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特斯拉中國歷險記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左)2019年1月9日在北京中南海與中國總理李克強握手。Getty Images
第230期
東方

自從馬斯克(Elon Musk)促成「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Tesla Giga Shanghai)落成後,特斯拉的製造瓶頸算是疏通了。一直困擾特斯拉電動車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公司股價扶搖直上,馬斯克也成了中共的啦啦隊長。中共也真是需要特斯拉到中國建廠,還特別開綠燈,但中共有自己的算盤,利用了特斯拉一把。

中共為何看中馬斯克?

《華爾街日報》對此有文章評述,以下闡述其觀點。這還得從川普政府說起,川普執政時期跟中共發動貿易戰,從2018年開始禁止向中國輸出高科技,因為北京就是要蒐集世界尖端製造工藝,成為未來高端製造的中心。

美國進行技術圍堵之後,中共就看中了馬斯克,除了特斯拉汽車製造工藝之外,馬斯克出生在南非,沒有意識形態,對美國也談不上效忠,還經常跟美國監管當局硬碰硬,因此就向馬斯克伸出了橄欖枝,專門為他投資中國破例,也就是在中國投資建廠不需要中國合夥人,沒有其他外資企業所必須的合資夥伴,而且在上海這個地價昂貴的地方提供廉價地皮建廠,還享有特殊的稅收優惠。

2018年7月,馬斯克跟北京簽署了投資協議,第二年年底就開始了生產特斯拉3型電動車。中共官員宣稱將創造大量的工作機會,從2023年底開始,特斯拉將會每年上繳3億4,500萬美元的稅收。在2019年的一次會面中,李克強總理開玩笑說,要給馬斯克中國綠卡,李克強還開著特斯拉在中南海大院裡兜了一圈。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2020年1月7日在特斯拉中國製造的Model 3上海交付儀式上揮手。Getty Images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2020年1月7日在特斯拉中國製造的Model 3上海交付儀式上揮手。Getty Images

 

中國市場讓馬斯克成為世界首富

馬斯克在中國開廠,解決了製造瓶頸問題,他的目的達到了。今天有超過一半的特斯拉電動車是在中國製造的,製造問題的解決,和在中國市場的攻城掠地,促成了特斯拉2020年首度實現「全年盈利」,2021年的前九個月,特斯拉四分之一的銷售來自中國,也促成了馬斯克成為世界首富。

那麼北京紅地毯歡迎特斯拉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提振中國本土的電動汽車製造業。多少年來,中國本土電動汽車的表現總是不盡人意,北京希望把特斯拉招來之後,能帶動下游的一系列供應鏈,提振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完善中國電動車製造的生態環境,扶植本土企業,最終超越並代替了特斯拉。所以特斯拉在中國建廠的一個要求是,下游零件供應本土化。

苗圩是前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也是與馬斯克談判在中國建廠的人物。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引進特斯拉,就像是把一條生龍活虎的鮎魚放到一池懶洋洋的魚群當中。起到了作用沒?起到了,有了特斯拉,中國的消費者才真正關注電動車,才開始相信電動車是普通汽車的良好替代品,中國的電動車消費市場就有了活力。而中國原本懶洋洋的電動汽車廠也活起來了。

中國「蔚來汽車」公司本來徘徊在瀕臨倒閉的邊緣,去年4月獲得新一輪資本投入,股價攀升;理想汽車、小鵬汽車也是一樣,都是生產豪華電動車的工廠。這三家工廠所生產的汽車銷量加在一起,2021年約可超過27萬輛,而在2018年的時候,這個數字只有1萬2,000輛。

特斯拉派遣自己的工程師到中國進行培訓,協助研究和設計,傳授製造工藝,包括電池和壓力鑄造工藝。在2020年7月的一次股東會議上,馬斯克說,過去有相當多的零部件在世界各地生產,再運到上海,現在本地可以供應了,節省了大量的成本。比如說,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寧波旭升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2020年的盈利報告中是這麼寫的:在設計、研究開發和電動汽車零件製造方面已經積累了技術,占據了電動汽車零件行業的高端地位,2020年的生意量是2016年的3倍。

是福還是禍?

看到這兒你可能猜到了,特斯拉在中國的蜜月期過去了。是的,中國汽車廠壯大後就開始發難,他們不滿特斯拉受到的特殊待遇,不滿一家外國工廠在中國的特殊待遇。他們發難的理由就是「大數據」,中共特別敏感大數據掌握在誰的手裡,也因為大數據而打擊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從螞蟻、阿里巴巴、滴滴出行、滿幫集團、看準網等等,清一色都跟大數據相關。畢竟,數據就是真相,真相是萬萬不能外流的。

首先發難的是網路公司奇虎360和上海汽車集團,這兩家公司2021年3月要求人大立法,針對外國電動車公司蒐集大數據危害國家安全進行立法,明顯是針對特斯拉而來。奇虎360創辦人周鴻禕倡議,禁止電動車蒐集周圍地形的數據,上海汽車集團黨委書記兼董事長陳虹倡議,電動車對用戶數據的蒐集和管理必須交給中國政府。

2021年4月,有用戶不滿特斯拉的剎車存在問題,在車展上抗議;5月份,北京政府就出台了新規定,限制蒐集數據的規模,蒐集到的數據必須留在中國本土,不經過允許,不得更新應用軟體,且特斯拉汽車不得在軍事基地和政府部門周圍行駛;8月份中國通過了個人數據保護法,11月1日執行。要知道,數據是電動車的生命線,特別是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競爭空前激烈,無人駕駛技術需要安裝一堆感應器,隨時觀察路況、了解周邊地理環境,需要蒐集大量的數據,不允許蒐集數據就無法自動駕駛。

面對越來越不利的投資環境,馬斯克怎麼辦?他還能怎麼辦,他非常清楚北京想幹什麼,用中國巨大的市場吸引你,讓你賺錢,掌握你的核心技術後就扶植本土企業跟你競爭。不只在中國市場競爭,沒準還到國際市場跟你競爭。馬斯克現在的策略是當一位高調的啦啦隊,點讚中共,比如在中共百年的時候,他就發推特說,中國取得的經濟成就無與倫比。9月北京召開互聯網大會,這正是中共打擊國內科技公司的尖峰時刻,許多中國知名企業家都沒有受邀出席,馬斯克出席了,還發表了講話影片,他說,特斯拉已經在中國建造了數據中心,所有有關生產、銷售、服務、收費等數據都留在中國,他還誇北京政府在加強數據管理方面的努力。

歷史不是沒有「前車之鑑」

馬斯克是聰明人,在不惹怒中共的前提下拖延自己被邊緣化的時間,也許他保留了最關鍵的技術,也許他會戰略轉移,改行發展太空旅行。但特斯拉在中國的好日子肯定已經走到頭了,在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占有率一定會每況愈下。2021年稍早,摩根史坦利的汽車業分析師就透露,特斯拉在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占有率是15%,到2030年的時候,會下降到7%的水平,中國本土企業會不斷蠶食特斯拉的市場。這是競爭的結果,更是中共要扶植本土企業政策的必然結果。

歷史上不是沒有前車之鑒,蘋果在中國生產iPhone,許多蘋果培訓出來的供應商也為其他中國手機供應,已經成為蘋果的競爭對手。微軟就很慘了,1992年在中國開設辦公室,但在雲端業務上幾乎一籌莫展,微軟已經宣布關掉在中國的LinkedIn,理由就是在中國經營太難了。估計在不久的未來,特斯拉在中國還會有一定的市場,但不會是龍頭老大的主導地位了。

汽車能源大戰:鋰電 vs. 氫能

▲氫能與鋰離子電池的競爭,攸關汽車能源的未來走向。Adobe Stock
第230期
方清月

隨著人類保護環境的意識日益增強,燃油汽車成了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愛它們是因為汽車滿足了人們的外出需求和精神慰藉,有人調侃,汽車就像男人的另外一個家,停車之後,他們喜歡在裡面待上5分鐘,畢竟只有這一刻他們才能做自己,其他時候只能是父親、兒子或者裝孫子。恨汽車是因為汽車燒油更燒錢,包括停車、保險、維護、罰單,還有日益上漲的油價。現在燃油汽車在中國需要遵守流量規矩,經常遭遇單、雙號限行,人們總感覺花費幾十萬元,只買回來半輛車,況且主流媒體動輒發表文章,宣稱汽車燃油是導致城市霧霾的主因之一,建議大家改為「綠色出行」。

面對如此憋屈的汽車生活,依舊有人前仆後繼要買車。汽車也能代表身分,沒有汽車就無法融入某些社交領域。旺盛的需求和收緊的政策之間產生了巨大矛盾,解決矛盾的出路就是採用新技術、新能源的新概念汽車。

電動車:誰能解決電池問題?

