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喬生醫全球首創試劑,獲2023臺北生技獎「創新技術獎」

偉喬生醫榮獲「創新技術獎」優等獎,由董事長莊詠鈞上台領獎。偉喬生醫提供
編輯部

台灣生技產業最高榮耀,佔有指標性地位的「2023臺北生技獎」已邁入第20屆,並於15日舉行頒獎典禮,由台北市長蔣萬安頒發「創新技術獎」、「國際躍進獎」、「技轉合作獎」及「跨域卓越獎」四大獎項得主。

1

圖說:偉喬生醫董事長莊詠鈞與執行長鄭又瑋帶領團隊,榮獲台北生技獎「創新技術獎」優等獎。偉喬生醫提供

 

今年共有133間企業報名,其中「創新技術獎」由偉喬生醫自62件參賽名單中脫穎而出,榮獲優等獎肯定,其自主研發製造全球首創「硫酸吲哚酚檢測試劑組」,為市面上第一個親蛋白質腎毒素體外檢測試劑,具備更快速簡易、精準方便、價格實惠等優勢,檢測技術再進化,對於腎臟病的防治扮演重要角色,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實為腎臟病患者及家屬一大福音。

除了檢測引發腎病主因的硫酸吲哚酚,亦可提供臨床醫師及病患更多腎功能指標資訊,更獲得CE歐洲認證及多國專利,在國際舞台大放異彩。董事長莊詠鈞表示,此獎項是偉喬生醫在國內外相關獎項的最後一塊拼圖,而腎毒素檢測試劑也將在未來一年內問世並應用於臨床,期望讓大眾及市場能更熟悉了解。

台灣腎臟透析人口連年居高不下,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一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為台灣十大最花錢慢性病之首,但初期無明顯症狀,就醫時多數已相當嚴重。偉喬生醫長期致力於蛋白質結合腎毒素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 IS)研究,是重組蛋白及抗體製造的領航者,首創親蛋白小分子腎毒素硫酸吲哚酚之抗體,「硫酸吲哚酚檢測試劑組」突破小分子抗體研發瓶頸,可取代傳統LC-MS/MS高昂費用、耗時等不便性,能快速檢測、有效追蹤,減輕病患及家屬身心負擔。

訓練貓咪清貓砂?人工智慧學習動物「語言」,打造動物版Google翻譯

陳蔚銘(創新拿鐵)
本文三大重點:1. 借助人工智慧和微型接收器,用「形狀」解析動物語言。2. 告訴蜜蜂哪裡有花、分辨土撥鼠的警報聲。3. 推倒溝通高牆之後,為自然界帶來的是生機還是危機?

好萊塢電影「怪醫杜立德」(1988)描述一位小時候能和動物溝通的男孩,被爸爸認為是魔鬼附身之後「封印」了自己的天賦。長大後成為醫生的他在因緣際會下又開始聽懂小狗說話,漸漸成為各種大小動物解決疑難雜症的救星。

現實世界中,也有許多相關研究試圖聽懂動物「說話」,其中一間非營利組織更試圖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打造通用版的「Google翻譯」,他們做得到嗎?

1. 借助人工智慧和微型接收器,用「形狀」解析動物語言

「地球物種計畫(Earth Species Project, ESP)」是加州的非營利組織,由Mozilla Labs (Mozilla基金會旗下子公司,專門探索、開發各種新技術,如Firefox瀏覽器的各種擴充功能) 聯合創辦人Aza Raskin 和Twitter創始團隊成員Britt Selvitelle創立,目標是使用人工智慧解碼自然界各式物種間如何傳遞訊息。

隨著微型攝影機、麥克風和迷你信號發射器的技術成熟,價格降低,科學家能輕易在大自然的各個角落布建設備收集大量動物活動的影像和牠們發出的聲音。不過這些影音數據太過龐大,無法以人工方式整理,更別說從中找到聲音與特定行為模式之間的關聯。

因此,ESP採用了分析人類語言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試著借助人工智慧的力量,從看似無關的大量數據中整理出有意義的脈絡資訊,解讀動物們是用什麼「語言」和彼此溝通。

ESP採用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會將語言中的「語意(semantic)」關係加以拆解,形成由各種向量組成的「幾何(geometric)」關係。以下圖為例,在英文中「Dog」這個字常常會和「Man」、「Howl」等字彙在上下文中出現,因此可以從大量文本中,依據每個字出現的頻率畫出幾何圖形:

(圖片來源:Google Cloud)

 

接著,也把「狗」在西班牙文和日文中的幾何圖形畫出來,可以發現:在這三種語言中,「狗」的圖形有極高的相似度:

(圖片來源:Google Cloud)

 

ESP的計畫是:如果把自然語言處理模型的概念套用在動物語言,利用人工智慧解析動物叫聲並畫成幾何形狀,接著在人類的語言庫裡找出類似的形狀,是否就能漸漸打造出一套動物的翻譯器了呢?

2. 告訴蜜蜂哪裡有花、分辨土撥鼠的警報聲

開發這樣的動物語言翻譯器有什麼好處呢?有了翻譯器,許多在人工智慧技術普及前的相關研究就能獲得更進一步的支持。

Tim Landgraf是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的教授,長期研究蜜蜂個體之間的溝通,他的研究使用電腦視覺追蹤蜂巢裡頭每一隻蜜蜂,紀錄牠們振動身體和翅膀發出聲音時,蜂巢中的其他蜜蜂會有什麼行為改變。

透過人工智慧和自然語言模型的分析,研究團隊發現了幾種特定信號:叫大家安靜的「噓」、停下所有動作的「停」還有發出警示的「危險」。

(圖片來源:Pixabay)

有了初步成果,他們把解析出的動作和聲音輸入到機器蜜蜂,讓機器蜜蜂可以發出各式「蜂語」,成功控制整個蜂群「安靜」、「停下」。

接下來,研究團隊也成功操控機器蜜蜂做出「蜂舞 (waggle dance)」,告訴真蜜蜂哪裡有沒灑農藥的安全花叢可以採蜜,有機會解決目前全球日益嚴重的蜜蜂危機。

(同場加映:沒了蜜蜂,我們再也沒有蘋果吃!這間新創公司和全球10億「員工」一起解決「蜜蜂危機」、拯救糧食!)

Con Slobodchikoff是一位亞利桑那州的生物學家,研究草原土撥鼠的交流方式已經超過 30 年;他的研究顯示草原土撥鼠在警戒狀態時,看到不同的威脅接近時發出的叫聲也不同。大家可以聽聽看,能不能聽出差別?

