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藝師 傳承掌中乾坤

青年藝師 傳承掌中乾坤
第242期 2023年3月5日

與更多觀眾相會

 

文⊙曾允盈

 

 

 

2月26日,彰化縣芬園鄉福德宮為了酬神,信眾捐獻了68棚布袋戲,綿延長達600公尺的戲棚,一字排開就在縣芬路上演,甚至無法一眼望盡,在現今社會實在少見。

你看過在寺廟前或空地搭戲棚演出的野台戲嗎?這樣的民戲,可能是許多老一輩人共同的記憶。早期農業時代,寺廟神誕或民間喜慶時,都會聘請戲班演出,吸引老老少少呼朋引伴聚集到廟前看戲湊熱鬧。

《看》雜誌為什麼關注布袋戲?企業經營一向是我們的目光焦點,所有組織團體都必須管理和永續經營,即使是社會企業或公益單位,也需要長期運作的各種資本,藝術團體也有方方面面的經營難題。

當我們遇上幾位傳統布袋戲青年藝術家,不免驚訝於他們的一身真本事,台語口白說起來順溜地道,手上的戲偶彷彿可以飛天遁地,喚起了大家對掌中戲的記憶。

所謂傳統布袋戲,大概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從泉州、漳州傳入,戲偶也是直接進口到台灣,台灣藝師從仿造到創造出屬於自己特色的戲偶造型與演出模式。 傳統布袋戲戲偶的尺寸小,約8吋至1尺高(20至30公分),隨發展演變出的金光布袋戲(廟口民戲)戲偶高約1呎2、3吋(35至38公分),電視木偶( 如霹靂布袋戲) 更大到2呎半至3呎3(7、80至100公分),比傳統戲偶大得多。

還有一個與現代布袋戲不同的地方,即傳統布袋戲標榜忠孝節義,可以說肩負著道德教化、移風易俗的任務,把人生的喜怒哀樂和歷史教訓淋漓盡致地演繹出來,兼具信仰、娛樂和教育的作用。

本期封面故事介紹的四位青年藝師,年紀不過二、三十歲,不約而同說著學生時期下課不打籃球卻學掌中戲,以及得空就直奔師父陳錫煌家裡一待就是整天的往事。他們談論起布袋戲話題、敬天敬神的歷史故事,眉飛色舞,每一則都如數家珍。

四位青年才俊,李奕賢是大名鼎鼎「亦宛然掌中劇團/李天祿布袋戲」第四代傳人、陳冠霖是國寶「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接班主演師、陳建霖是「雷音劇坊」團長、陳韋佑是「彰藝園掌中劇團」第四代接班人,他們各領風騷,相同的是都有對傳統布袋戲說不出的熱愛,但也有一樣擱在心上的擔憂:傳統布袋戲如何培養更多的年輕觀眾?

青年藝術家兼具新時代的創意和傳承的責任,透過本期封面故事,且看他們如何引領傳統布袋戲向前走,與這個世代的觀眾相會。

封面故事

創業百匯

旅人視野紐約萊茵貝克村的藍色別墅攝影⊙丹尼爾 文⊙陳荷
活動櫥窗企業充電站整理☉曾允盈
沒事不要創業創業不踩雷 呂育融會計師解密眉角採訪⊙蕭硯駿、王安慈 整理⊙王安慈

財經觀點

全球焦點

長看天下為日本「接生」的台灣人曹長青、康尼
國際視窗俄烏戰爭週年 冷戰、文革再現?程雯、黎小葵

GOODS

生活風格

品味古時尚銅器?金文?鐘鼎文?傻傻搞不清楚的青銅器文⊙謝平平 圖版提供⊙國立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