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大變身──你工作 我觀光

傳統產業大變身──你工作 我觀光
第70期 2010年9月2日

你工作,我觀光

 

如果有一種工作,能夠帶著遊戲、表演、展示,甚至寓教於樂等多元化功能,是否很吸引人?如果有一種產業,本來難逃沒落命運,但卻被注入新的生命與方向,重新綻放光芒,是否讓人覺得很美妙?

台灣有這樣的工作和產業嗎?有的!而且生氣勃勃!

座落在台中都會區的「老樹根魔法木工坊」,曾是台灣重要的幼教器材與學校遊樂設施生產供應廠。近年來隨著台灣生育率降低、少子化現象,生意逐漸萎縮。原本打算順勢退休的公司負責人江明偉因緣際會下,接觸到經濟部的「觀光工廠」推動計畫,奮勇提案。原本以為小小工廠可能不太容易受到青睞,想不到因為充滿創意與活力而入選,成為第一屆的觀光工廠。從此「老樹根長新芽」,扭轉了工廠凋零的命運。現在江明偉說:「不想退休了!」

木工廠可以創造奇蹟,磚廠也可以!中國建築史上自古即有「秦磚漢瓦」之名,在傳統建築工藝中,磚雕曾與木雕、石雕並列三雕之一。只是現代人陷於鋼筋水泥建構的都市叢林中,失去對磚雕的觀賞力與注意力。為推動磚瓦藝術之美,「金良興窯業」開辦台灣唯一開放參觀的紅磚廠,還配合文建會「窯」身一變成立「灣麗」磚瓦文物館,輝映並造福家鄉「苑裡」。

還有氣球呢!「大倫氣球」身為全台唯一的氣球工廠,聽到業界傳聞:「台灣已經沒有氣球廠了,氣球都是從國外進口的!」游善伯總經理為了爭一口氣告訴大家:「台灣還有人做氣球!」於是成立了台灣第一座氣球觀光工廠及博物館。除帶給大人小孩歡樂外,原本從事OEM的大倫,企圖從觀光工廠的舞台出發,邁向自有品牌經營之路。

是的,台灣已經有超過50個這樣的奇蹟!台灣經濟部自2003年推出觀光工廠計畫,已成功輔導53家工廠轉型,每年增加觀光人潮達100萬人以上。以上三個僅是本期封面故事在有限的篇幅下舉出的代表而已。而傳統製造產業走向觀光化,更是一種時代的潮流與趨勢。

本刊專欄作家,前經建會主委、台大榮譽教授陳博志是台灣研究經濟發展的專家。在本刊第52期「經濟經驗」的文章中他曾提到,台灣企業賺錢有「四大方向」,一是「擴大市場」、二是「降低成本」、三是「研發創新」,這些都是偏重國際競爭的方向。但有些產業和人力的特質不易做大或參與國際競爭,它們可能的生存之道則是「固守既有市場」。方法包括維護自己的特色、商譽或者祕方;而努力和本國歷史文化結合以和外國產品區隔,更是維護這些可能較弱勢的產業和勞工的重要努力方向。

看來,「你工作,我觀光」的觀光工廠路線,正是一條台灣傳統產業蛻變的康莊大道! 

封面故事

看台灣

看中國

看世界

看論壇

中國經濟社會系列官家小姐為何競聘官府女招待?何清漣
長看天下蓋清真寺插美國一刀曹長青

看生活

看古今

心靈觀點惠風文集 - 評審席上劉惠宜

看管理