(音訊來源:Science News Explores)

(圖片來源:Pixabay)

 

郊狼接近時:

音訊播放器

00:00
 
00:00
 

野狗接近時:

音訊播放器

00:00
 
00:00
 

人類接近時:

音訊播放器

00:00
 
00:00
 

還有其他五花八門的研究,像是大象會發出極低頻的聲音,透過地面遠距傳話給其他象群,告訴他們「有人類接近」、「這裡有水喝」;海豚媽媽會用特定的音調為小孩取名,以便彼此溝通時「呼叫」對方的名字等等,都有可能讓人類更加理解大自然的生物。也許不久之後,國家地理頻道的字幕不再需要人類旁白「代言」,動物們可以拿回自己的「話語權」。

3. 推倒溝通高牆之後,為自然界帶來的是生機還是危機?

2018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WWF)發布的年度《地球生物報告》中,首度指出過去50年間,野生動物數量平均減少了69%,凡有人類存在的地方,數以千計的物種正在不知不覺中消失。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ESP的理想是:一旦成功打造出動物翻譯系統,就能使人類更加理解各種生物的生存需求,進而提供協助。比方說,非洲草原上的動物管理員可以聽懂大象求助,哪裡有非法偷獵者出現;巡山員可以聽到老鷹通風報信,哪裡又有山老鼠在偷砍木材;獸醫也能聽懂你家的寵物哪裡不舒服,發現小毛病及早治療。

然而,任何新科技的發展必定伴隨著道德辯論和濫用疑慮。例如,動物保育員已經發現非法盜獵者會用事先錄好的鳥類求偶聲來吸引黃紅雀落入陷阱。了解動物如何交流雖然能幫助好人保護自然,卻也有可能幫助壞人利用自然。

對這樣的顧慮,ESP的創辦團隊承諾:「我們必須考慮它的使用並努力減輕不良後果」。時間不等人,當物種消失的速度越來越快,只要有助於挽回人類對世界各地生態系統造成的一些問題,權衡利弊之下,依然樂觀看待ESP能早日實現他們的理想。

如果有一天你能和動物溝通,你最想說些什麼呢?

 

參考資料:

1. How to Use AI to Talk to Whales—and Save Life on Earth

2. Squawk bots: Can generative AI lead us to understanding animals?

3. H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uld help us talk to animals

4. How Scientists Are Using AI to Talk to Animals

5. Wil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elp Us Talk to Animals?

6. How AI may help humans “talk” to animals

 
原文轉載自 創新拿鐵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未來流通研究所

4個2012-2022台灣「家庭消費結構」六都數據解析新情報news

💡 家庭基礎消費:近10年每戶消費總額成長14.7%達83.5萬元、醫療保健支出翻漲40.4%

💡 民生通路消費:近10年每戶超市消費額成長67.0%最高、台北市超商&超市每戶消費額均突破10萬元

💡 餐飲/休閒文化消費:休閒文化類消費額持續受疫情影響、餐飲住宿類每戶消費額達11.5萬元再創新高

💡 新興經濟消費:在宅經濟、健身經濟、寵物經濟成長表現亮眼,台北/台中/台南分居各類型每戶消費金額最高

家庭消費結構的長期變化不僅精確反映出各類型消費市場規模的消長,亦為觀測消費偏好轉變、消費族群異動以及新興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此外,以總體數據結合六都地區消費數據變化,更能夠進一步呈現地域消費重心的差異與特色。

此外,分析各類型支出金額變化可以看出各細分消費型態的漲跌與轉變。例如受到高齡少子化趨勢影響,台灣將於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推升每戶醫療保健支出於2012-2022年間翻漲40.4%至新台幣14.9萬元新高;民生通路消費類型中,受到小家庭、單身與獨居比例提高等因素影響,民生消費出現朝向中小型社區通路集中的趨勢,尤其以主打小包裝及便利性商品的門店型態成長性較高,帶動近十年超級市場及便利商店每戶消費支出分別大幅成長67.0%及37.5%。新興經濟消費方面,則以在宅經濟、健身經濟以及寵物經濟為近十年成長表現最為亮眼的消費板塊。

未來流通研究所以近十年(2012-2022)每戶家庭消費數據為基礎,提出台灣「家庭消費結構」六都數據解析。涵蓋家庭基礎消費、民生通路消費、餐飲/休閒文化消費、新興經濟消費等4種類型,總計12項消費支出項目。自各面向詳細解析台灣家庭消費類型變化及六都地域性消費差異,做為觀測整體消費市場變化的基礎。

家庭基礎消費:近10年每戶消費總額成長14.7%達83.5萬元、醫療保健支出翻漲40.4%

受到高齡少子化及小家庭、獨居比例日益攀升影響,近十年(2012-2022)台灣家庭人口規模逐年降低,但每戶家庭總體消費支出卻逆勢成長14.7%。除受到物價提升影響外,總體支出上揚也反映出市場正展現出與日本經濟新聞社近年提出的「攻勢型消費(攻めの消費)」趨勢近似的特質。相對於重視儲蓄、僅購買滿足基本需求之商品、追求低價的防禦型消費,攻勢型消費者更加注重購物投資報酬率(ROI),在消費時願意以較高價格換取更符合個人需求或追求的服務與商品,這樣的消費走勢不僅有助於促進市場發展與經濟成長,同時也拉高家戶及個人平均消費水準。

家庭總體消費支出(每戶)全台平均家庭總體消費支出除2020年受疫情影響小幅下滑1.7%外,近十年多呈現穩定成長走勢,自2012年的新台幣72.8萬元成長至2022年達83.5萬元,期間增長幅度達14.7%。六都中以台北市消費支出額遙遙領先,2022年總體消費額達109.7萬元,為2013年至今全台唯一家庭總體消費突破百萬元規模的地區

家庭人口數(每戶)受到高齡少子化以及小家庭/獨居比例日益攀升影響,近十年家庭人口規模逐年降低,全台平均水準自2012年每戶3.23人持續下滑,2020年首度跌破3人後持續降低,至2022年每戶平均僅2.83人。桃園市為六都中每戶人口數最多的地區,2022年達3.06人,為六都中唯一每戶人數突破3人的地區。若以家庭總體消費金額除以每戶人口數,可以觀察到近十年個人消費支出金額增長幅度高達30.9%,尤其2022單年度消費增幅達4.5%,創下近十年新高。反映出隨著家庭人數的減少,扶養負擔降低使民眾更加重視個人追求的消費升級趨勢。