按照現今政策大方向來看,電動車大有取代燃油汽車的趨勢,例如:中國電動車不受限號政策左右;在中國某些城市購買一定金額以上的電動車,可領四成補貼款;一些公共交通如出租車、計程車都更加推崇電動車型。

此外,特斯拉在全球掀起一股電動車熱潮,創辦人馬斯克經常榮膺世界首富的頭銜。遺憾的是,作為電動車的核心零件──動力電池的發展一直非常緩慢,近兩年幾乎沒有什麼進展。而且受疫情影響,鋰電池的原材料、製造成本大幅上漲,中國的寧德時代等電池供應商,雖然手握大量訂單,卻因為產能不足而無法交貨。這種情況下,車商更沒有精力來研發電池新技術,導致動力電池續航短、畏寒怕冷等特性難有改進。

中國東北地區的司機對電動車的嬌貴感觸頗深,因為電池在嚴寒天氣下「虧電」非常嚴重,導致電動車在山海關外「寸步難行」。數據顯示,中國汽車銷售的比例,燃油車依舊高達92.8%,電動車僅有2.8%,這2.8%大多分布在江蘇、浙江、上海、珠江三角洲地區。

事實上,中國東北地區或者冬季的華北,人們的電動車體驗非常差,可以用「戰戰兢兢、提心吊膽」來形容。一位東北司機說,他的電動車的續航能力是400公里,但一旦溫度下降到5℃~10℃,就會下降到200公里,再加上天冷,需要開暖氣,偶爾開遠光燈等,粗估每週需要充電3次,每次5小時。抱怨的背後是電池技術的瓶頸,虧電現象是化學問題,低溫環境下,鋰離子的擴散、表面電荷的移動都會受影響,降低電池電量密度。解決之道只有兩個方向:首先是創新隔膜和外殼技術,使其保護電解質不受影響;其次就是升級電解質材料,增加續航能力。這兩個方向都不容易,難怪有人說,誰能解決電池問題,誰就是新的世界首富。

氫能源汽車:何時駛出實驗室?

如果動力電池註定嬌貴,要改變汽車的前途就只能再度升級新能源。氫能似乎已經被提出日程用來取代電池和燃油,而可控核能尚停留在「概念階段」。事實上,賓士、BMW、特斯拉每年都會設計出大量概念車,天馬行空,車商不奢望這些汽車會量產,只是想盡可能地刺激汽車業的創新,把技術潛力充分挖掘出來,包括非常規硬度的鋼化外殼、會飛的車以及氫能、可控核能汽車。

依照氫能的特性,很容易吸引到資本、政策、管理的關注,因為它太清潔了。早期的氫能源電動車概念是通過氫內燃機燃燒來產生動能,動力機制和燃油車差不多,但相較於燃油,氫氣燃燒的穩定性、電量轉化效率非常差。現在氫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主要透過氫燃料在電池堆裡的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氫能源相較鋰電池的優勢在於電量密度高,可適用於長途運輸,包括卡車、大巴、物料、重型貨車等,而且氫能源對環保有重大意義,社會各界充滿信心。美國、中國、歐洲、俄羅斯、日本等均將氫能納入國家能源戰略規劃。根據國際氫能委員會的報告,預計到2030 年,全球氫能領域的投資將激增至5,000 億美元。

不過,氫能源也面臨著成本、技術、補能等方面的問題。以補能為例,未來的氫能補給場景和加油站差不多,加一次氫能只需6分鐘,勝過電動車要充電5小時,但需要建設大量的氫能補給站,加上製氫的成本也比較昂貴,粗估下來,一個氫能源站的建設成本是普通加油站的3倍。

或許在未來新能源汽車大戰中,氫能會取代鋰電池,但時間會比較久。世人拭目以待。

通膨來了,股票投資人怎麼辦?

▲通貨膨脹來了,對投資人而言,如何是好?Adobe Stock
第230期
林茂昌
作者為台灣知名的翻譯家,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如葛林斯潘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曾任台証期貨總經理、期貨商公會理事。自2004年即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2011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廣受好評。

通貨膨脹來了,朋友問我怎麼辦才好?他的問題很有意思:一方面,在通膨壓力下,全球央行將紛紛升息,勢必造成股市大跌,如果不趕快把股票賣掉,就會陷入「萬物皆漲,就是薪水不漲,還有股票下跌」的慘狀。但另一方面,參考了許多抗通膨文章,多數認為股票是很好的抗通膨工具。但二種觀點似乎互相矛盾,做為投資人,到底如何是好?

通膨、升息與股市

首先,讓我們簡要說明,為什麼在通膨之下,利率會上升;而升息又為什麼會造成股市下跌。

當物價持續上漲時,資金貸放者會要求比較高的利率,才足以彌補購買力的流失。例如,在沒有通膨之下,你願意用年利率2%把錢借給別人。假設現在物價每年上漲4%,那麼用2%把錢借出去顯然不划算,因為100元借出去,一年後收到的利息加本金只有102元;而現在100元的東西,一年後將漲價為104元。所以你會要求較高的利率。這是市場自然的力量。

從資金借入者的角度看,如果物價上漲率4%,利率只有2%,當然要趕快把錢借出來消費或投資了,而且多多益善。因利率過低而多借錢,所新增的消費或投資,會進一步造成物價上漲壓力,因此央行會採取升息的手段予以抑制。這是主管機關的一種政策工具。

當通貨膨脹來臨,市場和貨幣主管機關都有升息的傾向。

延續上面的討論,如果我們有一個報酬率5%的投資機會,譬如說,某一檔股票現在市價100元,預估一年後市價105元,預期報酬率5%。雖然投資股票有一定的風險,但是在存款利率只有2%下,我們願意為了5%的報酬率,冒一點風險。但如果銀行利率上升到5%,不用考慮了,當然是把股票賣掉,把錢存銀行,拿5%的穩定利息。這會造成投資意願大幅滑落,股市大跌。當然,利率實際上不可能一下子升這麼多,比較有可能的方式是一次升個一碼(一碼為0.25%)、二碼,投資意願和股價也跟著下降一些。因此,升息會抑制股價和投資意願。

對股票市場要有敬畏之心

重點來了,了解通膨和升息的機制之後,如果你以為,碰到通膨或升息的訊息,站在賣方就對了,那就是對股市缺乏敬畏之心。知道通膨和升息會造成股市下跌是一回事,看到升息訊息而操作股票獲利又是另外一回事;二者不能畫為等號。

筆者不是故弄玄虛。股市是一個很敏感的地方,資訊傳播異常迅速。一有風吹草動,立即反映在股價上,更何況升息這種重量級資訊。因為大家都想獲利,而大家都在關注幾乎相同的資訊。資訊,只有在公開之前才有價值,一旦公開之後,眾人競相操作套利,很快就反應在行情上,以致完全沒有套利空間。換句話說,等我們吃完早餐,打開財經頻道並收看通膨升息的報導,再經過一番琢磨,此時,任你怎麼決定股票買賣,勝算都是微乎其微。

股市就是這麼厲害的一個地方!

其次,我們也很難單靠通貨膨脹率來決定股票的報酬率與買賣時機。例如,美國通貨膨脹最厲害的時期約為1973年到1981年間,一共爆發了兩次的石油危機。根據美國資投資研究公司晨星(Morningstar)的統計,這段期間的通貨膨脹率高達平均每年9%,而美股的報酬率平均每年只有4%左右。

但在這段期間,股票報酬率和通貨膨脹率並沒有明顯的規律。例如1973年和1974年的股票報酬率最差,為-14%和-26%,通膨率分別為6%、11%;而1979年和1980年的股票報酬率高達18%和32%,通膨率卻分別為11%和13%。

 

股票上市公司,特別是S&P 500企業,絕對有實力漲價,把物價問題轉嫁給消費者。Adobe Stock

▲股票上市公司,特別是S&P 500企業,絕對有實力漲價,把物價問題轉嫁給消費者。Adobe Stock

 

通膨避風港

幸好,長期統計顯示,股票是重要的抗通膨工具之一。而且只要買進持有就好了,省心省事。

依照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應用經濟系一位教授的統計,1900年到2017年美股的年化報酬率為11%,扣掉通貨膨脹因素之後,年報酬率仍高達8%。事實證明,只要持有期間夠長,股票便具有抵抗通膨的能力,是小資族最好的選擇。

