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軍平安夜大屠殺 逾30名婦幼慘遭虐殺成焦屍

哨子先生

 

當大家開心迎接平安夜,期待隔天早上拆禮物的時候,緬甸東部的一座小鎮正陷入地獄。根據當地媒體報導,上週末軍政府為報復反抗軍,闖進東部小鎮普盧索(Hpruso)進行大屠殺,全鎮包括婦孺在內,有超過30名平民被殘忍殺害,軍方後來將屍體丟棄在卡車上焚毀。

這場大屠殺直到隔天國際救援組織「拯救兒童基金會」(Save the Children)因聯絡不上當地員工,覺得不對勁前往關心才發現。根據人民防衛部隊表示,公路邊有兩輛卡車被燒毀,車上滿滿焦屍,由於屍體破碎無法辨識,只能透過頭骨來計算數量,粗估現場有35具屍體,基金會員工下落不明。

今年2月軍政府發動政變推翻翁山蘇姬政府後,在首都被軍隊控制的情況下,反對勢力組成「人民防衛部隊」(People's Defence Forces,PDF),遊走在各地與軍政府打游擊戰。

在這個月初,緬甸西北部一個小村也發生軍方為報復車隊遭襲擊,將當地11名村民綑綁起來活活燒死的駭人事件。國際組織「人權觀察」說,這些事件經常發生,只是有沒有被記錄下來。

人民防衛部隊說,普盧索大屠殺發生的前一天,軍政府在小鎮附近與當地人發生武裝衝突,沒過多久就有數輛軍用車停靠當地。估計是軍政府為了報復當地反抗勢力,選在晚間痛下狠手。

普盧索現在已成一片廢墟,救援團體員工下落不明。「拯救兒童基金會」表示這不是組織第一次被軍政府攻擊,在兩名員工生死未卜的情況下,基金會目前已暫停在幾個地區的救援工作。

難道國際間無能為力嗎?聯合國人道事務與緊急援助副秘書長葛瑞菲斯(Martin Griffiths)今天發表聲明,表示對這起事件深感震驚,並要求緬甸政府立即進行調查,把肇事者繩之以法。

問題是,人就是政府殺的,該怎麼調查?在翁山蘇姬因為買兩台無線電就會被判無期徒刑的亂世下,這群小鎮居民可能永遠難以得到該來的正義。

副秘書長的聲明最後一句耐人尋味,他說:「我呼籲緬甸武裝部隊和緬甸所有武裝團體採取一切措施保護平民免受傷害。」他不稱呼「緬甸政府」或「緬甸軍方」,而是將範圍擴大到所有武裝部隊,看來,連聯合國都放棄軍政府了。

對於人權團體和聯合國的指控,緬甸軍政府僅表示在上週的衝突中,軍方有擊斃一些人,不過並未提供細節。

平安夜當晚,普盧索的孩子等到的不是聖誕老公公,而是本該保護他們,卻反過來變成劊子手的政府軍隊。唉,多麽令人難過的一則新聞。願受驚的靈魂安息,願你們永遠不再遇到可怕的事物,如果可以,拜託你們保護守望緬甸的百姓吧。

緬甸玉礦場坍方百人失蹤 「血玉」悲劇再現

哨子先生

這幾天東南亞不太平靜,傳來的都不是甚麼好消息⋯⋯

緬甸昨天發生重大礦災,位於克欽邦帕敢地區一處玉礦場發生坍方事故,有大約100人遭洪水沖走,生死不明,目前只找到1具罹難者遺體。

帕敢鎮(Hpakant)位於首都曼德勒北方,這個地方擁有豐富玉石礦,全球有高達90%的玉石都來自這個地區。珍貴的緬甸玉是緬甸最賺錢的出口產品,光是開採玉礦,就為緬甸每年帶來超過300億美元(台幣8,333億)收入,而且這些只是「檯面上」的收入,真正帳面下的獲利,遠遠超過這個數字的許多倍。

由於玉礦豐富,加上緬甸政府無法可管(或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裡長期被礦業公司和武裝團體、毒品集團,甚至中資把持,進行大規模非法開採。礦工則因為失業和貧窮,不得不每天在石頭堆裡冒險攀爬,尋找每一顆碎玉。

為何明知非法也要從事這種危險性高的工作?