醫療保健支出(每戶)台灣近十年每戶醫療保健支出持續翻漲,於2018年超越食品飲料及菸草,成為家庭支出結構中佔比第2高的項目。2012-2022年間全台每戶醫療保健支出成長率高出同期間家庭總體消費成長率近2倍,2022年支出總額達14.9萬元新高,佔總體家庭消費支出比例達17.8%。六都中以全台平均壽命最長的台北市(83.75歲)每戶醫療保健支出額最高,2022年達17.0萬元。台中市(平均壽命80.82歲)以15.5萬元超越高雄市(平均壽命79.67歲)的15.3萬元位居第2,台南市(平均壽命80.14歲)每戶醫療保健支出為13.1萬元,為六都中最低。

民生通路消費:近10年每戶超市消費額成長67.0%最高、台北市超商&超市每戶消費額均突破10萬元

民生通路消費為台灣家庭日常支出基礎項目,歷年均維持穩健成長走勢。不過,受到家庭人口結構異動、主力消費族群變遷、消費通路偏好轉變等因素影響,各類型民生通路消費金額與變化趨勢仍存在不小差異。

主要民生消費通路中,便利商店為全台每戶消費支出金額最高的通路型態,2022年每戶消費額達4.4萬元;超級市場則為成長幅度最為顯著的通路類型,2012-2022年間每戶消費額翻漲67.0%,顯示受到小家庭、單身獨居比例提高等因素影響,民生消費出現朝向中小型社區通路集中的趨勢。此外,超市與超商項目中均出現台北市消費金額遙遙領先其他地區的顯著趨勢,反映出台北市在上述兩項民生通路中的關鍵戰略地位。

便利商店消費支出(每戶)做為門店網路最綿密、生活服務功能最多元的強勢通路,每戶家庭於便利商店消費支出額歷年穩健成長,自2012年的3.2萬元增至2022年達4.4萬元。六都中以台北市消費金額遙遙領先,2022年每戶消費額達10.4萬元,超越全台平均值137.0%外,亦首度突破十萬元大關,成為全台唯一每戶便利商店消費額突破十萬元的地區

超級市場消費支出(每戶)在大型領導業者全聯實業的積極佈局推進下,近十年超級市場業態不僅據點數量及營業規模大幅增長,更藉由橫向跨業併購及創新服務/販售品項的多元開拓,大幅推升超級市場在民生通路中的市場佔比。近十年全台每戶家庭於超級市場的平均消費支出自2012年2.3萬元增至2022年達3.7萬元,高達67.0%的成長幅度使超市成為主要民生通路中成長力道最為強勁的類型。六都中以擁有多家高價進口超市的台北市平均消費額遙遙領先,2021年每戶超市消費額首度突破十萬元後持續增長,2022年達11.8萬元新高

量販商場消費支出(每戶)雖然在台擁有最高量販市佔率的業者好市多(Costco)持續擴張據點且營業額屢創新高,但相對於便利商店與超級市場等小型通路的快速擴張,以大型購物場所、大包裝商品為經營特色的量販商場成長幅度相對平緩,每戶平均消費金額自2012年的1.2萬增至2022年達1.6萬,期間成長幅度僅28.3%。六都中以台北市每戶平均消費額2.8萬元最高,台中市則受惠於2022年單年度消費額年增47.9%的支撐,平均消費額站上2.4萬元,超越桃園市,位居全台第2。

餐飲/休閒文化消費:休閒文化類消費額持續受疫情影響、餐飲住宿類每戶消費額達11.5萬元再創新高

本次調查篩選休閒文化、餐飲住宿、服飾衣著等三項受疫情影響程度較顯著的消費類別進行觀察,以瞭解近十年家庭消費趨勢及疫情後消費復甦樣貌。2012-2019年間穩定成長31.5%的休閒文化類消費支出,因受疫情影響,2020及2021年全台平均家戶消費額分別重挫32.8%及26.4%,雖然2022年小幅回升8.3%,但與2019年疫情前消費額相較差距仍高達46.4%,反映出做為非必要性的軟性支出,休閒文化消費支出於疫情爆發後至今仍尚未回升至過往水準。

休閒文化消費支出(每戶)休閒文化類消費支出涵蓋娛樂活動、套裝旅遊、藝文表演等多元型態。全台每戶休閒文化消費支出額於疫情期間大幅下跌,受2019-2022年間支出額重挫46.4%的影響,2012-2022年期間跌幅達29.5%,自2012年的每戶3.8萬元降至2022年僅2.7萬元。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休閒文化類消費支出於疫情爆發前擁有強勁成長力道,2012-2019年間全台平均消費額攀升31.5%至5.1萬元新高,其中台北市更大幅成長56.7%至10.9萬元,首度突破10萬元大關,台中市與高雄市成長幅度亦均逾44%,顯示雖然疫情後復甦速度相對緩慢,但市場仍擁有穩健消費基礎與成長潛力。

餐飲住宿消費支出(每戶)除2021年受疫情影響小幅下滑2.2%外,全台每戶餐飲住宿類消費額於2012-2022年期間均呈現穩定成長。2022年受惠於疫後復甦消費力道,每戶餐飲住宿類支出額強勢反彈10.3%至新台幣11.5萬元新高,2012-2022年期間增長幅度達49.2%,其中台北市成長幅度更高達82.4%,2022年創下平均每戶支出額達15.8萬元的新高,金額與成長幅度均為六都之冠

服飾衣著消費支出(每戶)2012-2022年期間全台平均每戶服飾衣著類消費額約在2.2萬至2.3萬間小幅波動,近十年成長率僅2.9%。受疫情影響,2020及2021年全台每戶服飾衣著類消費額分別下滑3.5%與0.4%,2022年平均消費額仍低於2019年疫情前水準約2.3%。六都中以台北市2022年每戶消費額2.8萬元最高,但與2019年疫情前的3.3萬元相較差距達15.4%,為六都中疫情前後差距幅度最大的地區。

新興經濟消費:在宅經濟、健身經濟、寵物經濟成長表現亮眼,台北/台中/台南分居各類型每戶消費金額最高

本次調查篩選三項近年家戶消費額成長表現相對亮眼的新興經濟類別,以突顯社會變遷下的消費偏好轉移及創新商機方向。2012-2022年間全台平均每戶在宅經濟消費支出額增長34.7%至2.4萬元,2019-2022年疫情期間持續逆勢增長13.2%;每戶平均健身經濟消費支出額受惠於全民運動觀念日益普及與基期較低影響,2012-2022年間增幅高達440.9%;每戶平均寵物經濟消費支出2012-2022年間增幅達36.2%,尤其2019-2022年疫情期間增幅達30.9%,遠高於疫情前2012-2019年間僅4.0%的成長表現,反映出疫情下寵物消費市場的加速發展。

