國的不同態度。川普總統執政後就想緩和美俄關係,甚至希望美俄聯手共同對付真正的威脅——伊斯蘭主義和中共集團。伊斯蘭國(ISIS)被剷除後,中共成為全球主要威脅。川普的聯俄抗共大戰略是對的,俄國普丁雖有威權傾向,但畢竟俄國有了選舉和相當的新聞言論自由,而這都是專制中國完全沒有的。俄國的教育投資已超過軍費開支,目前看不到俄國有侵占整個歐洲並全球擴張的野心和能力。

雖然有過克里米亞事件,但那是特殊的,因58%以上的克里米亞居民是俄國人,他們嚮往俄國。如果由聯合國舉辦公投,結果也會是多數願意回歸俄國。當年俄共領袖赫魯雪夫把克里米亞送給烏克蘭,就如同毛澤東要把海南島送給廣東一樣,是把上衣兜里的銅板放到褲兜。另外更由於克里米亞事件時美國是極端無能的民主黨歐巴馬掌權,他對外只知道妥協鞠躬,給克里姆林宮開了綠燈,俄軍才敢進入克里米亞。而整個歐洲也是一片軟骨頭,德國總理梅克爾還暗中與普丁合作,以獲俄國天然氣等。

四、歐巴馬拜登的中國政策是「養虎為患」

拜登與俄國為敵的直接結果,就是降低了對全球真正敵人中共的重視,更給北京擴張機會。這將是對川普的全球戰略、也是對美國國家利益的重創。川普執政後,越來越清晰認知到,用一帶一路全球擴張、竊取美國經濟科技情報、全面滲透的中共政權,才是美國、也是西方世界的最凶險敵人!所以川普政府從經濟、軍事、政治、文化、外交等多領域反制北京。前所未有地與中國打了貿易戰(之前美國歷屆總統都沒這種勇氣),給中國產品增稅,扭轉貿易不平衡;更在軍事上與印度日本組成《印太戰略同盟》遏阻紅色中國;政治上則聯合包括非洲、美洲等國家制約北京;外交上更關閉了中共在休斯頓使館,逮捕中共線民,全面遏阻中共在美勢力。川普政府認知到,過去柯林頓、布希父子、歐巴馬等前後28年實行的幫助中國經濟壯大的政策是養虎為患,必須停止。

如果拜登掌權,這個遏制中共的川普大戰略肯定被改變,且不說拜登列出的內閣名單基本都是過去民主黨政府的舊官僚,定會倒退到歐巴馬的綏靖時代,更可怕的是,因拜登已患老年癡呆症,且病情明顯在迅速惡化,他很可能越來越少出來講話,更別說實際執政;其副手賀錦麗將會真正掌權。這就實現了歐巴馬的政治設計:據說是他強烈要求啟用賀錦麗做拜登副手的,這樣他就可以垂簾聽政,他和賀錦麗,兩個黑人一前一後(台)操縱美國政治。

賀錦麗是美國國會最左的參議員之一,還有靠和權勢男人睡覺進入政界一路高升的風塵歷史。這樣一個毫無道德底線的狂熱社會主義分子,與實質上是信奉伊斯蘭主義的歐巴馬聯手,不僅對外政策將大倒退,而且將把美國帶入深淵。這是一個極為可怕的政治前景。所以很多有識之士都清楚認知並大聲疾呼,這場大選是上帝和魔鬼之間的戰爭!

當然,美國是一個特殊的國家(American Exceptionalism),有獨特的歷史和文化,被先賢們視為「山巔之城」,要成為人類的樣板。美國人民,尤其是支持川普總統的7,500萬選民,能吞下拜登們偷竊選舉、繼而敗壞他們摯愛的美國這顆惡果嗎?美國民間蘊藏著巨大的堅守傳統美國的韌性、捍衛偉大美國的勇氣和決心。這股力量將會以怎樣的形式爆發出來?這場正邪大戰的結局如何?還需拭目以待。