根據BBC調查,是因為礦工們都被採礦公司說服,只要找到值錢的玉石就能跟公司分成,一次賺進大把鈔票。此外,為了獲得穩定的玉石產量,毒品集團會利用毒品控制採礦工,讓礦工為了海洛因,不得不繼續在這裡賣命工作。

2020年帕敢的另一座礦場也發生過山崩,造成至少168人喪生,是這幾年最嚴重的一次崩塌事件。工作環境惡劣還常常發生崩塌事件,非法身份卻沒有任何單位或企業能給予協助,因此這裡出產的玉礦被人權團體稱為「血玉」。

即使如此,在外界難以介入,當地政府消極處理的狀況下,血玉礦場的悲劇無法被停止。

這一次崩塌事故是在22日凌晨發生,當地救援組織說,上週已經發生過一次土石流導致6人死亡。昨天礦場又再度崩塌,滾滾而下的礦廢料把當時還在礦坑內的多名工人沖進湖裡,直到現在仍下落不明。

然而當救援結束,政府力量退出後,帕敢的人們還是會選擇回到這裡,賭上生命,買一個「脫離貧窮」的夢。

 

彭帥接受新加坡媒體採訪 澄清「沒說過性侵」

哨子先生

 

彭帥19日在上海出席國際滑雪巡迴賽,跟籃球明星姚明同框觀賞比賽,比賽結束後,彭帥與其他運動員走向電梯時,「遇到」新加坡華文報紙《聯合早報》的記者並接受採訪。

《聯合早報》表示,整個談話過程大約有8分鐘,她對記者說:「首先我要強調一點是,我從未說過、寫過任何人性侵我。這一點是要非常強調清楚的。關於微博,首先是我個人隱私的問題,大家有很多都誤解,所以不存在任何這種扭曲的解讀。」

針對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主席賽門的信,彭帥表示確實是她自己以中文寫,再由CGTN翻譯成英文,英文內容與她的原意「沒有任何信息差異」。彭帥也強調她很高興能與國際奧會主席巴赫通過視訊通話聯繫,並對他的關心表達感謝。

記者問到彭帥接下來是否有出國打算,她回應現在沒有比賽且是疫情期間,出國看比賽或是怎麼樣,就正常的來,不用額外證明什麼,她還反問記者:「我現在出去是做什麼?」。

彭帥還說,「我一直都很自由。」

看起來是「彭帥首次面對鏡頭接受採訪」的正規報導內容,但裡面各種細節讓人不解。

首先,新加坡《聯合早報》是華人圈公認,最親中的華文報紙之一,甚至被網友戲稱為「海外新華社」。而且彭帥現在身份敏感,在中共嚴格管控媒體的情況下,一個境外媒體怎麼可以輕易突破封鎖到彭帥身邊「攔截採訪」這麼長時間?

此外,既然彭帥表示從沒說過寫過性侵文章,那麼那篇以她個人微博發佈的三千字長文是怎麼回事?以及,她認為外界有很多誤解和扭曲的解讀,那麼正確的解讀應該是甚麼?

奇妙的是《聯合早報》記者居然沒有繼續追問,引發全球國際關注的性侵話題就這樣不了了之,這是一個專業記者該有的採訪表現嗎?

怎麼看都像是一場安排好的採訪橋段。

更有趣的是,幾乎同一時間,中共官媒《環球時報》記者陳青青特地「翻牆」在推特發布一段短短的影片。畫面中可見彭帥與姚明在看台走廊閒聊,兩人有說有笑。陳青青聲稱,這是一位「朋友」傳給她的。

不過這也不是《環球時報》第一次這麼「熱情」幫忙澄清彭帥的日常生活,之前不是特地出動各方好友在推特上發布一連串彭帥吃飯照、參加活動照,結果被網友笑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就看中國政府要如何繼續越描越黑下去吧。

力挺北京冬奧 國際奧會前副主席不知新疆集中營

哨子先生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近日為了北京冬奧順利舉辦,正式進入大規模「宣傳期」,很努力受訪,很努力替中國政府澄清。但,怎麼說出來的話⋯⋯越聽越怪?

⠀⠀國際奧委會前副主席,也是目前資歷最深的奧運委員龐德(Richard Pound)這幾天接受德國廣播電台專訪,談論到國際間對北京冬奧的抵制,先是那句老話:「政治不該干預體育」。

訪談中,龐德極盡所能地稱讚中國政府,表示從不後悔選擇北京主辦冬奧,認為以組織力來說,中國是個非常稱職的奧運主辦國,他說中國是「一個非常好、非常有組織能力的國家」。

當記者問到,在踐踏人權的地方舉辦奧運,是否有違奧運的價值觀?龐德立刻擺出哀兵姿態,表示國際奧會沒有權利干涉各國的政治問題,他甚至認為外界對國際奧會的期待太高,「我們只是一個很小的組織。」

抱歉,一個擁有全球205個會員國以及最高等級跨國企業贊助的國際奧會,會是個小組織?

記者不放棄,將話題轉向新疆問題,繼續追問中國人權現況。面對這個敏感問題,龐德選擇使用「我不知道」之術。

提到新疆集中營,他反問記者:「集中營真的存在嗎?」即使記者回應國際上已有大量證據和調查報導支持新疆集中營的存在,前副主席仍堅持繼續裝傻,表示他不會對不知道的事情發表看法,還回嗆記者可以用任何方式指責他的無知,但他就是不、知、道!⠀⠀

哇,好一個「我就爛」。

龐德甚至意有所指的表示,西方媒體的報導有時候不一定是真的,被記者質問這句話是否在質疑例如《紐約時報》或人權組織針對新疆調查報告的真偽,龐德又顧左右而言他。最後才弱弱地強調,中國政府已經「允許」運動員在奧運期間可以「自由發言」。

不過我們都知道,奧運一向禁止運動員在參加體育賽事和頒獎典禮時進行抗議活動,所以這個中國政府的「恩准」政策真的有意義嗎?