股票的抗通膨能力可能來自企業的訂價力量,把物價上漲的壓力轉嫁給客戶。根據金融數據公司FactSet的資料,儘管2021年美國物價大幅上漲,S&P 500成分股企業2021年第三季的淨利率仍高達12.3%,為2008年以來的第三高。這個數據隱含了一個重要意義:股票上市公司,特別是S&P 500企業,絕對有實力漲價,把物價問題轉嫁給消費者。

通貨膨脹開始產生衝擊時,企業一時之間或許來不及反應,以致獲利減損。但一段時間之後,優質企業一定有辦法提升獲利。我們一般人雖然手無縛雞之力,只要把資金投入這些企業,就等於找到了一個避風港,輕鬆抗通膨。

長期而言,現金才是風險之所在

金本位時代早就遠離。在全球法定貨幣體系下,溫和通貨膨脹已經成為常態。有些根深柢固的舊觀念必須改變。

如果我們以平均每年物價上漲2.5%做複利推算,十年漲28%,二十年漲64%。現在100元的物資,二十年後要賣164元。也就是說,錢放著不去管它,大約二十年就喪失40%左右的購買力。這是對個人財富的重大侵蝕。你努力工作省吃儉用,存了二十年的錢,卻有四成的價值不翼而飛。

如何是好呢?首先,我們必須大徹大悟一個觀念:長期而言,現金才是風險之所在。其次,與其怨天尤人,不如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執行抗通膨計畫。如果你沒有更好的工具,那就買進好公司股票或是ETF,然後長期持有。

公投權有害國家政策的整體性

▲人人投一票來決定政策的公民投票,有何問題?Adobe Stock
第230期
陳博志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為台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社會經濟和國際關係有複雜的相互影響,牽一髮動全身,因此國家有很多政策必須互相搭配而形成一個一致性的整體策略,這些政策環環相扣更不能互相矛盾。這就像一棟大樓大部分梁柱和牆壁都相互聯結而成為支撐整棟樓的結構體,隨便打掉某一部分常有可能使整棟樓倒塌。政府政策有很多也是拿掉一部分就可能使其他相關政策被拖垮而無法實現。

因此,現代民主國家都有相關的制度來維護政策的整體一致性。公民投票雖然是表現民意的重要制度,但若沒有合理規範,也有可能出現民意衝動打掉一根不好看的柱子,而使屋頂甚至整棟樓垮下來的危險。

立法權、行政權如何協調?

現在世界上有不少人稱讚或羨慕獨裁國家的效率。獨裁國家獨裁者一個人做決策,除非這個人病了或很笨,否則各項政策相互衝突矛盾的機會較小,因此有些決策就顯得較有效率。反觀民主國家各種事情大家都有很多不同意見,若各項政策分開來決定,則可能就會相互矛盾。

例如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若分開由不同程序乃至不同的投票來決定,則有可能很多人為了私人利益而選擇讓支出一直增加,另外又要稅負一直縮減,而使財政無法平衡甚至使政府破產。因此現代政府都讓政府收支由同一個行政權負責,並規定政府的赤字及負債不能太大。我們現行《憲法》也特別規定立法院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決議,以免立法院為了投合短視或未顧慮國家整體利益及限制因素的民意,而大量擴大政府支出。

民主國家立法權雖然很大而且負責監督制衡行政權,但各國並不是什麼事都由立法部門一件一件投票決定,反而是另有一個行政部門負責整體的政策規劃,立法權主要只依法律和預算來規範行政權的行使,而且各國都有一些設計來避免立法權破壞政策的整體一致性。

例如美國總統若不同意國會的某項決議,他可以加以否決,而國會必須參眾兩院都超過三分之二要維持原議,才可以推翻總統的否決。我國《憲法》也規定行政院若不同意立法院的決議可提出覆議,立法院若沒有三分之二以上主張維持原議,原決議就會失效。行政和立法部門雖都由人民選出,但因為行政部門要做整體的規劃和考量並執行,立法部門若只就個別政策來表示意見,一定要民意對這個別政策十分反感,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反對,才能強迫行政部門改變而重做規劃。

 

2021年12月18日,台灣舉行第17案至第20案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投票率僅約41%。Getty Images

▲2021年12月18日,台灣舉行第17案至第20案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投票率僅約41%。Getty Images

 

公投制度有何問題?

我們要蓋一棟大樓之前可以有很多意見要建築師採用。建築師設計出來的房子我們若不滿意也可以不採用他的設計圖,也就是不讓他選上行政首長。但我們不可以自己決定拿掉某些梁柱、牆壁和必要設施。任意拿掉一些不順眼的柱子和牆壁就像是921大地震時的東星大樓,任意關掉防火警報或鎖住逃生梯,就成為林森北路的錢櫃KTV或高雄城中城大樓。蓋好的房屋不是不可以改,但常要有甚至比新建時更嚴格的規劃和審查,但台灣人常喜歡隨自己高興亂改。我們的《公投法》也給人民和政客太多可隨便打掉幾根柱子的機會。

由於立法和行政權的選舉投票率常甚高,而勝出者又常需得到過半選票,因此勝出者的得票常超過總選民數的三分之一。但公投案卻只要取得四分之一總選民數之同意票並大於不同意票就可通過,所以能通過之公投案的實際支持有可能低於行政和立法權的民意基礎。這樣拆柱子比蓋房子更隨便的制度,有可能造成不少危樓。

在一棟大樓中常會有幾根柱子特別礙眼或造成不方便,所以倡議打掉這柱子時一定有不少人同意。也常有一些人的房間通風和採光不足,而想在牆上多打一個窗子。這類意見被提出來時,常可得到獲益者的支持。而其他人有的漠不關心,有的不知道這會危及大樓的結構安全,有的人認為也許運氣不會那麼壞,有的被倡議者不一定實現的強化承諾欺騙,有的人則即將搬走。於是由住戶來投票時可能投票率不高或很多人不知道涉及的安全問題,而使打掉柱子和牆壁的倡議獲得同意。

政府政策這樣被操弄的可能性更大。因為第一、各項政策措施多半有些人獲益、有些人受害,政府是要努力讓所有政策加起來對絕大部分人都有利,若就各別政策項目來看,有一些可能大部分人都不喜歡,如課稅和取締違規停車。反對政府的人若挑這類項目要求公投,常可得到相當多支持者。

第二、政府政策的道理常較複雜,甚至學理上也有不同見解,因此人民對拿掉某項政策的間接傷害常較不清楚甚至不以為然。於是公投時獲利贊成者可能投票率較高,而其他人可能不是那麼積極去投票。

第三、公投案常只是反對某項政策,卻不必提出完整的替代方案。公投只要求打掉礙眼的柱子,至於大樓安全如何補強並未包含在內。於是倡議者可提一些不見得可行的方案來爭取支持,卻不必提出具體的做法,有些人民也以為執政者一定有辦法修補。於是在很多人想著不同(且可能對自己有利)的修補方案的情況下,不去反對打掉柱子,而使公投案較容易過關。

第四、公投案若是要改變執政者或行政部門的政策,總有一些對執政者不滿的人會樂觀其成,可說是為反對而反對,而不管這公投對國家人民是否有害。

第五、如果有人對執政者乃至國家社會有所不滿,而想製造困擾或傷害,則可以在政府眾多政策中找出較符合前述四種情況的項目加以包裝,而形成較可能通過而傷害執政者乃至國家社會的公投案。

公投制度應如何修正?

