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吃「當令」!鮮美的冬季蔬菜

▲冬天正是蔬菜的盛典。
第251期
文☉愈粼粼 圖⊙Adobe Stock
時值冬季,菜市場裡的蔬菜也豐富了起來,冬天正是蔬菜的盛典。冷冷的氣溫加上日夜溫差,更淬鍊出作物的甘甜。你知道冬季盛產的「當令」蔬菜有那些嗎?一起來認識這些食材吧!

時值冬季,菜市場裡的蔬菜也豐富了起來,看著攤位上擺得花花綠綠、琳瑯滿目的葉菜,冬天正是蔬菜的盛典。你知道冬季盛產的「當令」蔬菜有那些嗎?一起來認識這些食材吧!

 

高麗菜女孩

 

實際走一遭冬天的菜市場,你會發現比起夏天,蔬菜種類更為豐富多樣。這是由於台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而許多國人偏愛的蔬菜,如常見的十字花科作物:白蘿蔔、芥菜、甘藍、白菜等,其實都原生於溫帶地區,適合生長在15至25℃的環境,夏季平地的氣溫對於這些蔬菜而言太熱了。

例如我們熟知的高麗菜,其實就屬溫帶植物。你可能會感到疑惑:高麗菜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嗎?在台灣高麗菜可說是「國民蔬菜」,吃上一盤炒高麗菜是那麼平凡不過的事情,它怎麼會是冬季蔬菜?

夏天我們吃到的高麗菜多是來自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高山產區,如著名的梨山高麗菜。再者,要歸功於農民在品種改良上的努力,研發出平地也能種植、具耐熱性又早生的品種。

台灣夏季主要的蔬菜以瓜果為主,為了解決夏季缺菜問題,則會進口夏天不易種植又能耐儲運的蔬菜,以減輕民生需求。

 

高麗菜女孩

 

一旦進入冬季,冷涼的氣候就是這些蔬菜的「當令」了!冷冷的氣溫加上日夜溫差,更淬鍊出作物的甘甜。植物會進行「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白天行光合作用產生養分,呼吸作用則會消耗掉養分。在夜晚的時候,氣溫下降,植物細胞的代謝就會放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養分比較少,就能轉化成澱粉儲存下來。所以說日夜溫差大,種植的蔬菜吃起來就會比較甜!

冬季低溫,讓平地也能種出媲美高山產區的優質蔬菜,更是許多溫帶作物的盛產期。以下就介紹6款冬季的當令蔬菜,一起享受時節帶來的蔬菜盛典!

 

高麗菜

 

高麗菜

高麗菜有許多別稱,包菜、包心菜、捲心菜、洋白菜、甘藍菜、椰菜等,但它正式的名稱為「結球甘藍」,是十字花科植物。相傳高麗菜最早為荷蘭人引入台灣,高麗菜的閩南語發音,據說源自荷蘭語「Kool」。另一說法則是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在台推廣高麗菜,宣稱其營養價值如同韓國高麗蔘,因而稱其「高麗菜」。

高麗菜外型上,由一層層葉片結成球狀,生長時新葉由內向外生長,在田裡看到的高麗菜帶著大片外葉,深綠色的外葉如花朵般盛開,因質地硬厚不能食用,所以在賣場看到的高麗菜多已去除外葉。其內葉稱為「心葉」,呈黃白色,結構密生,形成葉球,依葉球的形狀區分有圓球型、扁球型與尖球型。在台灣種植的主要品種為「初秋」、「雪翠」,也有具耐熱性的品種「台中1號」、「台中2號」。

高麗菜性喜冷涼的氣候,在平地產區11月到隔年的3月為當令,主要產地為雲林、彰化。而高山產區則彌補夏季平地產區的缺口,產季為5月至10月,以宜蘭、台中、南投一帶的高山為主要產地。

 

大白菜

 

大白菜

白菜家族有許多種類,常聽聞的大白菜與小白菜,差別就在於是否結球。由葉片層層包合成球的,為結球白菜,就是大白菜。而不結球呈現葉狀的,就是小白菜。兩種皆是十字花科植物。

大白菜在台灣種植的品種以「包心白菜」與「山東白菜」為主。包心白菜外型較小、成圓球狀,包葉緊密,以細嫩脆甜的口感著稱,料理上適合炒菜、或做成白菜滷。而山東白菜外型上巨大,呈長橢圓型,其包葉較不緊密,纖維也較粗,久煮不爛的特徵適合煮火鍋,或用於製作泡菜、酸白菜。另外市面上還有一種「天津白菜」,外型呈長條筒狀,纖維粗多加工成「冬菜」食用,台灣較少種植,多為進口。

大白菜的主要產季為冬季,平地產區為11月至隔年5月,主要產地在彰化、嘉義、雲林,夏季的大白菜多來自高山產區或進口。

 

芥菜

 

芥菜

芥菜就是閩南人稱的「刈菜」,客家人稱的「大菜」,也是過年時餐桌上的「長年菜」,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有許多變種,依照食用的部位可以分為葉用、莖用、根用、芽用、苔用、種子用。在台灣種植的品種主要以葉用與莖用為主。

「葉用芥菜」有大芥菜與小芥菜之分,大芥菜主要指葉柄特別厚實的「包心芥菜」,與不包心的「大葉芥菜」,兩者皆可直接料理食用,但其另一個重要的用途為「醃製」。有「醃菜之王」美譽的芥菜,依加工過程的不同,可製成各種醃製物,如鹹菜、客家著名的福菜、梅乾菜。而植株較小的小芥菜,則多用於製作雪裡紅。「莖用芥菜」為莖幹特別肥大的品種,除了炒食外,還能醃製成「菜心」,又名「大心菜」。

芥菜的產季為11月至隔年的2月,主要產地為苗栗、雲林、嘉義與台南。夏季市面上販售的芥菜多採行水耕種植。

 

白蘿蔔

 

白蘿蔔

俗稱「菜頭」的白蘿蔔,也是十字花科植物,我們食用的部位為其埋藏於地下的根部。人們以「花心大蘿蔔」形容不專情的人,其實這跟蘿蔔生長的特性確實有關係。蘿蔔種植上,要在還未開花前採收,才能將水分與養分留在根部,當蘿蔔開花後,營養就會被花朵吸收,此時蘿蔔的內部就會漸漸變為空心,徒留纖維,變得又乾又粗。而另一種黑心蘿蔔,則是指蘿蔔遇高溫,內部出現黑斑的狀況。

在台灣白蘿蔔有許多品種,主要可以分為三大種類,「杙仔」群(杙,音ㄧˋ)、「矸仔」群(矸,音ㄍㄢ)、「梅花」群。「杙仔」的「杙」字為木樁的意思,因其外觀呈細長條狀、形似木樁,此類蘿蔔常見的品種為「永祥」。而「矸仔」發音在台語有酒瓶之意,也是源於其根部由肥大至細小的樣貌,形似酒瓶狀而得名,如「白娘」蘿蔔便屬此類。「梅花」則為長橢圓形狀的大蘿蔔,以苗栗頭屋產的「大梅花」品種因甜度高最為著名。

除了上述三大類蘿蔔,在高雄另有一炙手可熱的品種「白玉蘿蔔」,外觀上為10至15公分長的小型蘿蔔,生長期短僅需45天即可收成,並以其細緻緊實的口感、不須削皮即可食用,成為高雄美濃的特產。

當天氣愈冷、蘿蔔便會愈甜、愈脆口,冬季的口感堪稱最佳,在台灣多為秋天播種,冬季收成,產季為10月至隔年3月,彰化、雲林、嘉義、高雄為主要產地,而夏季的蘿蔔多仰賴進口。

 

茼蒿

 

茼蒿

茼蒿為菊科植物,台語俗稱「打某菜」,據說是源於這樣一個故事,丈夫買了一大把茼蒿回家,但太太烹煮後卻只剩下一小盤,丈夫以為是太太在料理時偷吃,憤而將太太修理了一頓。故事是誇張了點,但點出了茼蒿植株含有大量水分的特性,看似一大把,但下鍋遇熱水分便釋出,所以體積才會一煮就縮水。

在台灣常見的茼蒿為「大葉茼蒿」,其葉片厚實、葉面寬大,莖短細嫩,纖維少,用於料理、煮火鍋多為此品種。另有一種俗稱「山茼蒿」的裂葉茼蒿,其葉緣呈缺刻狀,葉片狹薄,莖較大葉種細長,纖維粗,在味道上具有強烈、鮮明的香氣。

茼蒿產季為11月至隔年4月,在台灣各縣市都有種植,最大宗的產地為雲林。夏季市面上販售的茼蒿多為採行水耕種植。

 

菠菜

 

菠菜

菠菜在外觀上有著鮮明的特徵,翠綠的葉子,映襯著紅色的根部,因而在古時得名「紅嘴綠鸚哥」,有著「赤根菜」、「鸚鵡菜」這樣有趣的別稱,又因卡通《大力水手》讓更多孩子們認識它。菠菜因含有「草酸」成分,所以入口後吃起來澀澀的,有一種磨牙齒的感覺,若想避免此種口感,可以先將菠菜汆燙,就可除去大部分的草酸。

菠菜在台灣代表的品種為「西螺一號」、「西螺大葉」與「梨山菠菜」等,是耐寒性強的莧科植物,當令產季為11月至隔年4月,主要產地為雲林。夏季的菠菜多來自梨山等高山產區、或行水耕種植。

《聖經》預言中的以色列

▲《舊約聖經》的〈出埃及記〉記載,摩西帶領猶太人穿越西奈沙漠到達應許之地。Adobe Stock
第251期
青蓮

《聖經》預言中說,以色列應上帝之許復國,之後不會再被消滅。自10月7日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恐怖襲擊以來,衝突不斷升級,第六次中東戰爭似乎一觸即發,以色列將面臨怎樣的命運?

