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協議中國僅完成57%承諾採購目標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期限內,北京當局僅完成了協議採購目標的57%。
Getty Images
李正鑫
根據美國商務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2月8日公布的貿易數據,在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期限內,北京當局僅完成了協議採購目標的57%。外界擔憂,這是否會重新點燃中美貿易戰火。

【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根據美國商務部的貿易數據,北京當局距離兌現2020年與川普政府簽署的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目標相差甚遠,僅完成了協議採購目標的57%,甚至不及中美貿易戰前中國從美國採購商品的水平。這意味北京當局完全沒有履行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規定——增購價值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和服務的承諾。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2020年1月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簽訂了為期兩年的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雙方在協議中保留了互相加徵數千億美元產品的進口關稅,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持續了將近三年的貿易戰按下暫停鍵。北京當局承諾在2020年和2021年間,將美國農產品、製造業產品、能源和服務產品的進口額,在2017年的基礎上增加2000億美元。具體來看,北京當局同意在2020年購買至少2279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在2021年購買2745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兩年總額為5024億美元。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還為製成品、服務、農產品和能源產品做出了具體的規定。

2月9日,據美國之音(VOA)報導,一直追蹤北京履行中美貿易協議情況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高級研究員兼貿易問題專家鮑恩(Chad Bown)表示,北京只兌現了其採購承諾的57%,相當於根本沒有增加對美進口。

他說,北京甚至沒有達到基準水平,即貿易戰發生前2017年的水平。

有分析認為,疫情全球大流行導致需求下降是北京當局未能兌現承諾的原因,但是,有貿易專家從一開始就對北京當局能否兌現承諾持懷疑態度。受貿易戰影響較大的美國農產品對中國出口恢復到了2017年的水平,但依然沒有達到承諾的目標。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數據,2020年的糧食淨進口(進口減去出口)的數字是1.39億噸,2020年比2019年增長了29.9%;2021年1至12月,中國進口糧食1.64億噸,同比增加2527.3萬噸,同比增長18.1%。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近兩年大量進口糧食等農產品,但數據表明並沒完全從美國進口農產品。美國貿易副代表比安奇(Sarah Bianchi)2月8日表示,北京未能履行為期兩年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的承諾,目前正繼續與北京當局討論這一問題。貿易專家指出,拜登政府有不同的選項可以懲罰北京當局未履行承諾的行為,包括恢復在貿易協議中削減的關稅,啟動新的貿易調查或制定新的貿易法規。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國中心研究員杜大偉(David Dollar)對美國之音說:「希望拜登政府能從這次試驗中吸取教訓,通過談判達成第二階段協議,讓北京開放更多行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以換取取消針對中國進口的關稅。」

責任編輯:文上砡

(轉載自看中國報紙)

俄羅斯宣稱撤軍 拜登:尚未證實 局勢仍危險

哨子先生

 

烏克蘭局勢千變萬化,昨天俄羅斯國防部宣稱,俄羅斯軍方正撤離一些在烏克蘭的軍隊,這是否表示普丁對於僵局的讓步呢?

對此,美國總統拜登認為,沒看到證據前,一切都還不算數。

他說:「這很好,但我們還沒有證實這一點,我們還沒有證實俄羅斯軍隊正在返回他們的基地。事實上,我們的分析人員認為他們仍非常具有威脅性。」拜登強調,目前仍然有超過15萬名士兵包圍烏克蘭邊境。

至於正前往莫斯科的德國總理肖爾茨,在聽聞俄羅斯撤軍的消息時,表示歡迎,他說:「這是一個良好的信號。我們希望接下來會有更多軍隊撤離。」

就在昨天,普丁跟肖爾茨又回到我們熟悉的長桌,雙方沒有透露會談內容,但會後普丁態度有略為緩和,他強調「願意繼續和西方就對俄羅斯的安全保障進行談判」,並持續否認打算開戰。

聽起來,普丁這齣演得這麼認真的「開戰人生」,還真的就是想讓歐美、北約碰碰釘子,嚇嚇烏克蘭,警告他們在普丁領導的俄羅斯眼皮下,行事不要太過囂張。

那麼事主烏克蘭呢?在經歷過激情與冷靜的路線來回後,烏克蘭政府似乎有意讓事件盡快落幕,先是駐英大使不小心說出真心話:「如果形勢逼迫,可以放棄加入北約」,雖然烏克蘭政府立刻澄清是誤會一場,強調加入歐盟和北約一直都是寫在烏克蘭憲法裡的國家方針,卻也不免讓人懷疑,這會不會是烏克蘭為後續妥協以緩和情勢的鋪陳?