在宅經濟消費支出(每戶)在宅經濟消費支出包含各式傢俱、家電設備及家務服務等消費類別。全台平均每戶在宅經濟消費支出額自2012年1.8萬元成長至2022年達2.4萬元,近十年成長幅度達34.7%,2019-2022年疫情期間持續逆勢增長13.2%。六都中以台北市2022年每戶消費額3.9萬元遙遙領先,較2012年成長53.0%,新北市則為六都中近十年增幅最高的地區。

健身經濟消費支出(每戶)台灣健身產業近年蓬勃發展,不僅產業規模大幅翻漲,也孕育出不少知名品牌業者展開規模化及資本化擴張,成為各消費類別中成長力道最為亮眼的新星。全台平均每戶健身經濟消費支出額自2012年的316元成長至2022年達1,710元,期間成長幅度高達440.9%。除2021年受疫情影響陷入衰退外,近十年平均每戶消費支出額年增率均逾15%,雖然部分係因較低計算基期墊高成長率表現,但仍反映出整體健身市場規模的高成長性與消費實力。六都中台中市每戶消費額於2021年超越台北市後持續領先,2022年每戶消費額達2,744元新高,近十年成長率高達1762.2%,金額與成長幅度均為六都之冠;台北市以每戶消費額2,618元排名第二,與台中市同為六都中唯二每戶消費額突破2,000元的地區,2012-2022年間成長幅度達142.3%。

寵物經濟消費支出(每戶):2018年寵物犬貓新增登記數量超越當年度新生兒數量後,寵物經濟即成為台灣近年最受注目的新興消費類別之一。全台每戶平均寵物經濟消費支出自2012年的1,799元成長至2022年達2,449元,期間增長幅度達36.2%。值得一提的是,每戶寵物經濟消費支出於2019-2022年疫情期間增幅達30.9%,遠高於疫情前2012-2019年間僅4.0%的成長表現,反映出疫情下寵物消費市場的加速發展。此外,寵物經濟市場消費力更集中於中南部地區,例如六都中以台南市每戶寵物經濟消費額3,579元位居第一,2019-2022年疫情期間增幅達51.6%,為六都中最高;台中市則以每戶3,070元排名第二;台北市與新北市以2,909元及2,439元分居第3、4名,但同為近十年成長幅度最高的地

 
原文轉載自 未來流通研究所
 

集客式行銷,建立長期穩定的流量,顧客自動找上門

Fotolia
第204期
曾允盈
集客式行銷從顧客的需求出發,讓顧客主動找上門,被認為是一種長尾效應的行銷策略。提供顧客需要的內容,做好SEO,使用Email、LINE等工具,經營公關等,讓不同階段的顧客,取得不同的訊息,都是集客式行銷的一環。

廣告費不斷上升的年代,花費越少的成本聚集越多消費者,是每個老闆的願望。

1

美國知名企業HubSpot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哈利根提出了「集客式行銷」概念。Getty Images

 

概念1 「集客」和「推播」行銷有何不同?

以往企業總是向外尋找顧客,包括在人潮眾多的地方建立大型看板、在街邊發傳單,或透過網路媒體曝光促銷、優惠內容等,目的是在潛在客戶心中建立印象,未來顧客有需求時,有機會想到這個品牌。這種傳統的行銷手法,被稱做「推播式行銷」(Outbound Marketing)。

但這可能只是理想中的情況,因為品牌商家無法知道這些人是不是需要你的產品。例如把車用商品的資訊推給高中女生,把寵物清潔用品推給家裡沒有寵物的人,可能只會讓消費者覺得被打擾,企業也必須花費更高的成本才能達到預期效益。

美國知名企業HubSpot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哈利根(Brian Halligan)提出了有別傳統行銷模式的「集客式行銷」(Inbound marketing),能讓潛在消費者在搜尋引擎中主動找到你,並且能把對的潛在顧客留下來。

相對而言,推播式行銷是企業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思考要「推銷」甚麼產品和服務,訂定多少折扣才能讓顧客買單;集客式行銷則是反過來從顧客的需求出發,讓顧客主動接觸,自行找上門,被認為是一種「長尾效應」的行銷策略。

3

UNT指甲油以文字命名,有利於網路搜尋。網路擷圖

 

概念2 提供需要的內容 讓顧客找上門

台灣原創彩妝品牌「UNT」共同創辦人簡士傑,2016年離開UNT後成立「優打Yoda」有限公司,參與多家公司內部工作,並於2019年創辦「底家Home Product」保養品品牌。十分熟悉集客式行銷操作的簡士傑曾經談到,數位行銷面向可分為媒體、顧客歷程、公關、客戶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簡稱CRM)。業界普遍投入非常多資源經營「Outbound」,靠打廣告拉流量,卻忽略了應該要配合「Inbound+公關+CRM」,效益才會更好。

「集客式行銷的本質,在於提升品牌本身的內容。」那麼有哪些方式可以讓顧客主動上門?

首先是創造符合顧客取向的內容。2004年創立的UNT,彩妝產品銷售超過全球上百個國家,簡士傑與共同創辦人妹妹簡士晶,於2009年推出孕婦也可以使用的無毒指甲油。當時指甲油市場很大,UNT不以數字訂定色號,而是用文字替顏色分類,讓每一個顏色的指甲油彷彿有了生命,例如:「愛的小發癲事件簿系列」、「搖滾歌手的夢境系列」,不同顏色還有專屬文案,色號「絲絨.鰭」,文案是「女孩們,即使被海嘯洗劫,讓我們用絲絨般的鰭,高雅游過縫隙。」文案為指甲油增添意義,很多女孩感覺上是買了「自己的故事」。2011年後,UNT指甲油的在台銷量,遠超過競爭品牌OPI的10倍。

此外,保養品起家的UNT透過產品問答、保養彩妝諮詢,了解消費者輪廓的同時,也在官網累積大量的有價內容。簡士傑談到,當時自己每一週都會拿消費者的問題去諮詢醫師、藥師,再回到官網詳細回覆。「很多人有肌膚困擾,但又不想去看醫生,我們就想幫他解決。我不是從賣商品的角度回覆他,如果有適合的商品才會留下連結。提供肌膚諮詢對保養品賣家而言理所當然,消費者也不會覺得置入商品。當時粉絲們口耳相傳,會到處推薦找不到其他地方諮詢的消費者,到UNT爬文了解。」