五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屹立不搖

以哈戰爭爆發後,以色列受到來自哈瑪斯、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及其他一些武裝力量的襲擊。哈瑪斯的背後更是出現了伊朗、俄羅斯與中共的影子。英國通靈預言家帕克(Craig Hamilton-Parker)預測說,戰爭不僅僅局限於加薩,整個阿拉伯世界都將捲入這場衝突。

出於歷史原因,以色列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積怨已久。從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後,雙方就衝突不斷。阿拉伯各國先後發動了五次中東戰爭,誓要消滅以色列,但每次均以失敗告終。

在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阿拉伯國家聯盟七國共集結軍隊4萬多人兵分多路進攻以色列,極力要消滅剛剛建國的以色列。而以色列不但成功反敗為勝,還奪回了大片領土。

第二次中東戰爭發生在1956年10月29日到11月7日,埃及國有化蘇伊士運河,引發以色列不宣而戰。在英、法的支援下,以色列,僅用了近100小時橫掃了西奈半島。

第三次中東戰爭發生在1967年6月5日到10日,又被稱為六日戰爭。阿拉伯國家誓要鏟平以色列,而以色列發動閃電戰,僅用了6日就打敗埃及、約旦和敘利亞聯軍,占領了戈蘭高地及西奈半島。

第四次中東戰爭發生在1973年10月6日到26日,叫「贖罪日戰爭」,又叫「十月戰爭」。敘利亞和埃及再次進攻以色列,由於有蘇聯的軍備支援,以色列被認為必敗無疑。但以色列在經歷了一系列神助之後,再次反敗為勝。

第五次中東戰爭,則源於以色列在其駐英國大使遭巴勒斯坦槍手槍擊重傷,引發以色列對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敘利亞軍隊發動戰爭,並在幾天內占領黎巴嫩的南半部。

與蛇為伍 「就被蛇咬」

這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用不可能的勝利彰顯了無數神蹟,也應驗了《聖經》中說的,神的子民必受到神的護佑。

《聖經》阿摩司書(Book of Amos)中曾經預言,復國以後的以色列是不會再被拔出的,「我必使我民以色列被擄的歸回;他們必重修荒廢的城邑居住,栽種葡萄園,喝其中所出的酒,修造果木園,吃其中的果子。」(《聖經》啟示錄9:14)「我要將他們栽於本地,他們不再從我所賜給他們的地上拔出來。這是耶和華──你的神說的。」(《聖經》啟示錄9:15)。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際聯盟將巴勒斯坦地區交給英國治理,期間許多猶太人回到這裡。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聯合國主張在該地區按分布與比例分別建立各一個猶太與阿拉伯國家。1948年英國結束託管,以色列旋即宣布建國,這被認為是最不可能發生的奇蹟。

阿摩司書中說,以色列雖然要經過各個階段,但仍是滅不了的,「景況好像人躲避了獅子又遇見熊,或是進房屋以手靠牆,就被蛇咬。」

有《聖經》解讀者認為,以色列復國「躲避了獅子」,獅子指的是英國。「又遇見熊」,熊被認為是蘇聯。蘇聯首先承認了以色列,後來與以色列為敵,介入了中東戰爭。「就被蛇咬」,蛇代表「敵基督」(antichrist,指假冒基督之名宣揚假教義的人)。

《聖經》啟示錄12:9說:「大龍就是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這條大龍就是使徒約翰(John the Apostle)看見天上所顯出的異象中的大紅龍。而打著無神論旗號殘酷迫害包括基督教徒在內的一切宗教團體的中共,被認為就是《聖經》中所說的大紅龍,也就是古蛇。

1949年中共篡奪政權後,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年以色列成為中東地區第一個承認中共政權的國家,然而,中共並不承認以色列,直到1992年,兩國才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這些年來,以色列為中共提供了許多軍事、科技、農業等方面的尖端技術幫助,即使是在中共受到美國的嚴厲制裁時,也沒有停止過。

但以哈戰爭爆發後,中共卻公開力挺哈瑪斯,譴責以色列的反擊行動超出了自衛的限度。可以說,以色列與中共之間,真正上演了一齣《伊索寓言》裡現實版的〈農夫與蛇〉(The Farmer and the Viper)──故事中,農夫在路邊撿到一條被凍僵的毒蛇,農夫覺得蛇很可憐,於是便把蛇抱入懷中,為牠取暖。當蛇醒來,竟向農夫胸口大力一咬,農夫隨即中毒死亡。

「谷歌爺爺」在世紀反壟斷案中辯護

▲谷歌正面臨美國25年來最大規模的反壟斷案審判。Adobe stock
第251期
程帆

谷歌(Google)高級副總裁普拉巴卡爾.拉加萬(Prabhakar Raghavan)10月26日在針對該公司的反壟斷審判中據理力爭,他表示,通向成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目前企業領導層憂心的是谷歌的產品可能會與年輕的網路使用者脫鉤。這場25年來美國最大規模的反壟斷案將對谷歌和《反壟斷法》(Anti Trust Law)的未來具有重大影響。

「谷歌爺爺」不受年輕用戶青睞

拉加萬將谷歌的現狀形容為四面楚歌,受到各方面競爭對手的圍攻。

他辯稱,谷歌已經被年輕一代網路用戶貼上了「谷歌爺爺」(Grandpa Google)的標籤,他們顯示出對搜尋引擎的興趣減弱,因此,谷歌的主導地位可能逐漸消失。

「谷歌爺爺知道答案,並且會幫你做作業。」拉加萬說,「但當(年輕用戶)談到做有趣的事情時,他們就另轉主題。」

谷歌律師曾向拉加萬提供了《財富》(Fortune)雜誌在1998年刊登的一篇文章,其中一段寫著,「雅虎(Yahoo)已經贏得搜尋引擎大戰,並為更大的事情做好了準備。」

而今,雅虎在搜尋引擎大戰並未持續保持領先。曾在雅虎工作的拉加萬表示,谷歌在研發上投入了大量資金,試圖保持科技領先,但「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不要成為下一個被撞死的人。」

他列舉了谷歌在過去20多年中對其搜尋引擎所做的一系列創新,從改變廣告商在搜尋結果頁面上競價的方式,到改善使用者在查詢中輸入的內容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匹配度。

蘋果綁定 谷歌市占率高達90%

然而,美國司法部提供的證據表明,谷歌每年向蘋果和其他公司支付數十億美元,藉以將谷歌鎖定為iPhone和其他流行產品的預設搜尋引擎,從而確保谷歌在搜尋領域的主導地位。

自2005年以來,谷歌每年向蘋果支付數十億美元,令其作為iPhone和Mac電腦系統中Safari瀏覽器預設的搜尋引擎。根據雙方簽訂的協定,蘋果將獲得使用該產品進行谷歌搜索所產生廣告收入的36%。到了2017年,蘋果和谷歌擴大了協議範圍,納入了Siri和Spotlight等其他蘋果的功能,進一步鞏固了合作關係。

財富管理公司桑福德伯恩斯坦(Sanford C.Bernstein)分析師的報告指出,2021年蘋果在這類合作中的收入達到180億美元。而谷歌一直以來受益於蘋果在行動網際網路的地位,占據了整個搜尋引擎市場90%的市占率。

搜尋引擎是谷歌最大的收入來源,2022年搜索廣告占該公司收入將近60%,達到1624.5億美元。

微軟Bing搜尋引擎難以匹敵

微軟(Microsoft)的一位高層也作證,谷歌的龍頭地位是自我實現的,它利用了從數十億次搜索中蒐集的資料來提升未來搜尋引擎功能的效率。

根據美國流量檢測機構StatCounter的資料,微軟的Bing搜尋引擎目前僅占據北美6.4%的市占率。庭審提到,在回應蘋果提出的修正案時,谷歌拒絕改變並威脅要取消該交易的廣告收入分成條款。

美國司法部指控谷歌在搜尋引擎市場上非法扼殺競爭。但谷歌堅稱,其搜尋引擎的主導地位是因為擁有比競爭對手更好的產品。它對行動裝置等新興技術的投資速度比競爭對手更快,現在這些投資正在獲得回報。

不過,拉加萬在證詞中也表示,谷歌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Bing等傳統搜尋引擎,還有Expedia或Yelp等專門針對旅遊或餐飲業設計的各種「垂直領域」應用App,「我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與他們競爭。」

本次的反壟斷案是繼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司法部起訴微軟以來,首次對大型科技企業進行的反壟斷審判。

預計美國地區法官阿米特.梅塔(Amit Mehta)要等到明(2024)年初才會做出裁決。若谷歌敗訴,該公司很可能會被禁止向夥伴公司付費,讓其成為預設搜尋引擎。這樣一來,谷歌的業務會受到巨大衝擊。另一方面,美國政府還將頒布禁令來制止這類壟斷行為。

中國各地財政困難 習近平要求堅持「過緊日子」

▲中國疫情封控近三年,導致外資撤離、地方稅收減少,地方政府財政被拖累面臨困難,各地機關皆傳出欠薪消息。Getty Images
第251期
哨子先生

中國疫情封控近三年,導致外資撤離、地方稅收減少,加上疫後經濟恢復不如預期、房地產市場連環爆,地方政府失去主要收入來源。現在中國各地政府正面臨嚴重財政危機,某些地方甚至已瀕臨破產。

疫情封控耗盡地方資源

這三年為了控制疫情,各地政府花費大量經費在防疫、封控上。根據中共地方政府年度預算報告,光是2022年,全國政府至少花了3,520億元人民幣在處理疫情。

為了不破產,當地政府只有增加稅收一途,但這反而導致企業不堪負荷、加速逃離。此外,包括上海在內許多大城市,越是經濟狀況惡化,基層的官員越是變本加厲敲詐勒索轄區企業和直屬企業,這樣的模式成了惡性循環,加快經濟衰退速度。

從今年初以來,傳出許多公務員降薪、工資拖延發放的消息。據說上海處長層級的公務員年薪,今年已從35萬減至20萬元,科長層級年薪由24萬減至15萬元,減幅達四成以上。

天津市政府和公交集團則被爆料已經積欠1萬8,000多名員工薪水好幾個月,天津的學校和多個事業單位也出現大規模欠薪情形,部分公務員的績效補貼和加班費都被取消。一名熟知當地情況的企業家說:「天津早破產了!」據傳,天津市政府甚至必須跟當地寺廟借錢才有辦法發出基本工資。

在中國各地政府財政吃緊的情況下,最先受到打擊的是底層公務員。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的中小學教師已長達一年未領取完整工資。走投無路下只能選擇深夜包圍縣政府,高喊「我們要活命」、「我們要生存」、「還我血汗錢」等口號。