警濫捕,港人逃亡;舞照跳,武肺施虐

▲2020年12月12日黎智英雙手上手銬,鐵鏈腰部纏繞,被控欺詐及觸犯港版國安法罪名,收押拘留不准保釋。Getty Images
第219期
林保華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香港自從去(2020)年6月底實施《香港國安法》以來,仗著「國家安全」為名,有理沒理,到處抓人。反正抓到以後,不難加上任何一條罪名,就如「煽惑」的罪名就如同當年中國的「反革命宣傳煽動罪」,隨便一句當權者不中聽的話,就是「反革命宣傳煽動」了。於是警方只要查閱這幾年來大大小小的街頭運動或網上言論,想抓誰就可以抓誰,用「以儆效尤」來製造寒蟬效應。

中共打江山、保江山的兩大武器是槍桿子與筆桿子,因此它的最大敵人也是對手的這「兩子」。香港民間沒有槍桿子,可是九七前香港長期的言論自由卻孕育著不少筆桿子及作為筆桿子平台的媒體。當年400萬香港人口可以養育400家大小媒體,被西方媒體視為奇蹟。然而隨著九七後中共統治的壓力與網絡的發達而導致傳統媒體的衰落。尤其在中共威脅利誘下,九七後留下來的傳統媒體還敢於抗拒中共壓迫的,只剩壹傳媒屬下的《蘋果日報》了。它也就成為中共打擊的首要目標。

無限上綱定罪黎智英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12歲從廣州偷渡到香港追求自由,當然了解共產黨的本質。當他事業有成創辦佐丹奴後,適逢1989年的六四屠殺,他的成衣店製作了不少印有北京學運領袖頭像的汗衫派發支持學運。過後他就創辦《壹週刊》來宣揚自由民主理念而得罪中共。佐丹奴無法在中國發展而出讓。黎便專心經營媒體,再創辦《蘋果日報》,並且帶動香港報刊的壹週刊化與蘋果化,但也樹立了不少敵人,包括政治上與行業上的敵人。尤其他的熱衷政治而被列為香港「四人幫」(黎智英、李柱銘、陳方安生、何俊仁)之一。

從九七前壹傳媒被黑幫搗亂到現在黎智英家門口被黑幫丟爆炸物,都是中共與香港黑幫的一脈相承。目前更有《國安法》將之合理化,黎智英可說在劫難逃,除非他放棄香港的陣地。

去(2020)年以來黎智英先後被捕4次,兩次是《香港國安法》實施以後。最後一次是12月2日,是根據第3次逮捕他時在不同地方搜索到的證物,以欺詐罪來逮捕,並由香港國安公署指定的法官來審訊。

黎智英什麼地方欺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原來在上次搜查他的辦公室時,發現他在與業主簽租約後,又有他的另一家公司也使用裡面的辦公室,後來也搬離。就是這樣小小的、非常常見的租賃事務構成他的欺詐罪,由《香港國安法》來審理?這不是殺雞用牛刀?真是最標準也最幼稚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然後就以防止潛逃將他拘留不准保釋。

這樣一個雞毛蒜皮的事構成欺詐,還會為這種鳥事潛逃被通緝?這根本是國際大笑話。當局為了掩飾他們的無能表現,遂在12月11日再給他加控「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然而黎智英去見美國政要都是前(2019)年的事情,《香港國安法》根本還沒有訂立,也沒有規定有追溯權。何況他不贊成美國制裁香港。於是當局給他下的罪,是追看美國國務卿龐培歐與台灣總統蔡英文的推特。如果追看就是勾結,多少人獲罪?包括至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都在追看。但是有權就有理,且看他們如何硬上綱來為黎智英定罪。

反送中定罪 何患無辭

然而被抓的不止黎智英。香港眾志前領導人黃之鋒、林朗彥、周庭也以包圍警總為名被捕判刑入獄,其中周庭更是第一次入獄,他們年齡23到26歲,判囚7至13個月。12月8日,8名民主派中人因涉七一遊行被警方拘捕。民陣召集人陳皓桓、最近辭職的民主黨立法會前議員胡志偉、立法會前議員朱凱廸、東區區議員徐子見等,指控他們「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舉行或組織未經批准集結」及「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等。