公投制度的這些問題,使公投並不一定能反映對該公投倡議的真正民意,卻可能成為政治操作的工具,所以公投制度應該修正,以降低它破壞政策整體一致性乃至國家利益的可能性。大樓的梁柱和牆壁不是不能拆,但要先有結構安全的完整評估,以及大多數住戶的充分了解和同意。要改變行政部門的政策,應該要有高於讓行政部門當選的選民人數。而提出的公投案若涉及更大之政策的整體性,公投主管機關應可要求倡議者把公投題目擴大為該更大的政策,或者提出完整的配套修補計畫。

實際上整體政策的一部分並不太適合公投。比較適合公投的議題是較上層的國家或社會目標,以及只涉及較小範圍的政策如公園中要做草坪或兒童遊樂設施。複雜的具體政策,特別是國際合作這類包含很多項目而有整體性的政策,人民不容易充分了解,配套措施更有甚多可能性,有時還涉及對國際的承諾和義務,並不適合用公投來決定,而該由立法權和行政權做深入的討論。沒辦法解決時再由大選的民意針對不同政黨的整體政見來做選擇。內閣制國家總理可以解散國會的情況,就是必要時這種整體對整體的對決,而不是只拿一個項目來公投。

現行罷免規定亦須修正

最後附帶一提,我們罷免的規定也有類似的問題而值得修正。當選時是看喜歡該公職人員的選民是否多於喜歡其他候選人的選民,罷免時卻看討厭他而願出來投票的人是否多於喜歡他到願出來投票的人。選舉主要以喜歡為基礎,罷免卻以討厭甚至恨為基礎,這種不一致的決定方式若不改,將來以小差距勝選的人都可能常面對罷免。

至於一區多席的議員選舉本來就是要讓只有少數人支持的意見可以有機會呈現,因此一區若有五席,少數意見也許有十分之一的選票就可當選,但依現在的選罷法該區多數意見的一方卻可以在選後一年把這少數意見的人罷免掉,因為罷免時原先支持另外四個當選人及其他落選人的選票可以集中來把這少數意見罷免掉。

搞笑作為一門生意 漫才組合達康.come以娛樂觀眾為業

▲陳彥達(右)和何瑞康(左)組成的達康.come是台灣漫才組合代表。葉俊宏攝影
第230期
曾允盈
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阿達與康康組成的漫才組合,擅長現場喜劇演出,也把《好了啦!達康!》等段子錄影放上網,有很高的觀看次數,大部分觀眾透過YouTube頻道「達康.come笑Tube」認識達康。

達康.come是知名現場喜劇雙人組合,由陳彥達(阿達)和何瑞康(康康)組成,不少人曾經被兩人30公分的身高差逗樂,只要他們站在一起,就是一種幽默。矮個子的阿達和將近190公分的高個子康康走進採訪現場,面對鏡頭和布景,立刻延伸搞笑的肢體和表情,但是一坐下來談喜劇發展,又是一本正經的嚴肅認真,展現出戲劇系出身的深厚養分。

 

達康.come表演現場搞笑的肢體互動。達康.come提供

▲達康.come表演現場搞笑的肢體互動。達康.come提供

 

緣起:學長、學弟投入專業喜劇演出

阿達和康康是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的學長與學弟,因為選修同一門踢踏舞課相識。阿達回顧畢業的時候,考慮要不要投入喜劇產業,經過一番掙扎。學校教的是劇場、傳統戲曲,表演首要強調觀點、詮釋,必須有所傳達,幾乎沒有純喜劇的課程,搞笑的演出不會是畢業生的首選。

剛好那年,以「站立喜劇」(Stand-up Comedy)表演為主的「卡米地喜劇俱樂部」(Comedy Club)開張,朋友問阿達有沒有興趣去表演,成為他接觸現場喜劇的契機。後來找了康康一起去玩,慢慢發現可以把對口相聲應用在表演裡,獨特的「台灣味漫才」因此逐漸成型,兩人在2013年成立「達康.come」表演搭檔組合。

 

阿達與康康日常生活也十分搞笑。達康.com提供

▲阿達與康康日常生活也十分搞笑。達康.com提供

 

在康康眼裡,阿達就是每個班上都有的「那個最好笑的同學」!不自覺想要逗樂別人,放鬆的時候有無止盡的笑點。和阿達搭檔之前,康康對踢踏舞非常投入,阿達形容康康只要喜歡一件事就會拚命鑽研,「他熱衷的程度跟大家不太一樣,是一定要從最根本的地方開始研究。」

「阿達一開始找我,我抱著有趣的心態,沒有掙扎就答應了。」雖說是以玩玩的心情投入,阿達卻指著康康說:「但這個人就沒有玩一玩這回事,他一直在思考更多變更有趣的喜劇方法。」

 

達康.come幽默的肢體和表情立刻把大家逗樂。葉俊宏攝影

▲達康.come幽默的肢體和表情立刻把大家逗樂。葉俊宏攝影

 

摸索:從戲劇專業到喜劇專業

「漫才」原是日本風行的一種站立喜劇表演形式,如今成為「台灣漫才」的代表,兩人一開始卻對這種搞笑類型一無所知。

阿達和康康最初參考很多日本漫才組合影片,用土法煉鋼的方式,觀察演員用什麼方式建構表演邏輯。「那時候的影片幾乎都沒有字幕,只能揣摩他們的表演形式,去分析文本,分析表演策略,慢慢建構出以台灣在地話題為內容的漫才。」

因為戲劇系的學術理論背景,兩人對文本和表演的拆解各有一套。「我們很容易從文本出發,一開始在卡米地表演的時候,本來想做短劇,但是受限於小場地,決定試試漫才這種雙人搞笑,才去了解漫才裡語言堆砌的方式,再從觀眾的反應去觀察效果,邊做邊學。」

漫才和相聲、脫口秀比較相近,但也不太一樣。與脫口秀比較接近的喜劇型態是訪談性節目,如美國脫口秀主持人吉米‧法隆(Jimmy Fallon)的《吉米今夜秀》(The Tonight Show Starring Jimmy Fallon)。漫才和相聲也不同,相聲有捧逗,漫才則是一人負責吐槽、一人負責裝傻,雖然都是在兩人的對話裡去演繹一個段子,但角色的性質不同。從角色出發的思考和對話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文本和表演方法。

 

喜歡和觀眾互動,即興成分很高的《好了啦!達康!》。達康.come提供

▲喜歡和觀眾互動,即興成分很高的《好了啦!達康!》。達康.come提供

 

阿達形容喜劇的推進像球狀一樣散射,不斷在表演過程中透過觸角找出路。相較於阿達喜歡即席話題、即興創造,康康更喜歡寫文本,也比較能夠花時間去想,「創作我要面對的是自己痛不痛苦,但如果沒準備就上台,壓力反而大過創作的痛苦。」

寫本的靈感來自生活,日常發生的所有事情,通通都可以拿來創作。段子文本和表演文本,則是不同的兩件事,這也是現場演出最有趣的地方。「段子是一段文字,但是每一次表演過程角色的語言和演出的節奏,都會有所變化。即使同一個段子,可能有不同的化學反應。」

有人稱達康是智慧型搞笑,兩個人異口同聲表示,所有喜劇其實都需要鋪陳和思考,「很多笑料是絞盡腦汁鋪陳、沙盤推演出來的。一個段子雖然只有幾分鐘,笑點卻很密集,需要很多創意。」

 

2019年巡演短劇《走味關係》。達康.come提供

▲2019年巡演短劇《走味關係》。達康.come提供

 

試煉:喜劇表演作為一門生意

阿達不諱言,專職表演至今,大部分時候都是拮据的。達康從2017年開始經營YouTube頻道之前,有段掙扎的時期。

「當時的瓶頸,是必須確定是不是要繼續做下去,沒想到做那麼久還這麼不容易。很大一部分是行銷的瓶頸,因為沒辦法賣那麼多票所以選在小場地,小場地收益就少,就更沒辦法花行銷資源,變成惡性循環。」兩人決定奮力一搏,用自己最熟悉的現場演出的形式,創作現場喜劇節目《好了啦!達康!》,並把表演全程錄影上網。

《好了啦!達康!》第一季選在只能容納60人的咖啡廳進行直播,透過現場的互動,展現達康的魅力。《好了啦!達康!》和過去劇場型的作品完全不一樣,準備挑戰的時候阿達感到不安,「當時沒有做過即興成分那麼高的內容,大概有50%以上是現場即興。」

 

2021年底的現場巡迴演出《三口組》。左起分別為阿達(陳彥達)、哈利(曹瑜)、康康(何瑞康)。達康.come提供

▲2021年底的現場巡迴演出《三口組》。左起分別為阿達(陳彥達)、哈利(曹瑜)、康康(何瑞康)。達康.come提供

 

節目一放上網,觀看次數快速累積,不少影片都達到幾十萬的點擊。直到2021年推出《好了啦!達康!》第五季為止,從最初一場60人到200人,再到500人,兩個月演出一次,大量本來是YouTube頻道的受眾,開始走進現場體驗達康的即興互動,《好了啦!達康!》的觀眾,是透過現場和網路一同陪養出來的。

「我們之前都做劇場類的表演,設計DM、拉贊助,用很傳統的方式宣傳,但是大家的娛樂眼光早就轉移到網路上,更何況我們做的不是藝術劇場,必須要娛樂大眾,如果避開真正的主流娛樂媒介不去經營是很矛盾的,所以YouTube當然就會是戰場。」