加上烏德會面結束後,德國總理肖爾茨的強勢發言也頗耐人尋味。肖爾茨接受訪問時表示,德國永遠站在烏克蘭這一邊,但提到是否願意讓烏克蘭加入歐盟和北約時,肖爾茨直接打槍:「現在還不是談成員國問題的時候。」

接著,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提到目前國家面臨兩難困境時,居然有感而發說出:「烏克蘭在這條路上該走多遠?誰將支持我們?這最終很可能只是夢一場。」姿態忽然放很低,難道德國的遊說方針奏效了嗎?

不過美國拒絕鬆懈,拜登一方面懷疑俄國撤軍的真實性,一方面也開始溫情喊話,他對俄羅斯公民說:「你們不是我們的敵人,我不相信你們想要對烏克蘭發動血腥、破壞性的戰爭。」

德國扮白臉摸頭成功,美國扮黑臉緊盯戰局,但看起來歐美台階都已擺好擺滿,現在就看普丁願不願意走下來,盡快結束這部拖很久的「開戰人生」。

白宮說俄週三開打 烏克蘭:給我證據 現在演哪齣?

Getty Images
哨子先生

 

這幾天最大條的國際新聞,依然是烏克蘭危機「一觸即發」,大家都在猜俄羅斯到底會不會打?美股漲漲跌跌,也是同樣在問,俄羅斯何時會打?(我絕對不會承認我也是這幾天死盯美股的小韭菜)

面對這個大哉問,上週有媒體報導,白宮情資認為進攻時間會在本週三16日後。如此具體的判斷,白宮方面雖然完全不承認,但看看美國最近動作,超、級、多,一下呼籲公民撤離,一下說俄羅斯會在冬奧期間進攻,一下高調撤離所有在烏克蘭的公務員,這個進攻日的可信度好像越來越高。

美國:俄羅斯隨時會攻打 已撤離駐烏人員

拜登10日呼籲在烏克蘭境內的美國公民「立即離境」,他強調,萬一俄國入侵烏克蘭,美國不會派部隊前往撤離美國公民。拜登甚至直接說,一但開戰,就會是「世界大戰」。

在美國出聲後,英國、荷蘭、德國跟日本等國也陸續跟進,呼籲還在烏克蘭的公民,可以的話盡快離開當地。

12日,美國國務院下令所有駐基輔大使館的美國人員撤出烏克蘭。緊接著,路透社報導,有人目擊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工作的「歐安組織」(OSCE)美籍人員,已經開車撤離當地。⠀⠀

從建議公民撤離,到命令人員全部撤離,僅僅兩天時間美國突然大動作撤僑,讓緊張的氣氛又來到新高點。⠀⠀

同一天,拜登與普丁再次進行視訊會議,這次通話時間大約一小時,但結果仍然「毫無進展」。普丁指責歐美沒有認真考慮他的條件,也就是拒絕烏克蘭加入北約,以及將北約的軍事佈局退縮到前蘇聯國家以外的地區。

拜登則是繼續烙話,強調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會以最迅速的方式給予制裁。

此外,事主烏克蘭的反應也很耐人尋味。

烏克蘭:急忙降溫 對白宮情資表示「證據咧?」⠀⠀

烏克蘭危急前後已經拖了超過一個月,不安的氣氛嚴重影響烏克蘭經濟,貨幣持續貶值,經濟不穩,加上國內出現分歧民意,例如俄美該選哪邊站、擔心自己淪為大國棋子之一的焦慮等,這些不安情緒都給現任總統澤倫斯基帶來龐大壓力。⠀⠀

於是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在歐美各國高調呼喊「戰爭快開打啦」的同時,澤倫斯基卻忙著降溫。先是質疑美國的情報是否準確,要求白宮應該提出「俄羅斯要進攻的證據」,甚至挑釁十足地邀請拜登來烏克蘭看看,藉此對歐美這幾天急忙撤僑、拋棄烏克蘭的動作表示不滿。

就在荷蘭航空宣布停止到烏克蘭的航班,德國漢莎航空也考慮跟進的當下,澤倫斯基政府卻選擇拒絕封鎖民航領空,不停強調:俄羅斯還沒要打。官方媒體也全面釋出烏克蘭人民生活一如往常、馬照跑舞照跳的冷靜畫面,跟前幾週「不惜全民皆兵也要抗爭到底」、老婦拿槍隨時準備上戰場的熱血氛圍完全相反。

澤倫斯基政府這種忽冷忽熱、兩邊搖擺的態度,讓美國在聯歐抗俄的計畫上頓時失去著力點,難道烏克蘭危機已經不能指望美國了嗎?