中國長期以來的財政結構,特點是地方政府的債務遠多於中央政府。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底,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總額達到38.8萬億元。為緩解地方財政壓力,中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10月24日通過國務院追加發行一兆元人民幣國債的提案。官方宣稱,這次增發國債是為了「支持疫情後的恢復和重建」。這是中共建政以來首次在一個財政年度內追加財政赤字,足以顯示中國經濟目前的嚴重程度。

中央急發國債「輸血」

根據《彭博社》搜集中國歷年財政部數據,發現從2015年到2022年,中央財政對地方的轉移支付規模連年上漲,累計增幅超過七成。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對上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例,從66%逐漸攀升到85%。中央發行國債給地方「輸血」,雖然暫時解決了地方破產危機,但中央政府債務必然增加。

今(2023)年中共當局多次呼籲各級政府「勒緊腰帶」,做好長期「過緊日子」的準備。就連習近平11月7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時,也罕見強調:「必須完善國有資本經營的預算制度,並堅持『過緊日子』的思想,杜絕奢靡浪費。」證明中國正面臨嚴重的經濟挑戰。

地方鼓勵公務員「離職創業」

財政壓力之下,有的省市乾脆鼓勵公務員「離崗創業」。10月底,四川省、江蘇省等省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部門紛紛下發通知,表示將加強實施「重點群體創業推進行動」,支持部門人員自主創業,特別是鼓勵「離崗創業」,包括以兼職、掛職、參與項目合作等形式創業。

江蘇省更是為了鼓勵「在編人員」創業,允許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在離崗三年內保留人事關係,繼續參加社會保險和職業年金,並保持正常的晉升薪資。消息傳出引起網友熱議。

儘管公務員日子難過,令人驚訝的是,中共今年仍有不少部門擴大招聘。《中新網》報導,今年公務員計畫招錄規模達3.96萬人,同比增加0.25萬人,擴招約6.7%。招錄的職位主要集中在稅務、海關、鐵路公安、出入境邊防總站等系統,其中國稅仍然是「招考大戶」,招錄職位為10,063名。

財政困難卻還要擴大招募,時政評論家王赫認為,正是因為沒錢了才要招人,關鍵在這些招募的部門都是「能為國家賺錢的」的單位。王赫說:「海關、稅務都是能夠配合中共搜刮錢財的部門,中共在這些崗位進行擴招,是因為能給它帶來更大的利益。」

日前,2024年國考報名剛結束,報名人數初步統計高達291萬人,刷新歷史紀錄,與2019年的138萬相比,總體人數翻倍都不止。這顯示了即使公務員的「鐵飯碗」越來越難捧,但相較可能隨時被資遣、倒閉的私人企業,公部門還是比較有保障。在當前就業困難的情況下,「穩就業」才是最關鍵的考量點。

中國網路出現一種說法:「宇宙的盡頭是鐵飯碗。」在不穩定的大環境下,體制內永遠都比體制外有著巨大的吸引力,這也成為此刻中國求職者不得不面對的現況。

拜習會:一場各說各話的政治大秀

▲拜登與習近平在舊金山會面,試圖緩和近年急速惡化的美中關係。Getty Images
第251期
哨子先生

眾所期待的「拜習會」11月15日在美國舊金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場邊舉行。會前美中兩國政府都釋出善意,官媒高調唱和營造友好氛圍,這是拜習兩人自2022年11月在峇里島會面後的首次面對面交流,也是習近平2017年以來首次訪問美國。

在美中關係陷入低谷以及全球局勢動盪的背景下,各界都期待拜登與習近平這對「10年老友」可以成功解凍。然而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對談中,雙方並沒有在關鍵議題上達成明確共識,甚至連會後聯合聲明都沒有,留下耐人尋味的結局。

 

拜習會11月15日在美國舊金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場邊舉行。Getty Images

▲拜習會11月15日在美國舊金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場邊舉行。Getty Images

 

關鍵議題雙方無共識

若從美方的會後聲明來看,拜登並不算無功而返,兩國在幾個議題確實取得正面進展,包括:恢復兩國軍事溝通和熱線,避免兩國在高風險區域發生海上或空中誤判;合作打擊毒品芬太尼(fentanyl)的生產和走私;繼續在人工智慧(AI)、氣候變化等領域進行合作;同意大幅增加航班,擴大教育、青年、文化、體育及工商界交流。

但除此之外,在一些核心和敏感的議題上,例如台海關係、晶片等,雙方仍存在根本的差異和對立,並沒有做出任何讓步妥協。

台灣議題上,中方聲明強調,拜登重申了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並且不支持「台灣獨立」;同時呼籲美國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台灣。美方聲明則表示,拜登表達了美國「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的立場,並且呼籲中國克制在台海周邊的軍事行動,同時也強調美國會繼續武裝台灣,以嚇阻中國武力犯台的企圖。

人權議題上,美方聲明指出,拜登對中國在新疆、西藏和香港等地侵犯人權的行為表示關切,並且支持香港的民主和自治。中方聲明則對這些關鍵詞隻字未提,僅是老調重彈表示堅決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

經濟議題上,中方聲明要求美國解除對中國的制裁和關稅,並且放寬對中國的高科技產品的出口管制,以促進貿易平衡和經濟合作。美方聲明則表示,拜登關切中國的經貿武器化,要求中國遵守國際規則和承諾,以保護美國的經濟利益和安全。

習近平稱無犯台計畫 拜登說需要驗證

在眾人最關注的台海議題上,根據與會人士透露,習近平明確表示,台灣議題是美中之間最危險、最巨大的議題之一。針對國際間流傳的2027年、2035年犯台時間表說法,據說習近平當場否認,甚至還「惱怒地」說:「沒人跟我討論這件事。」並再次強調傾向和平統一台灣。不過習近平也立刻反過來要求美方應該更明確表態「不支持台獨」,並呼籲美國停止武裝台灣,強調:「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

拜登則當面要求習近平尊重台灣2024年1月的大選,認為中方不應干預台灣選舉,並強調美方的立場不變,就是台海維持和平穩定,並在會後記者會上再度強調美方的「一個中國政策」。

拜登表示:「我重申了我就任總統以來所說的話,以及歷屆總統所說的『我們維持一個中國政策的協議』,這不會改變。」他同時強調會持續武裝台灣,以嚇阻中國武力犯台的企圖。當記者對拜登提問,是否相信習近平說的話時,拜登回應:「有句老話叫姑且信任但要驗證(trust but verify),這就是我的立場。」

美中領導人各取所需的華麗大秀

表面上來看,拜習會的和談氣氛是融洽且溫馨的,兩人還不時擺出親密狀展現「私人友誼」。然而這場見面看似成功緩和兩國緊張關係、創造雙贏效果,但在細節處反而更體現了美中之間的競爭本質。

總歸來說,「拜習會」就是一場配合雙方領導人需要而上演的年度政治大秀。

習近平在面對國內經濟疲軟、社會氣氛低迷,加上百姓與日俱增的不滿情緒,讓他需要一場眾所矚目的國際話題來轉移焦點,而拜習會正是能讓他舉手投足都備受關注的最佳舞台。這點從他放軟身段對美喊話:「這個地球容得下兩個大國」、「中國沒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國的規劃,美國也不要有打壓遏制中國的打算」等可明顯看出。

最後,拜習會確實也達成了習近平的目標:贏得美國的政策讓步換取合作承諾、緩和雙邊緊張局勢,以及重建美企對中國的信任感。

習近平會後還高調出席一場集結美國重量級商業人士的晚宴,包括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Tim Cook)和貝萊德集團(BlackRock)執行長芬克(Larry Fink)都是座上賓。根據《紐約時報》報導,該宴會一桌要價4萬美元(130萬台幣),驚人天價引發熱議。

對拜登來說,他希望在俄烏戰爭、以哈衝突的難題中,再度展現他身為「全球政治家」的角色,證明他有能力控制全球局勢和中國,以利於尋求下一屆總統連任。這也是為何會後拜登宣稱這場會談是「最具建設性、最富有成果的一次會談」,因為拜登確實得到他想要的。

但這場拜習會到底成效如何?綜合各界人士分析,這場做足對方面子的會談,充其量只是在為激烈惡化的美中關係設下停損點、來個「中場休息」而已,遠遠稱不上關係改善。

無論事前演得多熱絡,從幾個關鍵議題上可看出兩國之間本質有極大的不同,仍是「對抗」關係。尤其最後拜登在記者會上回應關於「你會繼續說習近平是獨裁者嗎」提問後,不假思索地說出:「是的,他就是。」便證明了此點。

金恆煒評《鳳毛麟角曹長青》

▲評論家金恆煒(左)與曹長青(右)10月12日於前衛出版社在台北舉行的《鳳毛麟角曹長青》新書分享會上合影。曾允盈攝影
第251期
金恆煒
作者金恆煒為台灣著名記者、作家、政治時事評論員。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中國時報》副總編輯。1986年5月創辦《當代雜誌》月刊。

旅居愛爾蘭的中國異議作家喻智官先生的傳記作品《鳳毛麟角曹長青》,由台灣前衛出版社於2023年9月底出版。10月12日前衛出版社在台北舉行了新書分享會,評論家金恆煒先生應邀與會講話。本文根據金先生講話錄音整理。

 

 

 

這本書的題目叫《鳳毛麟角曹長青》,作者是喻智官,我且從書名說起。長青說他擔不起這個書名,我跟他交往很久,2000年認識到現在,我認為這句評語非常、非常的準確。

我這樣說不是因為我認識他、觀察他,而是我跟中國的一些學者、作家以及很多異議分子做比較,或者更早一點,我剛到美國時,與那些從中國游泳游出來的紅衛兵都有接觸。長青兄給我最大的印象,他跟他們不一樣。

 

鳳毛麟角曹長青

▲中國異議作家喻智官的傳記作品《鳳毛麟角曹長青》。前衛出版社提供

 

為什麼「鳳毛麟角」?