阿達不諱言,大部分觀眾都是透過YouTube頻道「達康.come笑Tube」認識達康,YouTube作為一種擴散的工具,也能有一些收益去運作團隊,但是頻道的廣告並不穩定,所以對達康來說,收入有七成靠現場演出,三成來自接案。各種案子都會找上達康,包括尾牙、春酒、校慶、大企業辦活動,也有商品發表會。至於對專業喜劇演員最大的接案挑戰是什麼?兩人不約而同笑說是喜宴,「最後就要回到表演者的心態了,接案也要慎選!」

 

達康.come談到對喜劇環境的觀察相當全面有深度。葉俊宏攝影

▲達康.come談到對喜劇環境的觀察相當全面有深度。葉俊宏攝影

 

願景:成就台灣漫才與喜劇環境

這兩年站立喜劇崛起,薩泰爾娛樂的博恩、賀瓏等喜劇演員知名度水漲船高,從消費習慣來說,不少觀眾看過站立喜劇,後來也看漫才,對整體娛樂的版圖有很大幫助。

「現場喜劇當然希望觀眾越來越多,越來越有鑑別力,前提是做現場喜劇的創作者用心於這種作品。」康康提到,和台灣很不同,日本的搞笑產業非常發達,在藝能界占了幾乎二分之一以上,主持節目、出演日劇,競爭非常激烈。喜劇人才的培育也是在電視節目、廣播、小說、漫畫、遊戲之間流通。美國、中國則有不少大型的喜劇節目,不只是小型的單元企劃。

「除了市場的擴展、受眾群的擴展,最主要在想喜劇演員能夠共創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作為笑太夫漫才集團的團長,阿達邊說邊沉思。

達康曾有計畫地開設「漫才塾」,為期半年,每週一堂課,把自己整理出的表演系統,分享給有志從事漫才演出的新人。目前則在23喜劇俱樂部(Two Three Comedy Club)主持open mic(站立喜劇演員的練習場),鼓勵素人上台即興演出交流,在觀眾面前練習,兩人及時提供建議。

社群網路時代,娛樂競爭來自四面八方,漫才或站立喜劇這種一字一句撰寫鋪陳的演出形式,只要透過更多元的媒介和管道,和越來越多創作者彼此聯合,依舊能夠迸發出新鮮、充滿張力的火花。

 

 

 

相關文章:

「故事工廠」千萬票房推手林佳鋒 談藝術創作背後的秩序

「故事工廠」千萬票房推手林佳鋒 談藝術創作背後的秩序

▲故事工廠創辦人兼執行長林佳鋒。
第230期
文、攝影☉謝平平
投入表演藝術30年的林佳鋒,近來致力於推動現代劇場經營與管理模式創新,以其獨到的管理哲學,一手建立內部劇場技術經驗的SOP,嚴格管控財稅,使一個劇場後起之秀在短短八年成為台灣劇場界的航空母艦。

「故事工廠」2013年創團以來,即專注在原創作品,不做翻譯作品;密集的笑點與哭點,在舞台上水乳交融,近年每年票房從五千萬到七千萬,鐵粉年年暴增,但創團第一個月曾經付不出薪水,只好請員工在家休息。

故事工廠的海報牆。

▲故事工廠的海報牆。

 

近年來,除不容小覷的編導實力,創辦人暨執行長林佳鋒以獨到的管理哲學,一手建立內部劇場技術經驗的SOP、嚴格管控財稅,使一個劇場後起之秀在短短八年成為台灣劇場界的航空母艦。

故事工廠的「膠帶箱」外面標示清楚,裡面收納整齊。

▲故事工廠的「膠帶箱」外面標示清楚,裡面收納整齊。

 

林佳鋒抵押房產、動用存款,成立資本額約1,500萬的「故事工廠」,第一步就拿出800萬規劃設備,從地毯到戲服、無線電到筆電,甚至電源線,每個工具都有自己的「家」;排練室裡的工具箱、規格箱堆疊整齊,每個箱盒外都清楚標示作品名稱;白板旁額外裝上筆盒,紅、藍、黑、橘,一字排開。所有人員都知道,鋒哥隨時會巡邏,東西一定要歸位。

故事工廠的每個工具都有自己的「家」。

▲故事工廠的每個工具都有自己的「家」。

 

20歲就進入劇場工作的林佳鋒,看過太多劇團的服裝間雜亂無章,不曾開啟的紙箱,到處都是,次次演出都上演「東西找不到」的戲外戲,「半年買一百把剪刀,你也不知道。」

林佳鋒有條不紊地管理故事工廠的資產。

▲林佳鋒有條不紊地管理故事工廠的資產。

 

不只物品,包括演出流程、觀眾資料都統一管理,甚至建立SOP,演出檢討在雲端系統同步更新,不但在演出時省時,也能一邊建立劇團內部完整知識財。疫情期間,林佳鋒每天下午與員工視訊會議,盯劇本進度,以秩序創建高效率,讓「故事工廠」一年內就打響名聲。

劇場版《我們與惡的距離》尹馨飾演痛失兒子成天酗酒的宋喬安。柯曉東攝影

▲劇場版《我們與惡的距離》尹馨飾演痛失兒子成天酗酒的宋喬安。柯曉東攝影

 

計畫周全:降低溝通成本做出成績

跟著林佳鋒創團的7名員工,都與他共事多年,「這個人待在團隊愈久,我的溝通成本愈低。」劇場還在發展,而林佳鋒總是搶先布局,例如辦公室的空間設計規劃都預留孔洞、八里倉庫預留二樓空間;他一拿到劇場LOGO,立刻同時註冊二岸商標,因為他知道中國商標需要三年時間核批。換句話說,「故事工廠」前十年的發展藍圖都已經在他的腦海中,只剩一步步做出來。

故事工廠第 1 回作品《白日夢騎士》。故事工廠提供

▲故事工廠第 1 回作品《白日夢騎士》。故事工廠提供

 

「你要做出成績,人家才會相信你。」林佳鋒為養活劇場,同時成立文創公司,先接活動讓公司有現金流,一邊舉辦活動,一邊緊盯劇本進度,不到半年,「故事工廠」迅速推出第 1 回作品《白日夢騎士》。

與林佳鋒過往參與的屏風表演班製作相比,《白日夢騎士》舞台布景「一景到底」,可說只比一桌二椅多了幾樣道具而已,「我不認為你有心,事情會做不到,團隊的人都願意往同一個方向前進,這個循環就會是正向的。」林佳鋒認為,快速堆疊品牌知名度是當務之急,因為好的劇本會說話。

《明晚,空中見》是故事工廠技術難度最高的作品。故事工廠提供

▲《明晚,空中見》是故事工廠技術難度最高的作品。故事工廠提供

 

大方分享:一部戲的製作成本與行銷費用

近年「故事工廠」作品愈來愈精緻,包括道具技術難度極大的《明晚,空中見》。林佳鋒表示,一部戲的編劇、服裝、燈光等費用,基本就要400萬,加上交通食宿等巡演變動費用,成本約落在700至800萬左右,行銷費用占比約一成,人事成本約四成。但以大受歡迎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為例,因是超強卡司,製作成本高達2,820萬,人事成本也稍高。

除了花錢宣傳作品,一本60到80頁的節目冊,也能小兵立大功,「當你喜歡我的作品,你就會幫我介紹。」他分析,「故事工廠」找到一位觀眾的成本約是100元,與一本節目冊售價差不多,因此以演出現場多採贈送方式,使看完作品的效益擴大。

林佳鋒也讓其他劇團的宣傳DM放入自家節目冊,「我希望這個環境是共好,因為只有大環境養成觀眾,我們大家才能一起好。」

 

林佳鋒渴望尋求企業年度贊助。網路擷圖

▲林佳鋒渴望尋求企業年度贊助。網路擷圖

 

真誠喊話:尋求贊助培養人才發展作品

「故事工廠」深知觀眾的重要,作品以具有藝術基底為主,兼顧教育、療癒、娛樂,很難不受歡迎。據悉,2022年已收到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 - Theatres on the Bay)的演出邀請,中國也有人在打探《我們與惡的距離》演出機會。林佳鋒渴望尋求企業年度贊助,自己就能專心在劇場經營上。

林佳鋒的劇場經營理念不只發揮在演出時間,「故事工廠」五年前就在台東舉行青少年劇場營,從表演藝術到劇本寫作,逐年疊加相關課程,目前小有斬獲。林佳鋒對喜愛表演藝術的新生代喊話,不管喜歡什麼樣的形式,創作都非常重要,「要說你想講的故事」。他補充,若國家能投入資源建立菁英培訓計畫,相信下一代很快就有傑出作品。