德英法:忙著當空中飛人

來看看歐洲大國這幾天忙甚麼。上週法國總統馬克宏特地飛到莫斯科跟普丁會面,但是將近4公尺的超長桌子注定了這場對談的無疾而終。雖然兩人見面聊了5個小時,但會後不僅沒有共識,克林姆林宮還陰了馬克宏,嗆明沒有承諾法國提出的任何條件,讓馬克宏白忙一場。⠀⠀

緊接著英國上場,英國首相強森前往比利時和波蘭,與北約和波蘭政府針對軍事策略進行細節討論,同時派出英國外交部長到莫斯科與俄羅斯外交部長對談。結果這個會面更慘,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直接吐槽,認為這場會面是「啞巴和聾子的對話」。

那麼歐盟的最後希望——德國呢?德國總理肖爾茨在今天飛往基輔跟澤倫斯基會面,明天會趕去莫斯科與普丁會面。原本惦惦不願淌入渾水的德國最終還是不得不出手,在德國斡旋之下,烏克蘭局勢會出現轉機嗎?這是本週最必須關注的焦點。

不過,務實的德國人先幫全球打預防針。

根據《路透社》報導,一位「德國消息人士」表示,柏林方面不期待會談會有具體結果,並再次強調,總理認為西方必須團結,俄羅斯的侵略將面臨西方制裁。

又是老話重談,既然這樣,德國總理到底去忙甚麼啦!

美國:避免讓俄羅斯有「藉口」攻打烏克蘭

我們把焦點再拉回美國。

對於國際最近指責美國只會喊燒、故意拉高局勢的行爲,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接受《CNN》採訪時強調,美國會這樣做,是為了跟全球共享情資,不讓俄羅斯的「假消息」作戰干擾各國,然後找到藉口對烏克蘭發動攻擊。

聽起來好像滿有道理的,你們相信嗎?

緬甸悲歌:反對政府的你,不是我的孩子。

Reuters
哨子先生

 

最近三個月,緬甸報紙每天都會出現至少五至六則「聲明」,聲明者多半以嚴厲詞語,公開宣布與子女斷絕關係,原因是子女參與反軍政府示威遊行。

距離軍政府發動政變推翻翁山蘇姬政權,已經一年了。2021年2月1日,以將軍敏昂來為首的國防軍勢力發動突襲,在清晨抓捕翁山蘇姬與同黨高層官員,並宣布接管緬甸統治權,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年輕人多數拒絕承認使用非法手段奪權的軍政府,各地街頭出現示威遊行,各行各業發起罷工反對軍方勢力。然而緬甸軍方以高壓手段鎮壓反制,槍殺、毒打、綁架、查封財產,各種抹滅人民聲音的方式都用上。

根據國際團體的保守估計,截至2022年1月初,共有1398人因參與示威活動死亡,超過1萬人被逮捕。

為逃避軍政府的抓捕,多數示威者不得不逃離緬甸,隱居在邊境鄉村,隱秘與家人聯繫。但軍政府仍不放過他們,去年11月,軍政府宣布將接管反對者的財產,包括房子,且會逮捕庇護反對者的人,並加強對可疑者住宅的突襲搜查,試圖透過「連坐」方式,將反對勢力趕盡殺絕。

也是從這時開始,緬甸官方報紙上「斷絕關係」的聲明多了起來。

「我們宣布與林林博博斷絕關係,因為他從未聽從父母的意願。」林林博博(Lin Lin Bo Bo)現年26歲,他在政變後加入一個反軍政府的武裝團體,目前已逃離緬甸,居住在泰國邊境小村。

去年底,他的母親告訴他,軍方曾經來家裡搜捕。11月,林林博博在官方報紙《鏡報》上看見父母宣布斷絕關係的聲明。即使知道父母是迫於壓力這麼做,但他看到聲明時,還是哭了。

