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韓、反韓 大解析

哈韓、反韓 大解析
第81期 2011年2月17日

兄弟之邦

 

上一世紀引起全球矚目的經濟奇蹟,亞洲國家中的佼佼者,眾所周知是新加坡、香港、台灣、韓國四小龍,以及其後改革開放的中國大陸。

在亞洲四小龍中,台灣和韓國長期以來一直有著「瑜亮情結」。以平均每人GDP這個指標來說,台灣大致排名第三,落在新加坡與香港之後。在1980和1990年代,台灣的表現一直比韓國好,直到2005年,兩國態勢翻轉,韓國以平均每人GDP達16,533美元,首度超越台灣的15,714美元。直到去年,韓國更遙遙以20,265美元領先台灣的16,423美元。

雖然,經濟數字有其侷限性,例如韓國的通貨膨脹率較高、匯率和經濟波動較大,但落後韓國的趨勢,著實讓台灣「顏面無光」。因為,台韓素有「兄弟之邦」之稱,誰兄誰弟?這可是個嚴肅課題。除此之外,去年底的亞運楊淑君事件,在台灣掀起一陣激烈的「反韓」聲浪。運動競技場上「擦槍走火」,連商場上也「戰火連連」。韓國「三星電子」出面做污點證人,導致歐盟以「反托辣斯法」、「共謀操控價格」的罪名,重罰「友達光電」、「奇美電子」等台灣廠商,真可說是在緊張的台韓關係上「火上加油」。

然而,從另外一方面來說,韓國近年來在文化創意產業上的突飛猛進,令世人刮目相看,韓劇、韓國歌曲早已深入人心,連遭到打壓的楊淑君都承認自己是愛吃韓國食物、喜愛韓國歌曲的「哈韓族」。

總而言之,對於韓國,台灣人有著非常複雜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其實有其更深一層的歷史淵源──例如久遠年代以前的高句麗古國和中國的藩屬關係,以及晚近的台韓斷交事件等。

無論如何,對於韓國這個「兄弟之邦」,相信大多數人期待的是「良性的競爭」而非「惡性的對立」。那麼,要如何才能使台灣社會大眾更理性地對待兩國關係?套一句台灣知名的韓國通、「知韓苑」執行長朱立熙的話──無論「哈韓」、「反韓」,都要先「知韓」!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本期的封面故事,就是要深入探討台韓糾葛的古往今來。

2010年才剛開始,世局詭譎多變如排山倒海,讓人喘不過氣來。年初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正掀起軒然大波;埃及在人民18天的英勇抗爭後,已然「變天」!對於全球華人來說,茉莉花革命的骨牌效應是否會波及中國?這可是大事中的大事。有中國網友比喻說:「金字塔都崩潰了,萬里長城還堅挺不倒;木乃伊都站起來了,兵馬俑卻還在裝睡。」是否真是如此?本期「看中國」以及「看論壇」中,有值得一看的報導與評論。

封面故事

看台灣

看中國

看世界

看論壇

看生活

吃愛寶島現代食物真弔詭魯魚

看古今

心靈觀點英語小補帖劉惠宜
紅塵手札邂逅余立琴
溫古知新元宵節趣聞倪健哲

看管理

虛擬企業2-6. 人才濟濟(下)陳彥宏
虛擬企業2-6. 人才濟濟(下)陳彥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