我覺得長青兄最重要的就是誠實、堅定、不屈、誠懇。聽起來這些好像都是平常生活裡頭大家慣用的名詞,如果你真正做過比較,了解了,你就知道這幾些字放在中國人身上真的是太難對號入座了。

七○年代,我在美國舊金山。那邊有所大學——加大伯克萊分校,在美國大學的圖書館,你只要有ID或任何證明,就可以到那兒借書。我那時候(1979年)願意離開台北到美國去,一個重要心願,就是要看國民黨禁止的書,尤其關於中國這一方面,因為這一部分是我們在台灣最缺少的。

但是,如果你只在文字裡頭打轉,其實你不過像美國漢學界一樣,他們永遠可能都會隔一層。我比較幸運,或者說我做記者,我有一些敏感度,我接觸了很多從中國游泳到香港,從香港到美國讀書的一些前途未定的人。我跟他們接觸很多,而且這是我採訪的一個重點。我準備採訪十個紅衛兵。

此外,1979年文革結束,許多中國作家、學者突然到美國來,第一站就是舊金山,所以我碰到很多我們以前在書本上讀過的作者,我舉幾個大家知道的名字:沈從文、艾未未的爸爸艾青、馮友蘭、蕭乾……這一批人到灣區來,很多我都做過專訪,所以對他們有直接了解,也從書本上了解他們慘痛的個人經驗。

中國自1949年共產黨拿到政權以後,我認為毛澤東比朱元璋還要凶悍。我舉一個例子,這是後來我讀到的。中國「反右」時,羅隆基是中國民主同盟的副會長,會長是章伯鈞。毛澤東當初還沒有拿到天下的時候,寫過〈論聯合政府〉,說你們不要怕,將來共產黨拿到天下,跟所有的民主人士共同治理中國。羅隆基跟毛澤東表示,既然共產黨已得天下,那些寄生於「民盟」的地下黨員是不是可以各自歸建?毛澤東翻臉說:「你要清黨?」「清黨」可是蔣介石屠殺共產黨的血腥往事,羅隆基當下的反應是「毛澤東很凶」。毛澤東後來搞「大鳴大放」,要知識分子「言無不盡」、「言者無罪」,民主人士尤其是羅隆基、儲安平這一批人皆不留情的批評共產黨,箭頭指向毛澤東,毛澤東決定把他們鬥垮。

對「章羅聯盟」這個「反右」事件,我用《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作者歐威爾(George Orwell)說的一句話:「栗子樹下,你出賣我,我出賣你。」你看羅隆基,出賣他的是誰呢?是他交往十年的親密女朋友和他八年來一路提拔的祕書,他們是幾十年的交情。再舉一例,我認識的那位廣州中山大學的紅衛兵,在保皇派與造反派火拼之時,衝入檔案室,大家先搶看自己的檔案,發現打他報告的都是最親近的好友。可不可怕?所以我對中國的了解,四個字:不寒而慄。

為什麼大家說你那麼反共,真正的理由就是我了解中國。因為我讀歷史,我了解共產黨。八○年代,我在香港《明報》發表了一篇親訪蕭乾的文章,題目就是用他說的一句話:「不樂觀怎麼活得下去?」這是文革倖存者的悲哀告白。

在共產黨教育下,人作為人的基本都會散失。我認識一個紅衛兵,他是上海人,他告訴我,先施公司是他爸爸開的,跟我們形容他家裡多富有,後來被共產黨清算沒收了。我跟他交往了不曉得三年還是多少年,有一天他的太太從中國出來了,告訴我們,他說的全部都是謊言,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而且還有種種不能令人置信的細節。這點就是讓我對中國人非常害怕的原因。

所以你可以知道,我碰到長青這樣的人,我真的覺得「鳳毛麟角」,真的很少。

一個人,你說誠實就是我們的本性嘛!我們從小就教導不能夠說謊。誠實困不困難?非常困難!越不民主的地方、越不自由的地方、越不開放的地方,越困難!所以誠實,這一點很難。長青的文章我差不多讀過,喻先生寫出這本書,讓我增加對長青兄的了解。他對人、對事,絕不含混。

正直、不屈、誠懇 並非易事

第二個:正直。正直很難,一個人碰到名利的誘惑,正直就可能改變。我相信很多人都會碰到在政治上、商業上,甚至於家族裡頭的權力鬥爭,正直碰到考驗,很難正得起來。我覺得長青兄這一點做得讓人佩服。

第三個:不屈。你有誠實,你有正直,遇到了外力的壓力,你會不會屈服?這個就是考驗一個人。一個人在人格上,他經得起經不起?受不受得了?我覺得長青兄做到了。你只要看這本書,他碰到多少的違逆,在《自由亞洲電台》、在《美國之音》、在《多維》媒體等等,甚至《自由時報》,他都不會屈服。

不會屈服是很困難的。你看看中國那一些大知識分子,到最後他們都屈服了。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殷海光的老師金岳霖,他是非常驕傲的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是哲學的代表,他最後屈服,做「自我坦白」;馮友蘭也是院士,也要做「自我坦白」。這兩個人是非常好的朋友,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當然是他的成名作,殷海光說,馮友蘭的哲學是對金岳霖的翻譯,你就可以看到金岳霖地位之高。金、馮兩個人面對「自我批評」,見面抱頭痛哭。最後,兩個人都屈服,尤其是馮友蘭,是四大不要臉之一。我見過馮友蘭,做過訪談,他後來投靠「四人幫」,金岳霖倒是比較安靜。金岳霖原是學政治學的,後來轉讀哲學。

總而言之,要維持不屈,困不困難?很困難!不屈不折,大家聽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一點都不簡單,那是一種考驗。如果你是有宗教信仰的話,你就知道,這種考驗不只是利益而已,裡面有非常多的權利,或者有非常多的生存選擇。

誠懇。我知道長青兄,橫眉冷對千夫指,他寫文章批評力道很強;但是不要忘記他對朋友的誠懇。誠懇是什麼呢?朋友之間的互相相信。朋友之間,有沒有意見不同?有;有沒有很大的歧見?也有。比如說,長青兄認為他是保守主義,我不是,我是自由主義出身,但是我的自由主義比較偏左。我認為,自由主義確確實實在經濟上面會造成國家壟斷,或者說是貧富不均,所以你要往左靠,但是要不要完全向左呢?我不會。所以這一點上,我們不同。但是,曹先生之所以為曹先生,他就是誠懇。

這就是我要說的《鳳毛麟角曹長青》這本書講得很準確的原因。我以自己認識的長青兄,來跟這本書所說做對比。

作者喩智官是史學家也是文學家

這本書的作者喻智官沒有跟長青兄見過面,只是通過一次電話。但是他是一個史學家,為什麼說他是史學家呢?他是看完長青的文章以後,做出整體的歸納,選出幾個角度,他看過的資料絕對比我多。我看長青兄的文章,很多事情,尤其他跟海外的中國異議分子之間的這些辯論,我大約都看過,但是我不像這個作者一樣,把前後的脈絡講清楚,而且把它放在正義的一個角度上來看。這得通讀他所有一來一往的文章。

我是學歷史的,我看歷史專業的書,說老實話,無趣的非常多,歷史書寫到讓你津津有味的非常少。因為什麼呢?歷史學家缺少文學家的素養,所以你可以看很多好的歷史書,你認為是一部好的作品,但是你不會在平常的時候去讀。如果那是你的專業、領域或興趣,非讀不可,你才會去讀。

這本書的作者喻先生,他是一個文學家,所以他用文學家的筆寫歷史,蒐羅史料研究一個傳主,我覺得他在這一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如果你讀下去,你就知道這樣一本書,讓你津津有味。

這本書的「四隻腳」和「牽手」

我再講一下這本書的構成。一張桌子有四隻腳,這本書也有四隻腳:第一隻腳就是傳主曹長青,這個是關於長青的書;第二隻腳我最後講;第三隻腳就是作者;第四隻腳就是出版社。沒有這四隻腳,這本書不會出來。至於第二隻腳,因為在中國的名詞裡頭你講「太太」、「夫人」,其實是有上下貴賤之分;你說「內人」,也是男性主義。那麼你要怎麼稱呼?我覺得台灣話「牽手」是最好的、最公平、最沒有歧視,而且最能體現兩人的情感,最能夠讓大家接受。

我覺得第二隻腳就是他的「牽手」康尼女士。我看了這本書以後,因為長青兄的書我大半讀過,我看了這本書以後,我就特別有感觸,尤其有一章寫長青兄的——這個我們用那個封建名字——「夫人」。我覺得這是一般人比較不會有太深刻的感受。我看一下他是怎麼寫的,長青在《理性的歧途》的自序裡面這樣子透露:「我仍把這本書獻給妻子康尼,她其實是這本書的共同作者,全書的每個章節,都留下了她思想的筆跡,只是她堅持不肯署名,只要我在乎她的思考就夠了。」這裡我沒有引全文。

本書作者喻先生舉了兩個例子做對比,一個是文學家納博科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他是好的小說家;還有一個,杜斯妥耶夫斯基(Fyodor Mikhaylovich Dostoyevskiy),他的太太安娜。他拿兩個大作家夫妻關係來做對比。但他沒有講到的、真正契合長青兄這一段自序的話,我覺得是另外一個人——英國哲學家彌爾(John Stuart Mill,著有《論自由》(On Liberty),最早嚴復把它譯為《群己權界論》)。

彌爾的爸爸是功利主義創造人邊沁(Jeremy Bentham)的門徒。這個彌爾是個天才,他3歲時學了希臘文,8歲時學了拉丁文,11歲就寫了一本羅馬法制史,這麼一個了不起的天才!