曾經因直播軍方鎮壓現場,目前仍被通緝中的地方媒體記者蘇比昂(So Pyay Aung),現在帶著妻女流亡泰國。去年11月,他的父親在官方報紙《阿林報》上刊登聲明:「我宣布與我兒子斷絕關係,因為他違背父母的意願做出了不可原諒的行為,我不會為他承擔任何責任」。

蘇比昂說,看到報上聲明時確實感到難過,但他知道自己的父母受到壓力,害怕房子被沒收、或是被捕。

有些孩子可能永遠無法回家鄉與父母團聚,有些人可能永遠無法看見明天的太陽。

上個月22日,緬甸軍政府表示,翁山蘇姬所領導的政黨「全國民主聯盟」黨的國會議員漂扎亞導(Phyo Zeyar Thaw),因犯下「恐怖罪」,已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

他不是第一位被軍政府判處死刑的反政變人士,根據報導,軍政府從去年到現在,已經判處數十名反對者死刑,雖然這些死刑尚未執行,但只要軍政府不放棄打壓威脅反抗者一天,這些人就隨時可能會被「殺雞儆猴」。

 

烏克蘭僵局 證明俄羅斯的「天然氣政治」有效?

Getty Images
哨子先生

 

烏克蘭戰爭到底會不會開打?這句話從聖誕節前夕說到我們年都過完了,還在問。這段期間,德、法相繼出面調解都沒有效果,昨天法國總統馬克宏浩浩蕩蕩到俄羅斯協調,會後卻慘遭克林姆林宮打臉「對談無進展」,場面好尷尬。

每個國家都說要團結、要冷靜,但動作從來沒停過,美、歐、俄三方僵在原地難以退讓,關鍵破口在哪裡?這就要談到俄羅斯目前手上最強的政治武器——天然氣管線「北溪2號」。⠀⠀

北溪2號(Nord Stream 2)從開工前就備受爭議,這條天然氣管線從聖彼得堡南邊的烏斯季盧加,一路穿越波羅的海,抵達德國東北部格賴夫斯瓦爾德,是目前世界最長的海底管線。北溪2號完工後,每年可以運輸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比現在俄羅斯出口到德國天然氣數量多出一倍。

北溪2號的完工,不僅增加德俄雙方在天然氣交易上的依賴,同樣也成為彼此的經濟威脅,這讓美國相當擔心。此外,北溪2號穿越海底直接繞過烏克蘭天然氣系統,大幅削弱了烏克蘭在歐俄間的制衡地位,所以烏克蘭也非常反對這個計畫。

既然多國反對,德國為何還要堅持蓋北溪2號?

原因就在德國苦於找不到更好的天然氣進口替代國。在過去十年內,德國一方面推動轉型計畫,擺脫對煤跟核能的依賴,一方面對俄羅斯天然氣進口的依賴度越來越高,從2012年的40%,到目前的55%,石油進口也從38%上升到42%。

歐盟同樣有超過40%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再加上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的儲存設備分布歐洲各處,也就是說,俄羅斯天然氣在歐洲幾乎是壟斷市場。

歐洲對俄國能源的過度依賴,將導致歐美難以團結,這種擔憂在這次的烏克蘭危機中獲得證明。

近期隨著俄羅斯11萬大軍逼近烏克蘭,北約、歐盟,甚至英法都趕緊放話,表示不惜開戰也要捍衛烏克蘭主權,卻只有德國始終「惦惦」。

就連拜登前天烙狠話,表示俄羅斯如果膽敢入侵烏克蘭,將會封鎖北溪2號管線。結果德國新任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面對記者提問時含糊其辭,避談北溪2號爭議,只表示會跟美國團結、同調,避重就輕的態度讓外界立刻看破手腳。⠀⠀

還有一點,拜登啊,封鎖管線是美國說停就停的嗎?這項制裁還得經過歐盟27個成員國一致同意呢。

而且比起制裁俄羅斯,對東歐幾個高度依賴天然氣的國家來說,他們或許更怕普丁一怒之下停止輸送天然氣、中斷能源,畢竟這種事,普丁在2006和2009都做過喔。⠀⠀

既然德國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那不就表示俄羅斯的天然氣收入,也高度仰賴歐洲,尤其德國嗎?