香港中文大學11月舉行網上畢業禮期間,有近百人在校內遊行,警方國家安全處也於12月7日拘捕8人,涉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包括中大舊生楊子雋、觀塘區議員陳易舜及西貢區議員李嘉睿;其中3名被捕非中大生涉嫌觸犯煽動分裂國家罪,當中2人為16歲中學生。

至於法庭對參與反送中運動者的大大小小審訊則是幾乎沒有一天不在進行,只要包包裡藏了一些被懷疑可以作為攻擊性武器的,例如雷射筆、各式小刀與五金工具等,或對警察稍有不敬等都被檢控定罪。如果有法官為他們洗脫,這法官就要被黨報聲討。

更讓港人擔心的是12位逃亡台灣途中被攔截送中的12位手足還在中國受難,當局指派的律師連姓名都不肯說。如此鬼祟行事,目的又是什麼?

東方之珠淪為流亡之都

在這個情況下,能夠離開香港的就盡量離開香港。其中合法移民台灣的大增;申請英國海外公民護照BNO的人數也暴增,英國已經批准持此項證件的香港人可以在英國居住5年再在12個月內申請入籍。若干西方國家也都相應放寬,包括收容香港政治難民。

2020年11月30日,已經參與集體總辭表達抗議的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應丹麥國會議員邀請離港赴當地交流。隨後父母、妻子及兩名子女已乘飛機離港往丹麥。許智峯遂於12月3日在社交網站發表聲明,正式宣布要暫別香港,就此流亡,並退出香港民主黨,而他與家人在香港的銀行戶口也立即被凍結。許智峯是民主黨後起之秀,面臨當局9項控罪,如果不走,肯定難逃牢獄之災。前青年新政召集人之一,後被拔除立法會議員的梁頌恆也宣布已經流亡美國尋求政治庇護。

最小的逃亡者是年僅15歲的Aurora(化名),她是前(2019)年10.1示威在荃灣中槍的曾志健的女友。曾志健去年10月1日在荃灣遭警員實彈射傷,子彈碎片距離心臟只有三厘米,事後被控暴動及襲警罪;當日跑到健仔身旁大叫「救人先」的理工大學博士生亦被控暴動。Aurora終日生活在恐懼中而決定流亡。

香港從東方之珠淪為流亡之都,全部歸功於共產黨的統治。所以即使歐美武肺瘟疫流行,也阻止不了香港人流亡到彼處。

香港疫情掀起第四波

然而香港本身的武肺也掀起第四波,於11月中旬陸續爆發。這在世界也是少見。主要原因有幾個,最重要的是政治掛帥。如上所述,特府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對政治異議人士的秋後算帳上,如何能夠顧及民眾最大福祉的疫情?自始至終都開放中國口岸,並且沒有進行嚴厲的檢疫措施,以致中國病毒不斷流入,而且在社區流傳而查不出源頭,當然也無法順藤摸瓜進行控制。

為了防疫所宣布的《限聚令》,禁止4人以上聚會、用餐。但是最根本是拿來對付遊行示威的民眾。民眾悼念7.21或8.31慘案及墜樓手足的獻花活動,均以違反《限聚令》紛紛被解散、被拘捕;反之,建制派的許多活動,警察視而不見,即使有人檢舉也沒有用。選舉需要延期,但是演唱會可以舉行以顯示防疫成績。

目前強制有病徵者、安老院舍員工及計程車司機檢測,然而事後最多新聞的卻是「舞肺群組」。這個群組多為愛國的有錢人,為了貫徹鄧小平的「舞照跳」,即使武肺流行期間,他們也不顧《限聚令》而夜夜笙歌。當然也不需要保持社交距離而影響情趣,終於在他們內部傳染後再傳到舞肺群組之外,包括高檔的私人醫院養和醫院也難逃此劫。