就在龐德受訪報導刊出的隔天,土耳其在野黨「Iyi Party」公布一項最新報告,揭露新疆集中營內,維吾爾婦女是如何遭到虐待、強暴。

報告中有段證詞,讀來令人顫抖:「當我們去另一個審訊室的時候,他們會把黑色的袋子套在我們頭上。那裡沒有攝影機,只有床,我在那裡被性侵了很多次。想到這事令我無法回神,每次提到這經歷只想哭。

每次3個人施暴,他們在24小時內不間斷地審問我,不給我水,也不讓我上廁所。我不知道他們總共多少次帶我去沒有攝影機的黑屋,我不斷地遭到騷擾、強姦。兩個警察拉著我的手,另一個在施暴。」

不知道這位龐德爺爺在看到新聞時,是認真覺得媒體在造假,還是為了經濟利益寧可違背良心視而不見?他的真實心情我無法知道,但在接受德國最大電台訪問時,還可以大言不慚說出這些話的副主席,我實在搞不清楚,您到底是在救火還是在放火?

 

立陶宛宣布與PCHome合作進軍台灣

哨子先生

 

最近立陶宛的新聞好多,原本不太認識這個波羅的海小國,到現在我閉上眼睛都可以在地圖上指出立陶宛的精確位置,感謝立陶宛政府的用心。

立陶宛企業局昨日表示,預計在明年春天起透過台灣電子商務平台PCHome,協助國營企業進軍台灣市場,這幾天將會陸續公布參與的企業,並舉辦商機說明會。

根據立陶宛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立陶宛今年上半年對台灣出口總金額約1000萬歐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7.2%,其中最大宗為光學設備(24%)、木材與木製品(22%)、化學製品(17%)及食用品(6%)。

從與台灣互設代表處惹怒中共,到參與抵制北京冬奧,積極與台灣政商組織來往合作。立陶宛何時變得這麼生猛沒在怕?不畏中共威脅堅持與台灣積極往來?

原因很簡單,因為立陶宛發現,跟中國政府合作,不僅賺不到錢,還可能賠上國家安全。

2012年,中國政府為了積極打通對歐貿易門戶,串連中國對歐亞非路線,推出「17+1合作計畫」,也就是與中東歐地區例如立陶宛、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國家建立經貿合作機制,被視為是歐洲版的「一帶一路」。

直到2019年以前,雙方互動都相當良好,高層頻繁互訪,簽署大量雙邊合作協定,立陶宛總統也曾到上海拜訪過習近平,兩邊享受了一段甜蜜的「黃金時期」。

然而2019年開始,當地民眾對中國企業的不滿漸漸升高,他們發現中國人雖然帶了錢來,作風卻越來越強硬,甚至有意染指立陶宛最重要的港口「克萊佩達港」。

克萊佩達港是立陶宛在波羅的海的唯一深水不凍港,早在蘇聯時期就已經連接俄羅斯開通到西歐,也擁有通往北歐和東南亞等貨運航線。

雙方本就決定合作升級克萊佩達港,也簽好了合作備忘錄。但後來,立陶宛發現中國想要的不只是投資,而是希望拿到克萊佩達港一半以上的股權,試圖進一步控制克萊佩達港。

當時正值中美貿易戰開打,中美對立局勢已經成形,在選邊站的關鍵時刻,俄羅斯又跟蒙古和中國聯合舉行史無前例、規模最大的「東方-2018」軍事演習,這讓長年討厭俄羅斯的立陶宛心生警覺。

加上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立陶宛議員在首都舉辦聲援香港集會,卻遇上中國政府派人鬧場,而象徵反抗蘇聯統治的精神景點「十字架山」也遭中國遊客破壞香港相關字句,這些都讓立陶宛對中國的好感度降到最低點。

立陶宛政府事後承認,與中國的經貿合作看似密集,但立陶宛對中出口貿易僅是略微增加,遠比不上向中國進口的增加速度,也就是說立陶宛不僅沒有賺到錢,還不知不覺踏入國安陷阱。

2019年,立陶宛國安部門首次將中國列入國家威脅評估報告,並拒絕中國針對深水港的投資案。2021年,立陶宛宣佈退出「17+1合作」,正式與中國在經貿協議上分道揚鑣。

立陶宛挑釁中共的事蹟實在太多,一時之間寫不完,非常推薦各位有空去估狗一下,看完之後會覺得⋯⋯我再也不會說立陶宛是「小國」了,超猛超有guts!