不幸在20歲時,彌爾有了精神上的問題,到底什麼病?不知道。有人講神經衰弱等等。他的轉機是什麼時候呢?他認識了一個女性朋友哈麗雅特‧泰勒(Harriet Taylor)女士。認識她以後,跟她切磋學問,得到非常大的啟發。彌爾說,他一輩子的學問基本上要跟泰勒分享。泰勒跟他非常好,有非常親密的關係。過了20年,泰勒的丈夫死了,他們兩個人才結婚。

我唸一段彌爾在他《自由論》裡頭的序,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彌爾說:「她(泰勒)是我的妻子,更是我的朋友,是我所有優秀作品的啟發者和共同作者。她在真理和正義上的高超領悟,給了我極有力的啟發,她的嘉許是我最好的報酬……」這個題辭也很長,就是彌爾對他太太泰勒稱讚與哀痛的懷念,說:「她的偉大和高貴情感已隨她深埋地下。」他認為自己作品的成就不是他一個人的,還有他的「牽手」。

一般作家,有很多作家,我看到那些傳記,太太的功勞被一筆抹煞,這種事情非常多。像彌爾這麼了不起的思想家,留下這麼重要的作品,《自由論》到現在還是自由主義裡頭不可或缺的經典。這本書最重要的理論是告訴你,任何人的批評都是被允許的,即使這個批評你認為是錯的,他還是有權利說;即使錯,對於事件的真相來講,不見得有害,反而有益。

這是我看了喻先生這本書以後,特別的感受;我們常常講:「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我認識長青有很長的時間了,看了這本書,我更了解他。而且這本書刻畫他作為一個人,他的重要性在哪裡,值得讓我們尊敬的地方在哪裡。

 

金恆煒認為《鳳毛麟角曹長青》一書,台灣人要讀,中國人更要讀。曹長青提供

▲金恆煒認為《鳳毛麟角曹長青》一書,台灣人要讀,中國人更要讀。曹長青提供

 

「牧野鷹揚,百歲功名未及半」

長青的書我長話短說,這本書裡提到長青稱讚的人,也有被他批判的人,這些他批評過或讚揚過的人,我也大半認識,反正都有名有姓,大家可以在書上看到。我認為如果要簡單分的話,可以把人分成高貴的人和腐敗的人。

從我學歷史和思想史的角度講,我也可以舉幾個例子。我研讀15世紀馬基維利(Niccolò Machiavelli),他的書我差不多都看過,我不能講我是他的專家,因為我不懂義大利文,加上羅馬的歷史非常複雜,一個台灣人缺乏浸入其歷史與文化的認識與感受,我研究權力問題,繞不開馬基維利。他說過,一個腐敗的民族,不配有良好的統治。一個國家像中國變成這樣子,你完全怪罪說是共產黨,那些人民要不要負責任?你的人民夠不夠高貴?

18世紀的卡萊爾(Thomas Carlyle),他寫的《英雄與英雄崇拜》(On Heroes, Hero-Worship and the Heroic in History),那是一本所有人都會讀的書。他說什麼呢?只有高貴的人民才可能有高貴的政府。這說法跟馬基維利一樣,馬基維利是負面表述,他是正面陳述,兩個人的觀點其實一樣。所以這些說法擺在一起,你知道造就高貴的人,才能有高貴的社會、才能有高貴的政府。著有《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的羅馬史權威吉朋(Edward Gibbon)說:「帝國史就是悲慘史。」放在中國史上,十分貼切。

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願意不說話,只願意苟延殘喘,一句話都不說、沉默,就像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Gaius Cornelius Tacitus)所說的「沉默是奴隸的特權」。你不說話,你就是去當奴隸了,那是奴隸的特權。

所以我覺得關於長青兄的這本書,台灣人要讀,中國人更要讀。

中國如果真正的要走上民主,說老實話,這一點我非常悲觀,因為我研究中國歷史,研究中國近代史,晚清一直到民國這一段,國共內戰一直下來,我下過功夫。我認為中國要變成一個民主國家,幾近不可能。

最後我要用康有為給吳佩孚五十壽聯作結。依顧維鈞的說法,吳佩孚是「第一流的軍人」,掌權時聲望很高。這裡只引康有為送的上聯:「牧野鷹揚,百歲功名未及半。」牧野之戰是周武王打敗殷商的戰爭,恭維吳佩孚戰功彪炳,但還有很多的功名等他完成。喻先生的書只述及長青「四十年」的寫作生涯,「百歲寫作未及半」,以長青與康尼兄嫂的奮進不已,還有精彩著作可以期待。

追窮寇?香港民主黨四處碰壁

▲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花卉市集是黃曆新年購物者必訪之地,攤販出售新年紀念品以及傳統節日鮮花。Getty Images
第251期
林保華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轉眼正在進入一年之中最後一個月的12月了。依照慣例,黃曆除夕的維多利亞公園,會擺出各式各樣的攤子售賣年貨,尤其是各家各戶過年必備的花卉更是主題。到年初一天快亮時分,若還有花卉賣不出去,就會「辣手摧花」,不會讓其他人坐等拿到免費花卉。即使志不在賺錢的政治團體,也會投標尋覓一個攤檔,售賣一些紀念品,展示若干政治口號,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拉進與民眾的距離。在民主黨元老司徒華在世時,他還會揮毫為支持者書寫春聯。今年香港要以地攤經濟挽救經濟,推展「香港夜繽紛」,除夕的維園年宵地攤經濟當然政府要更加著力鋪排,何況今年是武漢肺炎疫後首次再度舉辦。

維園年宵市場一位難求

今(2023)年的競標活動11月13日開始。維園年宵市場387個攤位一連3日推出競投,當中4個快餐攤位和175個濕貨攤位第一晚全數租出。最靠近銅鑼灣出入口的快餐攤位成交價最高,叫價後以22萬元成交,高出底價約10萬元,以呎價計則比2019年最貴快餐攤位低逾兩成。濕貨(主要是花卉)攤位則競投激烈,最貴攤位以8.4萬元成交,接近底價13倍。花卉攤位競爭過程還爆發對罵,據稱有些生面孔胡亂叫價,被形容為「黐線」(粵語口語,形容電話線路失靈,電話線路纏在一起)。維園乾貨攤首日則有29%以底價成交,平均價約疫前五成。

總體來說市民的反應並不踴躍,維園最貴「主題攤位」及乾貨攤位成交價相比2019年分別下跌36%及59%。乾貨攤位平均不足疫前的二分之一。有參與維園年宵超過20年的攤檔戶說,不少以前的同行今年沒有參與競投,「冇人爭」(無人爭),亦有攤檔戶說:「個個都不出手,肯定是驚。」怕什麼呢?怕沒有人流來買花。因為香港現在處於《香港國安法》下的新政治環境,沒有人知道小市民是不是像以前的心理那樣過年,願意花費巨資快快樂樂過個新春佳節。

第二天的競投,香港民主黨派員投得攤檔,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簡稱「食環署」)在沒有告知任何原因情況下拒絕簽約。民主黨主席羅健熙表示,該黨派出職員競投,對食環署取消成功競投資格感到詫異。民主黨副主席伍凱欣亦以個人名義投得維園年宵攤檔,同樣被拒簽約。

民主黨並非《香港國安法》下的反革命組織,為何不能參與這種正常的活動?而且食環署拒絕做出任何評論。特首李家超則表示投標按相關規則辦理,不評論個案,但又說被取消資格者應知道相關規定,投標人應「心中有數」。這就像我在1995年回鄉證被深圳海關沒收時他們說的,原因你「心知肚明」。為了這個「心知肚明」,我花了好多年打聽,再回憶我周遭的人事,才明白「匪諜就在你身邊」,我被「南書房行走」(原指清康熙時,翰林官員「擇詞臣才品兼優者」入值)向香港新華社(中聯辦前身)告密了。

「聚餐」四處碰壁

香港民主黨的困境還不止這一樁。他們多次要聚餐,都被早訂下的餐廳臨時回絕,理由都是奇奇怪怪。最新一次是民主黨原定9月4日晚在啟德郵輪碼頭宴會中心舉行籌款晚宴,然而4日宣布收到酒樓通知,因為颱風「蘇拉」吹襲後玻璃窗出現裂痕,需暫停營業維修,取消預訂。這次的籌款晚宴原定於九龍倉集團旗下尖沙咀馬哥孛羅香港酒店舉行,惟酒店突然通知需取消預訂,沒有解釋原因,民主黨遂轉到啟德郵輪碼頭宴會中心舉行,最終仍未能成事。

民主黨去年7月16日曾於尖沙咀帝國中心的ClubONE維港皇宴舉行籌款晚宴,惟ClubONE以商場附近有確診個案為由,指需要關閉清潔,故未能提供場地。然而《香港01》記者致電過去,被問到有指酒樓附近出現群組染疫,才會關閉一日清潔,對方立即說:「唔關係,我哋今日都仲有做生意,冇確診!」(沒關係,我們今天也還有做生意,沒有確診!)記者向商場內多間食肆查詢,都表示未曾聽聞附近有疫情發生,商場方面亦沒相關通知,一切營業如常。

其後,民主黨今年2月21日原定春茗於將軍澳一間酒店的宴會廳,亦是2018年時任特首林鄭月娥出席民主黨籌款晚宴的場地,但是最終未能成功預訂;之後另覓酒店又於宴會兩天前,酒店告知需進行緊急維修;輾轉下到葵青區一個屋苑內的酒樓葵芳名門讌客酒樓舉行春茗晚宴,但酒樓在下午突然通知有「突發工程」,無法提供場地。

 

香港的區議會選舉條例全部根本改變,必須是「愛國者治港」。Adobe Stock

▲香港的區議會選舉條例全部根本改變,必須是「愛國者治港」。Adobe Stock

 

「愛國者治港」下哪有選舉空間?

民主黨連「吃飯」都成問題,但是他們還想參選!參加今年12月10日的區議會選舉。其實香港這幾年的巨變就出現在4年前(2019年11月)的區議會選舉上。當時民主派與本土派囊括86%的直選席位,嚇倒中共,才有這幾年利用暴力統治的「二次回歸」。所以2020年的立法會選舉,民主派推出「35+」的選舉策略,就是要在立法會議席取得超過半數35席的議席,被認為是違反其後《香港國安法》的「顛覆」行為。

所以如今的區議會選舉條例全部從根本改變,必須是「愛國者治港」。不但直選議席降低到只占20%,而且規定候選人必須有「三會」(分區會、滅罪會及防火會)提出。這三會完全由政府控制,民主派哪裡有選舉的空間?