12月9日的香港《蘋果日報》報導:香港第四波疫潮的震央位於歌舞群組。自11月19日女富商吳汪靜宜成為首名確診者後,群組已有合計680人確診,占當日起確診人數約42%,亦是第三波疫潮重災區慈雲山的確診人數的三倍。確診者同步到過多個舞場,牽連超過140個處所,甚至已出現第7代傳播。

更有趣的是對「舞照跳」的一個統計數字。11月23日香港《蘋果日報》報導,舞肺男女患者的年齡差異引起關注,以灣仔Starlight Dance Club的26名確診者為例,10人為女性、16人為男性。

10名女患者平均年紀64.3歲,其中最老患者76歲,最年輕也有56歲,年齡分布較為平均;她們多居住於豪宅,如灣仔司徒拔道老牌住宅、南區碧瑤灣、紅山花園、西貢清水灣大廈,九龍塘大廈等。16名男患者平均年紀為40.8歲,其中最高齡的79歲,最年輕24歲;30歲以下3人、31至36歲8人、40歲以上5人。最高齡的79歲男子居住灣仔比華利山E座,最年輕的24歲男子居住於九龍站豪宅君臨天下,其餘多數居住舞蹈場附近的普通住宅大廈。只有一名男子為非香港居民,據稱是義大利舞王。

這個數據是否有些像牛郎織女在舉辦舞會?為了貫徹「舞照跳」而不顧個人安危,愛國有功,精神可嘉。而被他們傳染到的上下流社會人士,乃至病死的,則是為國捐軀了。

其中一個患者是台灣人比較熟悉的謝玲玲。從童星到影星,後來嫁給香港豪門再離婚。今年64歲,一度病危,最近已經康復出院。

更詭異的是,2012年地下黨梁振英出任特首前後出現的幾個打手集團,專門到異議人士聚會場所踩場的「愛」字頭社團鼻祖、後組織正義聯盟的李偲嫣12月16日在寓所猝死,驗出武肺病毒。原來她已經得病多日,先生竟沒有送她到醫院。當年作為一個女性爬到桌子上踩場的經典畫面人們記憶猶新,如今灰飛煙滅,連YouTube都找不到這張畫面了,然而她的眾多英勇鬥爭的新聞畫面還不少。

在異議人士毫無還擊之力,而武肺大肆傳播的情況之下,親共人士的「鬥爭哲學」需要尋找新的目標。不必太費思量,共產黨什麼都幫你想好了。黨的喉舌《大公報》已經發起圍剿特首林鄭月娥的新戰役,將防疫責任全部推到她身上。看來得到中央默許,因為林鄭到北京述職日期已被推遲。下面還有什麼好戲,是不是「狡兔死,走狗烹」,大家等著看。

2020美國大選:民主黨寫就的舞弊教科書

▲美國2020年大選堪稱世界選舉史上集高科技手段與傳統舞弊手法之大成。Adobe Stock
第219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美國大選還未落幕,川普與拜登兩造都明白1月6日國會認證會將發生選舉人團挑戰大選結果之事。已有近40位共和黨議員連署致信給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要求對大選舞弊進行調查。不少人都認識到此次如果承認拜登勝選,美國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將會受到破壞且再也無法修復。就在《紐約時報》、CNN、《華盛頓郵報》等反川左媒力辯美國大選只有少量舞弊,但不影響大選結果之時,兩份重量級的大選舞弊調查問世,將美國民主黨與反川左媒極力掩蓋的大選舞弊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兩份經典性的調查觸目驚心

這兩份調查,一份以視覺作品的形式問世,它是美國獨立華人媒體大紀元、新唐人聯合調查團隊製作的重磅紀錄片《2020美國大選調查——誰在盜竊美國?》調查記者Joshua Phillip在美國幾大搖擺州實地採訪多位吹哨人、大數據專家以及選舉專家,揭露了隱藏在大選背後的各種可疑問題。作為關心美國大選的研究者,我認為這部紀錄片成為揭露大選舞弊的扛鼎之作。眼下,這部紀錄片能讓普通受眾切實地感受到這次舞弊的嚴重性,看到民主黨蛀蟲們如何肆無忌憚地破壞美國憲政。