簡士傑表示,所有留言加起來有快兩萬筆,每一頁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而且都是消費者真正在意的問題,「每個字都是關鍵字,是很好的自然流量來源。還能導流到購買頁面,十個問題就一頁,可以想像是幾千頁的關鍵字,非常可觀。」

當時UNT還做了一個創舉,打造了一面美甲牆。美甲牆附屬在UNT下的網站,UNT號召所有顧客把他們拍的美甲照,PO回來網站和其他人分享,非常多顧客主動PO文、留言,互相推薦討論,「這就是集客式行銷,有流量,雖然小,但是停留率很好,而且只要從美甲牆經過到官網購物,轉單率非常高。」簡士傑認為,這樣的流量品質雖然不若下廣告高,但非常精準,又不用花廣告費用,適合品牌長期經營。

2

跨國電商UNT共同創辦人簡士傑,嫻熟集客式行銷。吳長益攝影

 

概念3 網站內容要考慮SEO

除了提供有幫助的內容之外,讓顧客在搜尋引擎很容易找到商家的網站很關鍵。「要注意流量直接回到官網本身,或是想要顧客看到的地方。」必須以SEO(搜尋引擎優化)、SEM(搜尋引擎行銷)的方式,製作受眾喜愛或有興趣的內容,讓潛在消費者在搜尋時自然而然就能接觸到品牌。也要優化網站結構、注意網站內部與外部連結建立、網站關鍵字優化等。

以關鍵字而言,UNT指甲油充滿故事的行銷內容,除了吸引消費者投入之外,故事的名字都是非常好的搜尋關鍵字,色號如果是數字不會讓人記得,如果是容易記憶的故事可以很快搜尋到。「這個幫助我們很大,」簡士傑表示,「把所有內容都文字化,要找到我們非常簡單。」

再來是因為指甲油顏色多,這個品類非常適合在網站上行銷,「如果在屈臣氏,你很少會在屈臣氏架上仔細看文字,字會非常小。商品的特質剛好非常適合數位行銷,就這樣切入空缺的指甲油市場。」

此外UNT非常早期就把內容文字化,簡士傑表示許多網站的內容直接做在圖片裡,會搜尋不到文字。網頁的長短沒有關係,內容有沒有寫好比較重要,每一頁的訊息要寫好寫滿。

UNT會隨貨送小樣商品當試用品,以便提高舊客的回購率。試用的商品好用,顧客會回來搜尋,效果顯著,「必須讓他有動機去搜尋你,這是集客式行銷重要的一環。」提供讓顧客想要搜尋的原因,登陸頁的優化、網站結構優化、網站內部與外部連結,環環相扣。

概念4 「關鍵字」排名的重要

透過SEO關鍵字的建置、維護、優化來提高關鍵字排名,才能在潛在消費者搜尋的時候,讓網站容易出現在他們面前。

簡士傑以知名電商平台「小三美日」官網為例,每一個商品頁都會有關鍵字,這些關鍵字除了是商品本身的關鍵字,還會變成標籤。那麼要選哪些關鍵字?「你必須知道哪些關鍵字是真正有人搜尋的,量體越大越好,這些標籤再點進去,官網就會出現所有同樣關鍵字的相關產品。」

這樣的做法,能幫公司產生上萬頁的網頁,是原本用人力沒辦法創立的。簡士傑強調,「這也是SEO重要的地方,網站頁面量體越大,權重越重。所有競爭條件都一樣的網站,只有十頁網頁和有一百頁的網頁,Google會傾向推薦一百頁的。」

做集客式行銷時,消費者打的關鍵字不一定是你的品牌,可能是品牌或商品的關鍵字,例如搜尋天然、有機、洗髮精,不一定會直接搜尋「綠藤生機」,「但是你要確保潛在顧客主動接觸相關詞彙的時候,要很快能找得到你,而不是被你的競爭對手拉走。」分析自家產品要主攻哪個關鍵字格外重要。

除了SEO,用Email、LINE等工具,維繫和顧客的關係,設定自動化行銷,讓不同階段的顧客,取得不同的訊息,也是集客式行銷的一環。

此外,UNT做好集客式行銷的同時,當時也花費不少行銷和公關費用,對簡士傑而言,找網紅、部落客等公關,就像集客式行銷的加速器,但前提是必須經營更多讓人想主動搜尋的內容,做好SEO,提高自然搜尋的品質。

好的流量品質,可以從幾個面向去判斷,包括網頁的跳出率、停留時間、網站內部瀏覽的頁面數,和轉單率等。

簡士傑表示,電商不一定要用所有集客式行銷管道,但可以採用其中幾種方法,建立完整流程。集客式行銷的最大優勢,是企業可以減少更多廣告費用,廣告的效益也會提升,比較不會受付費媒體變遷的影響。

然而集客式行銷也考驗老闆的耐心,網站通常必須經營累積超過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有所成果,但是長期穩定的流量,值得花時間投入研究。

iPhone新機全面換充電孔,台灣新創業者「二招」搞定

圖說:Maktar 推出 Qubii EX 極速版備份豆腐,可支援新版 iPhone 15系列 USB-C PD。Maktar提供
編輯部

眾所矚目的蘋果秋季發表會於台灣時間13日舉行,除了推出iPhone 15新機,也宣佈全系列產品充電孔從 Lightning 改為 USB-C,為此相關周邊商家也紛紛祭出因應措施,台灣新創Maktar 推出全新【Qubii EX 極速版備份豆腐】,可支援新版 iPhone 15系列 USB-C PD,快充同時自動備份,同時支援 iOS 和 Android 系統,讓消費者無「痛」接軌,無論想跨平台換機、手機備份或轉移照片都超方便!