那麼立陶宛敢於對抗中共,除了中共的鴨霸手法讓他們想起當年被蘇聯統治的恐懼,最主要當然還有歐美國家的全力支持。

美國老大這兩年動作頻頻,一下送疫苗一下派官員抵台,高規格處理對台關係。歐盟也頻頻示好,歐洲議會才剛在10月剛通過挺台決議,波蘭、捷克、法國,數個歐洲指標國都急著與台灣交朋友。對於強烈需要國際組織和盟友支持的立陶宛,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選擇大膽出擊,在11月宣布成立「台灣代表處」,直戳中共痛點,順便測試中共的底線。

事實證明,中國外交部雖然瘋狂喊著要斷交要報復,卻也不敢做出甚麼太超過的舉動,頂多只能在貿易邊關上給給軟釘子吃。

面對中共的貿易霸凌,立陶宛也不是省油的燈,外交部長和財政部長表示已將中國政府的制裁行為上報歐盟,還嗆聲「立陶宛出口中國總值僅佔全國GDP不到1%,中國的報復舉動對立陶宛沒有根本影響」。

至於中國政府搞這些小動作,最後到底傷害了誰,相信每個國家都看在眼裡,當然也會各有打算。

抵制北京冬奧最新進度:日本考慮中 法國不跟風

Getty Images
哨子先生

 

今天的標題有押韻欸好可愛哈哈哈哈。

好啦不說廢話,來更新一下,全球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串聯行動的最新進度。

在「五眼聯盟」中的四國—美國、澳洲、英國、加拿大陸續宣布以「外交抵制」方式拒絕參與北京冬奧後,最後一位成員紐西蘭也表示跟進。不過目前與中國關係依然良好的紐西蘭,選擇用一個很聰明的方式:疫情因素。

紐西蘭副總理兼體育部長羅伯遜(Grant Robertson)表示,基於疫情的不確定性,他們早在10月就向中國政府表明不會有部長級官員出席冬奧,隨後又好像有點心虛的再補上一句:「但我們已多次向中國表明我們對人權問題的擔憂。」看來還是很怕被貼標籤說是「中共同路人」。

另外東亞的指標國家日本則仍然在考慮中,日本政府原本計劃派體育廳長出席冬奧,但目前可能改成只有奧運相關人員會前往,例如奧委會主席和運動員,不過政府相關單位沒對外透露太多資訊,僅說還在考慮。

令人驚訝的是,法國居然選擇不跟風。總統馬克宏9日表示,針對北京冬奧,法國不會進行外交抵制,他認為外交抵制成效不大,如果要抵制,就應該直接不派運動員參加,不然就以更有效的行動去改變現況。

但轉念一想,法國會有這樣的反應也確實不太讓人意外。畢竟「五眼聯盟」裡面的美澳英前陣子才自己搞了一個「核潛艇小圈圈」,澳大利亞直接棄單法國摧毀合約,讓法國超級不高興。

此外,法國是2024年的奧運主辦國,這個抵制運動如果沒有處理好一個失手,搞不好還會燒到自家門前。目前法國正在總統競選期間,打選仗的馬克宏不想在這個時候走險棋,乾脆直球對決。

法國教育部長布朗蓋接受訪問時說:「必須謹慎處理體育和政治之間的關係。」並說應該保護體育免受政治干預,這也是法國不參與「外交抵制」的理由。⠀⠀

但是「外交抵制」的概念即是政府官員不出席奧運會,只讓運動員參與,這其實也算是一種「政治不干預體育」吧?中共和國際奧會動不動就高喊「政治勿介入體育」,是真的在意政治魔爪?還是純粹因為官員不出席覺得場面尷尬?

再說清楚一點,對於例如中共、俄羅斯等極權國家,奧運會的舉辦正是展現國力、形塑統治合法性的一種宣傳手法,營造自己符合國際潮流,是個「正常」國家,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政治的行為。

國際奧會無視外界觀感,無視奧運代表彰顯人權的最高等級運動盛事,堅持多次選擇在人權表現低落的國家舉辦比賽,同樣也是經過各式各樣政治化考量才做出的決定。也就是說,奧運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政治的存在,這時候才高喊「政治歸政治」,怎麼想都覺得怪怪的。

 

烏俄危機再升高 拜登急開視訊會議

哨子先生

 

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一向不平靜,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後,兩國之間一直衝突不斷,時不時就發生駁火,今年四月更是一度瀕臨戰爭,直到拜登出面喊話,雙方才漸漸冷靜。

最近雙方的緊張關係又再度升溫,烏克蘭和北約組織發現,俄羅斯近期在與烏克蘭接壤的邊境地區,包括北、東、南邊,總共部署約10萬名士兵,且人數持續增加中,而烏克蘭在邊境的駐兵加起來總共也才12萬名。

衛星還拍到俄羅斯軍方派出坦克、自走砲及步兵戰鬥車前往邊境,不尋常的兵力集結讓烏克蘭相當緊張,立刻向北約喊話:「趕快讓我加入!」

北約組織的兩難

烏克蘭政府早在2008年就提出加入北約組織的申請,卻一直被擱置,原因是冷戰結束後,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一直是北約國家和俄羅斯之間的「緩衝帶」,也是雙方不必言說的默契。