另一份調查是美國經濟學家、白宮經濟顧問納瓦羅所做的一項調查,以文本形式呈現。相關報告題為《完美欺詐:選舉違規的6個關鍵領域》(The Immaculate Deception: Six Key Dimensions of Election Irregularities),共計36頁,報告對2020年的總統選舉提供了詳盡的調查與分析,解析6個關鍵戰場州的違規行為。迄今為止,該報告是目前川普陣營公開的最詳細的選舉調查報告。納瓦羅指出,在6個搖擺州,違規行為顯然採取一致的戰略,共計有6項,其中包括全面選民欺詐、違規處理選票、規章違規、違反選民平等條例、投票機違規以及重大選票統計異常。

作為2020大選的經歷者,這部紀錄片與這份調查報告真實地記錄了這次大選中被美國主流媒體刻意「遺忘」的真實。無論是現在幫助世人了解這次大選的真相,還是為將來備存的歷史資料,這兩部調查都是不可繞過的經典文本。它們揭露的事實表明,美國2020年大選堪稱世界選舉史上集高科技手段與傳統舞弊手法之大成,超過曾被美國多方批評的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的任何一場選舉。

被斥為民主不達標的埃及2005年選舉

在中東北非四國中,埃及與美國的關係比較親近,除了每年的軍事援助之外,美國還為埃及培訓軍官。但美國對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擔任了四任總統(24年)不滿意,敦促埃及修改憲法。2005年2月,總統穆巴拉克提出對埃及《憲法》中有關總統選舉方式的條款進行修改,允許通過公民直接投票的方式在多名候選人中選出總統。在以前的《憲法》裡,嚴格規定只能有一名被議會推舉的總統候選人有資格參加最終選舉,美國指其為「一個人的選舉遊戲」。

根據新制定的埃及總統選舉法規定,埃及最高總統選舉委員會於2005年8月在50多位由政黨推薦或以獨立身分自薦的人士當中最終確定了10名總統候選人。除了執政的民族民主黨推舉的穆巴拉克總統外,比較有影響力的只有兩位:一位是具有悠久歷史的華夫脫黨(Wafd Party)的黨主席努曼‧古瑪(Numan Gumaa);另一位則是2004年10月剛剛成立的明日黨(El-Ghad party)的主席艾曼‧努爾(Ayman Nour),這位獲得美國大力支持,時任美國國務卿賴斯(Condoleezza Condi Rice)也對他充滿厚望。

這次選舉中,穆巴拉克在競選演說中拋出了一系列改革設想和承諾。比如他提出,如果他再次當選,將在未來6年內創造400萬個就業機會,並發起埃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投資計畫。為吸引在選舉中起重要作用的公共部門僱員的支持,他還承諾將低收入公務員的基本工資提高兩倍,並將國有企業職工的工資提高75%。大選投票從當地時間9月7日早上8點開始,當天晚上10點結束。穆巴拉克率領他的妻子和兒子賈邁勒‧穆巴拉克(Gamal Mubarak)在他們居住的開羅市東北部郊區的選舉站投了票。9月9日晚,埃及最高總統選舉委員會正式宣布了選舉結果,穆巴拉克獲得了88.57%的選票,第五次當選埃及總統。

美國對此結果很不滿意,但穆巴拉克的競選比較乾淨,他的所有承諾,在歷次美國大選中也都曾出現過。美國終於發現一點:在這個7,000萬人的國度裡,登記選民總數為3,180多萬,而投票率僅為23%,這也就意味著,只有640多萬埃及選民支持現總統,而且其中公務員與國營部門當中選民居多。美國認為民眾參與率不足,埃及民主不達標。

與2020年美國大選相比,穆巴拉克既未延長投票時間、選民也需要核實身分,他也未曾從其他候選人那裡偷票。請注意,美國這次大選當晚,在川普遙遙領先之時,六個搖擺州突然宣布停止計票,將共和黨的選舉人員趕走之後,連夜為拜登灌票,在密西根州出現了一段時間內只有拜登一人選票14萬張的情況,那條被多位統計學家宣布為不可能出現的拜登曲線成為這選舉的標誌性事件,其餘五州則拖延多日,直到無法查對身分的郵寄選票讓拜登遙遙領先才算點票結束。這種情況,不僅在埃及2005年大選中未曾出現,全世界也恐怕就美國一國是這種馬拉松選舉。

2020年委內瑞拉國會選舉,美國的不滿點在哪?