普丁怎會不知道這點。就在上個禮拜五,俄羅斯天然氣工業(Gazprom)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簽下一份30年合約,預計大幅提高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原來普丁出席北京冬奧的目的在這裡)有了中國這個大客戶,俄羅斯底氣更足,歐美更頭痛。

面對俄羅斯「挾能源以令歐盟」的狀況,美國最新做法是:請日本幫忙。

NHK今天最新報導指出,日本政府受託於美國請求,目前正擬定政策方針,在確保國內液態天然氣供應穩定後,剩餘的液態天然氣將會支援歐洲。雖然有評論認為日本液態天然氣量能有限,能幫到歐洲多少還待觀察,但對日本政府來說,這是展現七大工業國(G7)團結的時刻,肯定會積極配合。

至於日本的出手援助,會不會讓歐美在烏克蘭問題上更團結呢?這就要看德國接下來的動向了。

德法斡旋 烏俄同意停火 兩週後柏林會談

哨子先生

 

好,我知道大家的心早就開始放假,無心上班了,因為我也是(?)

偷偷跟你們說,其實這幾天我非常焦慮,因為烏克蘭危機。

從上禮拜開始,美國、北約、歐盟、俄羅斯,忽然進入出招高峰期,每天都有新的進展。大家出兵的出兵,放話的放話,搞得我超擔心烏克蘭會不會在年假期間爆發戰爭、我是不是要隨身攜帶筆電?普丁真的會開戰嗎?⋯⋯等,每天緊盯進度,各種揣測和擔心。

昨日在德國與法國斡旋下,俄羅斯與烏克蘭四方代表在巴黎會談後,同意在烏東地區「無條件」永久停火,並將在兩週後於柏林再議。意思是說至少兩週內,俄羅斯應該都不會開戰。

相信習大大跟我一樣,看到「停火協議」時都不約而同大鬆一口氣吧,這表示我可以安心過年,而習主席可以順利把冬奧辦完哈哈哈哈。

烏克蘭與俄羅斯在2014克里米亞半島危機後關係急速惡化,從鄰國成為敵國關係,但兩國衝突多年,為何普丁選在這時如此大動作出兵?主要有四個原因:

一、阻止烏克蘭擺脫「大斯拉夫文化圈」。

對俄羅斯人來說,從歷史與文化民族來看,烏克蘭始終是斯拉夫民族的一部分。然而烏克蘭這幾年不停強調俄羅斯當年獨裁治理、虐待人民的歷史,讓國民對俄羅斯的好感度越來越低。2019年,烏克蘭通過法案,要求公家機關和公共場合只能使用烏克蘭語,不准使用俄語,明顯「去俄羅斯化」的政策方向讓俄羅斯相當不滿。

二、挑撥烏克蘭和西方國家關係。

2014年俄羅斯雖然成功併吞克里米亞半島,但也付出被經濟制裁的代價,加上美國開始大力軍援烏克蘭,烏克蘭的兵力在短短幾年內暴增兩倍。近幾年,北約甚至頻繁與烏克蘭進行聯合軍演,俄羅斯如芒刺在背。而且烏克蘭想要加入北約和歐盟多年,卻一直不得其門而入,要是這次危機擴大,北約依然不讓烏克蘭加入,卻又無法順利安撫,勢必會讓烏克蘭親歐派受到重挫,增加親俄派的話語權。

三、阻止北約東擴。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一個以美國和歐洲國家為首的軍事聯盟,蘇聯解體後,有大量前蘇聯國家也加入北約,北約規模的日趨龐大,俄羅斯當然無法忍受。普丁在去年公開指責北約未遵守1990年代口頭承諾的「不東擴」約定,雖然北約立即否認有這種承諾,但看來普丁就是打算死咬這個歷史爭議不放,堅持美國和北約必須立下書面條款。

四、西方國家在阿富汗大撤退失敗。

這點就不用多解釋了吧,在美國領導下的阿富汗大撤退,不僅進退失據,最後居然演變成淪陷危機,直接讓極端組織塔利班重新掌握阿富汗。美國的領導無方,加上歐盟在阿富汗撤退上,明顯表現出的團結不一,普丁能不抓緊這「天賜良機」嗎?