根據北約組織的協定,一旦成員國受到攻擊,其他成員國可自動參戰,有集體護衛權,不需要各國政府的同意。在這個概念下,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後,俄羅斯將再也無法動烏克蘭任何一根寒毛,不然等同於跟北約的29個成員國宣戰。而若是烏克蘭哪天跟俄羅斯開打,北約成員國也必須派軍援助加入戰局,因此北約方面也一直避免讓烏克蘭加入。⠀⠀

然而烏克蘭政府近年一直想盡辦法加入西歐小團體、不停要求加入歐盟和北約。尤其2014年失去克里米亞和頓內次克後,烏克蘭急迫需要歐美的實質軍事支持,烏克蘭政府甚至在2019年直接修憲,把加入歐盟和北約作為國家基本方針,寫進憲法裡。

烏克蘭極速「一路向西」的策略讓普丁相當不高興,認為烏克蘭背叛「東斯拉夫民族」,也批評西方國家未遵守不東擴的「君子協定」。

君子協定是指1990年美國國務卿貝克(James Bake)在與戈巴契夫會面時,曾經口頭承諾:「如果北約可以在德國保持駐軍,那麼北約將不會向東擴張,哪怕一英吋」。⠀⠀

如今在西歐國家盟友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倍感威脅的普丁要求北約必須把當年的口頭承諾寫成有約束力的法律或協議,保證北約不會把盟友圈再往東延伸。

烏克蘭無人機攻擊爭議區

就在普丁頻對北約放話的同時,烏克蘭對頓內次克發動襲擊,一舉將緊張局勢拉到最高點。

頓內次克(Donetska)是烏克蘭東部的一座大城市,俄羅斯人居民佔大多數。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時,頓內次克的俄羅斯人也想比照辦理,先是舉辦公投遊行,遊行到一半突然進攻市政府佔領行政機關,並宣布成立「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加入俄羅斯聯邦。

當時烏克蘭政府認為這一切都是「俄羅斯的陰謀」,試圖分裂烏克蘭,拒絕承認這個主權政體,視頓內次克武裝份子為「叛軍」,目前國際間也不承認這個國家。

今年十月,烏克蘭把從土耳其買來的無人機首度用於實戰,成功襲擊頓內次克的一處軍事據點,烏克蘭軍方還高調公佈這段影片,此舉引發俄羅斯怒火。

普丁警告西方國家:「如果西方的某種打擊系統被部署在烏克蘭境內,那麼在7分鐘之內,莫斯科就會遭受打擊,如果部署的是高超音速武器,那麼只需要5分鐘。因此,我們將不得不對這種威脅,給予類似的回應,我們現在已經能做到了。」⠀⠀

俄羅斯表示,你敢打來,我當然也有能力反擊,現在立刻派重兵到你家門口嚇死你!

俄重兵集結 拜登出面緩頰

根據最新情報,俄羅斯可能將派超過17萬名士兵到烏克蘭邊境。面對這個雙方關係是冷戰至今最糟程度的現況,拜登在12月2日跟普丁以視訊方式會談,希望緩和局勢。⠀⠀

拜登在會談中警告普丁,若俄羅斯集結在烏克蘭邊境的軍隊發動攻擊,西方將採取「強而有力的經濟和其他措施」作為懲罰,拜登強調會「支持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呼籲緩和局勢並恢復外交。」

俄羅斯方面則相對冷淡,僅在網站上公布簡短聲明兩位領導人透過視訊會議舉行會談。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會後表示:「很難期待任何突然的突破,但兩位總統表現出他們願意繼續實務工作,並開始討論莫斯科嚴正關切的敏感問題。」

北約無心戀棧 對手在東方

至於北約則陷入尷尬處境,因為對北約來說,目前最棘手的敵人不是俄羅斯,而是中國。這點從今年10月北約秘書長斯托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的談話就可看得出來。

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NATO)國防部長會議結束後,斯托滕貝格接受訪談時表示,中國擁有世界上第二大的國防預算、世界上最大的海軍,很快還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然而中共脅迫鄰國,欺負那些行為不符合中共要求的國家,尤其中共對待加拿大、澳大利亞、挪威還有立陶宛的方式,都讓全球都看到,他說:「我們必須一起應對中共對世界安全的挑戰」。

對北約來說,俄羅斯確實需要防堵,但現階段更嚴峻的挑戰是「中國崛起」,尤其習近平近期頻頻軍事演習、展現軍備,大動作不斷。讓北約在未來十年的戰略方針中,把中國視為第一威脅。相形之下,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問題,已不那麼重要。

中共在世界各地「獵捕」台灣人

哨子先生

 

你知道嗎?中共正在世界各地「獵捕」台灣人。

這句話聽起來很聳動,卻是現正發生的進行式。根據國際人權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調查,從2016年到2019年的三年間,總計有高達610名涉及詐騙案的台籍嫌犯被引渡或強制遣送中國。

中國政府這樣做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目的在藉由從世界各地抓捕台灣人,來破壞台灣主權,打擊集體士氣。為何我會這樣說?