「故事工廠」去年已先為員工加薪3%,並包給部分員工紅包,「你要讓年輕人知道,他們的努力,我看到了!」他建議政府可加強對表演藝術類的補助,建立菁英有酬培訓計畫,使其無後顧之憂地蹲在劇場學習,如此台灣的表演藝術將會有不同的新貌。

 

 

相關文章:

搞笑作為一門生意 漫才組合達康.come以娛樂觀眾為業

美俄頻放話 烏克蘭邊境槍聲再起

哨子先生

 

收假了~各位目前心情還好嗎?(剛剛還打成「收工」到底多想回家)

幸好今天天氣很不錯,暖暖的太陽稍稍撫慰連假結束的失落心情。世界繼續運轉,我們也快點來更新一下,這幾天出現新進度的烏俄邊境動態。

先為大家複習前情提要,耶誕節前夕,普丁提出兩大要求:一是禁止北約向東擴張,也就是不能再增加成員國。二是禁止北約在前蘇聯國家建立軍事基地。

這兩項要求都非同小可,要是協議真的一簽下去,等於北約影響力就到此為止,北約和美國當然不可能立刻接受。因此三方在耶誕假期開始前約好,會在2022年初找個時間坐下來好好談談。

隨後俄羅斯25日宣布自烏克蘭邊境撤離1萬名軍人,雖然撤回人數僅佔邊境大軍的一小部分,但這應該是普丁為後續談判釋出的最大善意。

原本以為可以好好過個年,結果耶誕假期還沒過完,俄羅斯又出招!白宮表示,俄羅斯方面要求與美方再次通話,於是拜登與普丁在30日二度進行通話。

兩人之前在12月6日時曾進行過2小時的視訊通話,但雙方態度都很強硬,對話內容沒啥進展。30日這次通話時間更短,只有50分鐘。

根據會後新聞稿,拜登在電話中警告普丁若入侵烏克蘭,美國和盟友將「果斷回應」,並重申會持續以「外交手段」為烏克蘭提供安全協助,拒絕給普丁更多口頭承諾。

普丁則回嗆拜登,若美國打算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和相關制裁,將會是個錯誤,雙邊關係將全面挫敗。

特地約了通話,卻只是繼續放話互嗆?我的判斷,雙方應該是為了月初會談在鋪陳談判籌碼,尤其俄羅斯應該是打算藉由二度通話,透過挑釁言語試探拜登與美國政府的底線。

玄機就在,俄羅斯政府發言人在通話後跟記者透露,普丁對這次與拜登的對話「非常滿意」。或許,普丁確實有得到他想要的情報。

就在美俄在檯面上放話角力的同時,烏克蘭這邊的耶誕假期也不平靜。2022年1月1日,烏克蘭東部邊境槍聲再度響起,烏克蘭軍方表示親俄分離主義分子在新年第一天發動三次襲擊,導致一名烏克蘭士兵陣亡。

這是邊境停火後的第一起傷亡事件,當天拜登也立刻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進行通話(拜登:怎麼整個假期都在打電話啊)。

根據白宮說法,拜登在電話中重申「美國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承諾」,強調美國和盟友會堅定站在烏克蘭這一邊,阻止俄羅斯入侵。

看起來現在三邊都沒有打算妥協退讓的意思,那該怎麼辦啊?十天後,美國和俄羅斯官員9-10日將在日內瓦舉行會談,隨後俄羅斯和北約理事會的會議在12日召開。然後13日,俄羅斯將與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OSCE)舉行會談。

這三場會議美國都會參與,等於美俄將見面至少三次。

究竟在會談之前,俄羅斯還會有甚麼動作?拜登和北約該如何為會談作準備、增加籌碼,同時還要能順利安撫烏克蘭?

2022年第一週,這幾個國家的動向將會是全球新聞的關注焦點。

 

品牌廣告的設計原則

▲創意如何入門?Adobe Stock
第230期
基因生活出版提供
您一定見過許多廣告,完全跟產品或服務沒關係,看到最後出現品牌LOGO才知道這是誰家做的廣告。這些大品牌、大企業,做這樣的廣告究竟是怎樣的創意?為了什麼?又能達到什麼效果?
經營品牌、設計廣告、企劃提案,都涉及一系列的創意思考,以及商業經營的考量。創意不是完全的天馬行空,而是必須很實際的實踐。
日本知名創意人原野守弘,是打造出「森の木琴」廣告的創意總監,數度榮獲海內外多項大獎。他原非「創意人」,而是「商務人士」,在34歲後才轉職踏入創意領域。因此,原野守弘深知兩個世界的差異,他的這本《創意入門》不僅提供外行的人初窺創意方法,更是廣告教育的重要參考。
從第177期開始,《看》雜誌編輯部與多家出版社合作,為讀者精選好書,經授權後以小篇文章形式,供讀者吸收好書精華。以下內容摘自原書。

創意入門:用喜歡改變世界

書名:創意入門:用喜歡改變世界

作者:原野守弘

譯者:張雅琇

出版社:基因生活出版

類別:品牌、廣告、創意、行銷、企劃

出版日期:2021年11月12日

 

 

 

在本書裡曾數次提到,人腦內建的「喜歡機制」,原理極為單純。

首先,創作者從自己的「個人喜好」開始出發,出發點看似微小,但若創作者的喜好帶有高度市場性,就能創造影響範圍極廣的「共鳴」。這份「共鳴」又將創造出能將人們串連起來的「連帶」關係,形成能大幅驅使人採取行動的原動力。

所以,廣告該做的事也非常簡單,只要盡情地闡述「個人喜好」即可。不過大部分的商務人士和創意初學者,都會在這裡遇到瓶頸,最後變成在廣告中不斷地談論「自己」。

這完全是因為他們太過重視「理解」,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讓消費者先了解品牌,他們認為如果能讓觀眾認識品牌,消費者(大概)就會喜歡上品牌,然後(應該)會發現品牌的優點,並購買產品。這些極端樂觀的想法,乃是基於人性本善的出發點。

只是大部分的情況下,這個期待都會以失敗告終。

因為人腦並非這樣運作。

如第一章所介紹的,大腦中司掌「理解」的部位「大腦新皮質」,雖然負責處理語言、進行邏輯思考,但並不涉及最關鍵的行為決策。決策行為由無法理解言語的「大腦邊緣系統」執行,為了要驅動大腦邊緣系統下指令,我們必須對這個部位訴諸以情感。激發無法用語言說明、「不知為何」的正面情感,也就是「喜歡」這份情感,才是關鍵所在。

足以被稱為Lovemarks的品牌,像Apple或Nike,非常明白這個原理,所以他們不會在廣告裡耗費資源談論自己是誰,或是稱讚自己有多好。他們的廣告中的確有產品登場,但本質上並不是重點。這些品牌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善用影像、音樂、演員表情、故事情節這些會對觀者情感產生直接作用的元素,讓他們覺得品牌帥氣、哈哈大笑,或泫然欲泣等。

所以他們竭力找出能創作此種廣告、「個人喜好」的市場價值很高的創意人(市場性越高的人才越罕見,僱用成本也會上升),然後借他們的個人喜好來表現品牌的「個人喜好」。

廣告史上最傑出的名作,當屬Apple為第一代Mac電腦所製作的廣告《1984》。這支廣告是在美式足球超級盃(Super Bowl)首度放映。

《1984》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插曲:在廣告裡Mac完全沒有出現。Apple的董事會以「這支廣告涉及公司的未來,我們無法在沒有出現商品的廣告上花幾億元」為由,拒絕這個創意。但賈伯斯說:「那麼我自己出錢來做。」

賈伯斯聘請當時才剛嶄露頭角的年輕電影導演—─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將自己投注在Mac開發上的「信念」託付給他,最終完成這部名垂廣告史的傳說級廣告。可見賈伯斯很清楚人腦裡蘊藏著的「喜歡機制」。

這件事也與西奈克演講中所闡述的理論一致。西奈克將「目的(Purpose)」、「使命(Cause)」、「信念(Belief)」歸類為黃金圈中的「Why」,這些都根源自「自己愛的事物/喜歡的事物」。實現所愛是企業的「目的」,是企業存在的「使命」,是與世人共享的「信念」。這裡的「Why」,就是指「喜歡」這份情感。

西奈克用「優秀的品牌會從『為何做』談起,平庸的品牌則從『做了什麼』談起」來表現這個概念。如果用我的語言來代換,我會說:

偉大的品牌不說自己是誰,而是說自己熱愛什麼。

在我發現這件事後,我重新審視所有坎城創意節中令我讚嘆不已的廣告名作,它們全都遵循著這個法則創作,可說就是必勝法則。

我也注意到,這個必勝法則的原理雖然十分單純,但能夠徹底執行的企業卻相當稀少。這也是促使我提筆撰寫本書的動機之一。

簡單來說,就是看待人的角度差異。

商務人士大多沒有發現到人類是擁有雙重特性(二人羽織)的生物,也不相信「人只受情感驅動」這個道理。

他們假設人是理性的動物,受到刺激後會產生對應的反應,深信最重要的是「讓消費者理解」、「大聲疾呼」。因此,保持這種想法的企業永遠追不上Apple和Nike這些Lovemarks,只能滯留在品牌象限圖的第二象限裡埋頭苦幹。

這些困在第二象限的品牌,偶爾也會遇見優秀的創意人。但最後他們會因為沒聽過/不信任「喜歡機制」,糟蹋了原本精采的點子,把創意修改為平庸的內容。有許多商務人士,甚至視「修改、破壞專業創意人的提案」為己任,雖然我們知道他們毫無惡意。但這行為無異是一種浪費。

立足世界上最頂點地位的廣告創意代理商Wieden+Kennedy,創辦人之一的丹‧威登(Dan Wieden),曾在紀錄片《瘋狂的廣告》裡說過這段話:大部分的企業都視打破慣例為風險。但這種想法本身,不過也是「眾多風險中的其中一項」罷了。慣例只是比較淺顯易懂而已。這種一味堅信自己才是正確的人,他們冒的風險更高。

「淺顯易懂」,是一種陷阱。

有句俗諺叫做:「通往地獄之路由善意鋪成。」

 

原野守弘(Morihiro Harano)的《森之木琴》是2011年日本電信公司NTT Docomo為了推銷自家的限量木質手機Touch Wood SH-08C所拍攝的廣告。基因生活出版提供

▲原野守弘(Morihiro Harano)的《森之木琴》是2011年日本電信公司NTT Docomo為了推銷自家的限量木質手機Touch Wood SH-08C所拍攝的廣告。基因生活出版提供

 

在我的代表作品中,有一項作品《森之木琴》。作品完成後的試映會上,客戶中有位大人物在看完成品後說道:

「真是非常精采的作品。但從影片中有點難理解Docomo的商品和Docomo推出這支廣告片的目的。不如把這些加進旁白裡如何?這樣觀眾該會更好理解吧?」

真是令人無法認同的發言。這部廣告最大的美好,正是彷彿在追尋什麼似地聆聽靜謐森林當中響起的木琴樂音。

但發表這席言論的人,是支付數百億廣告宣傳費的宣傳部高層,佇在一旁的電通業務們全都看著我。我突然想起,在試映會前夕,業務部的部長過來對我再三叮嚀:「等等試映會見到的人全部都是VIP,要好好應答喔(當時我對待客戶的態度是出了名的粗魯)。」

不過話說回來,我也實在沒辦法接受客戶這個修改要求,畢竟這是超過百人的團隊,整整花上數個月不斷嘗試並修正才拍攝成功的結果,是一部奇蹟般的作品。我不能讓這些一無所知的大叔隨便用一句話就毀掉這個作品。

我站起身來,斷然拒絕了修改要求。

「如果這個修改是必要的話,我們不會交付這部影片給您。所有拍攝成本,由敝社自行吸收。」語畢,我對客戶彎腰一鞠躬,離開試映會房間。

之後,因為我不在場,所以無從得知我離開後會議室裡的人進行了何種討論,但後來似乎得以免去這個修改提議,讓作品能用最原始的姿態公諸於世。接著《森之木琴》在世界上掀起巨大討論,奪得無數創意獎項。

一年後,當我在坎城創意節的頒獎典禮上,一手拿著獎座,一邊從鋪著紅毯的樓梯上走下來時,當初客戶那邊的大人物和業務部長趨前走向我,對我道賀。他們看起來欣喜萬分,所以我心裡暗暗想著他們已經不生氣了吧?邊鬆了口氣。

事後我聽說了那場試映會的後續。當我離開現場後,客戶的大人物說:「既然創意總監這麼堅持,那這個修改就取消吧。」這真是從「淺顯易懂」的陷阱下,得以奇蹟生還的瞬間啊。

《森之木琴》作品裡,Docomo不對觀眾介紹自己是誰,僅僅訴說品牌對森林的愛,也就是訴說「Docomo愛的事物」。這個作品,正是實踐了「偉大的品牌不說自己是誰,而是說自己熱愛什麼」的法則,才能夠成為一支成功的廣告。

廣告,就是「喜告」。廣告不該談論自己,而該談論「自己喜歡的事物」。這麼做能夠直接觸發人腦中的「喜歡機制」,是驅動人們行為的技術。

(以上節選自《創意入門》第四章〈「喜歡」的力量能轉動世界〉第116頁~第124頁)

會計師林陣蒼:每個老闆都需看懂財會報表

▲老闆不應只是偶爾看報表,每位創業者都應該具備基本的會計觀念。Adobe Stock
第230期
謝平平

公司開始小有規模後,業務量增加,許多老闆將財務會計交給老婆或其他人,自己有空才看報表。雖是不得已的應對措施,但對公司長遠發展而言,會計師林陣蒼(安德信國際財稅法律事務所所長)表示,財會資訊其實可以轉換成企業競爭的利器,老闆不應只是偶爾看報表,他更建議每位創業者都應該具備基本的會計觀念。

 

安德信國際財稅法律事務所會計師林陣蒼。謝平平攝影

▲安德信國際財稅法律事務所會計師林陣蒼。謝平平攝影

 

養成看報表習慣 培養未來經營實力

公司規模不大時,許多創業者認為,每筆進出帳自己都很清楚,不須特地看報表。但林陣蒼表示,創業者養成看月報、季報的習慣,是培訓自己未來經營大公司的能力與對財會敏感度,自己接觸過的公司老闆或者合夥人都會看報表。

財會報表上的數字反映了各項成本動態,包括管理層面的訊息,可以轉換成企業競爭的利器,並非只是簡單的進出帳。他舉例,當大環境發生變動時,定價也得隨之調整,若對成本能精準掌握,創業者就能快速改變定價政策。

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的重點

財務報表分為動態表、靜態表二種,前者可以反映公司的資金運轉情況,如損益表;後者則是反映資產、負債與所有者權益,如資產負債表。

林陣蒼提醒,公司損益表的重點不只看營收成長,還要包括與單月、單季的去年同期,以及與上月或上一季的比較表,並從主要支出、其他支出、差旅費、雜項支出的增減,做出比較欄目,方便創業者對其中的正負變化進行思考。「每一年度還要再分析一次。」他提醒,創業者若發現數字不合理,就要馬上針對問題解決。

而資產負債表則要注意存款水位、應收帳款管理,創業者對於應收帳款的日期需多加注意,例如以前都是二個月就入帳,如果現在是三個月,就要找出原因;此外,應付帳款也是重點。

林陣蒼舉例,曾有老闆不太重視財報,很少細看,公司開始出現虧損時,調帳一看,他才發現從三年前就已出現赤字。他提醒,創業者不要小看財報,每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會往前看二步。

適當時機點聘用會計CP值最高

依法規定,商號或資本額五萬以下的小公司,可以免「設帳」或委託記帳士,每月費用二千元左右。

而一般公司、行號需要「設帳」,業界能做會計的專業人士,基本月薪超過三萬五,若能做完一整套帳,薪資超過四萬五,對新創業者而言,也是一筆成本。林陣蒼建議,一般會計師事務所收費約落在二萬左右,是營收較低的業者可以參考的替代方案;隨著營收增加,可以開始聘用會計助理,薪資較低,其人在公司內部可協助收集整理憑證、做帳,與會計師事務所對接,是雙贏政策。

若年營業額超過三千萬以上,公司的營收狀況多半較為複雜,林陣蒼建議,此時聘用資深會計專業人士,除可精準掌握會計情況,更重要的是,專業會計人士可從財會角度上提供管理意見,包括抓帳、支出收入的判定、人員對公司效益的綜合判定等,「財會系統更強,創業者的決策就能比別人更快。」

網上學習會計基本科目

「我鼓勵創業者去進修會計規範,坊間有很多新創學院。」林陣蒼表示,這些課程不是讓創業者變身會計師,而是了解「常用會計科目」,如借貸、資產、資本、股東權益、流動資產等的所指為何,「公司有一定規模後,將財會全交給會計師,不是很好。」

他建議,除坊間課程,台灣各大學的育成中心、經濟部「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也都有開設新創相關課程,都是創業者可以參考的必上科目。