 

事實證明歐盟真的很不團結,在美英法紛紛軍援烏克蘭之際,德國居然拒絕提供武器給烏克蘭,雖然之後在輿論攻擊下勉強送給烏克蘭5000頂「鋼盔」,但德國意興闌珊的態度,讓歐美團結力道直接砍半。

不管怎樣,俄羅斯的步步進逼,以及美國和北約毫不退讓,兩邊認為「都是對方的錯」的態度,讓烏克蘭局勢一週比一週還緊繃,已經到了隨時開戰都不意外的程度。

此時德國出面緩頰的「停火協議」到底有沒有效?還是這只是普丁針對西方軍事聯盟的壓力測試呢?

未來兩週,歐、美、烏、俄到底有沒有心要談判呢?

我們已經被騙很多次了,拜託你們這次拿出誠意,好好坐下來討論啊。

不過看到「停火協議」時,相信不只我鬆一口氣,咱們偉大的主席習大大想必也同樣放下心中大石。總算不用擔心戰爭攪局,可以快點把這場滿目瘡痍的冬奧給辦完啦哈哈哈哈。

 

布吉納法索政變後 大家都在問:誰是達米巴?

哨子先生

布吉納法索政變?還是叛亂?

先從軍方領導者達米巴究竟何許人也,開始說起⋯⋯

根據最新消息,布吉納法索軍方表示,總統卡波雷和相關人士都被關押在安全地點,並強調卡波雷政權已結束,宣布解散政府、凍結憲法、關閉邊境,目前政權的最高領導人由達米巴中校擔任。

關於達米巴(Paul-Henri Damiba)到底是誰,目前外界對他的了解還不是很多,但有幾個重點很耐人尋味:

  1. 他是2014年被示威趕下台的前總統龔保雷(Blaise Compaoré)時期被提拔上來的軍官將領之一。
  2. 2015曾經參與政變,試圖推翻龔保雷下台後的過渡政府,不過政變失敗後被抓,達米巴轉為「污點證人」,協助後來的卡波雷政府,指證參與人士,提供政變細節。
  3. 達米巴被釋放後曾短暫「出國深造」,據說唸過巴黎軍事學院,回國後出版一本書叫《西非軍隊與恐怖主義:不確定的反應?》,內容主要在分析薩赫勒地區的反恐戰略和缺點。
  4. 由於曾對卡波雷政府示好,達米巴回國後仕途順遂,在上個月才剛被總統提拔為第三軍區的指揮官,負責首都瓦加杜古的安全。

也就是說,達米巴才剛升官就立刻發動政變。他是吃了熊心豹子膽還是想總統大位想瘋了?這背後其實還有很多玄機。

布吉納法索政變的疑點

  1. 政變的傳聞起先來自一個軍事基地,這個基地雖然是訓練軍隊的地方,但也兼具監獄功用,重點是這裡關的人,恰好都是2015年那場失敗政變的關係人。
  2. 首都瓦加杜古有越來越多示威民眾上街抗議,指責卡波雷無能面對恐怖份子,認為政府應該提供軍隊充足物資和有用的訓練。抗議時間點非常剛好。
  3. 叛變軍隊表示,要求政府給出具體可行、對抗伊斯蘭國組織和蓋達組織的政策,不要再讓他們當鎮壓聖戰士的敢死隊。
  4. 一開始布吉納法索國防部矢口否認有政變一事,直到越來越多軍事基地傳出失守消息,卡波雷政府開始不給任何回應,只發佈宵禁。

從以上這些因素來看,或許這場政變,根本不是單純對現任政府不滿,而是結合了各種複雜因素:前總統復仇記、軍方未被妥善照顧的憤怒、百姓對政府無能的民怨,以及一位軍隊新星的誕生⋯⋯所有因素相乘的結果。

可以這麼說,今天在布吉納法索發生的,是一場帶有叛亂因素的政變。

但不管是哪種,有趣的是這場透過非法管道取得政權的新政府,雖然被國際大肆譴責,卻很受到國內民眾歡迎。根據媒體報導,當軍方宣布卡波雷正式倒台後,首都湧入大批慶祝民眾,他們上街遊行、狂按喇叭。

「我們真的受夠卡波雷了!」提著一籃子香蕉加入慶祝群眾的婦女德拉(Adjara Dera)表示:「我們的朋友死去、我們的警察死去,卡波雷的辦法根本不管用,我們受夠他了。」

但是軍人再次掌權,真的有辦法讓布吉納法索硬起來,勇敢面對恐怖組織的威脅嗎?民眾期待的太平日子,在把國家交給軍政府統治後,真的有辦法到來嗎?

