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苦
有個出身窮苦之家的小孩,考上第一志願的中學,卻因為沒有錢而無法就讀。長大後沒有人脈、沒有背景……這樣的人,有機會成功嗎?
宏寶集團總裁吳金寶用自己的人生歷程,給了我們強而有力的肯定答案。
吳金寶的奮鬥歷程充滿傳奇色彩。他白手起家,一路靠著努力認真的幹勁,從書店小弟做起,一步一腳印,成為出版事業集團的總裁。
吳金寶曾經吃過多少苦呢?半世紀前,台灣窮人的主食是「番薯簽」。但吳金寶家因為沒有農地,連番薯都沒有,只好跟別人家要丟棄的、壞掉發臭的番薯簽,煮熟了再食用。
當書局業務員時,騎三輪車和摩托車來回台北、新竹之間,春秋二季不管有無下雨,都穿著雨衣保暖;而冬天時,沒有禦寒大衣,只能在胸前堆滿報紙,從早到晚穿梭……
奮鬥半世紀後,吳金寶一手打造的宏寶文化事業集團,榮獲中華民國第二屆十大企業文化金傳獎和中華民國第三屆十大風雲企業,在台灣圖書經銷代理業裡,雄霸一方。
俗諺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現代人偏好追求眼前或短暫的享受,一切講求速成,已經沒有多少人相信這句話,更少有人願意身體力行了。
有位朋友十分感嘆現在台灣的社會風氣,認為多數人已經不懂得惜福。新聞報導常出現有人因為失業或債務纏身進而尋短的消息,他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因為在台灣,只要肯做,其實有非常多的工作機會。但現在大家都不願意接受「苦差事」,一味追求「錢多、事少、離家近」。此外,往往超出自我能力地奢華享受,沒有「量入為出」,甚至賭博投機,舉債度日。這樣不願吃苦付出,不要說當「人上人」了,連基本的三餐溫飽都可能出問題。
身材魁梧、嗓門特別大,透露著「草根英雄」風範的吳金寶說:「貧窮是生活最好的導師,它幫我上了人生的第一課。」本期的封面故事,就是一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實例。吳金寶以親身經歷所傳授的「如何做好業務、主管、老闆」的總裁心法,相信會讓這一代不願吃苦的年輕人,有所醒悟。
本期還要推薦「認真臉譜」中「奇女子」沈婷的故事。從某個角度來說,這也是一個「吃苦」的故事。中國低層百姓的「苦」,可能遠非我們所能想像。以最近轟動一時的「上海世博」來說,外人可能看到的都是媒體宣傳的光鮮亮麗的那一面。為甚麼沈婷要來台「抗議」世博呢?看過她的故事後,相信讀者也會為她的勇敢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