新創公司如何保護商品與商標

▲新創公司需了解商標與專利事務,如果不懂得註冊保護自身的商標與專利,往往讓別人搶先註冊,自己反成侵權者。Adobe Stock
第230期
楊戎真
商標是企業的表彰,商標與專利為「先註冊主義」,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聘任講師認為,新創公司應具備敏感度,有商品與商標後,應盡快註冊以表彰自己的權利,避免被侵權或成為侵權者。

「無印良品」正版告輸盜版!纏訟數年的日本與中國「無印良品」商標之爭,11月日本原廠再度敗訴,不但要賠償中國原告40萬元人民幣,還要公開說明以「消除影響」。

 

纏訟數年的日中「無印良品」商標之爭,日本原廠竟敗訴於中國盜版廠商。Adobe Stock

▲纏訟數年的日中「無印良品」商標之爭,日本原廠竟敗訴於中國盜版廠商。Adobe Stock

 

無印良品由日本「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創立於1980年,2005年進軍中國大陸市場。而中國的無印良品,則是中國一家公司於2001年向中國國家商標局註冊。

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所長許月娥表示,這種原版反被山寨告且敗訴的問題屢見不鮮,尤其是新創公司,由於不諳商標與專利事務,沒有相對敏感度,不懂得註冊保護自身的商標與專利,往往讓別人搶先註冊,自己反成侵權者。

 

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所長許月娥。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提供

▲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所長許月娥。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提供

 

加強敏感度》避免被搶先登記

根據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主題網介紹,商標、著作權與專利,分別用來保護不同種類的智慧財產。商標用於保護「商品與服務上的品牌名稱和圖樣」;著作權保護「原創的美術或文學作品」;專利則是「具有新穎性、產業利用性與進步性的發明、新型或設計」,才可取得。

 

申請商標前,可以前往智慧財產局網站查詢分類與可用名稱。網頁擷圖

▲申請商標前,可以前往智慧財產局網站查詢分類與可用名稱。網頁擷圖

 

商標或是一般俗稱的Logo,是表彰企業的重要識別,根據《商標法》第18條第1項,商標的組成可以是:「文字、圖形、記號、顏色、立體形狀、動態、全像圖、聲音等,或其聯合式所組成」。

至於專利制度各國不盡相同,許月娥指出,在台灣,商標和專利屬於「先註冊主義」或「先申請主義」,與著作權不同,著作權是創作完成後,就擁有著作權。因此,開始創辦公司,有商品、商標後,便應該盡快申請專利或註冊商標,其作用在於主動保護,當侵權發生時,可以去主張自己的權利。一旦被搶先註冊了,因為舉證困難,很可能自己反成侵權者。

商品未申請專利,反被控侵權的案例也多有所聞。許月娥表示,曾有一客戶,自己培養菌株並用以產出優格,殊不知三個月後,卻收到一張存證信函,表示侵犯了其公司的專利,不但要立即停止該行為,還要支付賠償金,該函並檢附專利申請文件。

對於存證信函所述,該客戶表示,菌株為自己所培養,過程中並未參酌他人產品,且在對方申請專利前,便已經在銷售。然而礙於難以舉證,無法主張自己的權利。許月娥指出,無法舉證的情況很多,像是銷售的時候沒有開發票,或者商品圖只能看到外觀,看不到裡面的結構,而無從據以判斷。

 

智慧財產局對商標、著作與專利的說明。智慧財產局資料擷圖

▲智慧財產局對商標、著作與專利的說明。智慧財產局資料擷圖

 

委外製作商標》應簽訂合約或授權

許月娥提醒,如果委外製作商標,最好簽署文件取得授權,並完成商標註冊。因為商標設計完成後,「著作權歸創作人」,因此,公司要將著作權買過來或取得授權,否則,創作人隨時可以運用自己的創作物。

至於為取得授權所簽署的文件,可以是合約書、協議書或委託書的形式,關鍵是要註明:該創作物是基於委託方的委託而產出,設計物的相關智慧財產權或專利、商標、著作權,應歸屬於委託方。

商標註冊後,如果有商標授權的合作,也應在合約書中載明使用範圍,像是「僅限於哪一場活動,或者多久的期限」。

拆夥後商標問題》預先簽署文件保障雙方權益

不少公司的問題出現在「拆夥後」,可能彼此產生歧見,一方不希望另一方再使用原有商標,這類案例不限於新創公司。許月娥以婚姻比喻,結婚的時候濃情蜜意、山盟海誓,現在要離婚了,什麼都否認。

為避免產生這類爭議,針對專利與商標問題,最好能有簽署的文件,以保障雙方的權益。一旦發生爭議,也應該雙方合議,避免單方面主張終止授權,因為還涉及拆夥後不同公司之間的其他問題,如貨源切割。如果都沒有討論,就擅自要求終止,可能違背整個市場的安定性,所以一般不建議片面終止。

進口商》要有兩地的商標證明

至於進口商則需要注意出產國與輸入國兩邊是否均已註冊商標。許月娥表示,商標為「屬地主義」,除了取得來源地的商標註冊證,也必須要在下貨當地註冊商標,進口商可以取得原廠授權後在台灣註冊。

 

Google為自創字,民眾可以很清楚知道此商標所代表的公司以及其商品與服務,其商標容易通過且不易侵權。Adobe Stock

▲Google為自創字,民眾可以很清楚知道此商標所代表的公司以及其商品與服務,其商標容易通過且不易侵權。Adobe Stock

 

創業須知》申請商標注意事項

1.數量、權利最大化

申請商標雖然可以委託事務所辦理,但也可以自行申請。申請前,可透過智慧財產局網站進行檢索,一方面掌握已經被註冊的名稱,另一方面則可以查看國際分類碼。註冊前要先思考企業未來發展方向、領域與商品類別,每一個商標申請規費為3,000元,商標註冊一次為期10年,到期再展期即可。許月娥認為,應追求在相同的規費裡面,把數量、權利最大化。

2.避免低識別性的用語

根據智慧財產局商標識別性審查基準,商標識別性分為「先天識別性」和「後天識別性」。許月娥提醒,註冊商標時要「避免使用不具先天識別性」的通俗用語,單純的地名或姓氏,像是「大溪豆干」這樣的名稱,沒有足夠的識別,審查時通常不會通過。數年前,知名設計師吳季剛在台灣以「MISS WU」申請註冊為平價副牌,即因為「不具先天識別性」而遭駁回。後因媒體廣泛報導,使其成為知名品牌,智慧財產局才以其「具有後天識別性」通過其申請。

申請商標可以考慮「獨創性、任意性及暗示性」。像是Google為自創字,民眾可以很清楚知道此商標所代表的公司以及其商品與服務。「任意性標識」指由現有的詞彙或事物所構成,但該詞彙與指定使用商品或服務本身、其品質、功用或其他特性無關。例如「蘋果APPLE」,詞義上是一種水果,而該公司將此名稱用於電腦類商品,而非蔬果,同業間並不會以「蘋果APPLE」形容公司產品,所以「蘋果APPLE」具先天識別性。只是如果品牌不夠知名時,一般大眾乍看之下,較難辨識其商標背後代表的商品和服務。

「暗示性標識」指以隱含譬喻方式暗示商品或服務品質、功用或其他有關成分、性質等特性,像是「去味大師」、「快譯通」,較易為消費者所記憶,且並非競爭同業必須或通常用以說明商品或服務的標識。但這類標識可能會和競爭同業使用到類似的詞彙。

而一些「描述性標識」因不具先天識別性,不利於通過審查。像是使用商品或服務的品質、功用、成分、產地等特性的描述,民眾容易將之認為是商品或服務的說明,而非識別來源的標識。

此外,搭知名品牌便車的名稱,也容易造成不通過,比如說,iPhone、iPad、iWatch,都是i系列,如果有人用ibook,會產生是否為同一來源的質疑,造成混淆,所以通過的機會就會比較低。「現在商標法比較保護著名的商標。」許月娥強調。

她還提到,單一字母、型號、單純數字、簡單線條或基本幾何圖形;裝飾圖案;姓氏、稱謂與姓氏結合;公司名稱;網域名稱;常見的宗教神祇、用語與標誌;標語;常見的祝賀語、吉祥語、流行用語與成語等,如果缺乏指示來源的功能,亦屬不具識別性的標識,不得註冊。

 

 

許月娥小檔案

.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所長。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培訓學院認證種籽師資。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聘任講師。

.世新大學終身教育學院聘函。

.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發展研究院專利管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