布吉納法索軍事政變 前總統下落不明

哨子先生

今天要來講一個冷門國家的新聞事件,相信不少人已經知道,西非國家「布吉納法索」上週末發生政變,目前布吉納法索已經由軍隊掌權,前總統下落不明。

先科普一下,布吉納法索位於非洲西邊、薩哈拉沙漠南側,由於地理條件貧脊、缺乏天然資源,也沒可發展的工業,國內只有一條鐵路,布吉納法索長年就是「貧窮」的代名詞,識字人口不到30%,人民唯一出路就是到其他國家成為移工。

國家窮就算了,還成為恐怖份子成長的溫床,我們好像已經很少聽到「伊斯蘭國」跟「蓋達組織」(又翻做基地組織)的新聞對吧?其實這兩個組織近年在西非薩赫爾地區(Sahel)成立分支組織。何謂「薩赫爾地區」?就是撒哈拉沙漠和大草原交界的乾旱地帶,這一地區的國家因為氣候問題,資源不足,幾乎都是貧窮國家。

2012年左右,這些恐怖組織陸續在布吉納法索和馬利、尼日的邊境成立小分隊,繼續搞恐怖主義,時不時綁架外國人,或襲擊當地士兵,甚至對當地村民進行大屠殺,讓上百萬人無家可歸,流離失所。

活在恐怖攻擊陰影下的恐懼與憤怒,成為這幾年布吉納法索政局不穩定的最大因素。

2014年,由於不滿當時的總統龔保雷(Blaise Compaoré)企圖修憲延長任期讓自己成為獨裁總統,加上政府多年來面對恐怖份子的無能作為,布吉納法索爆發大規模示威,國會、市政廳都被攻佔縱火,國家陷入混亂狀態,龔保雷只得倉皇辭職下台,逃亡到國外。

中間還經過一陣混亂,各路人馬都想搶大位,這邊就不多說了。

隔年2015年,卡波雷(Roch Kabore),也就是本次政變後目前人仍然下落不明的現任總統,在當時以「絕對會處理恐怖組織」為最大政見,高票當選。

然而六年又過去了,恐怖份子依然猖獗。

就在2021年8月,恐怖組織襲擊護送平民返回北方布吉納法索的軍隊,造成47人死亡。這場襲擊事件讓人民的不滿再次爆發,布吉納法索氣氛越來越緊張,街上示威的人越來越多,行為也越來越失控。

除了百姓對政府的不滿,當年被轟下台的前總統人馬,也開始蠢蠢欲動。

這就要說到這次發起政變的軍方領導達米巴,他到底是誰?

呼吸的奧祕,健康的身心從調整呼吸開始!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編譯︱洪晨涵
自然的呼吸是每個人天天在做,卻又不自覺的事,在為生活忙忙碌碌間,人們每天重複2萬次以上的呼吸,透過呼吸獲得維持生命所需的氧氣。看似微小的呼吸,卻對人體影響巨大。

你知道嗎?呼吸如果不正確,交感神經容易起主導作用,使身體處於緊繃狀態,造成肩頸僵硬和背痛,趕快檢查自己是否「好好呼吸」。

呼吸的型態

呼吸主要有肺部呼吸和腹式呼吸兩種型態。

前者呼吸較為短促,緊張時容易出現肺部呼吸;而腹式呼吸相對緩慢,屬於深呼吸的型態,使身體放鬆,可以消除緊張感。

冥想時便是採用腹式呼吸,吸氣時空氣進入體內,使腹部鼓起,呼氣時則由嘴巴慢慢吐氣,在專注的呼吸中沉澱心靈,掃除煩惱、雜念。

呼吸不正常 肩頸跟著僵硬

日本運動教練西村紀子,在日本健康知識網站「All About」中表示,如果呼吸不正常,交感神經就會占主導地位,使身體處於緊張狀態,還可能導致肩頸僵硬、頭痛和背痛等不適。