2020年12月6日,委內瑞拉舉行國會選舉,總統馬杜羅(Nicolas Maduro)奪回國會控制權。美國政界的兩造都對此進行了批評。

美國國務院主辦的一個中文網站《霧谷飛鴻》(Wild Geese - Share America),於12月17日登了一篇〈馬杜羅舉行欺詐性的選舉:「不投票者不得食」〉,其中列舉了美國政治兩造對委內瑞拉的批評:12月6日委內瑞拉舉行欺詐性的國民議會選舉之前,馬杜羅政權肆意踐踏委內瑞拉普通民眾的意願,威脅民眾如果不投票就會失去社會福利,以糧食援助為政治武器,迫使人們參加12月6日的欺詐性選舉。

12月8日,美國國務卿龐培歐(Michael Pompeo)就這次公投發表聲明指出,「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的國民議會和委內瑞拉民眾發出的聲音是抗擊委內瑞拉專制主義的唯一方式。」龐培歐有資格對委內瑞拉進行批評,因為他本人與他支持的川普總統,在2020年大選中,都遵守法律與秩序,即使在對方公開搶劫了這場選舉之後,他們仍然循著法律途徑中規中矩地謀求解決問題。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對馬杜羅政權「不投票者不得食」的批評,則是對自身、民主黨與對馬杜羅實施雙重標準。這家媒體稱「這個非法政權還為了騙取選票對委內瑞拉人的健康造成威脅。該政權拒絕在投票日當天為全國各地的投票站採取安全措施,使成千上萬民眾暴露在新冠病毒的環境中,為欺詐性的選舉付出生命的代價」。

《紐約時報》全然忘記了,它及左派支持的民主黨,在美國疫情初起時,既反對川普總統停飛中國航班,還號召人們公開聚餐。在疫情高峰時期,聯邦政府建議停止商業尤其是餐飲業營業與群聚,民主黨州甚至釋放了大量在押犯人。但到了5月下旬黑命貴(Black Lives Matter)運動一起,所有疫情禁忌都為左派的革命運動讓步了,公開鼓吹反種族歧視的革命與清除歷史的美國文革比防疫重要。可見疫情完全服從於政治需要:民主黨自己可以因革命需要可以隨時打破疫情期間的隔離規則,但本陣營之外的任何人、機構、組織,無論國際國內都得遵守隔離規則。

 

《紐約時報》對委內瑞拉馬杜羅政權「不投票者不得食」的批評,則是對自身、民主黨與對馬杜羅實施雙重標準。圖為示意版。Adobe Stock

▲《紐約時報》對委內瑞拉馬杜羅政權「不投票者不得食」的批評,則是對自身、民主黨與對馬杜羅實施雙重標準。圖為示意版。Adobe Stock

 

《紐約時報》還憤然批評馬杜羅要求選民投票,不投票者不發放福利,是「不服從者不得食」。它在批評之時全然忘記了,在今年大選中,他們的左派戰友一直貫徹這一主張並得到它的支持。民主黨的眾議員亞歷山德里婭‧歐加修-寇蒂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暱稱AOC)一直說要為川普支持者、捐款者列個黑名單,將來要對他們給予政治懲罰;傳媒大亨梅鐸的次子媳凱瑟琳‧梅鐸(Kathryn Murdoch)是福斯集團FOX的大股東,她要求FOX禁播拜登家族醜聞,並稱凡這樣做的媒體人將被她列入黑名單,不得就職,也不被她所在的社交圈接納。這種做法一點不比馬杜羅的「不服從者不得食」更好,只是左派自認政治正確,做什麼無理缺德的事情都占據道德高地。