全球銷量第一的手機自動備份品牌Maktar,旗下的Qubii 備份豆腐全球熱銷超過80萬個,並榮獲台灣精品獎與日本 Good Design 優良設計獎,這次因應iPhone新機推出的 Qubii EX極速版 ,Maktar創辦人陳良信表示,身為蘋果認證MFi周邊開發廠商,Maktar在一年多之前就展開布局,透過韌體開發,以及晶片規格提升,大幅調整電路設計達成最高支援60W快充的能力,配合iPhone15系列的新充電規格,讓使用者體驗到,快充同時自動備份的樂趣。

Qubii EX採用USB-C 3.2規格,內建頂級高速記憶體,讓iPhone端備份速度比前代提升20%,電腦端傳輸速度更大幅提升 1 倍以上!另外還提供 256G/512G/1T 三種內建容量規格,搭配專屬 App,專利一鍵上鎖功能,徹底保護個人隱私,連FB/ IG 社群照片、影片都備份,保存每張珍貴回憶!Qubii EX如同迷你外接硬碟,可連接平板/電腦直接讀取檔案,無需 WiFi就可傳輸超過 4GB 的影音檔案,隨插隨傳不用擔心無法上網的狀況。

此外,Maktar同步推出熱銷產品 【Piconizer 口袋相簿4代】,專為iPhone 手機照片整理備份設計,同時支援 iPhone 15 系列USB-C 新規格,Piconizer曾創下 2015 年群募最高 6 千萬的紀錄,提供消費者更完整的隱私保護功能。對於這次新機發表全面擁抱USB-C的規格,陳良信預期會有2到3成以上大幅需求的成長。

高齡化社會推升商機,有「這」功能的沙發銷量激增中

圖說:Aggie起身輔助電動沙發,也能調整角度前傾的功能,幫助自然站立。obis提供
編輯部

台灣高齡人口逐漸攀升,內政部統計65歲以上人口2022年底佔總人口數18%,10年來上升幅度將近七成,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高齡人口持續成長,至2040年將高達30%。隨著家中長輩年紀漸長,行動變得緩慢、力氣也變小,生活上的瑣事都需要旁人幫忙,也意外推升了輔助功能的傢俱銷量成長。

尤其有些長輩的膝蓋與腿部肌肉老化,若沒有家人或看護協助,根本很難起身。一般家中常見的木製沙發椅面往內傾斜,座位深度也超過人體正常深度,讓起身的動作更為吃力,而長輩使用的沙發,需要兼具舒適、安全、耐用,才能減低起身、坐下時的不便與危險。

為此,家居業者obis歐必斯國際家居,推出了一款起身輔助電動沙發,幫助家中的長輩,不需依靠膝蓋的力量就能輕鬆起身,除了電動沙發能夠躺著伸展的基本功能外,像是腰痛、無力起身的狀況,也能調整角度前傾的功能,幫助自然站立。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像是附有座椅的購物車、助行器、電動輔助椅等等,都將成為未來不可或缺的商品,obis執行長廖瑀瑄表示:引進這款商品,希望長輩的生活更為便利,能自主起身保有自尊,未來樂觀預估能提升電動輔助椅相關產品銷量達兩成。

2023亞洲創作者大會 | 年末最強「品牌x創作者 實體媒合展會」10/6台北登場

年度唯一一場,品牌與創作者實體媒合展會,將在10月6日於臺北大直典華6F大花田盛事盛大舉辦,以「打造雙贏網絡生態」為核心,聚集多方自媒體產業資源與現場。Affiliate Live Asia亞洲創作者大會提供
編輯部
150家知名品牌、7大產業攜手,打造雙贏網絡生態
16場熱門趨勢議題,30位精英講師共同參與
現場參展人數,預計達到2400+人

「2023 Affiliate Live Asia 亞洲創作者大會」為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連續兩年大力贊助、富創藍圖有限公司主辦的年度媒合盛會。根據數據顯示,網紅市場在2023年將成長到174億美元,而今年也能感受到數位科技時代的大轉變,引發了非常多的議題討論。而2023亞洲創作者大會,也接著這股趨勢,舉辦了第3屆的展會。

大會參展人數將預計達到2400+人,現場將有150家來自7大產業的品牌如美食飲品 、居家生活、服飾配件、3C電子、線上課程、醫療保健、美容美體等等,目前搶先參展的品牌有雄獅旅遊亞尼克、Rakuten樂天市場ASUSHahow威德媽咪愛等。邀請超過1500+位各類型自媒體創作者如:部落客、Youtuber、Instagrammer、團媽、TikToker,提供創作者與品牌現場一對一洽談接案合作的機會。

邀請你共同加入不可忽視的新消費浪潮與商機!

 

2023亞洲創作者大會,6大展會亮點搶先公開

1

展會亮點。Affiliate Live Asia 亞洲創作者大會提供

 

除了在參展規模人數上擴張,2023亞洲創作者大會展會内容精彩豐富度也再升級!現場16場熱門趨勢議題的精彩活動中分享討論,精英講師陣容也達到了30位,如新生代理財投資YouTuber-李勛、高人氣營養師Youtuber - Ricky、自媒體大學創辦人-艾琳、每日一錠數位內容共同創辦人-Zoe 林佳、「閱讀前哨站」創辦人-瓦基、千萬流量部落客-丫兔到處趣等講師。

2

精英講師陣容。Affiliate Live Asia 亞洲創作者大會提供

 

當中包含4大的趨勢商機講座、4大品牌與創作者從對立到對話的熱門議題研討會、4場自媒體話題論壇交流及4場創作咨詢導航站,邀請媒體領域大神現場解決内容創作疑難雜症。

每場主題都針對時下趨勢議題在展會現場公開分享,全面解析自媒體内容變現趨勢挑戰,幫助每一位品牌與創作者實現更好的合作,打造雙贏的網絡生態!

 

2023 Affiliate Live Asia 亞洲創作者大會

活動時間:2023.10.06(五)10:00-17:00

活動地點:臺北大直典華6F 大花田盛事廳(台北市中山區植福路8號5樓)

大會官網:https://www.affiliateliveasia.com/index.html 

早鳥限量票價:9/25前 $599,一票解鎖30位講師精彩分享,輸入折扣碼2023ALA100,再折100/張(原價$1099)

點擊購票:http://s.accupass.com/p7rdco

 

禾固營造張啓章創業27年有成 舉辦「禾固盃」打球兼行善

禾固營造董事長張啓章(左三)舉辦「禾固盃」感恩餐會暨高爾夫球賽。業者提供
編輯部

自地自建市場第一品牌禾固營造首次舉辦「禾固盃」感恩公益餐會暨高爾夫球賽,共有225名球友參賽,400人報名餐會,國民黨前主席江啟臣也到場致意。董事長張啓章宣布,眾人報名費用再加倍捐出,加上餐會現場300頂帽子、畫作義賣金額,將悉數捐贈張秀菊基金會、暨南大學願景計畫、台灣行動菩薩助學協會,為學童教育盡份心力。

禾固營造經營自地自建市場已有27年經驗,在10多年前力求轉型,從別墅設計到營造皆為一條龍,目前作品超過300多棟,是中部唯一從事私人別墅量身定做的一條龍服務的營造廠。

張啓章表示,營造廠最怕中途變更設計,工期成本難以無法控制,小包最怕中途停工,工序亂了,利潤也沒了。

但他將營造廠角色調轉為客戶與建築師的協調者,從設計初期就參與討論,對建築師使用建材、客戶對空間想法,從旁提供實務經驗、成本計算,避免客戶最後才知道美美的設計案要價不菲、又重新墮入無限改圖的恐怖循環。