1. 無視兩岸簽署的司法互助協定

2009年,中國政府與台灣簽署《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但根據台灣刑事局統計,2009年協議生效至今,台灣請求中方遣返1561名通緝犯,實際完成僅498人。

根據互助協議,台灣政府有權要求中方提供關押名單,而且保障台灣人在審判過程的司法權益,中方有義務協助家屬和律師前往探視。然而根據「保護衛士」的報告,中國政府完全不讓台灣公民在犯罪當地國跟台灣駐外館有接觸的機會,強迫送中後更是直接搞失聯,不讓當事人與家屬或台灣官員進行接觸。

2. 台灣人質作為談判籌碼

2009年在馬英九政府普遍親中的氣氛下,認為兩岸應不計政治因素,在司法領域上互相協助幫忙,才簽訂這個司法互助協議。但即使協議有其法律效力,從前面的數據我們可看到,中國方面配合的意願相當低落,甚至某些時候,這些台籍囚犯甚至形同「人質」,變成中共的對台談判籌碼。

3. 傷害台灣主權

尤其民進黨上台後,中共在引渡台籍公民時更具策略性,利用國際間普遍承認「一中原則」,施壓當地政府將台灣嫌犯引渡到中國,營造「台灣屬於中國」的假象,刻意破壞台灣主權。

4. 強制引渡形同綁架

有人或許會認為,犯罪者活該,被帶到極權國家是自找的,加上這些被捕的台灣人多半是詐騙集團,實在很難激發大家的同情心。但根據調查,即使你沒犯罪,中共也會想盡辦法把你「綁架」回中國。例如2016曾發生有45名台灣公民在肯亞法院宣判無罪後,當局仍然堅持將他們引渡到中國,甚至只發給他們中國護照,不准回到台灣。

 

中共統治下的司法審判制度,一向不透明、不公正,酷刑、恐嚇、被失蹤、被認罪等非人道對待時有所聞。犯罪者被審判合情合理,但若嫌疑人無法獲得公平審判,外界又怎麼能認定這些人士「罪有應得」呢?

勿忘2019年香港爆發的「反送中運動」,就是香港人對中國司法制度極度不信任下產生的結果。

退一萬步講,司法權認定上以「治權」為主,也就是一個現實際統治權的概念,台灣人如果犯罪,就是應該引渡回台灣接受台灣主權政體的司法審判,他們該贖的罪,也應該在台灣完成。但是中國政府無視這些國際規則,長年搞小動作吃台灣豆腐、欺負台灣人。

那麼台灣政府為何無力處理?主要原因在「缺乏證據」。通常台灣人在被當地警方抓捕後,中共往往第一時間就前往攔截,取走相關犯罪證據,然後施壓當地政府將嫌犯引渡到中國,當地政府也不想因為這些小事得罪中共,自然全程配合。

引渡到中國後,資訊不透明、中國政府不讀不回,這些因素讓台灣方難以舉證台灣人確實在中國遭到非人道對待,加上台灣是國際邊緣人,更難向國際間尋求實際協助。

 

這個狀況直到2020年才終於看見轉機。

2020年4月,捷克最高法院駁回中國政府對八名被中國通緝的台灣國民提出的引渡請求。捷克高等法院引用捷克基本權利與自由憲章、歐洲人權公約,和捷克引渡法,認為捷克法院批准引渡請求,沒有考慮到台灣人如果被送到中國,將可能面臨了酷刑和非人道對待的風險,不符合基本人權,因此駁回。

不愧是西方反共先鋒捷克,這則判例一出,希望對日後台灣駐外單位在歐洲爭取嫌疑人回台受審的辯論角力會更有幫助。(對捷克好感度又+10)

然而「保護衛士」也擔心,目前中國與台灣間的兩岸緊張局勢日益升高,在習近平不放棄武統、好戰言論不斷升級的情況下,台灣公民在海外被強行引渡的風險可能會隨之升高。

那該怎麼辦?身為台灣人,當然得率先發聲啊!只有我們先大聲呼籲,說出事實真相,持續集結輿論力量,才有辦法要求國際社會施壓中國,停止這種狩獵海外台灣人的沒品手段。

為何會有這樣的事情一再出現,就是因為台灣人自己漠不關心,一個「罪有應得」就了事。但別忘了說不定哪天,中國政府直接認定你犯下中國OOXX罪,要求引渡到中國,到時候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估狗一下「李明哲」吧,他被指控犯下中共的「顛覆國家罪」,已被關在中國將近四年,而我們都可能會是下一個「李明哲」。

 

情義無法權衡 《瑯琊榜》中的義與不義(一)