香港民主黨為了是否參選,最先是表示看選民的態度。選民如今只能噤聲,有什麼態度?於是他們提出8位參選,到10月份降低到6位。天可憐見,他們竟然找不到「三會」人員為他們提名,也沒有「三會」人員主動表示願意為他們提名。因為沒有「三會」人員敢保證他們是「愛國者」。比香港民主黨更加溫和的民主民生協進會,過去號稱與中共「又傾又砌」(又合作又批評),遭到同樣的命運。

香港民主黨是溫和的民主派,2009年有民主派提出五區公投期間,曾經反對硬碰而與中聯辦妥協,希望「民主」因而可以獲得進展,但也導致民主派內部的分裂,後來衍生了本土派。兩派相鬥不已,到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才逐漸彌合。然而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仍然被送進牢裡,只有極少數才得以倖免。然而中共並不因此給他們生存的空間,而是用「陰乾」(陰險毒辣)的手法,讓他們自行滅亡。

妥協者只能自取其辱

這些都是給與中共妥協者一個教訓。一旦發現錯了,就要改變,不要對中共再存有幻想,否則最後只能是自取其辱。如果連飯桌都不給你安放,怎麼會讓你參與政治活動?民主黨今後如何生存下去?只能是繼續為選民服務,等待機會。然而如何獲得財政資源才是最大問題,民眾會輸送小量,然而當局必然嚴密監視,想盡辦法切斷。民主黨非得學會做地下工作的本事不可。

美國國會議員提出要制裁香港的法官後,雖然香港建制派揚言要把人犯送到中國審訊,然而最近這個腔調已經降溫,連好戰的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也要大家別再提此事製造恐慌。進入11月以來,香港對送中案與國安案的處理也在放慢速度。日前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南下深圳會見部分香港高官,香港高官也要組團訪問北京、南京。面對中國與香港的經濟難題,中共將被迫改變政策,習近平在舊金山已經放軟姿態進行新一輪的戰略詐欺,香港會受惠嗎?大家多看一些時間吧。

全球資訊戰,最終「誰」主沉浮?

▲全球資訊戰,近年來從俄烏戰爭初期的西方主導,變成以巴戰爭以來的平行格局。Adobe Stock
第251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俄烏戰爭之後兩年,世界發生的變化非常劇烈:一是政治上,「全球南方」(Global South,指北半球先進國家以外的發展中國家)興起,挑戰西方國家在二戰之後主導的國際秩序;二是經濟上,以金磚國家(BRICS,或稱金磚五國,指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為主的國家挑戰美歐經濟霸權;三是資訊戰上,從俄烏戰爭初期的西方主導,變成以巴戰爭以來的平行格局。

這種變化,表面上看,反應的是美國政治衰敗引發的地位衰落,但究其實質,是近十多年歐巴馬政府的價值觀偷換引發的價值觀重構。以資訊戰為例,左派主張的「認知戰」——不以事實為基礎,在「政治正確」名義下填充事實片斷行宣傳戰之實,終於開始反噬「認知先於事實」這一左派新聞原則的提倡者與踐行者。

 

曾獲普利茲國際報導獎的美國新聞界資深記者西摩.赫什,從「代表真相」到如今被「取消」並飽受攻擊,是美國新聞界的悲哀。Getty Images

▲曾獲普利茲國際報導獎的美國新聞界資深記者西摩.赫什,從「代表真相」到如今被「取消」並飽受攻擊,是美國新聞界的悲哀。Getty Images

 

俄烏資訊戰嚴重透支了西方媒體的信譽

俄烏戰爭中,以資訊戰而論,俄羅斯完敗。從戰爭開始的2022年3月一直到11月,從美英主流媒體中,人們只能看到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節節慘敗,在美國啟動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系統制裁之下,俄羅斯經濟將立陷崩潰;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強生聲明要將普金政權擊垮的聲明;澤倫斯基更是以世界級英雄形象頻繁出現。概言之,就是俄羅斯必敗,北約與烏克蘭必勝。有心人只能從字裡行間讀出一些真實狀況。比如從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及「非主流」英文媒體偶然披露一些國際軍團(歐美國家赴烏傭兵)的倖存者對戰爭殘酷狀態的描繪,以及西方媒體斥責中國在經濟制裁上不配合導致制裁效果不彰。

在道義上,當然俄羅斯也是完敗。一是戰爭的起因,西方媒體幾乎一邊倒地歸罪於俄羅斯,只有極少數媒體刊發了一些西方俄羅斯專家對這場戰爭起源的分析(多數人只能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發表),指出美國主導的北約東擴要對此負責。瑞士情報部門退休上校雅克.鮑德(Jacques Baud)2022年4月曾發表〈是否有可能真正了解烏克蘭的過去和正在發生的事情?〉(Is It Possible to Actually Know What Has Been and Is Going On in Ukraine?),他這篇文章對於戰爭溯源非常重要。鮑德的身分註定他離真相的距離比99.9%的觀察者更近,因為他是北約在烏克蘭訓練行動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該文內容豐富,僅舉一例,他認為戰爭禍起烏克蘭違反《明斯克協議》(Minsk Agreements),早在2021年,烏克蘭軍隊就準備進攻頓巴斯(Donbas),在頓巴斯使用無人機進行空中行動,包括在2021年10月對頓內次克(Donetsk)的一個燃料庫進行至少一次襲擊。西方列強為了讓俄羅斯的干預在公眾眼中顯得完全非法,刻意隱瞞事實。戰爭實際上是在2月16日開始的。

年屆86歲的美國新聞界資深記者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對2022年9月發生的最大謎案「北溪2號」(Nord Stream 2)海底天然氣管被炸毀進行調查,並於2023年2月8日在個人部落格上發表了一篇調查,〈美國如何毀了北溪管道〉(How America Took Out The Nord Stream Pipeline),直指拜登政府策劃實施了這次行動。但他的資歷與他發表這篇文章後的遭遇,足以說明美國現在的輿論環境有多惡劣。赫什於1969年揭露越戰期間的美萊村屠殺(My Lai Massacre)而獲得1970年普利茲國際報導獎(Pulitzer Prize for International Reporting)——在歐巴馬時代之前,這個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獎象徵了美國最負責任的寫作。在1969年、1973年、1974年、1981年、2004年,五次獲得喬治.波爾克獎(George Polk Awards),在美國新聞界,赫什被視為「代表真相」。但在如今美國的輿論環境中,這位集各種美國新聞獎於一身的資深記者,這篇調查報告卻無處發表,只能被迫發表於個人部落格,從左派陣營發出的種種謾罵讓人瞠目。一位獲獎無數的新聞界英雄,從「代表真相」到如今被「取消」(默殺)並飽受攻擊,本身就證明美國極左盛行時代的荒謬,也是美國新聞界的悲哀。

以上兩件最重要的事情,在俄烏資訊戰中的遭遇,足可證明俄烏資訊戰的前一年當中,美歐政府主導資訊戰的能力。

以巴戰爭進入平行敘事

自赫什發表北溪被炸真相之後,外界慢慢失去對主流媒體敘事的信任,這種控制資訊的單方面敘事資訊戰透支了媒體信譽。但相隔1年又7個月後發生的以巴戰爭,美歐已經在全球內失去了按照自己意願主導敘事的能力。這主要表現在:

美歐媒體主流雖然支持以色列,社交媒體如:Facebook、YouTube等禁止反以、反猶言論出現,但Twitter(已更名為X)卻不限制,這就開了一個視窗。

讓西方媒體深感無奈的是:創辦於1996年的《半島電視台》(aljazeera)成了阿拉伯國家媒體的中流砥柱,除了英阿雙語之外,還擁有土耳其語與中文頻道。因其提供阿拉伯視角,成為英國《BBC》、《CNN國際新聞網路》(CNNI)、《今日俄羅斯》(RT)和《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的主要競爭對手,這次在以巴戰爭的資訊戰中起了極大作用。

近年崛起的TikTok(中國背景)這一社交媒體早就成了美歐青年的愛物,這次也參與了以巴戰爭的輿論戰。11月上旬,TikTok上瘋傳蓋達組織(Al Qaeda)領袖賓拉登(Osama binLaden)20多年前寫的〈致美國的信〉(Letter to America),原本載於英國《衛報》旗下的《觀察家報》(The Observer),引發以色列、猶太人與911家庭聯盟的憤怒。《衛報》在壓力之下不得不從該報網站上刪去原件,但TikTok上討論者甚多,都說明了不少原來不知道的事情,有1,400萬人瀏覽過原件。美國國會共和黨議員再次提出對中國參與以巴資訊戰的質疑,要求禁止TikTok——以前數度要求立法禁止,但因青年人是民主黨的主要支持者,考慮選票影響,民主黨不同意。

以上事實說明,以巴戰爭發生於美國衰敗之時,以往由美國主導的西方敘事受到了嚴重挑戰。加上不少歐洲國家的政府本來就沒將哈馬斯(Hamas)定義為恐怖組織,媒體報導的空間比美國要相對寬鬆一些,這就導致以巴戰爭的資訊戰出現美國反哈敘事與世界範圍的反猶敘事這種平行狀態,即使在台灣這個亦步亦趨緊跟美國民主黨政府的島國,也出現反以挺巴遊行。11月18日,數百名示威者高舉巴勒斯坦旗幟,呼喊口號遊行到美國在台協會(AIT),呼籲以哈戰爭立即停火,表達對加薩地帶人民的支持。

 

《紐約時報》著名記者賈茲敏.休斯指責以色列試圖「對巴勒斯坦人民進行種族滅絕」而被迫離開《紐約時報》。Getty Images

▲《紐約時報》著名記者賈茲敏.休斯指責以色列試圖「對巴勒斯坦人民進行種族滅絕」而被迫離開《紐約時報》。Getty Images

 