而在禾固營造力求轉型十年間,也正是政府鼓勵「鮭魚返鄉」的時機點,台商興建過廠房,對自地自建也不陌生,是近年自地自建市場蓬勃發展的主因。

1

圖說:新世紀環保公司董事長、暨南⼤學境外班校友會前理事長吳尚謙(右)認購〈帝雉家族〉。業者提供

2

圖說:台中市建築經營協會前理事長楊玄吉(右)認購〈⼤冠鷲〉。業者提供

 

張啓章認為,公司現已站穩腳步,有能力回饋社會,眼見需要幫助的孩童相當多,他秉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於9月11日舉行「禾固盃」感恩公益餐會暨高爾夫球賽,拋磚引玉,建築師、設計師、協力廠商紛紛響應,總計225人參與球賽,400人參與晚餐餐會,堪稱中部建築盛事。

與賽者報名費用加倍、義賣捐款,悉數捐與青少年教育相關機構。張秀菊基金會多年來安置7至18歲家庭失能的孩子,也教導他們學習一技之長;而暨南大學「願景計畫」則協助貧困學生大一、二安心就學,眾人的付出,值得敬佩。

現場也進行畫作、球帽義賣,眾多與會人士參與競標,氣氛相當熱絡,義賣所得全數捐贈給台灣行動菩薩助學協會。該會由中部建築業發起,共同認養上千名偏鄉學童,21年來發出上億助學金,並舉辦大師講座,開拓孩子眼界。

張啓章表示,現代社會不比從前,出生在家庭功能不彰的孩童,更需要學習一技之長與做人處世之道,能幫一把是一把,未來他也將持續舉辦打球兼行善活動,並期盼更多企業共襄盛舉。

資誠:台商須重新檢視中國大陸房產規劃

Getty Images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中國大陸為促進房市交易,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及全國超過20個以上城市多地紛紛發布實施「認房不認貸」政策。「認房不認貸」政策是對於先前「認房認貸」政策的鬆綁,其允許居民家庭(包括購房者、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只要在本地名下沒有登記房產,不論是否曾經使用貸款購買過房產,銀行可以比照首套房標準提供較高的放貸成數與較低的貸款利率。

此政策從房市需求著手,主要對於賣一買一有換房需求的購房者,或是在本地沒有房產的購房者有利,存在部份促進房市需求的效果。對於個人在中國大陸有房產尋售者,可把握政策推動的房市需求進行尋售。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兩岸商務與稅務服務會計師林瑩甄指出,不少臺灣人在中國大陸持有房產,過往案例顯示,仲介協助出售時可能會提出多樣的方案,例如:壓低房價差額以裝修補償款或空置期補償款等不同費用名目形式支付,或以本地稅局可接受的市場房價做為納稅房價,差額以陰陽合同等脫法方式降低個人房產交易稅金,名義上是協助稅賦節省促成交易,實則是仲介僅單環節促成交易,不會顧及賣方資金匯出,若房產價金需要匯出境外,賣方需要自行負責。

林瑩甄提醒,臺商個人在中國大陸房產尋售,相較於內地個人賣房,更重視交割後價金合法匯出境外的需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交易條件及納稅環節的合法規劃直接影響臺商賣房後價金是否能合法匯出。

林瑩甄表示,若臺商考慮中長期持有中國大陸房產,需預先考慮未來可能的繼承問題。由於臺商在中國大陸購置不動產,一旦發生法定繼承情形,需按中國大陸的繼承法執行,中國大陸繼承順位與臺灣不同,其第一繼承順位為配偶、子女及父母,第二順位則為兄弟姐妹、祖父母及外祖父母,而臺灣的第一順位則為配偶及直系血親卑親屬,父母為第二順位,兄弟姊妹則為第三順位,再加上臺商在中國大陸要進行不動產法定繼承或拋棄繼承等手續複雜。林瑩甄建議,臺商個人在中國大陸的房產需提前進行合適安排,避免未來後代無法依自己意願取得在中國大陸的財產。

不做房車,專攻皮卡和休旅車!這家美國新創在電動車公司中走出不一樣的路

戴羽 (創新拿鐵)
本文4大重點:1. 熱愛戶外運動,讓他想要研發更環保的車。2. 放棄房車,專攻皮卡和休旅車市場。3. 用最舒適和安全的車來打動消費者的心。4. 和亞馬遜合作,設法追趕龍頭 Tesla。

避開紅海,找到新的市場區隔。

環保意識抬頭,電動車變成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當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龍頭 Tesla 時,美國有一家新創悄悄崛起,並在 2021 年成功上市。而它的特色:完全不生產房車!

1. 熱愛戶外運動,讓他想要研發更環保的車

這家電動車新創就是 Rivian。它是由 RJ Scaringe 在 2009 年創辦的。Scaringe 出生於 1984 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長大。他從小就對汽車感興趣,於是常到鄰居家一起修理汽車。對汽車的興趣,也讓 Scaringe 在高中畢業後選擇到麻省理工學院 (MIT) 攻讀機械工程學位,並於 2006 年畢業。

(同場加映:這位創業家和 Scaringe 一樣,從小就愛自己動手!請看:15歲的少年因為想「偷懶」而開始創業!15年後,他擁有了年收入2.5億美元的電動腳踏車公司

除了汽車,Scaringe 也熱愛戶外活動。從小他就常到處去遠足探險,滿足與生俱來的對世界的好奇心。他也常在佛羅里達州的印第安河上划艇探索。

 

圖說:Rivian 創辦人 RJ Scaring(圖片擷取:Rivian 官網

 

但隨著年紀漸長,Scaringe 發現到進行戶外活動時,他常需要開車到郊區,而這會對他非常想保護的環境造成污染。因此,他開始減少外出探索,並開始了更環保的生活。

Scaringe 心想,如果可以降低汽車對環境的污染,那他去戶外活動時,就更安心了。於是,他覺得要善用他對汽車的興趣,研發出不需要使用汽油的電動車。

2009 年,Scaringe 創辦了 Mainstream Motors。當時主要的是在研究高檔的電動跑車,而且在 2011 年也成功的做出了一台原型。但 Scaringe 了解跑車無法達到他期望對環境的正面影響,畢竟只有少數人會開的。於是,他決定轉型。

 

2. 放棄房車,專攻皮卡和休旅車市場

Scaringe 環顧美國的市場,除了房車外,最多人開的就是皮卡和休旅車。這是因為美國地廣,很多人每週甚至更久才去採買一次日常用品,因此需要有寬闊置物空間的交通工具。

