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律師的光環
談起「律師」,總覺這個職業彷彿頭上頂著光環。在台灣,它不僅被慣稱為「三師」(醫師、律師、會計師)之一,雄霸大學社會學科第一志願多年的台大法律系,至今也還是許多莘莘學子苦讀以求的目標。然而,律師對社會而言,其「光環」究竟由何而生?
在台灣,如果提到律師界的「前輩」,那就一定不能忽略這「四號」人物:萬國法律事務所的創所律師范光群、陳傳岳、黃柏夫以及賴浩敏。在「後輩」眼中,郭雨嵐律師稱他們是「高手中的高手」;程春益律師褒以「這是台灣法律界公平正義的堡壘」;顧立雄律師則認為「他們形塑了我對於一個律師應該做哪些事情的認知」......
目前在台灣司法界已然擁有崇高地位的范光群、陳傳岳、黃柏夫以及賴浩敏,50多年前,都在台大法律系就讀。爾後,不願趨炎附勢的傲骨,促成了他們理想中的合夥之路。四人表示,他們一生奉行「正派經營」、從頭到尾清清白白;他們在律師界建立起為人稱許的「師徒制」;他們的交情比兄弟還深,竟然「想不起來」有甚麼爭吵的經驗。值得稱道的是,在四人眼中,律師還有責無旁貸的「社會職責」:從「改革律師公會」、「為司法復活而走」、「促成全國司改會議」等,他們義無反顧地揭竿領軍、無役不與......
如今35年過去,黃柏夫律師謙虛地道出四人心聲:「因為生長在台灣這樣一個良好的社會,我們才有成功的機會。但是,也是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堅持,讓社會肯定說,正派經營也可以成功!所以鼓勵年輕人,或者是其他的律師,也可以走這一條路!」這段話,確實是台灣律師頭上光環的真實體現!
相較於台灣,中國大陸的律師又是如何?
童文薰律師如此形容:如果說台灣的司法改革之路走過20個年頭才剛看到曙光,那麼中國的司法改革之路就還在「混沌洪荒期」。因為中國有一個全世界僅有、中共一手掌控的「公檢法」司法系統,形成「大公安、小法院、可有可無的檢察院」的倒懸體制;而「中國律師」在其中,只能成為在司法系統邊緣遊走的配角。然而,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還是有一群堅守「正義」天職的律師們,為中國弱勢的民眾開出一條艱難的「維權」之路,包括得到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高智晟律師、盲人律師陳光誠、維權律師郭國汀、揭弊律師鄭恩寵等。他們生死無懼的大勇,讓人不得不由衷佩服,讚一句:「好樣的!」
在中國15萬名律師中,這難能可貴、不到百名的維權律師,體現的正是中國律師頭上的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