▲《瑯琊榜》是一部適合看一次以上的權謀劇,當了解劇情後,可以慢慢品味其中人物細膩的情感。Adobe Stock
第229期
雲玥

《瑯琊榜》,2015年紅極一時的電視劇,做為權謀劇的經典之作,該劇有著緊湊的情節。雖為時代架空的古裝劇,但其服裝、道具、儀典均有講究,且畫面構圖被認為像電影般精緻,運用了不少攝影技法,在三分法則、斜線構圖、對稱式構圖、黃金螺旋線構圖等技巧的運用下,很多畫面彷若一幅美麗的圖畫。

 

飾演《瑯琊榜》中的主角梅長蘇,是胡歌的經典代表作。Getty Images

▲飾演《瑯琊榜》中的主角梅長蘇,是胡歌的經典代表作。Getty Images

 

豐富且多層次的場景

善於利用場景交代很多訊息,是此劇緊湊又充滿層次的重要因素。一開場,主角梅長蘇(胡歌飾演)從噩夢中驚醒,長髮覆蓋了他的面容,手上緊緊撫觸著一只銀鐲,夢中的戰場殺戮與絕崖跌落,說明他所經歷過的人間煉獄。緊接著,一隻信鴿翱翔天際,送信至瑯琊閣,再從閣主口中說出,他終於成功讓北燕一個最沒有勢力的皇子成為太子。一開場便道出了梅長蘇擅長謀劃,以及他即將進行的復仇之路。

梅長蘇首次出場時是站在一艘小船上吹著笛子,與之相對的是一艘大船,船上眾人正追殺一對老夫妻。隨著悠揚的笛聲傳來,小船與大船對峙,大船上的眾人表情驚恐萬分,並對「江左盟」這個江湖第一大幫的宗主唯唯諾諾,透過小船對大船,展現出不對等勢力強弱的反差。而當觀眾逐漸領略小船上的宗主,才是江湖霸主時,其身後尚未成年且心智不全的護衛,卻用命令式的口吻說:「回去。」這個江湖第一大幫的宗主卻回應說:「好,就聽你的。」這一次的不對等製造了幽默,且頗令人玩味這個宗主與護衛之間的關係。簡單的一個場景,交代了錯綜複雜的江湖勢力,以及人物間微妙的關係。

「謀略」是《瑯琊榜》一劇極重要的元素,一開始展現梅長蘇的謀略時,便利用有人要對霓凰郡主不利一事,讓梅長蘇在短短的時間內,施展連環救援法。而在扳倒兩個主要反派謝玉以及夏江的過程中,更是安排了一連串的計謀,情節緊湊且出人意表,讓人讚嘆梅長蘇心思敏捷、細膩,以及籌謀中依舊維持良善,盡可能不涉及無辜。

而演員的演技與台詞功底,也很令人激賞,透過眼神、細膩的臉部變化、肢體動作,刻劃人性中善惡的交織。《瑯琊榜》被稱為「良心劇」,不論是讚其製作精良,還是樹立了相對高的道德準則,該劇都是一部兼具娛樂性且不失幽默的好劇。

一場揭開是非善惡的真相之旅

不少當代劇著重在表現愛情,《瑯琊榜》則是一部「爺們」的戲,一群青壯年的爺與中年的爺,在劇情跌宕起伏中穿梭往復,演繹一場情義與背叛、為公或謀私的攻防戰。

該劇背景架構在南北朝的梁國之上,講述將門少帥林殊,為其父林燮與其統帥的赤焰軍,以及皇長子祁王洗刷冤屈的過程。十二年前,七萬赤焰軍在一場被構陷的謀逆案中,全軍遭到屠戮,少帥林殊浴火中墜落懸崖,並被梅嶺的雪疥蟲啃噬,導致身中火寒之毒。為了拔除毒性,必須「削皮挫骨」,致使他容顏大改,絲毫沒有往日痕跡,且內力全摧,畏懼寒冷、體弱多病,從一個原本「驕傲張揚、爭強好勝、銀袍長槍、呼嘯往來,從不知寒冬雪意為何物」的人,淪落成為「低眉淺笑、算計人心、擁裘圍爐,沒有一絲鮮活氣息的陰詭之士」。

重生後的林殊成為江左盟的宗主,並化名梅長蘇,憑藉無雙的智計,名列瑯琊閣才子榜榜首,並封為「麒麟才子」,瑯琊閣對他的描述是這樣的:「遙映人間冰雪樣,暗香幽浮曲臨江,遍識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為了洗刷赤焰軍的謀逆罪名,梅長蘇從廊州回到金陵,當時的太子與譽王奪嫡之爭已是刀光血影,江湖傳言「得麒麟才子者得天下」,兩人均有意延攬梅長蘇作為謀士。而此時,梅長蘇則藉養病為由來到金陵城,並選中少時的摯友、當時備受冷落的靖王(王凱飾演),輔佐他登上太子之位。