美國的軟實力成為國際笑話

1980年代,哈佛大學教授約翰‧奈斯比(John Naisbitt)提出風靡一時的「軟實力」(Soft Power)學說,認為美國做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不僅依賴超強的軍事與經濟等硬實力,更重要的是美國具有讓他國追隨服從自己的軟實力——價值觀的感召力。自從歐巴馬上任以來,推出毒品除罪化、身分政治、社會主義方向的經濟政策、過濫的LGBTQ(非異性戀團體,即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跨性別者(Transgender)與性別/性向疑惑者(Question / Queer)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權利,對黑人採取輕罪不罰的縱容政策以來,並在民主黨理政的州搞選舉舞弊以來,美國的法治日益墮壞。2020大選更是讓美國的腐敗、墮落暴露無遺,前述兩個大選舞弊的調查報告顯示的不過是六大搖擺州調查出來的大量舞弊案中的一部分罷了。

川普總統的困難不在於沒有舞弊證據,證據非常實在。關鍵是美國社會變了,對腐敗、舞弊、選舉欺詐容忍度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拜登家族的腐敗、亂倫,選舉中發生的大規模欺詐,大法官羅伯茨(John Glover Roberts)的孌童指控,如果是歐巴馬任總統以前的美國,早就追究了。如今,主流媒體置事實於不顧,指鹿為馬;司法權嚴重的政治偏倚,加州與賓州的法官都裁斷選舉違憲,下不為例,但不改變選舉結果的判決,十分荒謬。

美國曾以所謂「軟實力」自傲於國際社會幾十年,今後恐怕無顏再提這個詞。從此以後,美國再想指導發展中國家如何實行民主,讓這些國家服從美國的規範,恐怕那些國家看在援助的面子上不說什麼,心中一定會暗中嘲笑美國的虛偽無恥。

黃金女郎 vs. 美貌無敵

▲中國男多女少的情況嚴重,卻仍有不少「剩女」現象,令人玩味。Adobe Stock
第219期
樊家忠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專長為應用個體經濟學、家庭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公共政策效果評估。

近二十年來,東亞國家出現一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現象。台灣稱它為「黃金女郎」現象,南韓則無獨有偶地稱為Gold Miss,翻譯過來也就是黃金女郎。唯有中國給它取了一個充滿貶意的名稱:剩女。

這個現象是人口中出現愈來愈多年紀接近中年但是尚未結婚,而且沒有結婚意願或者難以找到結婚對象,通常是有獨立經濟能力的中產階級或以上的女性。

中國會出現剩女現象特別難以理解,因為一胎化政策與重男輕女等社會偏好因素,使得男多女少的現象比其他國家嚴重很多,所以女性應該很容易找到結婚對象才對。更令人費解的是,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快速,雖然成就了很多都市中產階級女性,但成就了更多高所得男性,所以這些女性按理不應該缺乏結婚對象才是。

針對這個謎題,David Ong、Alan Yang和Junsen Zhang三位經濟學家利用中國大量的統計資料進行了分析,他們的發現非常有趣。

婚姻介紹網站

他們使用了三組資料──人口普查、家戶追蹤調查以及婚姻媒介網站的資料。其中婚介網站的資料提供了下列特殊的訊息,讓作者們可以掌握細緻的個人資訊。

首先是女性的外貌。除了每個用戶個人的身高、體重、年齡外,該婚介網站三分之二的用戶有提供個人照片,這讓研究者得知個別女性的美貌程度。作者們可以用照片將女性分成「美貌組」與「抱歉組」,並且比較她們的行為模式。這個資訊很關鍵,因為相對於男性而言,美貌對女性在婚姻競爭上的重要性更高。

另外一個重要的資訊是網站裡記錄了每個用戶搜尋對象的歷史,作者們因此得以觀測個別女性搜尋的對象是誰,以及她們重視的條件。

最後,最重要的是作者們利用該網站進行了一項「現場實驗」:他們在網站上偽造了450份男性的帳號,並刻意讓他們的所得分為高、中、低三組。這些帳號上網後,作者記錄了造訪這些帳號的女性(總共1,811人次)以及她們的背景資料。

女性的競爭模式

幾乎在任何現代社會都一樣,女性結婚的對象平均而言會是教育程度較高、所得較高的男性,也就是「Marrying Up」模式。但一個女性想要「嫁得更好」,就需要在競爭的婚姻市場中勝出。那哪些因素會影響女性在婚姻市場上的競爭程度呢?