左派記者遇到政治正確困境

在美國,挺巴反以已經超出「左派」與「保守派」這種政治分野的傳統概括。即使美國拜登政府如此反覆彰明支持以色列的強硬立場,猶太人投資的美媒也禁止記者發表反以報導,美國媒體中還是出現了不少「叛將」。最先被解僱的記者當中包括《紐約時報》一位集政治正確光環(黑人+女性+酷兒)於一身、曾獲多個國家級獎項的《紐約時報》著名記者賈茲敏.休斯(Jazmine Hughes)。以巴戰爭開始後,一個叫做「反對加薩戰爭特設聯盟」(WAWOG)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聲明說:「我們作為作家、記者、學者、藝術家和其他文化工作者聚集在一起,表達我們對巴勒斯坦人民的聲援……我們堅定地支持加薩人民,他們是美國政府繼續資助和提供軍事援助的種族滅絕戰爭的受害者。」並指責以色列試圖「對巴勒斯坦人民進行種族滅絕」。休斯是簽署公開信的7,900多名作家之一。《紐約時報》認定她違反了新聞編輯室政策,被迫於11月7日辭職。據報導,一共有三位LGBTQI+(Lesbian女同性戀者、Gay男同性戀者、Bisexual雙性戀者、Transgender跨性別者、Queer酷兒(疑性戀者)、Intersex雙性人、無性戀等的縮寫)撰稿人因為簽署了上述公開信而被迫離開《紐約時報》。

在《華盛頓郵報》題為〈紐約時報作家因公開信指責以色列「種族滅絕」而辭職〉(N.Y. Times Writer Quits Over Open Letter Accusing Israel of "Genocide")的報導中,還提及多家新聞媒體的記者因報導和評論以色列-加薩戰爭而辭職或被解僱。報導列舉的人士有:在《藝術論壇》(Artforum)發表一封支持巴勒斯坦解放並呼籲停火的公開信後,大衛.韋拉斯科(David Velasco)被免去《藝術論壇》主編的職務。10月份兩名《BBC》記者因與該台戰爭報導存在分歧而辭職。諾亞.亞伯拉罕斯(Noah Abrahams)在電視網未能將哈馬斯稱為恐怖組織後退出。巴薩姆.布南尼(Bassam Bounenni)在Twitter上表示,「出於我的職業良心的要求」,他辭去了駐北非記者的職務。

由於以巴戰爭帶來全球撕裂導致左派媒體記者發生巨大立場分裂。11月9日,來自數十家新聞機構的750多名記者簽署了發表的一封公開信,譴責以色列在加薩殺害記者,並批評西方媒體對戰爭的報導。最新的這封信簽署者當中,包括來自《路透社》、《洛杉磯時報》、《波士頓環球報》和《華盛頓郵報》的記者。《華盛頓郵報》在報導的引言中評論說,這封信「因揭露新聞編輯室內部的分歧和挫敗感而引人注目」。

當媒體失去「事實先於一切」這個壓艙石之後

自從2016年以來,左傾非常嚴重的美國媒體一直會有記者因為黨派立場不夠堅定、政治正確不夠最正確而失去工作,比如《紐約時報》不久前被辭退的這位賈茲敏.休斯,前述《華盛頓郵報》的報導曾談到她用「政治正確」之矛攻擊同事的一件往事:2020年,在該報發表了阿肯色州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敦促軍隊進入美國城市平定「黑命貴」(BLM)大規模騷亂的文章後,她大力批評該報的專欄編輯部,導致社論頁面編輯詹姆斯.班尼特(James Bennet)被趕出了公司。美歐文化界也如此,曾為左派宗師的喬姆斯基(Noam Chomsky)被攻擊禁言;左派標竿人物、《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的作者J.P.羅琳(J. K. Rowling)因說「女性有來月經的性徵」被指為攻擊變性女,導致其作品被下架。作為一位研究中國政府如何控制媒體剝奪本國人民的言論自由的專家,我一直在思考:是誰剝奪了他們的新聞與言論自由?罪魁只有一個,就是他們多年奉行的「意識形態站隊高於事實」這個「言論自由新規則」害了他們,他們曾用這個新規則作為長矛去刺殺不同意見者時,已經為自己埋下了隱患,導致這把矛終於反刺自己。

本文標題中的「誰」,就是指「事實」與「意識形態」(立場)兩者當中,誰是新聞報導的首要原則。在2016年以前,被世界奉為楷模的美國媒體奉行「事實是唯一的,評論可以自由」這一新聞原則;2016年之後,「立場優先於事實」已經成為美國主流媒體奉行的首要原則,為了政治正確的目標,立場先行的片面報導幾乎成為普遍做法。

但左派運動的特點就是:左無極限,只有更左才能為左派運動提供養分。在左派的新身分政治中,等級序列的高低全看種族、性別、信仰何種宗教,比 如:BLM是新貴族;LGBTQI+次之;宗教平等則有點「1984情景」:所有宗教都平等,但伊斯蘭教更平等;女權很威風,但遇到變性女與伊斯蘭的女性習俗就必須讓道;很多一向以自己的膚色、性少數群體占了不少政治正確便宜的人,這次忘記了美國政治一個最大的禁忌:猶太人有不可侵犯的法律地位。自從2004年小布希總統簽署《全球反猶太主義審查法》(Global Anti-Semitism Review Act)之後,美歐的反猶主義辦公室尋求在全球禁止反猶言論。賈茲敏.休斯於2015年加入該報,是《紐約時報》精心栽培的愛將,集政治正確的身分「黑+女+酷兒」於一身,以前只有她打擊別人的份兒,這次被打擊,被嘲諷為「拿到主牌(政治正確)卻遇上了王炸(「挺以、挺猶「是政治正確中的王牌」)。

各位讀者,這樣一個只講究政治正確、將事實置於立場之下的媒體「美麗新世界」,會在某個時段因政治正確需要而不斷吞噬不夠「最正確」的親兒女,你們喜歡嗎?由這樣的媒體來充當「社會第四權力」,是不是離真相更遠?須知謊言之上的正義不是正義,雙重標準的道德標準離道德距離最遠。

究竟有多少投資人操作ETF賺錢了?

▲這幾十年來,最成功的金融商品當屬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了。Adobe Stock
第251期
林茂昌
作者為台灣知名的翻譯家,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如:葛林斯潘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曾任台証期貨總經理、期貨商公會理事。自2004年即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2011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廣受好評。

這幾十年來,最成功的金融商品當屬「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d Traded Fund,簡稱ETF)了。世界各國的ETF都出現爆炸性成長。不論從淨值、發行檔數、交易金額看,都是如此。根據Statista的統計,全球ETF在2003年有276檔,約2,000億美元的規模,到了2022年計有8,754檔,約10兆美元的規模。台灣的ETF也是百花齊放,首檔0050在2003年發行,規模35億台幣,到2023年已有240檔以上,規模破3兆台幣,受益人人數達640萬,號稱全國每4人即有1人持有ETF。

主動轉被動 不是那麼容易

這當然是投資史上的重大改變:從主動型轉而擁抱被動型投資,而且是在相當短的期間,加速蛻變。但投資人的行為,是否因持有ETF而有所轉換,甚至克服投資上的心理偏誤,從而改善投資報酬率,則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因為行為上的改變非常不容易,而全球這麼多投資人一起改變,更需要時間。主動型投資與被動型投資的行為天差地遠,投資人真能無縫接軌嗎?不無疑問。

首先,許多投資人喜歡把ETF當成股票,進進出出。所以,就算台股平均每年漲15%,也不表示0050投資人每年賺15%。這點在拙文〈股票投資的關鍵能力〉所提的「富達內部報告」已經解釋過了。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Peter Lynch)的年化報酬率高達29%,但投資人進進出出,平均只得到7%。而報酬率最高的客戶竟然是死亡或失聯者,因為他們無法進出。

其次,ETF已經從早期的市值型ETF,以追蹤整體股市為主,發展出主題式、產業型、高股利型等只追蹤市場一小部分股票的ETF。這些ETF理論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非系統性風險,某些主題型ETF的成分股更是彼此高度相關,這樣的設計,和效率投資組合的概念背道而馳。長期而言,投資績效很難打敗大盤。

對德國ETF投資人的實證研究

香港科技大學的布達加雅(Utpal Bhattacharya)教授曾以德國網路券商約8,000名客戶自2005年至2010年的交易資料,分析投資人買進ETF之後,報酬率的變化。結果頗令人震驚:投資人買進ETF之後,投資組合的報酬率並沒有改善。他認為主要因素有二:一是買到錯誤的ETF,一是買賣時機錯誤。布達加雅教授於是針對每個客戶資料,在第一次買進ETF時,假設性地改為買進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是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所編製的證券指數)全球市值型ETF,並設定成買進持有(Buy and Hold),中間沒有進出。結果發現,投資人的ETF部位,年化報酬提升了2%。

換句話說,只要買進持有最原始的市值型ETF,不要交易,就可以有很好的績效。而花心思去挑主題型ETF,並且進出操作,反而影響績效。這個研究結果,對於五花八門、交易熱絡的ETF市場,無疑是一個諷刺。大家忙了半天,到底有沒有賺錢啊?

巴菲特與對沖基金的百萬賭注

巴菲特在2008年1月1日和對沖基金界做了一個一百萬美元的賭注,他賭標普500的指數基金10年的績效會勝過5檔對沖基金的組合。到了2017年12月31日,扣除費用,標普500指數基金的報酬率是125.8%,而對沖基金組只有36.3%。差距之大,令人咋舌。證明買進持有指數型基金十年,勝過主動操作的對沖基金。

但如果你以為買進持有10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就錯了。事實上,標普500指數2008年那一年跌了大約40%,很少人能面不改色繼續持有。而在獲利較高的年度,也很少人能忍住誘惑,不獲利了結。買進持有,是一種很不同的投資行為,一般投資人是做不到的。

 

大多數投資人還是以主動操作的舊思維、舊習慣在玩原本是被動投資工具的ETF。Adobe Stock

▲大多數投資人還是以主動操作的舊思維、舊習慣在玩原本是被動投資工具的ETF。Adobe Stock

 

投資人仍以主動型思維操作ETF

筆者認為,大多數投資人還是以主動操作的舊思維、舊習慣在玩原本是被動投資工具的ETF。由於ETF交易方便,各種主題一應俱全,加上不是個股,投資人不用選股、研究財報,更不用擔心公司被掏空或倒閉,真是太適合波段操作了。

例如:你覺得電動車前景看好,市場就有電動車ETF。人家已經幫你打包好了,你不用研究電動車產業、有哪些公司股票上市、哪一家獲利比較好,也不用擔心買錯股票、不用計算目前股價是否便宜。反正電動車ETF買下去就對了。萬一行情不如預期,很簡單,停損賣掉。

更有甚者,既然主題式ETF是由基金公司構想出來的,與其推出電動車、半導體、人工智慧這類具體產業的主題,不如弄一些抽象而又迎合投資人的形容詞:高成長、高股息、低波動等,再加上槓桿型、反向型ETF可以強化獲利速度,讓投資人幾乎無法拒絕。

市值型ETF買的是市場指數,是一個有效率的投資組合。投資人不用做研究,只要買進市場指數並長期持有,就有難以匹敵的報酬,這是有理論依據的。但跟隨流行,推出各種受歡迎主題的投資組合,則不是這麼一回事。說白一點,不用做功課,買進ETF長期持有就可以發大財,只限於原始的市值型。

如果你認為人工智慧或電動車未來前途無量,千萬不要以為閉著眼睛無腦買進人工智慧或電動車ETF就大功告成了。天下沒有這麼好的事。請花時間好好研究這個產業以及每一家公司,然後再決定如何投資。這個步驟絕不能省略。

別誤會,我不是說人工智慧、電動車、半導體產業的ETF沒有前景或不看好,而是說,這些主題型ETF本質上與台灣50、標普500或MSCI全球指數基金有很大的不同,投資人應當有所認識。

寫到這裡,不禁感嘆:究竟有多少投資人長期操作ETF賺錢了?