一心為昔日好友林殊與皇長兄洗刷冤屈的靖王,在梅長蘇的輔佐下,從劣勢中逐步翻盤。而十二年前的慘案,在梅長蘇的籌謀下,一步步被揭開,其中的善惡也逐一呈現。靖王最終登上太子之位,並在朝堂上迫使當今皇上下令重審赤焰舊案。《瑯琊榜》與其說是主角洗刷冤屈的復仇之路,不如說是一場明辨是非善惡的真相之旅。

情義無法權衡

靖王立有軍功,卻因為十二年前的冤案,屢屢與皇上起衝突而備受冷落。參與奪嫡過程,主要是為了洗刷冤案。而為了讓靖王無後顧之憂,梅長蘇特意隱藏了自己的身分,只讓靖王將他當成謀士。因此一開始靖王便與梅長蘇約法三章,畫下底線:不希望忠良之輩被朝中奸佞構陷,也不想讓梅長蘇將這些人鋪做他進階的路石。

為了救當時赤羽營副將衛崢,在明知會落入對方陷阱,進而影響自己奪嫡的情況下,靖王不顧梅長蘇反對,執意救人。在他內心深處,情義是無法權衡的,該做的便是刀山火海也無所畏懼。他告訴梅長蘇,「等我死後,見到赤羽營的主將林殊,如果他問我,為什麼不救他的副將,難道我能回答他說,不值得嗎?」

正義體現在不同的配角身上

《瑯琊榜》另一個令人讚賞的地方在於,正義的光環並不只集中在主角身上,其他配角也各有精彩之處。言豫津、蕭景睿、穆小王爺等人,無一不是如此,體現的是人應有的為人處世之道,展現了古人持身立命的精神,即便是只出場一次的寒夫人,都展現一種「分所當為、義所當為」的為人處事的準則,透過一個個正直人物的行事,體現古人的風範。

看似只愛風花雪月的紀王爺,暗中保護了祁王的遺腹子,使其有機會長大成人;不理朝政只想求道的言侯爺協助梅長蘇救出衛崢;主要反派寧國侯謝玉的夫人蒞陽長公主,與其子蕭景睿得知冤案真相後,不顧自身可能遭到株連,勇於揭露真相;而首要反派夏江的元配寒夫人,在夏江被定罪入獄後,偕其子至監獄探望他時,所說的話更是令人讚嘆。

她在牢房外令兒子跪下給夏江磕頭,謝他的一點骨血,並告誡他:「持身不正,持心不純,則權勢富貴皆如雲煙,今生你當以他為戒,無論何情何境,勿忘本心之善念。」並告訴夏江,孩子會料理他的後事,並說:「清明寒食,有你一祭。」雖然夏江背棄了夫妻之情義,她卻依舊謹守自己的本分。

節制與隱忍 不欲挑起人性的仇恨

《瑯琊榜》是一部適合看一次以上的權謀劇,當了解劇情後,可以慢慢品味其中人物細膩的情感,在更崇高的理想與追尋中,心靈高貴者的隱忍,不管是男女主角的情感,還是兄弟、袍澤之情,雖濃烈卻相當節制。雖然身負刻骨的冤仇,但整部劇中沒有為了挑起觀眾情緒的灑狗血情節,而是以良善之人的義所當為,做為推動劇情的主力,從中對照邪惡之人的作為。

即便是梅長蘇經歷的削皮挫骨之痛,也沒有直接的呈現,而是透過旁襯的方式讓觀眾感受,不欲挑起仇恨情緒。而在梅長蘇與皇上對質時,雖然面對的是下令殺害全家以及七萬赤焰軍的人,也僅只是透過明辯事理的方式,讓皇帝體悟昨日之非。

痛徹心扉的經歷,讓梅長蘇浴火重生,淬礪出高尚的情操,雖經一般人無法承受的磨難,卻始終保有一顆百死不悔的赤子之心,猶如歷經嚴寒冰雪後方能綻放枝頭的梅花,該劇英文譯名Nirvana in Fire(火中涅槃、浴火重生),可說非常貼切。

一面之緣

▲Adobe Stock
第229期
劉惠宜
劉惠宜
在山村長大,中學讀音樂班,大學念英語系,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EMBA學位。充滿好奇,勇於嘗試。一雙眼,看著社會百態,直視內心。在典籍與大自然陪伴下,抒寫一篇篇真誠雋永之作。曾任廣播電視記者、主播、節目主持人、業餘音樂演奏者。更重要的是,還燒得一手好菜呢!

帷幕外
傳來女子的嘆息:
夕陽的光芒 是我最後見到的美麗
來不及的愛 如何給予?

你輕透的身形 
留  離  不定
一閃一滅的靈光裡
我唱出陰陽游移的衷曲:

曲終
人散
一加一減已然清算
偕手同行的記憶將被抹去
還你一片無暇湛藍

你低頭不語
清癯的身影緩緩步向燦爛的星
長廊外傳來新生兒嘹亮的哭泣
但聞夜空裡集聚的生命
無聲歡慶

拉上簾幕
聽見你最後的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