緊張、駝背和姿勢不良容易影響呼吸。西村紀子指出,要瞭解呼吸情況,可以照照鏡子看自己的身體,觀察呼吸時肋骨是否提高,頸部是否挺直。如果肋骨移動的高度與腹部明顯不同,可能沒有正常的呼氣;另外頭部如果向前突出,表示頸部沒有挺直,呼吸時往往需要使用更多頸部周圍肌肉來協助,造成頸部和肩部周圍的肌肉緊張和僵硬。而容易緊張的人習慣肺部呼吸,往往橫膈膜沒有完全地下降,無法充分呼氣,使吸氣時間加長,進而啟動交感神經作用,身體就會變得更加「緊繃」,造成惡性循環。

正確呼吸的第一步——練習呼氣

西村紀子分享,正確呼吸的第一件事是用力呼氣,這點可以藉由練習伸展背闊肌、胸部和頸部肌肉開始。平常可以做把手伸直向前彎腰呼吸的動作,伸展背闊肌,或者是練習吹氣球,同時注意吹氣時不要聳肩。

佛家云:「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間。」呼吸是人們打從出生不用學就會的事情,不過不同的呼吸方式卻帶給身體不同的變化。日常生活當中,哪怕一天只花個5分鐘,也要利用空檔調整體態與深呼吸,靜下心來專注內在,同時把正面的想法找回來,不僅身體跟著放鬆,自然而然也會體驗到一種幸福與寧靜的感受。

責任編輯:文上砡

(轉載自看中國報紙)

台力挺立陶宛,深化雙方合作

立陶宛為位於歐洲的國家。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明思

【看中國記者明思綜合報導】立陶宛挺台引發中共經濟制裁,而台灣繼續鼎力相挺。據中央社報導,立陶宛挺台遭中共報復,一個貨櫃的奶水漂流海上兩個多月,在台灣及立陶宛政府的協助下,由新竹廠商甘田食品科技公司接手,再輾轉運送來台。

甘田食品科技董姓負責人表示,經通關程序後,上週甘田食品科技已領貨近千箱送入倉庫存放,後續準備調配港式奶茶、銷售茶餐廳材料等。該名負責人稱,未來他要將自己設計的奶茶包裝結合立陶宛「黃綠紅」國旗展現,以代表立陶宛挺台。

此前,立陶宛一批2萬多瓶深色蘭姆酒禁止進入大陸,台灣菸酒公司也出手購入表達支持,並不排除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除了買吃的,台灣政府亦從產業合作下手。

1月5日,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表示,台灣將設立2億美元的「中東歐投資基金」,投資有利於台灣與立陶宛兩國經濟與科技發展戰略意義的產業,協助兩國產業共同提升競爭力,投資領域初步鎖定半導體、生技、雷射等領域的技術合作與關鍵產業對接。

歐江安提到,立陶宛人力素質高,產業發展及科技成熟度與台灣有對接互補的空間及龐大的合作潛力,台灣也在全球戰略布局積極拓展歐洲市場,因此希望透過這個基金展開對歐洲的鋪路,而立陶宛及其他中東歐國家,只要有符合各項條件的商業計畫,未來也都有參與投資合作的機會。

「政客」(Politico)歐洲網站10日報導稱,台灣在立陶宛的投資計畫還沒有最終確定,但台灣專家團隊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進行研究。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銘鑫,同時也是台積電的董事會成員,11日也將與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會晤。

報導稱,無論是誰,能與台灣發達的芯片產業合作,都是引人注目的。2020年台積電在全球代工收入中占有54%的龐大份額,許多外國政府都有高端芯片的需求,但到目前為止,台灣一直以極其謹慎的態度對待這些事,以確保只有如美國和日本之戰略夥伴,即在發生戰爭時可能為台灣提供防禦的國家,才能獲得芯片。

另一方面,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0日在記者會上聲稱要立陶宛「糾正錯誤」,並批評美國不斷為立陶宛撐腰打氣,破壞所謂的「一中」原則。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回應表示,美國一向歡迎台灣與立陶宛深化合作,包括互相在首都設處,不僅是擴大台灣在國際空間有意義參與的重要一步,更有助於台立雙方擴大經濟、科技合作。

普萊斯強調,立陶宛是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重要盟友,也是美國夥伴,雙方在經濟與防衛領域和促進民主人權等方面都有共識及合作。他重申美國對立陶宛的支持,並承諾會擴大、深化美國與立陶宛的雙邊關係。

責任編輯:文上砡

(轉載自看中國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