從經濟學的「雙面獨占」看藍白合

▲經濟學中有一種情況是「雙面獨占」,互相都想用獨占力量把更多對方的利益搶到自己這邊。這種情況很明確難有固定的均衡或穩定的共存方案。Adobe Stock
第251期
陳博志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為台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經濟學在某些假設下,證明「自由競爭」市場可以得到最有效率的生產均衡,而達到某種意義的最大社會福利,因此多數學者在一般情況多主張採取自由競爭。而經濟學用更符合現實的假設就相當清楚證明,「獨占」和「不完全競爭」的市場常會造成低效率和不公平的結果,也會傷害社會福利,因此學者及大部分人都反對獨占。

在獨占市場中很特別的一種情況是「雙面獨占」,即買賣雙方都只有一個,互相都想用獨占力量把更多對方的利益搶到自己這邊。這種情況很明確難有固定的均衡或穩定的共存方案,會造成拖延無法解決的爭議,以及很無效率甚至兩敗俱傷的結果。這次大選藍白合的問題和雙面獨占很類似,可以用雙面獨占的分析來想像其後果。

 

台灣這次大選藍白合的問題和雙面獨占很類似,可以用雙面獨占的分析來想像其後果。Getty Images

▲台灣這次大選藍白合的問題和雙面獨占很類似,可以用雙面獨占的分析來想像其後果。Getty Images

 

戰國時期「雙面獨占」的故事

雙面獨占的傷害不需複雜的經濟理論,只用一個故事就可說明。中國的戰國時期就有個雙面獨占的故事。張三的父親被洪水沖走,李四撿到屍體,他想把屍體還給張三,但希望張三給一點報酬,張三也願意付一點錢,但雙方價碼談不攏,只好改天再談。張三卻一直不再來談,李四急了就去問一位名家學者要怎麼辦?學者說,他父親的屍體只有你有賣,他別無所買,你是獨占者,再拖下去他就會讓步付高價格的。於是李四就拖下去。張三看李四不來降價,也急了去問同一位學者。該學者說,你父親的屍體只有你要買,他別無所賣,你是專買者,可以再拖下去等他降價。於是問題拖下去,到今天經濟學還是沒有一個合理的辦法解決這種雙面獨占的問題。

藍白政黨自認單獨選必輸給民進黨,於是有「藍白合」的想法,但若雙方都只能找對方合作,其利益和權力的分配就是一個雙面獨占的問題,不只是選前要共推候選人的問題成為「藍白拖」而且互出惡言,就算最終用什麼方法得到一個合的型式並在選舉中獲勝,到了執政時仍會淪為不斷的目標爭議和利益鬥爭,而讓政府決策困難且效率低落。

藍白合好比「都更釘子戶」

趙少康先生頗正確地說柯文哲先生在藍白合中像是釘子戶,藉著藍營好像非和他合作不可的想法,一再像都更中的釘子戶一樣要求得到比別人更多的利益。這就是雙面獨占必有的現象。但藍白合比都更釘子戶的問題還要麻煩。釘子戶拿到利益或被黑道威脅而同意都更之後開始都更,釘子戶就不再是釘子戶而難再要求更多。藍白合就算勝選,執政而要做各種決策時雙方還是有不同理念和利益,每一次雙方都可能擺出不惜翻臉使合作破局的釘子戶姿態來要求分到較多利益,而使雙面獨占爭奪利益的戲碼在選後繼續歹戲拖棚四年,使國家政策拖延、混亂和缺乏一致性,而對國家人民造成傷害。

藍白雙方人士並不是沒有想到這種繼續談判鬥爭四年的可能性,因此在談藍白合之初,雙方領導人都曾說要先談好施政理念的合作,形成一致的政策主張,才能談選舉的合作。但後來政策理念乃至國家人民的利益已完全被他們拋到腦後,整個合作談判是以勝選為唯一目標,而以職位和利益的分配為談判的僅有內容。

在選前雙方尚有和諧合作才可能勝選的共同目標或限制,都只為職位的爭奪就已吵得這麼難看,選後若取得四年執政,就不會再因雙方鬥爭而失去的執政權和立法院席次,也就不再有明確的共同目標,雙方為眾多的政策及利益可毫無顧忌的鬥爭時,雙方的鬥爭會如何激烈和不講理可想而知。特別是因為2028年雙方不太可能再合作,因此這四年雙方一定要努力累積自己的實力和利益,設法吃掉對方或者鬥臭對方,以取得2028年選戰時的優勢。

強盜搶到東西後要如何分贓?

幾個強盜可以同心合作去搶東西,搶到之後要如何分贓卻常有衝突和互相暗算,因為他們的共同目標只是搶到東西,搶到後就不再是同志,而是你多拿一萬我就得少拿一萬的敵人在玩零和遊戲。政黨只為選舉時打敗其他政黨而結合,選舉之後就和強盜搶東西之後一樣,搶到了就爭東西的分配,沒搶到則要自己保命,把犯行推給別人政黨理念和政策沒有一致,只為了勝選而合作,或在投票時棄保來使一方勝選,事後都會和搶到錢之後的強盜一樣鬥爭起來。

藍白雙方都有人提到內閣制,但姑且不論內閣制好不好,在我們的現行《憲法》下,藍白合或任何政黨聯合執政都會比內閣制差,而會有很大的問題。內閣制的重要機制之一,是有重大爭議而執政者無法再掌握國會多數時,可以解散國會重新選舉,以最新的民意來解決爭議。所以重大問題就不會因為部分人的爭議而拖延不決,甚至影響其他決策和施政效率。這種解散國會的機制使聯合執政的各政黨非萬不得已,必須盡量協調合作,而不是用雙面獨占,以非有我不可的釘子戶心態來要求得到不恰當的利益。而我們是總統制,倒閣和國會怎麼改選都動不了總統的法定權力和地位,因此沒有這種促使聯合之政黨盡量在政策上合作的機制。所以雙方在選後仍可能像雙面獨占一樣,在很多議題運用獨占力量,以爭取自己最大的利益為己任,置國家人民的死生於度外。

總統制使總統權力四年難被剝奪的制度,也使藍白合的談判變成是為了權力在爭誰要當總統。但由於雙方的人都得不到最高的民意支持和選票,因此即使有人用提名時的政黨合作乃至投票時的棄保等方式而得以當選,他基本上仍是一個不孚眾望的總統,政黨若無法繼續聯合,他有權執政但他的正當性和權威會更受到質疑,原先聯合之政黨改結合其他政黨而抵制總統政策,甚至罷免總統的可能性也都存在。因此結合的各黨可以繼續用雙面獨占的方式搶奪利益。這情況可能造成施政面的無能和動盪。現行制度下政黨聯合以求勝選就像結一個不能離的婚一樣,事先沒談好理念就只能當怨偶和常常打架的家庭,這卻使國家政策變得無效率且受個別政黨乃至少數政客利益的擺布。

借鑑「兄弟或家族爭產」

在經濟或商業上的合作也可能形成雙面獨占,但不像政黨合作有這麼大的問題,因為商業合作的目的常一直很明確是為了賺錢,而賺的錢怎麼分配也有既定的法律制度,爭議無法解決時也可由股東會按持股多寡來做決定,就算雙方想分手,也有法定的制度和程序可循。但政黨的聯合除了勝選搶到權力,並沒有共同的理念和目標,在不同的政策各有其利益和主張而難合理分配,彼此可能是下次選舉的對手,而且沒有法律制度可以和平分手,卻很想吃掉對方,所以除非一方潰散、被吃掉或者受到什麼強大外力威脅而不敢有意見,否則爭議和低決策效率是很可能的結果。

在企業經營中常見的一種雙面獨占是兄弟或家族成員相爭,雙方雖同意合則兩利,但不合的個人有時候利益更大。於是為了爭奪經營或主控權,常相互鬥爭不斷而使一家好企業被搞垮。兄弟雙面獨占之爭也常引進外力來協助,有時最後整個企業被外力拿走。

藍白之爭已使雙方去結合原先不齒的黑金力量及所謂牛鬼蛇神,而使原來可能有的理想消逝。若是為了取得較大利益或支配力,而像某些企業爭權時那樣引進外力支持或爭取做外力的代表,那就像引進外力的企業常被外力吃掉一樣,可能會讓國家也被外力吃掉。藍白領導人以及人民應該以那些兄弟相爭而垮掉或被吃掉的企業為鑑。

藍白分合的鬥爭或賽局不是11月15日、11月24日,或者明年1月13日就結束,這是一個連續而非重覆的賽局,而這個連續賽局有一個重要期中條件,就是除非有一黨被消滅,否則2028年大選雙方幾乎一定互為敵人,因此在2028年之前雙方即使一時聯合,也一定會找很多藉口繼續鬥爭,甚至用引清兵入關的方式來鬥爭,而把政府的效率和國家都鬥爭掉。看到藍白合過程中的那麼多變化、心機、鬥爭、祕室協商以及謊言,包括藍白支持者在內的台灣人民應該警覺這種合作將來會帶給我們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