首先是男女比,適婚年齡的男性相對女性愈多,女性之間的競爭程度就降低。另外一個因素則是男性之間的所得差異,這個差異愈大,女性之間的競爭程度愈高。所以作者用人口普查資料計算了每個城市適婚人口的男女比,另外用家戶調查資料計算了每個城市男性的所得差異程度,來衡量每個城市女性婚姻市場的競爭程度。

 

為何當一個城市裡高收入男性愈多,高收入女性反而更難結婚呢?作者認為這是因為高收入男性會吸引美貌的低收入女性進來競爭,並且打敗高收入女性。Adobe Stock

▲為何當一個城市裡高收入男性愈多,高收入女性反而更難結婚呢?作者認為這是因為高收入男性會吸引美貌的低收入女性進來競爭,並且打敗高收入女性。Adobe Stock

 

美貌無敵

作者們的第一個重要發現是,當高所得男性比例增加或者該城市男女比增加,低收入的美貌組女性會進場去「搶」高收入男性,成為高收入女性的競爭者。

關於這一點,作者們呈現了兩個證據:第一、在婚介網站上,當一個城市人口中高所得男性比例以及男女比增加時,高收入女性對高收入男性的搜尋頻率會增加,而低收入的美貌組女性也會增加對這些高收入男性的搜尋頻率。作為對照組,低收入的抱歉組女性對高所得男性的搜尋頻率反而因此而減少。

第二、實際上的結婚結果顯示,當一個城市人口中高所得男性比例以及男女比增加,高收入女性的結婚機率相對於低收入女性反而降低,而且降低最多的是那些「抱歉組」的高收入女性。

為何當一個城市裡高收入男性愈多,高收入女性反而更難結婚呢?作者認為這是因為高收入男性會吸引美貌的低收入女性進來競爭,並且打敗高收入女性。而由於高收入女性不願意也不需要屈就低收入男性,因此結婚機會減少。由此觀之,美貌果然無敵啊!

另一種詮釋

關於黃金女郎現象,韓國首爾大學的經濟學教授Jisoo Hwang則提出了另一個假說。她認為主要的關鍵因素不是所得,而是性別角色規範(Gender Norms)。

她的主要論點是:東亞各國由於經濟成長快速,女性教育機會提高,使得女性勞動參與率上升、收入增加得以在經濟上獨立。然而,所得增加速度雖快,但整個社會的性別意識改變速度卻男女不同。

平均而言,女性的性別意識受了教育後會快速改變,但男性則轉變緩慢。特別的地方是,男性的性別意識會受到媽媽的影響:如果媽媽是職業婦女或者有大學學歷,兒子對於平等的性別意識接受度較高。

換句話說,第一代受教育的女性自己的性別意識已經改變了,但適婚年齡對象多半是還是崇尚傳統價值的男性,對婚姻關係的期待仍然是男主外女主內。由於這些第一代女性不想扮演傳統女性的角色,於是適婚的對象很少,結婚率下降。

這種現象一直要等到部分第一代的女性結婚生育後改變自己兒子的價值觀,男性整個世代的改變才會出現,但這在時間點晚了第一代女性整整一個世代。

 

 

參考資料1:Ong, David & Yang, Yu (Alan) & Zhang, Junsen, 2020. "Hard to get: The scarcity of women and the competition for high-income men in urban Chin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44(C).

參考資料2:Jisoo Hwang, 2016. "Housewife, " gold miss," and equal: the evolution of educated women's role in Asia and the U.S.,"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29(2): 529-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