再加上在美國很多人住在郊區,回家的路不一定和城市的一樣平坦。因此,皮卡和休旅車都是極受歡迎的車種。最後,一台環保的多功能的電動汽車,也能夠陪著 Scaringe 到處探險,比跑車和房車都實用多了。

 

圖說:跑小路也沒有問題的 Rivian 皮卡(圖片擷取:Rivian FB

 

於是,Scaringe 開始將研發的重心轉為皮卡和休旅車,和市場上其他的電動車品牌有所區隔,也將公司名稱從 Mainstream Motors 改成 Rivian Automotive。Rivian 這個字,是由 Scaringe 年輕時常獨自划艇的印第安河 (Indian River) 變化而來的。

經過了多年的研發,Rivian 在 2018 年推出了電動皮卡 R1T 和 電動休旅車 R1S,並宣佈在 2020 年開始量產。為了確保能夠大量生產這些電動車,Scaringe 在 2017 年就提前部署,買下了三菱汽車位於伊利諾州 (Illinois) 諾默爾的工廠。

 

3. 用最舒適和安全的車來打動消費者的心

既然決定要生產「多功能電動車」,Scaringe 就要確保 Rivian 的產品有明顯的獨特性。

由於皮卡和休旅車都是以性能為重的車款,所以在設計 R1T 和 R1S 時,Scaringe 特別讓它們都搭載四個電動馬達,獨立的驅動四個車輪。這樣,駕駛者就能夠更好的控制車輛,就算在不平整的道路上,也能夠有平穩的體驗。

 

圖說:Rivian 的 R1T 和 R1S(圖片擷取:Electric Driver

 

另外,Scaringe 了解到很多電動車駕駛都有「里程焦慮」(電動車駕駛對於電池剩餘續航里程的擔憂)。因此,R1T 和 R1S 的續航里程都超過  500 公里(Tesla 標準續航版 Model 3 的續航里程為 468 公里),能夠滿足一般人日常通勤和休閒出行的需要。

為了讓有長途需求的駕駛能更方便的充電,Rivian 決定在 2024 年開始提供由 Tesla 研發的 NACS 充電轉接頭。Rivian 原本是使用歐洲制定的充電規格 CCS,但考慮到 Tesla 在美國佈下了龐大的充電網絡,所以 Scaringe 決定要附上 NACS 轉接頭,讓 Rivian 的駕駛可以使用 Tesla 在美國以及加拿大超過 12,000 間快速充電站來為愛車充電。

為了提供更舒適和安全的駕駛體驗,R1T 和 R1S 也搭載了先進的技術,包括四輪轉向(後軸同樣具備轉向能力),以提高汽車在高速行駛或在有側面風的情況下能保持穩定,以及減少在停車時的轉彎半徑。

Rivian 的車也配置了空氣懸架(將原本用於前後避震的螺旋彈簧,以空氣取代),根據不同的路況調整車身高度,降低或升高車底盤離地間隙,以增加車身穩定性和乘坐舒適性。這項技術讓 Rivian 的駕駛在鄉間小路上也不會感覺到顛簸。

(同場加映:有一位創業家發現,行銷汽車的手法也可以用來行銷嬰兒車!請看:用賣汽車的方式賣嬰兒車,讓爸爸們心甘情願砸錢!他靠著「模組設計」,打造出美國最受歡迎的嬰兒推車品牌​​

 

4. 和亞馬遜合作,設法追趕龍頭 Tesla

要從零開始打造一家車廠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於是,Scaringe 找了非常多投資者和合作夥伴幫忙。

其中最重要的夥伴就是電商龍頭亞馬遜。在 2019 年 2 月,亞馬遜在 Rivian 的 A 輪募資中投資了 7 億美元,而且和 Rivian 簽訂了一張 10 萬台電動車的合約。亞馬遜將會使用這些電動車來送貨,降低它的碳足跡。到目前為止,Rivian 以及交付了超過 9000 台的電動車給亞馬遜。

 

圖說:Rivian 為亞馬遜打造的電動送貨車(圖片擷取:Electrek

 

另外,福特汽車也在亞馬遜投資 2 個月後投資了 5 億美元,並承諾要和 Rivian 在電動車的發展上緊密合作。

Rivian 在 2022 年的營收為 10.2 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 168%。其中,汽車銷售收入為 9.7 億美元,服務收入為 0.5 億美元。而在 2023 年第一季,Rivian 汽車銷售收入就達到了 6.8 億美元,服務收入為 0.2 億美元。

在 2022 年,Rivian 共交付了 9200 輛汽車,其中 7948 輛是 R1T,1252 輛是 R1S。在 2023 年第一季度,Rivian 共交付了 12640 輛汽車,同比增長 183%。其中,R1T 交付了 6523 輛,R1S 交付了 6117 輛。

但是,相比起競爭對手,Tesla 在 2022 年共交付了 936100 輛汽車,是 Rivian 的 100 倍以上。所以,Rivian 的成長雖然快,但還是不足。

(同場加映:Tesla 如此厲害,是因為它有一個超神的創辦人!請看:一起來學習 Tesla 創辦人 Elon Musk 成功的11個秘訣​​)

Rivian 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它一年的產能只有 15萬輛,就算到了 2024 年也只能增加到 20萬輛。於是,Scaringe 在美國田納西州興建第二座工廠,預計將於 2025 年開始投入生產。希望因此能夠解決一直困擾 Rivian 的產能問題。

 

圖說:Rivian 的汽車工廠(圖片擷取:Rivian FB

 

推薦閱讀:

1. 景氣差,怎樣「斜槓」才能賺錢?這位「理專」將副業變成 6000 萬美金的龍蝦帝國

2. 不會做,那就先抄襲!這對來自紐西蘭的兄弟,靠著「參考」對手,打造了價值 10 億美金的玩具帝國

3. 「整新手機」在疫情中崛起!這家法國電商和整修工廠合作,幫手機找到第二春

 

參考資料:

1. Rivian CEO issues strong statement about people who purchase gas-powered cars: ‘Sort of like building a horse barn in 1910’

2. Rivian shift global energy attitudes towards renewables

3. Rivian: 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an up-and-coming EV automaker

4. Everything to Know About Rivian, the Next Electric Vehicle Darling

5. Who is Rivian?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EV Company

6. RJ Scaringe

7. Rivian CEO Says the Rivian Sports Car Is “Shelved.” Does That Mean There’s Still a Chance?

 
 
原文轉載自 創新拿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